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講到“土遊於四季,守界定規矩”,這個四季剛才講到在身體內部,心、肝、脾、肺等等,各有各的作用。“金砂入五內”,這個“金”字就是比喻金丹,伏食,真得到那個境界進到身體內部來瞭,道傢後世俗話所謂工夫上身瞭。工夫上身,身體內部就有感覺,就有變化。“霧散若風雨”,心裡頭的雲霧,像風雨一樣吹散瞭。“熏蒸達四肢,顏色悅澤好,發白皆變黑,齒落還舊所”,真到瞭那一步就是返老還童,頭發白的變黑瞭,牙齒掉瞭重生,眼睛看不見的又看見瞭。“老翁復壯丁,耆嫗成姹女”,老頭子變青年,老太婆變少女。“改形免世厄,號之曰真人”,到瞭這一步是返老還童,把這個肉體整個變過來,成為真人。
先天一炁如何得
朱雲陽祖師的批註也非常好,舍不得把它拋掉,大概讀一下。“此節,言伏食之神驗也”,講到結丹,真到瞭那一步工夫,有它的神效。“三性會合,便成金丹”,精、氣、神會合,可以講就是“水火既濟”,水火既濟靠什麼?靠這個津液調配。“吞入口中,便稱伏食,迥非旁門服食之術也”,所謂旁門,並不是罵他們不對,不過走的是偏門,結果還會回到大廳堂裡頭來的。“世間藥草,如巨勝之類,尚可延年益壽”,增加壽命,“金性堅剛,萬劫不朽”,物質世界裡頭黃金是最堅固的,“豈不為萬物中至寶”,修道拿黃金來比喻。“道術之士,倘能伏此先天一炁,壽命有不長久者乎”。這個我們要研究瞭,我曉得最近幾十年,道傢的書出來很多,大傢都亂看,這裡又是密宗,那裡又是道傢,聽瞭頭都昏瞭,不曉得“先天一炁,從虛無中來”,這虛無從哪裡來?怎麼有個炁從虛無中來?為什麼稱先天?
“先天”兩個字是根據《易經》乾卦,孔子的《系傳》裡說“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先天就是宇宙沒有形成以前,一切萬物生命還沒有發生以前叫先天。宇宙萬有開始生發,這個功能哪裡來?生命功能又是哪裡來的?是靠先天來的,所以乃至天地宇宙都沒有辦法違背的,生命都在這個范圍以內。我們有瞭生命以後叫後天,這個後天的生命奉天時,既然有瞭有形的生命,背後有個功能,這個功能是先天來的,有一個規律有一個法則,那是不可能違反的。譬如人生下來要一歲、二歲、三十歲才到中年,不會一生下來就到三十,不能跳過去。所以後天返回先天時,需要按它的步驟來的。自然界看起來是沒有規律,看到這個草啊、樹啊亂長,其實它一點都不亂,不規律裡頭有它的規律,那是後天。就是孔子在《系傳》上提出來的先天、後天的名稱。有一位禪宗的祖師傅大士,歷史上都說他是彌勒菩薩的化身,儒、釋、道三傢都通的,也是梁武帝的國師。他有個偈子很有名“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就是講這個先天。天地宇宙萬有沒動以前,它已經存在,它沒有形象,宇宙萬有都靠它生發。
我們現在後天的生命,是靠鼻子的呼吸維持,靠嘴巴吃萬物,傷害別人來維持自己的生命。菜也有生命,吃素也殺生,現在科學已經證明瞭草、花、菜都有感應的。修道到瞭有“先天一炁”後,就不靠後天的呼吸,不靠嘴巴瞭。大傢修呼吸法,我經常笑你們冤枉,鼻子的呼吸是生滅法,有生有滅,有去有來,不會永遠停留在那裡。你專門跟這個生滅的事打交道,要想求不生不滅,長生不死之道,可能嗎?工具都用錯,本錢都用錯。所以這個氣不是鼻子裡頭的氣,道傢告訴你,“先天一炁”不是這個氣,因為這個氣是一往一來生滅,它永遠不停留的。
有人練氣功氣聚丹田,肚子大大的自以為有道,實際上腸肥腦滿,快要翹辮子瞭。把氣鼓在這裡,沒有道理的,你做個氣袋,然後把氣打進去,叫這個氣隻準在一處,不準流動,那可能嗎?我們人體就像是個袋子,氣進來它一定四面充滿,氣留在一處會結塊就生瘤瞭。所謂氣沉丹田,真正的丹田是無形無象的。氣全身都充滿時,精神就好瞭,精氣神來瞭,也就是“先天一炁”。所以修道傢是不用那個氣,還是用我們原始這個“無火”之謂炁。
“先天一炁”就是不呼不吸,這時候我們後天呼吸寧靜瞭,身、心、性命都空瞭,沒有感覺瞭,這時所發動的生命功能叫“先天一炁,從虛無中來”,要自己完全空到極點,清凈到極點才能發生,並不是說“先天一炁”從虛無中給你掉進來。你那時本來就在虛無中,還要掉進來什麼!這個有形的呼吸也在虛無中啊!所以,從虛無中來是看你身、心、念頭空到多少,它的功能就發動多少,真空中就生出妙有來。如果空都空不瞭,還想求妙有,做不到的!這個“先天一炁”是不生不滅的,剛才提傅大士這個偈子“不逐四時凋”,它永遠不生不滅。這一段說明這個“先天一炁”,所以伏食是真氣來瞭。真氣在佛傢天臺宗叫做真息,息者不呼不吸瞭,充滿,寧靜,停止,這個叫真息。
