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方
升麻湯:(一三九) 解散疹毒。
升麻(去須) 葛根(去皮,各一錢) 芍藥(酒浸,二錢) 炙甘草(一錢)水一盞,煎五分。食遠稍熟服,量人十大小加減。
予按∶此方即升麻葛根湯也,麻疹之證多屬十陽十明火毒,凡欲解表散邪,但表實邪盛者最宜用此。然愚謂以柴十十胡十十代升麻用之更妙。若血氣稍虛而邪有未解者,惟柴歸飲為最妥。
升麻透斑湯:(百四十) 治疹瘡初見紅點一日至三日。
升麻 枳殼(麩炒,各五分) 柴十十胡十十(錢半) 桔梗 前十十胡十十(各一錢) 幹葛 川芎 茯苓(各七分)陳皮 半夏 甘草(各四分)
上加生薑一片水一鐘,煎五分,作十餘次徐服之。
葛根麥門冬散:(一四一) 治小兒熱毒斑疹,頭痛壯熱,心神煩悶。
葛根(三錢) 麥門冬(四錢) 人參 川升麻 茯苓 甘草(各二錢) 石膏(半兩)赤芍藥(一錢)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不拘時徐徐十十溫十十服,仍量兒大小增減。
薛氏曰∶前方足十陽十明胃經之藥也,外除表邪,內清胃火,兼補元氣,若非發十熱作渴,表裡有熱者不可用。
若表裡俱虛而發十熱作渴者,宜用人參麥門冬散。
(萬氏)麥門冬湯:(一四二) 治表邪內熱,咳嗽甚者。此即前方去人參者,但分兩稍異耳。
麥門冬 葛根(去皮,各一錢) 升麻(去須,四分) 赤芍藥(酒炒) 茯苓(各六分)炙甘草(四分) 石膏( ,一錢半)
上水煎服。
(萬氏)柴十十胡十十四物湯:(一四三) 治疹後餘熱。
柴十十胡十十 當歸身 川芎 生地黃 白芍藥 人參 麥門冬 知母 淡竹葉 黃芩 地骨皮上銼細。水一盞,煎七分。不拘時十十溫十十服。
生地黃散:(一四四) 治小兒斑疹,身熱口幹,咳嗽心煩者。
生地黃(半兩) 麥門冬(七錢) 款冬花 陳皮 杏仁(各三錢) 炙甘草(二錢半)
上每服三五錢,水一大盞,煎六分。不拘時徐徐十十溫十十服,量大小加減。
清肺湯:(一四五) 治斑疹咳嗽甚者,或二母散,或麥門冬湯。
桔梗(去蘆) 片芩 貝母(各七分) 防風(去蘆) 炙甘草(各四分) 知母(七分)
上水一鐘,煎五分,入搗碎蘇子五分,再煎十十溫十十服。
清肺消毒湯:(一四六) 治疹瘡收完,不思飲食,鼻幹無涕。
防風 枳殼(各五分) 連翹 前十十胡十十 黃芩 桔梗(一錢) 荊芥 炙甘草上水一鐘,煎至五六分,作十餘次徐服之。
門冬清肺湯:(一四七) 治疹後咳嗽不止。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款冬花 知母 貝母 桔梗 牛蒡子 地骨皮杏仁(去皮尖) 馬兜鈴 甘草(等分)水一鐘半,前七分。食後十十溫十十服。
清肺消毒化痰湯:(一四八) 治疹後喘嗽,聲音不清,不思飲食,眼目不清,唇口幹燥。
牛蒡子 防風 荊芥穗 貝母(各五分) 連翹 黃芩 前十十胡十十 茯苓(各七分) 桔梗枳殼(各一錢) 甘草(三分)
上水一鐘,煎五分,作十餘次徐服之。
清金降火湯:(一四九) 治疹後肺熱聲啞咳喘。
當歸 白芍藥(酒炒) 生地黃(酒洗) 栝蔞仁 白茯苓 陳皮 貝母(去心)甘草 麥門冬 桑白皮 枯芩(酒炒) 山梔(炒) 玄參 杏仁(去皮尖) 蘇梗天門冬 黃連(炒) 石膏上等分,加薑一片,水煎服。
二母散:(百五十) 方在寒陣四九。治肺熱咳嗽,及疹後嗽甚者。
透斑和中湯:(一五一) 治疹瘡二三日泄瀉。
升麻 幹葛 豬苓 澤瀉 陳皮 半夏 川芎 茯苓(各七分) 前十十胡十十 桔梗(各一錢)柴十十胡十十(錢半) 甘草(三分)
上加生薑三片,水一鐘,煎至五分,作數次徐服之。
解毒化滯湯:(一五二) 治疹後吃食太早,咬指甲,撕口十唇,FS 眼十毛十,看手,咬人等證。
防風 荊芥 枳殼 神曲(炒) 麥芽(炒,各五分) 連翹 黃芩 茯苓 前十十胡十十(各七分)桔梗(一錢) 山楂 甘草(各三分)
上水一鐘,煎五分,作十餘次徐徐服之。
大青湯:(一五三) 解斑疹大毒良方。
生地黃 石膏 玄參 地骨皮 知母 木通 甘草 青黛 荊芥穗(各等分)
上水一盞,加淡竹葉十二片,煎七分。十十溫十十服,無時。
羚羊角散:(一五四)治小兒斑疹後,餘毒不解,上攻眼目,羞明雲翳,眵淚俱多,紅赤腫閉。
羚羊角(鎊) 黃 黃芩 草決明 車前子 升麻 防風 大黃 芒硝(等分)水一盞,煎半盞,稍熱服。
羌菊散:(一五五) 治痘疹熱毒上攻,眼目生翳並暴赤羞明。
羌活 甘菊花 蟬蛻 蛇蛻 防風 谷十十精十十草 木賊 甘草 白蒺藜 山梔子 大黃 黃連沙苑蒺藜(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清米湯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