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的功效與作用·十七 補虛藥

巴戟天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

【性味與歸經】辛、甘,微溫。入腎經。

【功效】補腎助陽,散風袪寒濕。

【臨床應用】1.用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泄,腰膝痿軟等癥。

巴戟天溫而不燥,補而不滯,能補腎陽、強筋骨。用於陽痿遺泄,常與肉蓯蓉、菟絲子等同用;治療腰膝痿軟,常與續斷、杜仲等藥配伍應用。

2.用於下肢寒濕痹痛等癥。

本品能助腎陽、散寒濕,治痹痛,用治上述癥候,常與附子、狗脊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巴戟天、巴戟肉(洗凈,曬幹,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巴戟天溫腎助陽而強筋骨,雖其味辛而兼溫,可散風袪寒濕,但其性柔潤而不燥,故在臨床上不用於一般風濕痛,惟腎陽虛而下肢寒濕痹痛者,始考慮應用。如屬濕熱下註、足膝紅腫熱痛等癥,忌用。

【方劑舉例】巴戟丸《醫學發明》:巴戟天、五味子、人參、熟地、肉從蓉、骨碎補、龍骨。治肝腎虛,腰痛、滑精。

【文獻摘錄】《本經》:「主大風邪氣,陽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

《本草綱目》:「治腳氣,去風疾,補血海。」

《本草備要》:「補腎益精,治五勞七傷,辛溫散風濕,治風氣腳氣水腫。」

《中藥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