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詮\痘瘡(下)·多汗(五十八)

多汗(五十八)

痘疹自汗者,以十陰十中之火自裡及表,達於衛氣,故皮膚為之緩,腠理為之疏,津十液流行,故多自汗,但得痘疹身常潮潤,實為美證。此乃十陰十陽十氣和,血脈通暢,蓋熱隨汗減,毒隨汗散,邪不能留,則易出易解,雖見熱甚,而汗出之後身必清涼,此即毒之消散也,不必治之。

然隻宜微汗不宜大汗,若汗出過多,則十陽十氣泄而衛氣弱,恐致難救難靨,或為癢 寒戰之患,此則速宜固表以斂其汗也。又有汗出不止,其熱反甚者,此邪熱在表,十陰十為十陽十擾之患,速宜清火解毒,十陽十邪退而汗自斂也。若汗出如油,或發潤如洗而喘不休者,此肺脫之證,不可治。

別無邪熱,但以衛氣虛,肌表不固而多汗者,調元湯倍加黃 ,或白術散。

脾虛於中,衛虛於外,肌肉無主,別無他證而汗不斂者,人參建中湯。

心氣虛,神怯多驚而汗不固者,十十十團十十十參散。

或吐或瀉,氣脫於中,十陽十脫於外,而汗出不收,微者五福飲加炮薑、棗仁。甚至手足厥冷,或嘔惡不止而汗不收者,速宜人參理十陰十煎,或六味回十陽十飲,遲則恐致不救。

十陰十中火盛,或身有大熱而汗多不收者,當歸六黃湯。

睡中汗出不收者,以十陽十入十陰十中,而十陰十不能靜也,當歸六黃湯。

十陽十明熱盛,火邪燔灼肌肉,或身熱煩渴,或二便熱澀而汗不收者,人參白虎湯,或加黃連。

收靨痂脫之後,自汗不止者,此邪去而氣虛也,宜十全大補湯,或調止汗散,或以滑石粉撲之。

《景嶽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