大葉性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大葉性肺炎是肺實質因感染細菌而引起的急性炎癥。多因受寒、淋雨、疲勞、醉酒等原因,使全身抵抗力下降而誘發。常見表現有:發病急,寒戰,高熱,體溫在數小時內升至39~40℃,伴有頭痛、渾身酸痛、甚則胸痛、咳嗽吐膿痰或鐵銹色痰。高燒嚴重時,可出現神志模糊,嗜睡甚至昏迷等。

在抗菌治療以及人體抵抗力作用下,體溫可在24小時至2~3日內恢復正常,但肺部病變並未全部消除,此時要特別註意調養,以防高燒又起,纏綿難愈。一般經過適當治療與調養都可痊愈,肺部病變全部消退。

(一)起居調養法

高燒患者宜臥床休息,避受風寒,但也不宜關閉門窗。以室內有充足的新鮮空氣為度。若癥狀輕者,可起床適當散步,但避免勞累,以休息為主。充足的休息,有助於機體正氣恢復,增強抗病力。

(二)飲食調養法

1.宜少食多餐。

2.宜食清淡食物。如稀粥、面條湯、涼拌芹菜、冬瓜湯等。另外水果如梨、香蕉、西瓜、山楂等,這些瓜果既可生津止渴除煩,還利於大便通暢。

3.宜多飲開水。因為高熱患者在發燒過程中丟失水分很多,輸液不能完全補充,故需大量飲水。再者排尿增多,可以盡快排出體內細菌毒素和代謝產物,利於疾病恢復,但不宜喝濃茶。

4.勿食肥甘厚味、辛辣、腥臭發物。中醫認為肥甘厚味(如大油大肉、甜食、年糕等)壅滯,易致消化不良,化熱生痰。辛辣可以生熱化火,腥臭主發,易使邪氣復升。

5.下面介紹幾個簡易食療方

(1)綠豆20克、鮮絲瓜花3朵。將洗凈之綠豆放入鍋內加水煮爛後撈去綠豆,放入絲瓜花燒開即可當茶飲。

(2)梨汁、孛薺汁、藕汁、甘蔗汁、鮮葦根汁。各適量混勻,冷服,可以清熱止渴,適於高熱者飲用。

(3)竹葉5片、粳米60克、砂糖30克,先將竹葉煎七八分鐘,取汁於另一鍋內,放入已淘洗好的粳米煮粥,加白砂糖攪勻即可食用。

(三)針灸調養法

1.耳針療法

神門、交感、肺、耳尖穴。配氣管、扁桃體、咽喉、脾、大腸。以28號0.5寸毫針刺入,快速捻轉5分鐘後,留針30分鐘,每次選用3~5穴,雙耳或單耳交替使用。亦可加電針刺激。

2.三棱針挑針療法

可取顳淺動脈額枝處、顳淺動脈頂枝處、額上動脈點、睚上動脈點、翳風穴。

3.三棱針放血療法

風池、大椎(均先刺)、曲池、合谷。壯熱配十宣、耳尖(均用三棱針放血4~5滴)。驚厥配百會、印堂,咽痛配少商、啞門,喘咳痰飲配肺俞、天突、尺澤、豐隆。用22號針速刺,得氣後出針,搖動針孔,任其出血,不出血者加壓擠血2~3滴。

(四)按摩推拿療法

揉推曲池、風池、合谷、足三裡、大椎、少商,配合捏脊法。

(五)其他調養方法

1.酒精擦浴

本法主要適用於體溫在40℃以上體質較好而無汗的病人。新生兒及年老體弱者禁用。方法是用30%~50%酒精(如無酒精也可用60度白酒代替,一份白酒摻半份水),主要擦四肢和背部,一般3~5分鐘,用力適當,使皮膚血管擴張,熱量隨酒精蒸發而擴散。

2.溫水擦浴

用32~36℃的溫水,用毛巾浸濕後擦拭皮膚,使皮膚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每擦完一遍後,待皮膚上水分蒸發幹後再擦第二遍,直至體溫下降。擦完後須蓋好被,以免受涼。

3.刮痧療法

用瓷湯匙蘸食油或清水,沿脊柱兩側、頸部、胸部肋間、肩臂、肘窩等處輕刮,至刮出紫紅色斑點為度。

《自我調養巧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