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蘆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黑藜蘆的根莖與根。
【性味與歸經】苦、辛,寒。有毒。入肝、肺、胃經。
【功效】吐風痰,殺蟲。
【臨床應用】1、用於風痰壅盛及纏喉風。
本品湧吐作用較強,如欲湧吐痰涎,作為急救,可用防風、瓜蒂、藜蘆三味,研細末,取少量,溫水送服以催吐。對於癲癇痰涎壅盛,或纏喉風見痰涎壅塞者,可偶一用之。本品有毒,用時宜慎。
2、外用治疥癬。
本品有殺蟲之功,用治疥癬,可用藜蘆研為細末,加生油調成軟膏,外塗。
【處方用名】藜蘆(洗凈,曬幹,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分至三分,宜作散劑。外用適量。有毒,用量不可過大。
【方劑舉例】通頂散《聖惠方》:藜蘆、黃連。外治諸風頭痛。
【文獻摘錄】《本經》:「蠱毒欬逆,泄痢腸澼,頭瘍疥瘙惡瘡,殺諸蟲毒,去死肌。」
《別錄》:「療噦逆喉痹不通,鼻中瘜肉,馬刀爛瘡,不入湯用。」
《圖經本草》:「吐上隔風涎,暗風癲病,小兒[鼻葭]齁痰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