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水火日月的變化
“世人但知坎水為月,不知離中一點真水,正是月精”,我們知道坎卦代表水,也代表月亮。離卦代表太陽,卦象是離中虛,是指太陽中間之黑點,其中有至陰之精,就是“離中一點真水,正是月精”,變成瞭月亮的精華。月亮的現象, 同現在太空科學不一樣,不要擺在一起。講到現在太空科學,人類已經到達瞭月球,但是月球上究竟怎麼樣,還在探測,還沒有定。像前兩年有位美國同學在這裡,他爸爸在太空總署工作,我叫他問他爸爸,敢確定月亮上就是這樣嗎? 他說不必問爸爸,我都可以答復你,不敢確定。我說對啊! 怎麼曉得月球上沒有生物?我們現在人降落在上面,等於別的星球人降落在喜馬拉雅山頂上,也看不到我們人類。所以月球的生命如何,我們人類還不知道,真正的科學傢不敢多說,因為無法證明。
“但知離火為日”,離火為太陽,“不知坎中一點真火”,坎卦裡中心這個真陽之氣,反映過去“正是日光”,就是太陽的光明。所以他說每“晦朔之交”,陰歷月底到初三以前,“日月合璧”。關於日月合璧還有個問題,好像已經向諸位報 告過。一般人修道,像伍柳派講打通任督二脈轉河車,真正氣脈打通以後,要知道“日月合璧,璇璣停輪”。“璇璣”是轉動的,“停輪”是不轉瞭,絕對的寧靜,就是定。即使你打通瞭氣脈,通瞭以後恢復到本來那個寧靜,不動瞭,所謂如如不動,那才可以說氣脈打通瞭。如果還在轉來轉去,這叫做暈頭轉向,不能得大定。那麼“日月合璧”呢?就是太陽和月亮在一起,連起來。“晦朔之交,日月合璧”,日月走上一條線瞭。
“水火互藏”,水火都隱沒瞭,互相藏進去瞭。“一點太陽真火,沉在北海極底”,我們講瞭半天理論,現在我們轉回來講,打坐修道沒有達到日月合璧,雖然坐在那裡,工夫並不好,不過不講話,好像在入定,實際上都聽得見,看得見,你並沒有沉沒下去。工夫到“日月合璧,水火互藏”, 所謂收視反聽,開眼閉眼,見而不見,沉下瞭;外界聲音也聽不見,閉氣關起來瞭。“水火互藏”,心裡任何思想念頭都沒有瞭。不過有一樣,像是一個洞,所謂靈光一點,是知道,又等於不知道,這是心火降下瞭,身上氣血(水)也凝定瞭,這是真正的入定,就是還丹的初步。
太陽真火現海底
“一點太陽真火”,這個生命的真正功能“沉在北海極底”,北海可以說是有形,可以說無形,形容他沉到極點,沉到九淵之下,沉到最深最深,深不見底的凝定下去,這樣叫得定。工夫到瞭這個境界,不管你走哪一條路線,這個是一定的。學佛也好,修道也好,修密宗也好,不到這一步,可以說你所有做的工夫,“萬種千般逐水流”,都像流水一樣過去瞭,沒有用。也許對健康有一點幫助,心境上有一些寄托而已。真要修道,第一步必須要達到沉下來這一定,定到 “日月合璧,璇璣停輪”這個程度,就差不多瞭。
“邵子所謂,日入地中,媾精之象也。”邵子是宋代的大儒,《易經》的大傢邵康節。這個時候陰陽交媾,凝定極點,才互相來交。所謂交,像電器接上瞭電一樣,陰陽兩個接上瞭,合體瞭,這是“媾精之象也”,另外產生一個新的生命。 這個境界同天體一樣,邵康節所講的“日入地中”就是在午夜十二點正子時,太陽正在地球的那一邊,那裡正是中午,以每一個地區為標準。假使在美國修道,晝夜以美國的地區為標準,在南半球修則以南半球為標準。我們過去講“天上眾星皆拱北,世間無水不朝東”,那是指我們中原地帶。到瞭中東,世間無水不朝西,到四川、雲南、貴州那一帶看看,世間無水不朝南,都以地區為標準。“在丹道”,修神仙之道叫丹道,丹道修成功瞭就叫做神仙瞭,所以在丹道來講這就是“為坎離會合”,陰陽會合,真修道做到這樣就叫入定。入定就是陰陽會合在一起瞭,莊子叫做“渾沌”,人到瞭這個時候恢復瞭生命本來,叫做“還丹”。
