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講

變道 常道與還丹

“日月反其常道,故雲薄蝕。陰陽循其自然,故雲飲食。蓋以造化日月之合,有常有變,喻身中坎離之交,有得有失,不可不慎密也。”現在這一節是最後的結論。古代天文解釋日蝕月蝕,就是“日月反其常道”,與平常不一樣,因為日月兩個走在一個軌道上,或者太陽遮住月亮,或者是月亮遮住太陽,就造成日月薄蝕。假使不故意去遮住它,陰陽順其自然行走,等於人吃飲食一樣,吃下去維持生命,丹藥也是根據自然來的。

“蓋以造化日月之合,有常有變”,所以修道要懂這個原理,造化代表這個宇宙,宇宙太陽月亮的起落、升降、分合有常。太陽每天都是從東邊上來西邊下去,月亮的升落也是固定的,就是所謂的常道。月蝕日蝕則是變道,那是不經常 的,軌道上有變化啦,用這個做比喻。“坎離之交”,水火的交媾,“有得有失"。像賺錢做生意一樣,一點一點累積起來,就成丹,使生命返老還童。搞得不對時,雖年輕也可以喪命。有得有失這個道理,要搞清楚,不可不謹慎,不可不嚴密地管理控制自己。

再看原文,“名者以定情,字者緣性言。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言語文字是一個表達,思想變成言語,言語變成瞭文字。每樣東西有個名稱叫名辭,古代叫名字。講到名字,名是名,字是字。我們這個傳統文化,每人都有一個本名、小名、傢譜譜名,又有號,還有別號,等於現在人筆名一樣,用瞭幾十個都有的。後來這個舊文化推翻瞭,因為一個人那麼多名字搞不清楚瞭。過去我也有很多字啊、號啊,隨便順手寫個什麼就是什麼。他說“名者以定情,字者緣性言”,“情”、“性”兩個字需要註意啊!這是我們傳統文化。名以外有個字,字是對這個性來講。性是體,情是用,情、性是不同的。情等於現在所謂講情緒,像喜怒哀樂啊, 沖動的妄想、妄念也是屬於情的;性是靜態的,不動的,寧靜的那個是性。性是先天,是體;情是後天,是用,我們一般的隻是用情。所以真正明心見性,是由用歸體,返本還源。

“金來歸性初”,金是後天性命修法起作用,返回來回到性。什麼是金呢?我們講過幾次啦,生理上肺屬金,精神上那個妄想能夠思想、能夠知覺的那個是金。知覺、感覺回到本來清凈面,氣住脈停,工夫做到呼吸停止瞭,乃至血脈的 流行也凝住啦,就是“金來歸性初”。這個時候才叫做“還丹”。

朱雲陽真人這個批註更清楚,我舍不得把它跳過去。“此節,言金返歸性,乃還丹之瞭義也。”道傢的名稱“金返”,是回轉來回到性。剛才我們講過,金、木、水、火、土五行的代號,身體上肺部是金,管呼吸、管氣的。精神上有知覺的這個屬金,這是本性起的作用。身體方面工夫做到氣住脈停,精神方面工夫做到一念不生全體現,任何思想妄念都沒有瞭,這個就是“金返歸性”。到達這個境界,道傢叫做“還丹”,就是真得到還丹啦,這是“還丹”的瞭義。“瞭義”這個名稱是佛學裡的,佛經分“瞭義”與“不瞭義”。有些佛自己講的經,那是對程度低的,在某一種特殊情形下而講的不瞭義教;瞭義教是徹底的、直截瞭當,講到明心見性。

註意工夫進步的變化

“離中元精,本太陰真水,又稱木液。坎中元炁,本太陽真火,又稱金精。丹道以水火為體,金木為用。”這完全是講工夫境界,我們再三提到離是心,心念,眼睛也屬於離。坎是身上的氣血精液等等,耳朵屬於坎。老年為什麼聾啊?元氣虧損瞭,因為耳通氣海,有形的氣海就是在肚臍以下。你們會針灸的,就曉得氣海穴。他現在講離中的元精,我們頭腦清醒,耳朵聽得見,眼睛能夠看,六根能夠用,這是六根的光明,這就是“離中”的“元精”。這是精神之精,不是精蟲卵臟的精。他說這個“離中元精”的根本是太陰裡出來的,“本太陰真水”。如果氣血不旺盛,下元不堅固,上面精神就沒有啦,所以老瞭,真水衰瞭,眼睛、耳朵也不行瞭,一切都不行瞭。、

中國人,尤其廣東朋友喜歡進補的,老年人吃補品,高麗參啊一大堆!常常很多人被補藥補死瞭,毛病都是補出來的啊!說真的,偶然要補一下的話,老年應該是補陰,不是補陽啊!高麗參這些補陽的補不得!有些人身體是虛的,虛不受補,他本來虛瞭,裡頭都是虛火,本來都在冒火,補藥一下去更發炎,慢慢病倒瞭不可救藥。到瞭中年以後,真正的補藥就是靠自己,也就是道傢講的,“上藥三品,神與氣精”。精、氣、神怎麼培養轉來呢?心靜、妄想少、欲念少 (廣義的欲)、寧靜到極點時,自然“太陰真水”就培養出來,精神也就來瞭。

