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的功效與作用·十七 補虛藥

蛤蚧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守宮科動物蛤蚧除去內臟的屍體。

【性味與歸經】咸,平。有小毒。入肺、腎經。

【功效】補肺腎,定喘嗽。

【臨床應用】用於腎虛氣喘,肺虛咳喘等癥。

本品長於補肺益腎,尤能攝納腎氣,故對虛勞咳嗽,腎虛氣喘,肺虛咳喘等癥,可與人參、茯苓、貝母、甘草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蛤蚧(去內臟,曬幹或烘幹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常用一對,焙微焦,研末,每次三分至五分,沖服,或吞服。

【方劑舉例】人參蛤妨散《衛生寶鑒》:蛤蚧、人參、杏仁,甘草、茯苓、知母、貝母、桑白皮。治病久體虛,咳嗽氣喘,痰中帶紅,胸中煩熱,或面目浮腫,脈象虛浮者

【文獻摘錄】《開寶本草》:「治久咳嗽,肺癆。」

《海藥本草》:「治肺痿咯血,咳嗽上氣。」

《本草綱目》:「蛤蚧補肺氣,定喘止渴,功同人參;益陰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

《中藥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