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病因·2 外感病因

外感病因,是指由外而人,或從皮十毛十,或從口鼻,侵入機體,引起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外感病是由外感病因而引起的一類疾病,一般發病較急,病初多見寒熱、咽痛、骨節酸楚等。外感病因大致分為六十婬十和疫癘兩類。

一、六十婬十

(一)六十婬十的基本概念

1.六氣與六十婬十

(1)六氣:所謂六氣,又稱六元,是指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正常的自然界氣候。六氣的變化稱之為六化。這種正常的氣候變化,是萬物生長的條件,對於人十體是無害的。由於機體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通過自身的調節機制產生瞭一定的適應能力,從而使人十體的生理活動與六氣的變化相適應。所以,正常的六氣一般不易於使人發病。

(2)六十婬十:所謂六十婬十,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十陰十陽十相移,寒暑更作,氣候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和限度。如果氣候變化異常,六氣發生太過或不及,或非其時而有其氣(如春天當十溫十而反寒,冬季當涼而反熱),以及氣候變化過於急驟;(如暴寒暴暖),超過瞭一定的限度,使機體不能與之相適應的時候,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於是,六氣由對人十體無害而轉化為對人十體有害,成為致病的因素。能導致機體發生疾病的六氣便稱之為“六十婬十”。固然氣候變化與疾病的發生有密切關系,但是異常的氣候變化,並非使所有的人都能發病。有的人能適應這種異常變化就不發病,而有的人不能適應這種異常變化就發生疾病。同一異常的氣候變化,對於前者來說,便是六十婬十瞭。反之,氣候變化正常,即使在風調雨順,氣候宜人的情況下,也會有人因其適應能力低下而生病。這種正常的六氣變化對患病機體來說又是“六十婬十。瞭。由此可見,六十婬十無論是在氣候異常還是正常的情況下,都是客觀存在的。在這裡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人們體質的差異、正氣的強弱。隻有在人十體的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六氣才能成為致病因素,侵犯人十體而發病。就這一意義來說,六十婬十是一類因六氣變化破壞瞭人十體相對動十態平衡,能引起外感病的致病因素。“六十婬十”又稱“六邪”。

2.外感六十婬十與內生五邪

外感六十婬十屬外感病的致病因素,稱之為外邪,而內生五邪,則是指臟腑十陰十陽十氣血失調所產生的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熱(火)等五種病理變化,屬病機學范疇。內生五邪的臨十床十表現雖與風、寒、濕、燥、火等六十婬十致病特點及其病理反應相似,但為區別於六十婬十之外風、外寒、外濕、外燥、外火(熱),故冠以“內”字,稱為“內生五邪”。內生五邪的臨十床十表現,一般都沒有表證,多表現為或虛證或實證或虛實夾雜證。外感六十婬十作用於機體後,引起臟腑十陰十陽十氣血功能失調而產生的病理變化,其臨十床十表現,多有表證,而且多屬實證。單純暑邪傷人,一般無表證可見,但常兼濕邪,稱為暑濕,則有表證。隻有外邪直中時,才徑見裡證。

外感六十婬十與內生五邪,一為致病因素,一為病理結果,雖有區別,又有密切聯系。六十婬十傷人,由表人裡,損及臟腑,則易致內生五邪之害。內生五邪,臟腑功能失調,則又易感六十婬十之邪。

(二)六十婬十致病的一般特點

1.季節十性十與地域十性十

(1)六十婬十致病與季節的關系:由於六十婬十本為四時主氣的太過或不及,故容易形成季節十性十多發病。如春季多風病,夏季多暑病,長夏初秋多濕病,深秋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這是一般規律。但是,氣候變化是復雜的,不同體質對外邪的感受十性十不同,所以同一季節可以有不同十性十質的外感病發生。

(2)六十婬十致病與環境的關系:工作或居處環境失宜,也能導致六十婬十侵襲而發病。如久處潮十濕環境多有濕邪為病,高十溫十環境作業又常有暑邪、燥十熱或火邪為害,幹燥環境又多燥邪為病等。

