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蓮草的功效與作用·十七 補虛藥

旱蓮草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菊科植物鱧腸的地上部分。

【性味與歸經】甘、酸,寒。入肝、腎經。

【功效】養陰益腎,涼血止血。

【臨床應用】1.用於肝腎陰虧,頭暈,目眩,頭發早白等癥。

旱蓮草能養陰而益肝腎,臨床上治療肝腎不足,頭暈目眩,頭發早白等癥,常配合女貞子、桑椹子等同用。

2.用於陰虛血熱的各種出血癥候如咯血、吐血、尿血、便血以及崩漏等癥。

本品有涼血止血作用,能治療上述諸種失血,可用鮮草二至三兩,用冷開水洗凈,搗爛絞汁內服;或與仙鶴草等配伍,煎汁內服。此外,如遇外傷出血,可用鮮草洗凈,搗爛外敷;或曬幹研細末,外敷傷口,能止血止痛。

【處方用名】墨旱蓮、旱蓮草(洗凈,曬幹,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旱蓮草又稱墨旱蓮,采集鮮草,搓揉其莖葉,有黑汁流出,故名。此藥性本寒涼,略有養陰的功效,故有益於肝腎。但單用本品滋陰補腎,殊嫌其作用較弱,故須與女貞子配伍,始能發揮它的作用,如成藥二至丸,即是臨床上常用的藥品。

2.本品涼血止血的作用頗佳,內服、外用,都有功效。前人說它能止血排膿,可治血痢,現臨床應用不多,有待進一步實踐。

【方劑舉例】二草丹《沉氏尊生》:旱蓮草、車前草。治尿血。

【文獻摘錄】《新修本草》:「血痢,針灸瘡發,洪血不可止者,傅之立已。汁塗眉發,生速而繁。」

《本草綱目》:「烏髭發,益腎陰。」

《本草從新》:「補腎,黑發烏須,赤痢變糞,止血,固齒,功善益血涼血。純陰之質,不益脾胃。」

《中藥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