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陰陽相交
剛才講“晦至朔旦,震來受符”,震是卦名,先天震卦上面二爻是陰爻,從坤卦變來的。一陽從下面開始畫的,也可以說是一陽從內向外慢慢成長。《易經》的卦象“震為雷”,雷就是雷電。後天卦非常註重震卦,這也是個秘訣。我們現在老啦,把這個秘訣都要告訴年輕人瞭,有許多人學看相算命,看陰陽風水,先天後天都搞不清楚。最重要的都是用後天,後天以震卦為主。所謂震又代表帝,皇帝的那個帝。這一句就是每月初三月亮剛剛出來,所以“震來受符” 是講月亮的現象。
“當斯之際,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撢持”,中國古代的看法,天地也有陰陽相交,每月相交。每月二十八以後月亮不見瞭,凌晨才看到在東北方,天一亮就下去瞭。二十八起到初二這個五天當中,夜裡真黑得一塌糊塗,這個時候是純陰 的境界,是天地在媾精,陰陽相交的時候。這時太陽和月亮兩個結合在一起,古人認為這個現象是“日月相撢持”,兩個的結合是陰氣與陽氣的結合。
“雄陽播元施,雌陰化黃包”,這個時候天地的陽氣、陽精就放射出來。月亮同地球代表這個“雌陰”吸收。所以雄性的是放射,雌性的是吸收,一放射一吸收之間互相結晶,等於男女的交媾一樣。“黃包”就是中土,黃色代表中土,包就是陰陽像一個雞蛋一樣。
“混沌相交接,權輿樹根基”,這時陰陽像混沌交接的境界,是交接不是混合。混沌這個名稱是莊子提出來的,等一下提到做工夫方面會給大傢說明一下。權是權抦中心,講把握,等於天體一樣,星辰轉動都是北鬥星在指揮。孔子在 《論語,為政篇》上也講道:“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好的領導人在中間不動,就像是北鬥一樣。北鬥有七個星,是人為劃分的,後面四個前面三個。所謂鬥就是舀水的瓢,古代叫做鬥。這個鬥抦前面還有兩顆星特別亮叫做“招”、“搖”,我們說這個傢夥招搖撞騙,就是這兩個星名。天體是以北鬥星為主,正月鬥柄正指東方。過去沒有鐘表沒有日歷,山中無甲子,晚上出來看天象,現在幾月瞭? 一看,哦!三月。天體像個平面,這個“權輿”像個車輪一樣在平面上轉。“樹根基”,打坐修道就在這個時候紮根。
“經營養鄞鄂,凝神以成軀”,懂瞭這個道理要“經營”, 像做生意一樣慢慢一點一點賺起來。“養鄞鄂”,鄞鄂是堤防,自己要做一個堤防,像城墻一樣。我們常講達摩祖師的徒弟二祖神光問,禪宗要怎麼用功?達摩祖師講:“外息諸 緣,內心無喘,心如墻壁,可以入道。”其實佛道兩傢都一樣,《參同契》成書的時候達摩祖師還沒有到中國來,是二百年之後才來的。達摩祖師所講的這句話,和“經營養鄞鄂,凝神以成軀”是同一道理,表達不同而已。達摩祖師說的“外息諸緣”,我們容易懂,修道人外面什麼都不管瞭,眼睛閉著打坐,死瞭人都不管,真正自私自利瞭。修道學佛是絕對自私的,自私自利到瞭極點才能大公無私呀,先把自己度好才能度人嘛!像遊泳一樣,你不會遊泳怎麼跳到海裡去救人啊!這個“無喘”是心不動念瞭,到這個時候呼吸已停住瞭,念頭也跟著清凈瞭。“心如墻壁”,內外隔絕瞭,墻外跟墻內隔開瞭,這樣還不是道哦!達摩祖師說“可以入道” 瞭。所以要註意後面這一句,有些人說“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就是道瞭,不對!這隻是說做工夫要能內外隔絕,才有資格來入道進門,這也就是“經營養鄞鄂”,一陽來復的時候。
