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薢的功效與作用·四 利水滲濕藥

萆薢

【藥用】薯蕷科草本植物背薯蕷DioscoreahypoglaucaPalib或綿萆薢D.septemlobaThumb.的幹燥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平。歸肝、胃、膀胱經。

【功效】利濕通淋,祛除風濕。

【臨床應用】1.用於膏淋,白帶等癥。

萆薢能利水濕而分清泌濁,為治療下焦濕濁鬱滯所致膏淋、小便混濁的要藥,常與石菖蒲、益智仁、烏梅等同用;用於婦女白帶屬於濕勝者,可與茯苓、白朮等配伍。

2.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痛等癥。

萆薢能祛風濕而舒筋通絡,故可用於風濕痹痛等癥,如寒濕痹痛,可與附子、桂枝等藥配伍;濕熱痹痛,可與桑枝、秦艽、生苡仁等配伍。

【處方用名】1.萆薢、川萆薢、綿萆薢(生用,長於祛風濕)

2.粉萆薢(生用,長於利濕濁)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萆薢分清飲(《丹溪心法》):萆薢、益智仁、石菖蒲、烏藥。治小便時下白,凝而如油,澄下如膏。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萆薢之功,長於袪風濕,所以能治緩弱頑痹、遺濁、惡瘡諸病之屬風濕者。」

《藥品化義》:「性味淡薄,長於滲濕,帶苦亦能降下,主治風寒濕痹,男子白濁,莖中作痛,女人白帶。」

《中藥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