2.單一十性十與相兼十性十:六十婬十邪氣既可單獨致病又可相兼為害。其單獨使人致病者,如寒邪直中臟腑而致泄瀉,其由兩種以上同時侵犯人十體而發病者,如風寒感冒、濕十熱泄瀉、風寒濕痹等。

3.轉化十性十:六十婬十致病以後,在疾病發展過程中,不僅可以互相影響,而且在一定條件下,其病理十性十質可向不同於病因十性十質的方向轉化,如寒邪可鬱而化熱,·暑濕日久又可以化燥傷十陰十,六十婬十又皆可化火等等。這種轉化與體質有關,人的體質有強弱,氣有盛衰,臟有寒熱,因此,病邪侵人人十體,多從其臟氣而轉化。十陰十虛體質,最易化燥,十陽十虛體質,最易化濕。另外,又與邪侵久暫有關,一般而言,邪氣初感,不易轉化,邪鬱日久,多能轉化。

4.外人十性十:六十婬十為病,多有由表人裡的傳變過程。六十婬十之邪多從肌表或口鼻而入,侵犯人十體而發病。六十婬十致病的初起階段,每以惡寒發十熱、舌苔薄白、脈浮為主要臨十床十特征,稱為表證。表證不除,由表人裡,由淺及深。故六十婬十致病,多有由表及裡的傳變過程。即使直中入裡,沒有表證,也都稱為“外感病”。所以,稱六十婬十為外感病的病因。

中醫病因學說中的六十婬十的十性十質和致病特點,是通過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加以十抽十象概括而來的。六十婬十為病,除瞭氣候因素外,還包括瞭生物(如細菌、病毒等)、物理、化學等多種致病因素作用於機體所引起的病理反應在內。

(三)六十婬十的十性十質及其致病特點

1.風

(1)自然特十性十:風具有輕揚開泄,善動不居的特十性十,為春季的主氣,在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大寒、立春、雨水、驚蟄四個節氣為風氣主令。因風為木氣而通於肝,故又稱春季為風木當令的季節。風雖為春季的主氣,但終歲常在,四時皆有。故風邪引起的疾病雖以春季為多,但不限於春季,其他季節均可發生。

(2)風邪的十性十質和致病特征:風十性十輕揚,善行數變,風勝則動,為百病之長,這是風邪的基本特點。

①輕揚開泄:風為十陽十邪,其十性十輕揚升散,具有升發、向上、向外的特十性十。所以風邪致病,易於傷人上部,易犯肌表、腰部等十陽十位。肺為五臟六腑之華蓋,傷於肺則肺氣不宣,故現鼻塞流涕、咽癢咳嗽等。風邪上擾頭面,則現頭暈頭痛、頭項強痛、面肌麻痹、口眼歪斜等。風邪客於肌表,可見怕風、發十熱等表證。因其十性十開泄,具有疏通、透泄之十性十,故風邪侵襲肌表,使肌腠疏松,汗孔開張,而出現汗出、惡風等癥狀。、

②善行數變:風善動不居,易行而無定處。“善行”是指風邪具有易行而無定處的十性十質,故其致病有病位遊十移,行無定處的特十性十。如風疹、蕁麻疹之發無定處,此起彼伏;行痹(風痹)之四肢關節遊走十性十疼痛等,均屬風氣盛的表現。“數變”,是指風邪致病具有變化無常和發病急驟的特十性十。如風疹、蕁麻疹之時隱時現,癲癇、中風之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等。因其兼挾風邪,所以才表現為發病急,變化快。總之,以風邪為先導的疾病無論是外感還是內傷,一般都具有發病急、變化多、傳變快等特征。

③風十性十主動:“風十性十主動”是指風邪致病具有動搖不定的特征。常表現為眩暈、震顫、四肢十抽十搐、角弓反張、直視上吊等癥狀,故稱“風勝則動”。如外感熱病中的。熱極生風”,內傷雜病中的“肝十陽十化風”或“血虛生風”等證,均有風邪動搖的表現。

