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福氏羌活的根莖及根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入膀胱、腎經。
【功效】祛風解表,祛風濕,止痛。
【臨床應用】1.用於感冒風寒,發熱惡寒等癥
羌活功能發散風寒,祛風止痛,用於感冒風寒,兼有頭痛、身痛為主,常配防風、白芷等藥同用。
2.用於風濕痹痛,頭痛等
羌活祛風濕的作用也甚為顯著,為祛風勝濕常用之品,但一般認為本品以風濕痹痛在身半以上者為宜,如周身痹痛,可配防風、獨活等同用。對於頭痛病癥,多配合川芎、細辛等應用。
【處方用名】羌活、川羌活(洗凈,曬幹,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羌活一藥,既能發汗解表,又可祛風差而止痛,但在作為發汗解表藥時,應將它的祛風止痛功效密切結合起來,即在臨床上用於風寒表癥時,必須兼有頭痛或骨節疼痛等癥,才考慮使用。至於用治風濕痹痛,不論有無表癥,都可應用。根據近年來臨床實踐體會,本品退熱的功效很好,可配合清熱藥如蒲公英、板藍根等品治風熱表癥,而且一般在熱退之後無再度發熱現象。但本品氣味濃烈,用量過多,易致嘔吐,故在使用時必須註意患者的胃那情況,掌握適當劑量。
【方劑舉例】九味羌活湯(《此事難知》)羌活、防風、白芷、生地、蒼朮、黃芩、細辛、甘草、川芎。治外感風寒濕邪,發熱惡寒,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
羌蒡蒲薄湯(驗方)羌活、牛蒡子、蒲公英、薄荷葉。治外感風熱,如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腮腺炎等。
【文獻摘錄】《藥性本草》:「治賊風失音不語,多癢、手足不遂,口眼喎斜遍身瘡痹血癩。」
《用藥法象》:「治風寒濕痹,酸痛不仁,諸風掉眩,頸項難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