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的功效與作用·十二 化痰止咳平喘藥

白芥子

【藥用】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肺經。

【功效】袪痰利氣,散結消腫。

【臨床應用】1.用於寒痰壅滯、胸滿脅痛、咳嗽氣逆痰多等癥。

白芥子辛散利氣,溫通袪痰,故可用治寒痰壅滯肺絡、胸膈之間所引起的胸滿脅痛、咳嗽氣逆、痰多稀薄而色白等癥。以本品配蘇子、萊菔子,用於痰多咳嗽;如配甘遂、大戟,用以豁痰除飲,可治痰涎停留胸膈。

2.用於痰註肢體、關節疼痛及流註陰疽等癥。

本品辛散溫通,能逐痰散結以消腫,治痰註肢體、關節疼痛,可與肉桂、沒藥、木香等配伍;治流註陰疽,可與麻黃、肉桂、熟地、炮薑、鹿角膠、甘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搗爛外敷,有活血消腫、散寒逐飲的功效,可用於胸脅刺痛、寒痰哮喘的輕癥。

【處方用名】白芥子(炒至微焦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1.白芥子辛散溫通而利氣,既能祛寒痰壅滯於肺絡,以治肺寒喘咳;又能祛寒飲壅滯於胸膈,以治胸滿脅痛;並可搜皮裡膜外或筋骨間之痰結,以治流註陰疽等癥。因它的袪痰力量較強,故稱它有豁痰之功。

2.本品辛散容易耗氣,性溫容易動火傷陰,故對肺虛久咳、陰虛火旺及胃火熾盛者忌用。

【方劑舉例】控涎丹《三因方》:白芥子、甘遂、大戟。治痰涎停留胸膈。

《中藥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