“凝神以成軀”,這時在學佛的人來說叫修定,得定;道傢是講功用,不跟你講原理。“凝神”最厲害瞭,好像凍結不動,凝結攏來,“凝神以成軀”,把這個功能凝結攏來,慢慢構成一個身外之身,在生命之內或之外成就新的生命。
“眾夫蹈以出”,一般男女交媾生人,就叫“蹈”,所以人一代一代生下去。“蠕動莫不由”,欲界的生命,這個天地,都是陰陽交媾而來,所以佛學叫做欲界。修道沒有這個東西還不行,就靠這個地方回轉才行。
我們再把原文這一段做個研究,希望大傢還是自己研究朱雲陽的註解。“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據爻摘符,符謂六十四卦”,這句話就是講天地運行的法則,《易經》把這個原則都講完瞭。所以要留意它一步有一步的工夫,一步有一步的 象征,象征就是“符”。你的工夫到達哪一步,外形就現出來瞭。“據爻摘符”,一點都沒有差的,符合於那個原則。六交為一卦,八八六十四,合起來一共是六十四卦。
大周天 小周天
“晦至朔旦”,每一個月來講,六爻第一爻開始動,由上個月尾到這個月初三“震來受符”。震卦是一陽出現,在《易經》六十四卦中,就是地雷復卦。復者恢復瞭,上個月的黑暗去瞭,光明又恢復瞭,所以叫做一陽來復。我們曉得 《易經》上復卦的爻辭講“七日來復”,講到數字,東方文化妙得很,同西方、印度都一樣。西方的基督教第七天是安息日,現在叫星期日、休息日。
那麼這個七天同五天的關系呢?七天是講太陽的系統大周天,五天是講小周天。現在把這個秘密告訴大傢,你們讀書就不會搞錯瞭,不然你疑問重重。我現在告訴大傢的好像簡單幾句話,可是當年我腦子轉瞭十幾年,不知道這個問題錯在哪裡,解決不瞭。問那些修道的老師,會修道的不懂學問;問那些學問高懂《易經》的,他又不會修道。痛苦啊! 最後自己總算悟到瞭,再一翻古書完全貫通瞭!所以說讀書修道有如此困難。這是我花瞭幾十年工夫才弄通的,成本很大。
佛傢修行上有一句話:“不破本參不入山,不到重關不閉關。”不初步悟道,住山的資格都沒有。你說要到山上修道,你道都沒有悟,到山上修個什麼道啊? “經營養鄞鄂” 還不過是破初關,還沒有資格住山呢!“凝神”以後還要到重關,所謂身外有身這個境界,才可以真正地閉關。現在人反正門一鎖就叫做閉關,在關裡讀書也可以,寫字也可以。那不叫做修道,修道做工夫閉關,連書本都不要的,什麼都沒有,或者隻有一個床鋪,甚至隻有一個蒲團,一天到晚在入定,這才叫閉關,也是“先王以至日閉關”的意思。
精從腳底生
講到“震來受符”,每月到這個時候一陽來復,老實講,“震來受符”就是一陽初動處。上一次跟你們提過邵康節講:“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佛學從心理入手,到達瞭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真正清凈到極點,那不過是“震來受符”的一陽初動。拿生理來說,什麼是震卦境界呢?我們上次講伍柳派認為男性陽舉的時候,女性胸部乳房堅挺,所謂春情發動,認為這是一陽來復。對不對呢?不是不對,但不是完全對。究竟什麼是震卦境界?就 是當我們睡眠剛醒的時候。人為什麼睡夠瞭會醒?睡眠是陰境界,就是在充電,電充夠瞭,就發亮瞭清醒起來。就在那個將醒未醒之間,這個生理上是有作用的。
我們大傢都有睡覺的經驗,我常常問人兩個問題:修道的朋友怎麼睡著的?怎麼醒來的?睡瞭一輩子覺,不曉得怎麼樣睡著怎麼樣醒來。這個真懂瞭,可以修道瞭。這不是說笑話,因為很難懂的,但是有一個現象我告訴你們,你們回去體會。人哪裡先睡著呢?你們總以為頭腦先睡,錯瞭!腳指頭先睡著,由下面一節一節睡著,蔓延到上面就睡著瞭。越是睡不著的時候,越是感覺下面腳和腿很重。早上一個人看著好像還沒有醒,但腳指頭動起來,就知道他已經醒瞭! 一陽來復,從下面動上來。