④風為百病之長:風邪是外感病因的先導,寒、濕、燥、熱等邪,往往都依附於風而侵襲人十體。如,與寒合為風寒之邪,與熱合為風熱之邪,與濕合為風濕之邪,與暑合則為暑風,與燥合則為風燥,與火合則為風火等。所以,臨十床十上風邪為患較多,又易與六十婬十諸邪相合而為病。故稱風為百病之長,六十婬十之首。

風與肝相應。風為木氣,通於肝。外感風邪可導致胃脘痛、腹脹、腸鳴、嘔吐、泄瀉等。這是風邪傷肝,木盛克土所致。

綜上所述,風為春令主氣,與肝木相應。風邪為病,其病證范圍較廣,變化為快。其具體特點為:①遍及全身:無處不至,上至頭部,下至足膝,外而皮膚,內而臟腑,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受到風邪的侵襲。②媒介作用:能與寒、濕、暑、燥、火等相合為病。③其致病的特殊十性十,風病來去急速,病程不長,其特殊癥狀也易於認識,如汗出惡風、全身瘙癢、遊走不定、麻木以及動搖不寧等癥狀。臨證時,發病在春季與感受風邪明顯有關者,均可考慮風邪的存在。

2.寒

(1)自然特十性十:寒具有寒冷、凝結特十性十,為冬季的主氣,從小雪、大雪、冬至,到小寒計四個節氣,為冬令主氣。寒為水氣而通於腎,故稱冬季為寒水當令的季節。因冬為寒氣當令,故冬季多寒病,但也可見於其他季節。由於氣十溫十驟降,防寒保十溫十不夠,人十體亦易感受寒邪而為病。

(2)寒邪的十性十質和致病特征:寒邪以寒冷、凝滯、收引為基本特征。

①寒易傷十陽十:寒為十陰十氣的表現,其十性十屬十陰十?故寒為十陰十邪。十陽十氣本可以制十陰十,但十陰十寒偏盛,則十陽十氣不僅不足以驅除寒邪,反為十陰十寒所侮,故雲“十陰十盛則寒”,“十陰十盛則十陽十病”。所以寒邪最易損傷人十體十陽十氣。十陽十氣受損,失於十溫十煦之功,故全身或局部可出現明顯的寒象。如寒邪束表,衛十陽十鬱遏,則現惡寒、發十熱、無汗等,稱之為“傷寒”。若寒邪直中於裡,損傷臟腑十陽十氣者,謂之為“中寒”。如傷及脾胃,則納運升降失常,以致吐瀉清稀,脘腹冷痛;肺脾受寒,則宣肅運化失職,表現為咳嗽喘促,痰液清稀或水腫;寒傷脾腎,則十溫十運氣化失職,表現為畏寒肢冷、腰脊冷痛、尿清便溏、水腫腹水等;若心腎十陽十虛,寒邪直中少十陰十,則可見惡寒蜷臥、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十精十神萎十靡十、脈微細等。

②寒十性十凝滯:凝滯,即凝結阻滯之謂。人身氣血津十液的運行,賴十陽十氣的十溫十煦推動,才能暢通無阻。寒邪侵入人十體,經脈氣血失於十陽十氣十溫十煦,易使氣血凝結阻滯,澀滯不通,不通則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特征。因寒而痛,其痛得十溫十則減,逢寒增劇,得十溫十則氣升血散,氣血運行無阻,故疼痛緩解或減輕。寒勝必痛,但痛非必寒。由於寒邪侵犯的部位不同,所以病狀各異。若寒客肌表,凝滯經脈,則頭身肢節劇痛;若寒邪直中於裡,氣機阻滯,則胸、脘、腹冷痛或絞痛。

③寒十性十收引:收引,即收縮牽引之意。寒十性十收引是指寒邪具有收引拘急之特十性十。“寒則氣收”。寒邪侵襲人十體,可使氣機收斂,腠理閉塞,經絡筋脈收縮而攣急;若寒客經絡關節,則筋脈收縮拘急,以致拘攣作痛、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若寒邪侵襲肌表,則十毛十竅收縮,衛十陽十閉鬱,故發十熱惡寒而無汗。

寒與腎相應。寒為水氣,通於腎。寒邪侵襲,寒水泛濫,則尿少,水腫;寒水過盛,上制心火,則心痛、心悸、肢厥等?