所以“離中元精,本太陰真水,又稱木液”,在道書上,元精另外一個名稱叫做“木液”,木屬肝,所以太陰真水另外一層意義也叫“木液”,就是肝功能。肝功能幹什麼的? 藏血的,真水有形的就是血,血是什麼?木液。說到肝及肝功能,東方人得肝炎、肝病的也最多,差不多都是肝血出毛病,就是血液的問題。

木液旺瞭以後,陰極陽生,陽精就來瞭。這段“坎中元炁”,坎卦裡頭“本太陽真火”,是上面的精神照下來的,“又稱金精”。精神靠氣來的,氣充足瞭就滋陰瞭。所以要想修道成丹身體健康,就是坎離兩卦轉過來,也就是“水火為體”,一水一火,一動一靜,一空一有。有時要空念頭,有時要提起念頭,有時要修上竅,有時要下降,運用之妙是火候問題,在於你自己,搞不清楚,永遠修不成的。所以修道之難,要靠智慧,不是說師父傳個工夫給你,死死地守住那一點就修成功瞭,那樣隻會修死,不會修到長生不老!

真正要調整身上的血液是滋陰,老年滋陰是補一些膠質,膠質多就滋陰。譬如說白木耳、龜板膠都是滋陰的,不是補陽的。但這些補藥,老實講我碰都不碰,不敢碰。人修道就要靠自己,還去靠草木、動物,好丟人!對不對?做人就要有志氣!偶然借用一下也需要的,借用一下欠點賬就欠一點,但是全靠這個是靠不住的,還是要靠自己。你看龜鹿二仙膠一個補陽一個滋陰,可是如果你這個身體內部氣血不調整好,吃藥也沒有用。修道的人氣血修對瞭,那個藥隻有一點下去就起大作用瞭。實際上藥隻借用瞭這麼一點,重要的是我們要瞭解氣血,“金木為用”,金是氣,肺部的;木是肝,血液的。

“關尹子曰,金木者,水火之交是也”,關尹子說就是這個東西。“金木雖分兩物”,雖然是兩樣東西,一個氣一個血,“究其根源,隻一金性”,金性是什麼?金性在後天講就是念,一念思想來,萬法唯心造。究其根塬,“金性本出先天之乾,未生以前,純粹以精,萬劫不壞”。這個地方金性是指我們的思想,就是《楞嚴經》上佛說的“堅固妄想以為其本”,堅固妄想同黃金一樣顛撲不破。

仙道 外道 魔道

說到這裡順便告訴你們,在《楞嚴經》上,指出來修行的關鍵重點,就是走岔路的五十種魔境界。佛把生理跟心理,歸納為色、受、想、行、識五陰,五陰各有十種魔,共有五十種,仔細分析還要多。最後佛罵什麼人為外道呢?連他的弟子證瞭羅漢果的聲聞緣覺,都屬於外道,因為心外求法,沒有徹底明心見性。佛在講五十種陰魔時又提到仙道,不屬於魔也不屬於外道。所以梁啟超他們認為《楞嚴經》是偽經,因為他一看到仙字,哎呀!這個仙啊、神啊隻有中國有,印度沒有的啊!他們就是學問不通!民國初年梁啟超他們,對這方面知識還是有限,學問不淵博,認為把中國神仙都加進去瞭,所以這個經是假的。其實印度的仙道之說跟中國一樣,存在瞭很久,婆羅門教、瑜珈都是修煉仙道的。

道傢講神仙有五種:鬼仙、人仙、地仙、天仙、大羅金仙。佛說仙道有十種,他沒有說是魔道,也沒有說是外道,他說這些修成神仙的,壽千萬歲而不死。雖然長生不死,因為沒有明心見性,所以墮落為神仙沒有成佛。假定這些修成神仙的人又大徹大悟瞭,佛他老人傢一定說那當然是佛!經文講瞭一半,你要看清楚。

佛分析的有一條就是我們講的,由修煉精神,堅固妄想而成功,特別講堅固妄想。所以修密宗的人觀想修成功瞭,也是堅固妄想成佛,觀想成佛。你把它融會貫通以後,哇! 這個學問蠻好玩的,我們跳開瞭佛道的這個圈子,站在學術的立場上講,都是研究生命奧秘的一種學術。丟開宗教外衣及仙佛觀念,生命就是有無比的奧秘,有無窮的奧妙,可惜人類自己不知道。假設人類知道瞭,的確可以祛病延年,長生不老,每人自己對成佛都有把握。不過我還沒有做到,在理論上我可以提這個保證。

道傢的工夫

現在回轉來講金性,這個地方金性不是代表肺部的呼吸瞭,而是代表“念頭”,就是這個思想,堅固妄想。我們這個念頭思想哪裡來?“本出先天之乾”,道傢主張是從本體乾卦而來。“未生以前,純粹以精”,父母沒有生我們以前,我們沒有投胎以前,這一念還沒有動。這是禪宗瞭,一念“未生以前,純粹以精”,道傢講這個“精”,不是精蟲卵子的精。這個“精”也就是《楞嚴經》上講,“心精圓明,含裹十方”,妄念不生的時候,一念清凈。禪宗祖師講“歷歷孤明,光吞萬象”,就是這個清凈,這個就是“精”,也就是說煉精化氣這個作用。後世的道傢反而在精蟲卵子上動腦筋,其實在身體裡不是這樣化的。