精從腳底生,所以我常常講,你看老年人,如果兩個腳底心冬天都發燙發暖,走路兩腿非常靈活有力的,一定是長壽之相。老化是從下部先開始老。你看嬰兒愛玩腳,躺在那裡兩個腳蹬來蹬去。大瞭就愛跑,所以小孩子六歲七歲狗都嫌,他閑不住的,非跑不可,在成長中他精力旺盛。到瞭二十幾歲,就要坐咖啡館不大動瞭。到瞭四十多歲,坐在那裡兩條腿蹺起來。六十歲的時候腳蹺得更髙,才叫做舒服,因為兩條腿硬棒子一樣彎不動瞭。所以打坐也坐不住,當然會腿發麻,下半身早已經報銷到閻羅王那裡去瞭。兩個腿的氣走通以後,打坐時兩個腿是無比舒服!坐在那裡不肯下座的,那個就叫真正地得樂瞭。
那什麼是“震來受符”呢?這是身心兩方面的,剛剛“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平靜的,陽氣發動,可以說從腳指頭開始發動。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高明啊!白骨觀叫你由腳指頭開始修,修白骨觀到中間第十四、十五觀,佛就明白地告訴你這個陽氣都從下面來。一般人看經看不懂,也不去研究,自己想修道又偷懶,好像閉著眼睛打坐就算是修道瞭,這就是蠻幹!道是有個道理的,道理不通,怎麼去修?
混沌與昏沉
“當斯之際”,當這個時候,天地在媾精,如果你們做工夫時,自己覺得昏沉——大傢打坐都有這個境界,普通人也有的一一像中飯吃過後,坐在那裡昏昏沉沉的,自己覺得沒有睡,但你真睡著瞭,隻要這樣一刻鐘,精神就來瞭,天地 媾精就是本身的陰陽二氣在交,換句話說是在充電瞭。你說心裡是不是清楚?不清楚。不清楚嗎?好像有人進來也知道,講話也聽到,講些什麼?不知道。你說沒有睡著嗎?睡著瞭。真睡著瞭嗎?沒有睡著,這個境界並不一定是昏沉。有許多同學搞不清楚,他說我又昏沉瞭,怎麼修呢?老師可以告訴你方法,沒有辦法幫你修呀!這個要用你自己的智慧瞭。不過我會說書,會講書本上的道理給你聽,這個千萬搞清楚。
“天地媾其精”,這個時候是“日月相撢持”。人的日月,在道傢講是兩個眼睛,神在這兩個眼睛裡。中國陰陽學傢乃至面相講法,左眼為日,右眼為月。所以看相的說左是日谷,右是月谷,要搞清楚。還有男左女右,女人要倒轉來數的,這邊是太陽,那邊又變成太陰瞭。這裡女同學很多,你們不要學瞭一半把我的招牌打破瞭啊!所以你們要搞清楚,這個時候“日月相撢持”,要眼神內斂。
“混沌相交接”,有時候你工夫昏沉不是混沌。這裡要先介紹一下佛傢名稱,佛學講人的生命一天隻在兩個境界中,不是散亂就是昏沉。思想不能停叫做散亂,我們平常清醒時腦筋都在散亂中,借用現在科學的名稱就是放射,放射就是消耗,一天到晚都是在放射在消耗。有時候我們似睡非睡,並沒有去思想,但是,還是有點知道,輕微的思想或者像做夢一樣,這個叫做掉舉,比散亂輕一點點,是輕的散亂。一個人不散亂不亂想時幹什麼呢?就昏昏沉沉。有時候不是真睡著瞭,有一點迷迷糊糊,譬如中午吃飽飯疲倦迷糊一下,那是細昏沉。人生的境界不散亂就昏沉,睡醒沒有下床腦子就開始思想,就散亂瞭。不散亂不想時就睡,所以學佛的人不能得定就是這兩個原因。不散亂也不昏沉叫“定”!這就很難,定是絕對清明的,清明當然沒有昏沉。但是清明過頭就開始思想瞭,就是散亂。