總之,寒為冬季主氣,與腎水相應。寒病多發於冬季,但也可見於其他季節。寒邪為病,其致病特征是:寒為十陰十邪,易傷十陽十氣,故寒邪致病,全身或局部有明顯的寒象。寒勝則痛,所以疼痛為寒證的重要特征之一。因寒則氣收,故其病有十毛十竅閉塞、氣帆收斂、筋脈拘急的特玨,表現為無汗、拘急泎痛或屈伸不利等。

3.暑

(1)自然特十性十:暑為火熱之邪,為夏季主氣,從小滿、芒種、夏至,到小暑四個節氣,為暑氣當令。暑邪有明顯的季節十性十,主要發生在夏至以後,立秋以前。暑邪獨見於夏令,故有“暑屬外邪,並無內暑”之說。暑邪致病有十陰十陽十之分,在炎夏之日,氣十溫十過高,或烈日曝曬過久,或工作場所悶熱而引起的熱病,為中於熱,屬十陽十暑;而暑熱時節,過食生冷,或貪涼露宿,或冷浴過久所引起的熱病,為中於寒,屬十陰十暑。總之,暑月受寒為十陰十暑,暑月受熱為十陽十暑。

(2)暑邪的十性十質和致病特征:暑為火所化,主升散,且多挾濕。

①暑十性十炎熱:暑為夏月炎暑,盛夏之火氣,具有酷熱之十性十,火熱屬十陽十,故暑屬十陽十邪。暑邪傷人多表現出一系列十陽十熱癥狀,如高熱、心煩、面赤、煩躁、脈象洪大等,稱為傷暑(或暑熱)。

②暑十性十升散:升散,即上升發散之意。升,指暑邪易於上犯頭目,內擾心神,因為暑邪易人心經:散,指暑邪為害,易於傷津耗氣。暑為十陽十邪,十陽十性十升發,故暑邪侵犯人十體,多直人氣分,可致腠理開泄而大汗出。汗多傷津,污液虧損,則可出現口渴喜飲,唇幹舌燥,尿赤短少等。在大量汗出同時,往往氣隨津泄,而導致氣虛,故傷於暑者,常可見到氣短乏力,甚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之中暑。中暑兼見四肢厥逆,稱為暑厥。暑熱引動肝風而兼見四肢十抽十搐,頸項強直,甚則角弓反張,稱為暑風(暑癇)。暑熱之邪,不僅耗氣傷津,還可擾動心神,而引起心煩悶亂而不寧。

③暑多挾濕:暑季不僅氣候炎熱,且常多雨而潮十濕,熱蒸濕動,濕十熱彌漫空間,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十熱之氣。暑令濕勝必多兼感。其臨十床十特征,除發十熱、煩渴等暑熱癥狀外,常兼見四肢困倦、胸悶嘔惡、大便溏泄不爽等濕阻癥狀。雖為暑濕並存,但仍以暑熱為主,濕濁居次,非暑中必定有濕。暑為夏季主氣,暑邪為患,有十陰十暑、十陽十暑之分。暑邪致病的基本特征為熱盛、十陰十傷、耗氣,又多挾濕。所以,臨十床十上以壯熱、十陰十虧、氣虛、濕阻為特征。

4.濕

(1)自然特征:濕具有重濁、粘滯、趨下特十性十,為長夏主氣。從大暑、立秋、處暑,到白露四個節氣,為濕氣主令。濕與脾土相應。夏秋之十十交十十,濕十熱熏蒸,水氣上騰,濕氣最盛,故一年之中長夏多濕病。濕亦可因涉水淋雨、居處傷濕,或以水為事。濕邪為患,四季均可發病,且其傷人緩慢難察。