再說什麼是精。“未生以前,純粹以精”,這個東西作為精神“萬劫不壞”,是不生不死。你看道傢的老祖宗,老子講:“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形容“恍兮惚兮”,不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昏頭昏腦,“恍”是心字旁邊發光,“惚”是心字裡頭流動,活潑得很,老子的“恍兮惚兮”是很光明、很活躍!這個境界裡頭是“真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信是什麼呀?就是有消息。“有信”是有一個象征,做一步工夫,有一步的現象出來。你懂瞭這個,也就懂瞭老子,懂瞭清凈道,也懂瞭佛。這個是“萬劫不壞”的。我們這個精神,這個念頭,“隻因有生以後,混沌一破,走入坤宮,是為坎中金精。乾傢之性,轉而稱情”。嬰兒一生下來,還在混沌境界,到瞭嬰兒頭“頂” 一封住不跳,就會講話瞭,先、後天分開瞭。混沌是先天後天在一體,一旦分開,就是混沌破,這是第一層混沌。

後世道傢認為,男女到瞭性知識開瞭就叫做破瞭混沌,這個是後世的解說,也通。不過這種說法是有形的道傢,屬於低一級道傢的說法。正統的大道,混沌不是講這個瞭。當我們一出娘胎的時候,勉強可以說混沌還在,已經清醒瞭一半,等到混沌破瞭,這個先天之性走入坤宮,向下沉瞭。所以孩子們玩兩個腿,生命從下面生長,尤其男孩子睡夠瞭,精神夠,就是老子講的“駿作”,小孩子自然陽舉瞭。這時小孩沒有欲念,是生命的本能。女孩子的現象在內,不是駿作,是有一種不安,那個現象就是她真陽發動,可都沒有欲念,此謂“坎中金精”。所以,後天坎卦金的精神變出來性荷爾蒙,精蟲卵臟是第三重的投影瞭。

那麼“乾傢之性”,原始以來這個先天一炁乾卦的,本來光明清凈的人性,剛才講“歷歷孤明,光吞萬象”那個乾傢之性,“轉而稱情”,已經把性轉變成情瞭,本身裡頭起變化。所以我們後天,都是用的妄情,佛傢叫妄想,道傢或者中國的儒傢稱為妄情,虛妄不實。我們自己被自己騙瞭,被後天的感情作用騙瞭。譬如說夫妻吵架,都是妄情,這個情是古怪的東西,害死人的東西,有情就有累。但是欲界的生命,一個“情”字維持住那麼多人,尤其中國現在巳經有十二三億人口瞭,那就是一個“情”字變出來的。好的是它,壞的也是它。瞭情返而為性,如果這十二三億就變成瞭百千萬億化身佛,那就不得瞭啦!

“乾之一陽,既變為坎,其中,換入坤之一陰,是為離中木液”,先天本性到瞭後天,生命向下走瞭變成坎卦,這個東西是坤卦先天本性。我們剛才講過,嬰兒這個頭頂與宇宙是通的,等於莊子講與天地精祌相往來,到瞭這個頭頂一封住時,咚!到下面瞭,換人坤中一陰,是離中的木液。這個精神轉到肝臟,生血生氣,到瞭後天的生命。

“坤傢之情”,坤屬陰,後天五陰蓋住瞭,這個妄想的思想作用“轉而稱性”。我們普通學術研究人性,都是講的後天的作用,講先天本性的學問太高瞭。以我的經驗,形而上講本性,儒傢也好,道傢也好,西方的宗教也好,哲學也好,都沒有辦法跳過如來的手心,應該是佛學第一。但是講做工夫,由凡夫一步一步超凡入聖的工夫細節,釋迦牟尼佛要讓一讓瞭,以我的看法是道傢第一。尤其生理的、物理的細密工夫,正統道傢都切實告訴你瞭,你跳不出這個范圍。這是佛傢所沒有的,不管你密宗怎麼講法,還是不及道傢。如果要站在學術公正的立場,講人倫之道,治國齊傢平天下,這兩傢都比不過儒傢及諸子百傢。

所以我們這個文化有三位老師,我常常告訴你們青年人三句話,“敦儒傢的品性,參佛傢的理性,修道傢的工夫”。形而上的理沒有辦法超過如來的手心;“修道傢的工夫”,不是轉河車這一套!正統道傢的老莊之道、神仙丹道和《易 經》,是道法自然之道。儒、釋、道這三位都是我們的老師,瞭不起的!如果到外國去我們還要請耶穌老師幫忙,到中東去就要找穆罕默德,這樣一來我變成五貫道啦!紅卍字會五教一傢。這是順便講起,告訴你們年輕人,我們研究人性就 要知道,人性都是後天的,因為“坤傢之情,轉而稱性”。


《我說參同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