有時碰到混沌的境界也把它當昏沉就錯瞭!所以通瞭佛傢不通道傢又不行。道傢所講的混沌可不是昏沉哦!但是同昏沉差不多,當身體上陰陽相交接,就是剛才提到孟子所講的“有諸己之謂信”,這個時候信息來瞭。老輩子修道人講,工夫來找你的時候,一身都發軟。發軟到什麼程度?我告訴各位,有時候連拿一張紙都拿不住,到這個境界一定認為自己是出瞭毛病,這我當年都經驗過。有時候走在路上覺得頭在下面腿在上面,倒過來瞭,我根本不理,拿不住就讓它拿不住,我就不拿,充其量這個時候死瞭!過瞭這個時間,照樣地鋼條都可以抓!這也是一個經過的階段。
老母雞抱蛋你們看到過沒有?這個老母雞要抱蛋的時候臉都發紅,蹲在那裡迷迷糊糊,也不吃也不睡,晝夜就伏在上面一身發燙,它這個熱力把蛋孵出小雞來。這時候你碰它都不動的,在混沌狀態,眼睛也不睜開。所以禪宗祖師也說 “如雞抱卵”,“如貓捕鼠”。修道的工夫到瞭這個混沌境界好像是昏沉,但又不是,昏沉跟混沌分別得清楚。“混沌”這個名稱誰提出來的?是莊子。莊子原文不是那麼詳細,我把它編一編,意思完全一樣的。
莊子說“中央之帝為渾沌”,有個中央的皇帝就是“中 宮”,名字就叫渾沌。南北二帝在中宮相遇,中帝對他們很好,二人就想要如何來報答中帝的恩惠。想來想去,想到中央之帝什麼都好,就是混沌不通竅。這兩個人講,我們給他開竅。所以一天給他打一個竅,七天七竅開,等於我們兩個眼睛,兩個耳朵,兩個鼻孔,一個嘴巴。可是,“七竅開而渾沌死”,他的生命完瞭!所以後天的聰明一打開,先天生命的真體就完瞭。什麼叫真正的混沌呢?拿佛傢一句話來解釋,“六根大定”,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對內,就是剛才提到達摩祖師的話“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墻壁,可以入道”,這就是混沌境界。
水源與采補
現在我們站到伍柳派的立場來講一陽來復,認為在男性那是陽舉的時候,在女性是乳房發脹。這是陽氣發動,所以要把陽采回來叫采補,但是不準動男女婬欲之念,然後把這個精煉化為氣瞭。這對不對?也有它一部分道理,不是完全錯,也不是完全對。這裡頭又講水源有清濁,如果陽舉過分,巳經配上男女的欲念,就不能采回來瞭,因為水源已經濁瞭,采回來也不能用!
據我所知,今天社會上很多人學的都是采補的工夫,忍精不漏,認為是修道。這些人一看就知道,一臉烏黑,一看那個眼神就是邪門鬼道的樣子。我告訴大傢要註意哦!這樣下來非得心臟病肝病不可,不是嚇唬你的啊!這樣的人,一天到晚胸口這裡是悶的,一塊板一樣,那不得瞭的。再告訴你忍精不泄,有時候把膀胱的尿氣拉回來,尿中毒,或者是大便中毒,到腦神經就不得瞭。所以有許多人修道,就是這樣修出病來的。伍柳派這個說法,就是認為濁氣不能采,不能化。那麼水源什麼時候清呢?是陽舉未舉之前,將舉未舉欲念根本沒有,這個時候才叫做清的水源。這是伍柳派的立場哦!講到這裡,我要給伍柳派打兩個圈圈,因為這一點很有道理。
但是要認清水源的清濁,還是著相的,還不是上品丹法。上品丹法的一陽來復,剛才講過,在將醒未醒之際,身心陽氣精從足底生。你們多去體會足底,足底有很多的穴道,年紀大瞭腳趾甲變成灰趾甲瞭,左邊或右邊的腳指頭不動瞭,腳指頭不動是腎氣虧損,心臟也不對囉!所以先要把陽氣認清楚瞭,配上意念平靜,再就是“經營養鄞鄂,凝神以成軀”。這個神是指六根都收回不向外走瞭,拿佛傢來講就是“一念不生全體現”。這個時候“凝神”凝轉來,老母雞抱蛋一樣“凝神以成軀”。為什麼我多年來提倡修白骨觀? 白骨觀修煉得好就是“凝神以成軀”,身體一定健康的,袪病延年健康長壽不成問題。因為白骨觀一觀成,那就是真正的“凝神以成軀”。其實不是真的白骨,是“凝神”凝攏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