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入集·傳忠錄(中)·臟象別論(十八)

臟象別論(十八)

臟象之義,餘所類於經文者不啻詳矣,然經有所未及,而同中有不同,及有先同後異者,俱不可以不辯也。夫人身之用,止此血氣。雖五臟皆有氣血,而其綱領,則肺出氣也,腎納氣也,故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本也。血者水谷之十十精十十也,源源而來,而實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臟受於肝,宣佈於肺,施泄於腎,而灌溉一身。所謂氣主噓之,血主濡之,而血氣為人之橐 ,是皆人之所同也。若其同中之不同者,則臟氣各有強弱,稟賦各有十陰十陽十。臟有強弱,則神志有辯也,顏色有辯也,聲音有辯也,十十性十十情有辯也,筋骨有辯也,飲食有辯也,勞役有辯也,十十精十十血有辯也,勇怯有辯也,剛柔有辯也。強中強者,病其太過,弱中弱者,病其不及。因其外而察其內,無弗可知也。稟有十陰十陽十,則或以十陰十臟喜十十溫十十暖,而宜薑、桂之辛熱;或以十陽十臟喜生冷,而宜芩、連之苦寒。或以平臟,熱之則可十陽十,寒之則可十陰十也。有宜肥膩者,非潤十滑不可也;有宜清素者,惟膻腥是畏也。有氣實不宜滯,有氣虛不宜破者。有血實不宜澀,有血虛不宜泄者。有飲食之偏忌,有藥餌之獨礙者。有一臟之偏強,常致欺凌他臟者。有一臟之偏弱,每因受制多虞者。有素挾風邪者,必因多燥,多燥由於血也。有善病濕邪者,必因多寒,多寒由於氣也。此固人人之有不同也。其有以一人之稟而先後之不同者,如以素稟十陽十剛而恃強無畏,縱嗜寒涼,及其久也,而十陽十氣受傷,則十陽十變為十陰十矣。或以十陰十柔而素耽辛熱,久之則十陰十日以涸,而十陰十變為十陽十矣。不惟飲食,情十欲皆然。病有出入,朝暮變遷,滿而更滿,無不覆矣。損而又損,無不破矣。故曰∶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此在經文固已明言之矣。

夫不變者,常也;不常者,變也。人之氣質有常變,醫之病治有常變,欲知常變,非明四診之全者不可也。設欲以一隙之偏見,而應無窮之變機,吾知其遺害於人者,多矣。故於此篇之義,尤不可以不深察。

《景嶽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