“一陽初動之時”,另外一個新的生命要開始瞭,也就是另外一點陽氣陽能快要發動瞭。其實我們每一天都有“一陽初動之時”,什麼時間呢?就是你真睡熟瞭,那是陰陽交,陰陽媾,睡足瞭將醒未醒之間,就是“一陽初動”。邵康節講,這個就是後來道傢所謂正子時要來瞭。正子時也叫活子時,每人的活子時不一定;譬如我三天沒有睡覺,剛好早上睡覺,到瞭下午三點睡醒瞭,將醒未醒之間,這是你本身的活子時。我們現在快要到子時,在外國或其他的國土正在中午,正好活午時來瞭,每個地區不同,每個人不同。
學《易經》要懂得萬物各有一太極,你們看風水陰陽的要懂“移形換步”,換步就移形瞭,每走一步,這個現象就會不同。大傢看現在這個現象,乾卦在這裡,坤卦在那裡,我這樣偏一下,乾卦就偏瞭,現象就變瞭。這就是“移形換步”,樣子就變瞭,那個陰陽太極就要另外算才對,所以要懂得活用。邵康節的詩,最重要的告訴我們,“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佛學來講就是一念不生那個時候。一念不生還生不生呢?還要生的,如果永遠一念不生,不過是小乘羅漢境界,叫做“有餘依涅槃”,還沒有對,還沒有成佛,還要回轉來修大乘才行。
溫養潛龍
一陽初動之時,理論到這裡都講瞭,“此時當溫養潛龍,勿可輕用”,這句話是根據《易經》的乾卦來的。第一爻的爻辭,“潛龍勿用”。我講《易經》的時候,叫同學們要註意不要搞錯,“勿用”不是不用哦!這個“勿”字是活的,沒有說不可以用,也沒有說不能用;勿用是可以用,最好不要用,叫做勿用。所以“潛龍勿用”不是絕對否定的。諸葛亮在臥龍崗,那是“潛龍勿用”,他躲在那裡,你說他要用嗎? 沒有用;不用嗎?也在用。當一個人大學 畢業或博士學位拿到瞭,要不要出來做事,還不知道,要不要出來競選也不知道,那個價值還是無比呢!就是“潛龍勿用”。如果競選議員選上瞭,已經到瞭第二爻瞭,這個價值已經定瞭。女士嫁瞭人,她是某太太,未嫁以前的她,價值無比,算不定會嫁給皇帝,所以那是“潛龍勿用”,還不能定。
拿修道來講,《易經》的道理,工夫做到陰陽凝結,得瞭大定,這一步新的生命在將開動未開動之間,要把握住。這要真智慧,要懂得理論,才曉得如何做工夫。“此時當溫養潛龍”,要培養它,要好好保護,“勿可輕用”,最好不要用,陽氣動,念頭不要跟著動。人有時念動氣就動,氣動瞭念會動,陽氣來你非要動不可。等於一個人,身體的陽能發動那是好事,普通形容為“大有春意”。這個人青春年少,陽氣經常發動,不配合男女的欲念,好像生命永遠在增加;配合瞭欲念一用,陽就完瞭。
所以這個時候“勿可輕用,直到陽光透出地上,方才大明中天”。就這兩句話,他把工夫口訣也告訴你瞭。這個時候知道這個陽能發動,陰極陽生,定極瞭一念不生的時候,再轉過來所謂光明境相也來瞭。你知道瞭這個光明,念頭也動瞭,這個時候氣脈真正通瞭,百脈皆通。你十萬八千毛孔一時都通瞭,從海底一直到頭頂都打通瞭,乾坤大交的境界快要來瞭。“透出地上,方才大明中天”,陰極陽生,陽光來瞭,陽境界來瞭,所以打坐修道,那個道快要找你瞭,你又嚇死瞭,趕快吃鎮定劑,看病去瞭。哎喲!我好像一點力氣都沒有呀!哎喲!我好像念頭都起不來瞭!起不來不是更好嗎?你求到無念,真到念不來也怕,真正定下去又怕死,活起來又覺得煩惱,那又何必求道呢?世界上這樣的人很多,都是理不通,所以不能修道。
現在道書上告訴你這種境界,還是講原理,一步一步經過,有時候自己都覺得嚇死人。我旁邊有些同學比較用功,對我說,老師,地震!我說沒有,你趕快去打坐,他就懂瞭。他自己身上的氣脈在震動,一震動沒有真正凝定下去,所以坐在椅子上都覺得是地震。有時候嚇死人的,尤其是年紀大的人,加上報紙上的醫藥常識多,哎喲!我血壓高!哎喲!我心臟不對瞭!那你趕快進醫院吃藥嘛,何必修道!我告訴過你道傢有句話,“若要人不死,除非死個人”。你想修得長生不死之道,要有不怕死的精神去做工夫,死瞭就算,反正遲早都要死。想修到長生不死,但又處處怕死,那何必修道呢!這是真話。