土和四季內臟
現在他解釋土是什麼,註意它的解釋。“戊己二土,本無定位,周流四季,在東則為辰土,在南則為未土,在西則為戌土,在北則為醜土。”剛才提到地支十二個時辰,辰、戌、醜、未四個時辰都是土。你們學陰陽、學風水、學奇門遁甲的,讀懂瞭道書就更高瞭,他這裡給你分析得很清楚。在東屬木,在人體內部的肝臟屬辰土;在南就是心臟,南方屬火就屬未土;肺是西方,戌土;北方壬癸水腎臟,屬醜土。所以辰、戌、醜、未四個都是土,方位也不同,它的觀念性也不同。學中醫的更要註意,因為中國的醫學理論是建立在道傢哲學基礎上;西醫的理論是建立在物理實驗的基礎上,所以兩個文化基礎不同,一個從物理文化、唯物文化來,一個是唯心文化來;也就是一個是哲學系統來,一個是科學系統來。其實西醫、中醫都有最高的一面,不要偏頗。身上長一個東西,要靠西醫科學儀器檢查出來,三個指頭把脈是摸不出來的,雖然也有高明的人,但一般半吊子是靠不住的。尤其現在有瞭掃描技術,更清楚,靠指頭,靠意想,很難準的。所以中國人有四句俗話一一“肺腑而能語,醫師面如土”,五臟六腑如果會講話的話,那個肝在裡頭講話瞭:老兄,我沒有病,那是肺部的事情。醫師聽瞭就臉色如土。“山川而能言,葬師食無所”,山川如能言語,看風水、看地的人也就沒有飯吃瞭。
所以講到土,他講肝、心臟、肺、腎同土什麼相幹?因為土是脾胃,與任何部位都有關,哪一部位出瞭毛病,就是那部分的生命功能差瞭,都關系到脾胃。所以真土在這個肉體生命中,就是生命的一個能,看不見摸不著的,年輕很旺盛,老年就衰瞭;在心理精神方面,就是真意,就是意志。所以這個土有四種,因四季而不同,也因部位而不同。本書前面講到“周流四季”,這個真意並不固定在一處呀!譬如你們在座很多學打坐的,學佛的也有,修道的也有,修密宗的也有,學顯教的也有,有時你工夫都用在頭上,頭昏昏的又重,又下不來,這是什麼道理?就需要懂得活用,“周流六虛,變動不居”的道理,這是孔子在《易經》上講的話。
所以道傢有活子時的說法,活子時是什麼呢?後面的註釋,“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十二時就是晝夜各六個時辰。宇宙的子時是夜裡十二點整,但是人體的生命是一個小宇宙,它另外構成瞭一個天地,而且每個人的時間觀念都不一 樣,所以十二時意所到,這個是真“意”,懂瞭真意,就會做工夫瞭。
“木火金水無非土之疆界,作丹之時,賴此土以立中宮之基。”這就是真意。“中宮之基”是什麼呢?簡單拿儒傢的話說,就是誠意正心,這個時候心絕對的正!在座的許多朋友修道學佛都有幾十年經驗,你在某一種時候瞎貓撞到死老鼠,不是你的工夫到瞭,可以說是工夫碰上瞭你。偶然那一下,心念很清凈,身體也很端正,非常寧靜舒服,那個時候正是中宮土歸位,是真意,沒有雜想沒有妄念。可惜是工夫找上瞭你,不是你做到的工夫。如果你做到瞭“十二時辰意所到皆可為”,都在這個境界中,那你這個修道做工夫就快瞭。“伏丹之時”,氣住脈停“仍賴此土以定四方之界”,各歸本位。“故曰,土遊於四季,守界定規矩”。
荒誕的采補
這一段完瞭,又起一段解釋什麼叫金丹,“金砂,即還丹也”,註意這個字,修道成功瞭,九轉還丹。什麼叫還丹呢?我們生命本來有的長生不死之藥,自己把它消耗掉瞭,現在修瞭半天,修回來還是自己原來的東西,回歸自己叫還丹。不修行不修煉,這個東西就同後天生命一樣忙忙碌碌跑掉瞭。所以金砂就是還丹。“蓋兩物所結就者”,千經萬論所指的兩物,就是我們的神和氣兩樣結合。所以,“入五內,即是入口,蓋指方寸而言”,他解釋入口並不是嘴巴吞進去到五臟六腑,而是剛才我講的真到瞭誠意正心,“非服食之邪說也”,這不是服食的邪說。
有關邪說方面的太多瞭,道傢流行的所謂采補一派,有采陰補陽,有采陽補陰。現在人很少聽到過,我們當年不但聽到過,還看到過,一看怕死瞭!明朝歷史上發生紅丸案,就是皇帝修道吃紅丸死的。紅丸是什麼呢?是道士拿宮女的月經煉制而成,吃得這個皇帝七孔流血而死。那麼,這個東西是不是藥呢?剛才講到人體男精女血沒有哪樣不是藥。還有些采補的,用一個吸管套進童男童女身體的內部吸取,認為也是長生不老之藥,五花八門無奇不有。所以說我們這個民族,文化是瞭不起,但文化的渣子也真是又多又壞!
