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
【藥用】本品為大戟科植物巴豆樹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辛、熱。有大毒。入胃、大腸經。
【功效】瀉下逐水,劫痰,蝕瘡。
【臨床應用】1.用於寒積便秘,水腫腹水。
巴豆藥性猛烈,為溫通峻下藥,能祛寒積而通便秘,瀉積水而消水腫,適用於身體實壯的水腫、腹水,以及寒積便秘等癥。治寒積便秘,常配幹薑、大黃等同用;治腹水水腫,可與杏仁等同用。
2.用於小兒痰壅咽喉、氣急喘促等癥。
巴豆對痰壅咽喉、氣急喘醋、胸膈脹滿、窒息欲死,內服配膽南星等,有豁痰開咽的功效;如癥情危急,也可用巴豆霜少量灌服,促使吐出痰涎而通閉塞。
3.用於肺癰、咳嗽胸痛、痰多腥臭等癥。
巴豆袪痰作用甚強,用治肺癰,常配合桔梗、貝母等同用。
4.用於痰迷心竅、癲癇等癥。
巴豆攻瀉劫痰,治癲癇癡狂,常與朱砂、牛黃等藥同用,以袪痰而治竅閉。
5.用於瘡瘍化膿而未潰破者。
巴豆外用有腐蝕作用,故可暫用於瘡瘍膿熱而未潰破者,如驗方咬頭膏以巴豆配伍乳香、沒藥、蓖麻子等藥,外貼患處,能腐蝕皮膚,促使潰破。
【處方用名】巴豆霜(榨去油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每次一厘到三厘,一般不入煎劑,多配入丸散應用。外用適量。本品有大毒,故非急癥必須時,不得輕易使用。孕婦及體虛者忌用。
【按語】巴豆別名為“剛子”(江子),是一味峻瀉藥,用它逐水、攻痰,確有特殊的療效。由於它起瀉下作用主要是所含的油,為劇毒之品,且有腐蝕作用,不宜直接內服。前人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認識到這一點,為安全計,故先經過壓榨,去掉它大部份油,以剩下的殘渣,名巴豆霜,配入丸散應用。是以巴豆霜所發揮的功效仍是微量巴豆油的作用,而這種實踐經驗,確有其寶貴之處。但巴豆霜仍有毒性,故隻能少用、暫用,不能多服、久服。
【方劑舉例】三物備急丸《金匱要略》:巴豆、大黃、幹薑。治寒滯食積阻結於腸胃,卒然心腹脹痛,甚至面青氣喘、大便秘結。
白散《傷寒論》:巴豆、貝母、桔梗。治寒實結胸。
萬應保赤散(驗方):巴豆霜、膽星、朱砂、六曲。治小兒痰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