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兜鈴(附:青木香、青木香藤)
【藥用】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苦、微辛,寒。入肺、大腸經。
【功效】清肺止咳,降氣平喘。
【臨床應用】用於肺熱咳嗽、痰壅喘促,肺虛久咳及痰中帶血等癥。
馬兜鈴具泄熱降氣之功,為清肺止咳之藥。用於肺熱咳嗽、痰壅氣促等癥,可與枇杷葉、前胡等藥配伍;用治肺虛久咳,可與沙參、麥冬、紫菀等品配伍;用治痰中帶血,可與阿膠白芨等藥配伍應用。此外,據文獻記載,本品又能清泄大腸熱邪,故亦可用於腸熱痣血之癥。
【處方用名】馬兜鈴(曬幹用)、炙馬兜鈴(蜜炙用,有潤肺之功)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1.青木香:即馬兜鈴的根。性味苦微辛寒。功能順氣止痛,解毒,消食,降血壓,祛風濕。用於暑天發痧腹痛,胃氣痛,可研末,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錢。用治皮膚濕疹,研末,適量,麻油調擦。還可用治高血壓病、風濕性關節炎。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2.青木香藤:舊名“天仙藤”,即馬兜鈴的莖葉。性味苦溫。有活血通絡、化濕消腫的功效,適用於風濕痛,妊娠水腫等病癥。一般用量為二錢至四錢,煎服。
【按語】馬兜鈴味甚苦,生用量宜小,如平素胃弱者,用至三錢,易致惡心嘔吐;故臨床上常用蜜炙馬兜鈴,不僅有潤肺之功,且可矯味,緩和它苦泄之性。
【方劑舉例】馬兜鈴湯《普濟方》:馬兜鈴、桑根白皮、甘草、葶藶、半夏、生薑。治肺熱咳嗽,氣急喘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