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活的功效與作用·六 祛風濕藥

獨活

【藥用】傘形科草本植物重齒毛當歸AngelicapubescenaMaxim.f.biserrataShanetYuan的根。

【性味與歸經】辛、溫,微苦。歸肝、腎、膀胱經。

【功效】祛除風濕,散寒解表。

【臨床應用】1.用於風濕痹痛。

獨活辛散苦燥,微溫能通,功能祛風勝濕,通痹止痛,凡風寒濕痹,關節疼痛,無論新久,均可應用,尤以下部之痹痛、腰膝酸痛、兩足痿痹、屈伸不利等癥為適宜,常與桑寄生、秦艽、牛膝等同用。

2.用於風寒表癥,兼有濕邪者。

獨活能發散風寒濕邪而解表,但辛散之力較緩,用於風寒表證,兼有濕邪者,常與羌活同用。

【處方用名】獨活、川獨活(洗凈,曬幹,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獨活辛散苦燥而溫,功能祛風散寒而除濕,入肝腎二經,善治腰膝以下之痹痛,又能祛風寒而解表,可用於兼有濕邪之表證。

2.羌活與獨活均能祛風、解表、除濕,兩者往往配合應用,但羌活解表力佳,善治上半身痹痛,為止頭痛要藥;獨活則解表力緩,善治下半身痹痛,是其區別之處。

【方劑舉例】獨活寄生湯(《千金方》):獨活、桑寄生、秦艽、細辛、防風、當歸、生地、白芍、川芎、肉桂、茯苓、人參、甘草、杜仲、牛膝。治風寒濕痹,腿足有冷感,腰膝作痛,緩弱無力,屈伸不利,畏寒喜熱,脈遲苔白者。

【文獻摘錄】《名醫別錄》:「治諸風,百節痛風無久新者。」

《湯液本草》:「兩則寒濕,澤不能動止,非此不能治。」

《本草匯言》:「善行血分,袪風行濕散寒之藥也。凡病風之證,如頭項不能俯仰,腰膝不能屈伸,或痹痛難行,麻木不用,皆風與寒之所致,暑與濕之所傷也;必用獨活之苦辛而溫,活動氣血,袪散寒邪。」

《本草求真》:「羌有發表之功,獨有助表之力。羌行上焦而上理,則遊風頭痛,風濕骨節疼痛可治,獨行下焦而下理,則伏風頭痛,兩足濕痹可治。二活雖屬治風,而用各有別,不可不細審耳。」

《本草正義》:「氣味雄烈,芳香四溢,故能宣通百脈,調和經絡,通筋骨而利機關,凡寒濕之痹於肌肉,著於關節者,非利用此氣雄味烈之味,不能直達於經脈骨節之間,故為風痹痿軟諸大證必不可少之藥。」

《中藥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