(2)濕的十性十質和致病特征:濕為十陰十邪,阻礙氣機,易傷十陽十氣,其十性十重濁粘滯、趨下。

①濕為十陰十邪,易阻氣機,損傷十陽十氣:濕十性十類水,水屬於十陰十,故濕為十陰十邪。濕邪侵及人十體,留滯於臟腑經絡,最易阻滯氣機,從而使氣機升降失常。胸脅為氣機升降之道路,濕阻胸膈,氣機不暢則胸悶;濕困脾胃,使脾胃納運失職,升降失常,故現納谷不香、不思飲食、脘痞腹脹、便溏不爽、小十便短澀之候。由於濕為十陰十邪,十陰十勝則十陽十病,故濕邪為害,易傷十陽十氣。脾主運化水濕,且為十陰十土,喜燥而惡濕,對濕邪又有特殊的易感十性十,所以脾具有運濕而惡濕的特十性十。因此,濕邪侵襲人十體,必困於脾,使脾十陽十不振,運化無權,水濕停聚,發為泄瀉、水腫、小十便短少等癥。“濕勝則十陽十微”,因濕為十陰十邪,易於損傷人十體十陽十氣,由濕邪鬱遏使十陽十氣不伸者,當用化氣利濕通利小十便的方法,使氣機通暢,水道通調,則濕邪可從小十便而去,濕去則十陽十氣自通。

②濕十性十重濁:濕為重濁有質之邪。所謂“重”,即沉重、重著之意。故濕邪致病,其臨十床十癥狀有沉重的特十性十,如頭重身困、四肢酸楚沉重等。若濕邪外襲肌表,濕濁困遏,清十陽十不能伸展,則頭昏沉重,狀如裹束;如濕滯經絡關節,十陽十氣佈達受阻,則可見肌膚不仁、關節疼痛重著等。所謂“濁”,即穢濁垢膩之意。故濕邪為患,易於出現排十泄物和分十泌物穢濁不清的現象。如濕濁在上則面垢、眵多;濕滯大腸,則大便溏瀉、下痢膿血粘十液;濕氣下註,則小十便渾濁、婦女黃白帶下過多;濕邪浸十婬十肌膚,則瘡瘍、濕疹、膿水穢濁等。

③濕十性十粘滯:“粘”,即粘膩;“滯”,即停滯。所謂粘滯是指濕邪致病具有粘膩停滯的特十性十。這種特十性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癥狀的粘滯十性十。即濕病癥狀多粘滯而不爽,如大便粘膩不爽,小十便澀滯不暢,以及分十泌物粘濁和舌苔粘膩等。二是病程的纏十綿十性十。因濕十性十粘滯,蘊蒸不化,膠著難解,故起病緩慢隱襲,病程較長,往往反復發作或纏十綿難愈。如濕十溫十,它是一種由濕十熱病邪所引起的外感熱病。由於濕邪十性十質的特異十性十,在疾病的傳變過程中,表現出起病緩、傳變慢、病程長、難速愈的明顯特征。他如濕疹、濕痹(著痹)等,亦因其濕而不易速愈。

④濕十性十趨下:水十性十就下,濕類於水,其質重濁,故濕邪有下趨之勢,易於傷及人十體下部。其病多見下部的癥狀,如水腫多以下肢較為明顯。他如帶下、小十便渾濁、泄瀉、下痢等,亦多由濕邪下註所致。但是,濕邪浸十婬十,上下內外,無處不到,非獨侵襲人十體下部。所謂“傷於濕者,下先受之”《素問·太十陰十陽十明論》,隻是說明濕十性十趨下,易侵十陰十位,為其特十性十之一而已。

濕為長夏主氣,與脾土相應。濕邪有阻遏氣機,易傷十陽十氣之十性十,其十性十重濁粘滯,且有趨下之勢。故濕邪為病,表現為人十體氣機阻滯,脾十陽十不振,水濕停聚而胸悶脘痞、肢十體困重、嘔惡泄瀉等,以及分十泌物和排十泄物如淚、涕、痰、帶下、二便等穢濁不清。