講到這個明史紅丸案,這個道士也倒黴,他也死啦。修道修神仙何必到皇帝前面拍馬屁呢!已經做瞭皇帝還能夠當神仙嗎?世界上哪有那麼便宜的事!修道本來比做皇帝還清高,你幹什麼在皇帝旁邊轉啊轉?有些藥沒有錯,但皇帝吃瞭非死不可。因為這種藥要遵守幾個原則才能服用,要離情絕欲,男女關系絕對沒有,而且是五谷不吃,隻能夠服氣。這種藥偶然借用一顆下去,已經夠瞭,身體內部就轉變瞭,再也不能吃第二顆。他們當皇帝宰相的,已經功名富貴,吃下去以後精神健旺,男女飲食什麼都來,七孔流血還是客氣的,要十萬八千毛孔都流血而死才對。所以,正統的道傢對這一類的方技所制的丹劑,非常痛恨。其實外丹方劑也是中國醫藥的一種,是可以治病的,偶然吃可以,病好瞭就不吃,連續吃會吃出問題來。真正的神仙長生不老之藥,還是靠內部自己的鍛煉。這是他解釋這一段的意義。
伏丹後的變化
再說下面“霧散若風雨,以下俱是伏丹後,自然之驗”,他說這風一下雨一下,都是描寫還丹以後自然的效果。“丹既吞入口中,靈變不測”,真正得到氣住脈停,真丹回來以後,那真是變化莫測!內部起的變化多啦!“周身八萬四千毛孔”,他用八萬四千,佛傢用十萬八千,我想體質不同,毛孔多少也不同。“若雲騰霧散”,渾身每一個細胞都起瞭變化,如雲飛如霧散,“風雨暴至之狀”,像暴風雨一樣。氣發動的時候很嚇人的!所以小說上寫成走火入魔,其實是自己生命功能起的一種變化,加上自己心理幻想就入魔瞭。心理端正的沒有關系,隻看這個身體內部怎麼變,充其量最後一個字:死!死都不怕還怕什麼變化。
過來以後是無比的寧靜,“四肢自然熏蒸”,一定要經過這個階段的。現在大傢盡管聽瞭,你說聽瞭以後修道懂瞭,對不起!你真到瞭那個境界,出現瞭那個現象,如果不被嚇倒你就可以成仙瞭。所以《金剛經》上佛也說,學佛的人都想得到空,如果真到空的境界而不恐怖的,那就行瞭。很多人學佛碰到瞭空,哎呀!老師,昨天念經打坐,坐到我都沒有瞭,嚇死瞭!那你還學個什麼佛?你本來求的是空嘛!空來瞭,又嚇死瞭,那有什麼用?所以這裡說“雲騰霧散,風雨暴至之狀”,那個發動,那個難過,好像臺風在裡頭吹,你不嚇死才怪!這個是一個階段,要經過這樣,過瞭以後風平浪靜,“四肢自然熏蒸”,身體內部每個細胞都充滿,像上瞭蒸籠蒸軟一樣的。
“顏色自然悅澤,發白還黑,齒落轉生,老翁復成壯男,老嫗變成姹女”,老太婆會變成少女瞭,這個時候還沒有跳出三界外,隻能說不在五行中。這兩句話有個層次的。“劫運所不能制”,道傢叫這個是逃出瞭生死的玄關。在人體上也有部位會打開瞭,劫運限制不住你瞭,你要活多久就活多久,所以“造物所不能厄”,上帝、玉皇大帝、自然宇宙沒有辦法困擾你。所謂“任他滄海成田,由我逍遙還自在,號之曰真人”,這個是得道瞭,“不亦宜乎”,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