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參的功效與作用·二 清熱藥

苦參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苦參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心、肝、小腸、大腸、胃經。

【功效】清熱燥濕,祛風殺蟲。

【臨床應用】1.用於濕熱下痢,黃疸,赤白帶下,陰部瘙癢等癥。

苦參清化濕熱,並能導濕熱滲於下竅,故適用於上述諸癥,常與黃柏、龍膽草等合用。

2.用於周身風癢,疥瘡頑癬,麻風等癥。

苦參祛風而化濕,且能殺蟲,用於周身風癢,疥瘡頑癬,常合赤芍、地黃、白蘚皮等同用;用於麻風,常與大風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清熱痢尿,可用於濕熱內蘊、小便不利之癥。

【處方用名】苦參、苦參片(洗凈,曬幹,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苦參清熱治痢的功效,與黃連相近;除下焦濕熱,也與黃柏、龍膽草等相似。但它又能祛風、殺蟲而止癢,可用治皮膚濕疹、瘙癢等癥,這是苦參的特長。

【方劑舉例】治痢散《醫學心悟》:苦參、葛根、赤芍、山渣、陳皮、麥芽、陳松羅茶。治痢疾。

苦參散《證治準繩》:苦參、丹參、蛇床子。治一切疥及風瘙癢,瘙之成瘡。

《中藥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