5.燥

(1)自然特十性十:燥具有幹燥、收斂清肅特十性十,為秋季主氣。從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四個節氣,為燥氣當令。秋季天氣收斂,其氣清肅,氣候幹燥,水分匱乏,故多燥病。燥氣乃秋令燥十熱之氣所化,屬十陰十中之十陽十邪。燥邪為病,有十溫十燥、涼燥之分。初秋有夏熱之餘氣,久晴無雨,秋十陽十以曝之時,燥與熱相結合而侵犯人十體,故病多十溫十燥。深秋近冬之際,西風肅殺,燥與寒相結合而侵犯人十體,則病多涼燥。燥與肺氣相通。

(2)燥邪的十性十質和致病特征:燥勝則幹,易於傷肺,為燥邪的基本特征。

①幹澀傷津:燥與濕對,濕氣去而燥氣來:燥為秋季肅殺之氣所化,其十性十幹澀枯涸,故曰“燥勝則幹”。燥邪為害,最易耗傷人十體的津十液,形成十陰十津虧損的病變,表現出各種幹澀的癥狀和體征,諸如皮膚幹澀皸裂、鼻幹咽燥,口十唇燥裂、十毛十發幹枯不榮、小十便短少、大便幹燥等。

②燥易傷肺:肺為五臟六腑之華蓋,十性十喜清肅濡潤而惡燥,稱為嬌臟。肺主氣而司呼吸,直接與自然界大氣相通,且外合皮十毛十,開竅於鼻,燥邪多從口鼻而人。燥為秋令主氣,與肺相應,故燥邪最易傷肺。燥邪犯肺,使肺津受損,宣肅失職,從而出現幹咳少痰,或痰粘難咯,或痰中帶血,以及喘十息胸痛等。

燥為秋季主氣,與肺相應。燥邪以幹澀傷津和易於傷肺為最重要特征。不論外燥還是內燥,均可見口、鼻、咽、唇等官竅幹燥之象,以及皮膚、十毛十發幹枯不榮等。

6.火(熱)

(1)自然特十性十:火具有炎熱特十性十,旺於夏季,從春分、清明、谷雨,到立夏四個節氣,為火氣主令。因夏季主火,故火與心氣相應。但是火並不象暑那樣具有明顯的季節十性十,也不受季節氣候的限制。

(2)十溫十、暑、火、熱的關系:十溫十、暑、火、熱四者十性十質基本相同,但又有區別。

十溫十與熱:這裡的十溫十和熱均指病邪而言。十溫十為熱之漸,熱為十溫十之甚,二者僅程度不同,沒有本質區別,故常十溫十十熱混稱。在十溫十病學中所說的十溫十邪,泛指一切十溫十十熱邪氣,連程度上的差別也沒有。

暑與火(熱):暑為夏季的主氣,乃火熱所化,可見暑即熱邪。但暑獨見於夏季,純屬外邪,無內暑之說。而火(熱)為病則沒有明顯的季節十性十,同時還包括高十溫十、火熱煎熬等。

火與熱:火為熱之源,熱為火之十性十。火與熱,其本質皆為十陽十盛,故往往火熱混稱。但二者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熱純屬邪氣,沒有屬正氣之說。而火,一是指人十體的正氣,稱之為“少火”;二是指病邪,稱之為“壯火”。這是火與熱的主要區別。一般地說,熱多屬於外感,如風熱、暑熱、十溫十十熱之類病邪。而火則常自內生,多由臟腑十陰十陽十氣血失調所致,如心火上炎、肝火熾盛、膽火橫逆之類病變。

就十溫十、熱、火三者而言,十溫十、熱、火雖同為一氣,但十溫十能化熱,熱能生火,所以在程度上還是有一定差別的。十溫十為熱之微,熱為十溫十之甚;熱為火之漸,火為熱之極。

(3)火的含義:中醫學中的火有生理與病理、內火和外火之分。

①生理之火:生理之火是一種維持人十體正常生命活動所必須的十陽十氣,它謐藏於臟腑之內,具有十溫十煦生化作用。這種有益於人十體的十陽十氣稱之為“少火”,屬於正氣范疇。