過程中的嚇人境相
所以這個境界,雖然道書上講得那麼輕松,中間經過使人害怕的事情很多,理論搞通瞭,就不害怕。所以說,“若真陽不能作主,陷在陰中,無由出爐,即是北方寒水過盛,浸滅太陽之象”。有時候會碰到這個狀況,定久瞭,覺得一陽回轉瞭,但出不瞭定。大概四五十年前,有人告訴我浙江紹興有個道士,他坐在那裡有兩百多年,還在那裡打坐。看見他每年指甲胡子還長,還要幫他剪指甲,他一身很溫暖,背脊骨那個地方咚咚在跳,摸到都發燙。那是什麼道理呢? 他困在這裡,出不瞭竅,他什麼時候出竅就不知道瞭,要看他有沒有道緣。如果有道緣,又有天仙指點,可以沖關。不然這一關,所謂後三關(尾閭、夾脊、玉枕)的夾脊關,他永遠沖不破,沖不破,那他要坐在那裡多久就不知道瞭。
後來我看到另一個修道人,他脊椎是彎的。我問他怎麼不能直上去?他說夾脊關通不過,這是我親身的經歷。另外大概四十年前,我在四川自流井,看到一個修道的人,他已經快八十歲瞭,可是樣子不老,看上去像個五十多歲的人,就是道傢工夫很好。他有個怪毛病,坐在那裡直搖頭。我過去問他,老師父,你這個叫什麼工夫呀?我不像現在年輕人挖苦人,我們那個時候很禮貌,我心裡想你這個叫鴨子功嗎?那個鴨子走路就是這樣,不好意思講出來。他說不是工夫。如果他活到現在,我一定馬上使他走通!那個時候我沒辦法,我覺得很奇怪,心裡也害怕,我將來修道不要修成這樣。所以前一陣子上課看到一位同學,就是這樣,我叫他趕快吃藥,這很容易通的。這個道理是什麼呢?就是“真陽不能作主,陷在陰中,無由出爐”,沖不上來,這是一種。
禪宗的祖師講不講工夫呢?絕對講工夫,修道要知道如何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個肉體上就有三界,不修禪或工夫不到你就看不懂,這就是被這個身體的感受限制住瞭,你永遠跳不出三界外,永遠在五行中,這“真陽不能作主,陷在陰中,無由出爐”就是這個丹成瞭,要沖沖不出來。這個道理就是“北方寒水過盛,浸滅太陽之象”,拿身體來講,就是氣脈沒有通,這種也是病,寒濕太重,可以自我治療,也可用藥物治療。所以修丹道的人,沒有不通醫的。菩薩要通五明,包括瞭醫學,就是這個道理。藥就是外丹,一幫助很快就過關瞭。
人為什麼老
“真火既為寒水所浸,日光便受重陰掩即,正當中天陽盛之時,奄奄衰弱,昏然而無光矣。故曰水盛坎侵陽,火衰離晝昏。”所以在這種境界是個岔路,陽氣透不出來,這一透出來百脈皆通瞭。就像年紀大的人,路走不動,衰老瞭,工夫到瞭這個境界,一旦氣脈真通瞭,身輕如葉,行路疾如奔馬,不要練輕功的,自然走路很快。我經常說,人的衰老死亡,先是腿,兩條腿拖不動,已經死瞭一半。修道的人,如果後來還是如此,那就是一點工夫都沒有,還要想悟道,那不是自欺欺人嗎?所以啊,趕快修行或者趕快吃藥,死亡是從下面一節一節死上來的,也就是這個法則的道理。
道傢有句話,“精從足底生”;相反的,一個人衰老瞭怕冷,也是從足底開始冷。所以老年不管男女,足底心發燙不怕冷,走路舉步如飛的,那就是長壽之相。六七十歲老朋友來問我說,老師啊,我有便秘的毛病,我說恭喜!你七十歲瞭還便秘,因為人老時氣漏瞭,專門放屁的。年紀大瞭便秘固然痛苦,但是那個元氣還在,還充實。如果老瞭以後光放屁,已經不對瞭,這個道理要註意。你看到這些雖然都是很瑣碎的事情,但同生命都有密切關系,尤其是修道的人要註意。所以這一段,是講到重要的地方,修道打坐的人,萬一碰到這種狀況,就要趕快培養陽氣。這陽氣如何培養,道書上都有,你去研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