②病理之火:病理之火是指十陽十盛太過,耗散人十體正氣的病邪。這種火稱之為“壯火”。這種病理十性十的火又有內火、外火之分。

外火:外火,一是感受十溫十十熱邪氣而來;二是風寒暑濕燥等外邪轉化而來,即所謂“五氣化火”。五氣之中,隻有暑邪純屬外來之火,我們稱之為暑熱。其餘風、寒、濕、燥等邪並非火熱之邪,之所以能化而為火,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第一,鬱遏化火。風、寒、濕、燥侵襲人十體,必須鬱久方能化火。如由寒化熱,熱極生火,十溫十與熱結,或濕蘊化熱,熱得濕而愈熾,濕得熱而難解,鬱而化火,或者濕蘊化熱,濕十熱極甚而化火。火就燥,故燥亦從火化。第二,因人而異,十陽十盛之體或十陰十虛之質易於化火。第三,與邪侵部位有關。如邪侵十陽十明燥土,則易化火,寒邪直中人脾,則化火也難。此外,五氣能否化火,與治療也有一定的關系。內火:內火,多因臟腑功能紊亂,十陰十陽十氣血失調所致。情志過極亦可久鬱化火,即所謂“五志化火”。

中醫學將火分為正、邪兩類。正氣之火即少火,少火又可分為“君火”和“相火”。“君火”為心之十陽十氣,“相火”為肝、腎、膽、膀十胱、心包、三焦之十陽十氣。其中腎之十陽十氣,又稱“命門火”或“龍火”,肝之十陽十氣也叫“雷火”。“君火”僅指正氣而言,若過旺便是心火熾盛;而相火包含正氣和邪氣兩個方面,過旺時謂“相火妄動”。“心火熾盛”和“相火妄動”均屬於“壯火”,屬邪氣。

(4)火邪的十性十質和致病特征:火邪具有燔灼、炎上、耗氣傷津、生風動血等特十性十。

①火十性十燔灼:燔即燃十燒;灼,即燒燙。燔灼,是指火熱邪氣具有焚燒而熏灼的特十性十。故火邪致病,機體以十陽十氣過盛為其主要病理機制,臨十床十上表現出高熱、惡熱、脈洪數等熱盛之征。總之,火熱為病,熱象顯著,以發十熱、脈數為其特征。

②火十性十炎上:火為十陽十邪,其十性十升騰向上。故火邪致病具有明顯的炎上特十性十,其病多表現於上部。如心火上炎,則見舌十尖紅赤疼痛,口舌糜爛、生瘡;肝火上炎,則見頭痛如裂、目赤腫痛;胃火熾盛,可見齒齦腫痛、齒衄等。

③傷津耗氣:火熱之邪,蒸騰於內,最易迫津外泄,消爍津十液,使人十體十陰十津耗傷。故火邪致病,其臨十床十表現除熱象顯著外,往往伴有口渴喜飲、咽幹舌燥、小十便短赤、大便秘結等津傷液耗之征。火太旺而氣反衰,十陽十熱亢盛之壯火,最能損傷人十體正氣,導致全身十性十的生理機能減退。此外,氣生於水,水可化氣,火迫津泄,津十液虛少無以化氣,亦可導致氣虛,如火熱熾盛,在壯熱、汗出、口渴喜飲的同時,又可見少氣懶言、肢十體乏力等氣虛之證。總之,火邪為害,或直接損傷人十體正氣,或因津傷而致氣傷,終致津傷氣耗之病理結果。

④生風動血:火邪易於引起肝風內動和血液妄行。

生風:火熱之邪侵襲人十體,往往燔灼肝經,劫耗津血,使筋脈失於濡養,而致肝風內動,稱為熱極生風。風火相煽,癥狀急迫,臨十床十上表現為高熱、神昏譫語、四肢十抽十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目睛上視等。

動血:血得寒則凝,得十溫十則行。火熱之邪,灼傷脈絡,並使血行加速,迫血妄行,易於引起各種出十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以及皮膚發斑,婦女月十經過多、崩漏等。⑤易致腫瘍:火熱之邪入於血分,聚於局部,腐肉敗血,則發為癰腫瘡瘍。“癰疽原是火毒生”。“火毒”、“熱毒”是引起瘡瘍的比較常見的原因,其臨十床十表現以瘡瘍局部紅腫熱痛為特征。

⑥易擾心神:火與心氣相應,心主血脈而藏神。故火之邪傷於人十體,最易擾亂神明,出現心煩失眠,狂躁妄動,甚至神昏譫語等癥。

綜上所述,火有生理十性十火和病理十性十火,本節所講的為病理十性十火,又名火邪。火邪就來源看,有外火和內火之異。外火多由外感而來,而內火常自內生。火邪具有燔灼炎上,傷津耗氣,生風動血,易生腫瘍和擾亂心神的特征。其致病廣泛,發病急暴,易成燎原之勢。在臨十床十上表現出高熱津虧、氣少、肝風、出十血、神志異常等特征。

二、癘氣

(一)癘氣的基本概念

癘氣是一類具有強烈傳染十性十的病邪。又名戾氣、疫癘之氣、毒氣、異氣、雜氣、乖戾之氣等。癘氣通過空氣和接觸傳染。癘氣與六十婬十不同,不是由氣候變化所形成的致病因素,而是一種人們的感官不能直接觀察到的微小的物質(病原微生物),即“毒”邪。癘氣經過口鼻等途徑,由外人內,故屬於外感病因。由癘氣而致的具有劇烈流行十性十傳染十性十的一類疾病,稱之為疫、疫癘、瘟疫(或十溫十疫)等。十溫十病與瘟疫不同,十溫十病為多種外感急十性十熱病的總稱,十溫十病無傳染十性十和流行十性十。

(二)癘氣的十性十質及其致病特點

1.發病急驟,病情危篤:疫癘之氣,其十性十急速、燔灼,且熱毒熾盛。故其致病具有發病急驟、來勢兇猛、病情險惡、變化多端、傳變快的特點,且易傷津、擾神、動血、生風。癘氣為害頗似火熱致病,具有一派熱盛之象,但毒熱較火熱為甚,不僅熱毒熾盛,而且常挾有濕毒、毒霧、瘴氣等穢濁之氣,故其致病作用更為劇烈險惡,死亡率也高。

2.傳染十性十強,易於流行:疫癘之氣具有強烈的傳染十性十和流行十性十,可通過口鼻等多種途徑在人群中傳播。疫癘之氣致病可散在地發生,也可以大面積流行。因此,疫癘具有傳染十性十強、流行廣泛、死亡率高的特點。諸如大頭瘟(由疫毒感染而發病,以頭面紅腫或咽喉腫痛為特征)、蝦蟆瘟(人十體感受疫毒之後,以頸項腫大為主癥,連及頭面,狀如蝦蟆,故名)、疫痢、白喉、爛喉丹痧、天花、霍亂、鼠疫等,實際包括現代醫學許多傳染病和烈十性十傳染病。

3.特適十性十與偏中十性十:特適十性十指癘氣致病的病位與病種的特異十性十。癘氣作用何腑何臟,發為何病,具有特異十性十定位的特點。癘氣對機體作用部位具有一定選擇十性十,從而在不同部位上產生相應的病證。癘氣種類不同,所致之病各異。每一種癘氣所致之疫病,均有各自的臨十床十特征和傳變規律,所謂“一氣致一病”。偏中十性十指癘氣的種屬感受十性十。癘氣有偏中於人者,偏中於動物者。偏中於人的,則不傳染給動物;偏中於動物的,也不傳染給人。即使偏中於動物的,因動物種屬不同,也不互相傳染。

總之,六十婬十和癘氣,均屬外感病邪,其十性十質和致病特點各有不同,但因其所致之病,多以火熱之候為之,故常統稱為外感熱病。

《中醫基礎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