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

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

張隆 吉宕石 富陽人 給使 甄法崇 謝晦 謝靈運 梁清 徐道饒 東萊陳氏 謝道欣 沈寂之 王胡 陶繼之 朱泰 戴承伯 章授 旋續門生 張道虛

張 隆

宋永初三年,吳郡張隆傢,忽有一鬼。雲:“汝與我食,當相佑助。”後為作食,因以大刀斫其所食處。便聞數十人哭,哭亦甚悲,雲:“死何由得棺?”又聞雲:“主人傢有破船,奴甚愛惜,當取為棺。”見取船至,有釜鋸聲。日既暝,聞呼喚舉屍置船中。隆皆不見,惟聞處分。便見船漸升空,入雲宵中。及滅後,復聞如有數十人大笑雲:“汝那能殺我也,但向以惡我憎汝,故隱沒汝船耳。”隆便回意奉事此鬼,問吉兇及將來之計,語隆曰:“汝可以大甕著壁角中,我當為覓物也。”十日一倒,有錢及金銀銅鐵魚腥之屬。(出《幽明錄》)

南朝宋代永初三年,吳郡張隆傢裡忽然來瞭個鬼,對張隆說:“你給我東西吃,我就保祐你幫助你。”張隆給鬼作好瞭飯給鬼吃,然後對著鬼在的地方用大刀猛地砍下去,就聽見幾十個人都哭瞭起來,而且哭得很悲痛。聽見鬼說:“死瞭上哪兒弄棺材去啊!”又聽鬼說:“這傢有條破船,主人那傢夥挺喜歡,就拿來做棺材吧。”然後就看見鬼把船抬來瞭,並聽見斧子鋸子的聲音。天黑後,隻聽得鬼們吵吵嚷嚷地把屍體放在船裡,但張隆卻看不見什麼,隻能聽見他們在忙忙活活的幹什麼。過瞭一陣,就見那破船漸漸升起在空中,一直鉆進雲層裡瞭。等到什麼都消失以後,又聽見好像有幾十個人大笑著說:“你能殺得瞭我嗎?剛才是因為你討厭我,我報復你才故意把你的船弄走瞭。”張隆就改瞭主意,開始敬奉這個鬼,並向鬼求問吉兇禍福的事。鬼對張隆說,“你可以在墻角放一個大壇子,我會給你找來東西放進去的。”後來張隆每十天倒一回壇子,裡面就會有錢和金銀銅鐵以及魚蝦等一類東西。

吉宕石

吉未翰從弟名宕石,先作檀道濟參軍。嘗病,因見人著朱衣前來,揖雲:“特來相迎。”宕石厚為施設,求免。鬼曰:“感君延接,當為少停。”乃不復見。宕石漸差。後丁艱,還壽陽,復見鬼曰:“迎使尋至,君便可束妝。”宕石曰:“君前已留懷,復得見愍否?”鬼曰:“前召欲相使役,故停耳。今泰山屈君為主簿,又使隨至,不可辭也。”便見車馬傳教,油戟羅列於前,指示傢人,人莫見也。宕石介書呼親友告別,語笑之中,便奄然而盡。(出《幽明錄》)

吉未翰的堂弟叫宕石,給檀道濟做參軍。有一次生瞭病,看見一個穿朱衣的人來到面前向他行瞭禮說:“我是專門來接你去陰間的。”宕石趕快安排瞭豐盛的酒飯款待鬼,然後請求鬼免他一死。鬼說:“感謝你對我的盛情接待,我可以給你緩一些日子。”鬼就不見瞭,宕石的病也好瞭。後來宕石的老人去世,他回到壽陽,又看見那個鬼來對他說:“迎接你的專使一會兒就到,你快收拾一下吧。”宕石對鬼說“上次你已經放過瞭我,現在不能再可憐我一次嗎?”鬼說:“上一次是我想召你去替我出點力,所以我可以說瞭算,就暫時放瞭你。這次是泰山府君任命你到陰司當主簿,而且派來接你的專使是跟著我來的,沒法再拖延瞭。”這時隻見車馬隨從排著隊伍來到跟前,並告訴宕石不許讓傢裡人看見。宕石就留下書信給傢人,呼喚來親友們告別,談笑之中就突然死去。

富陽人

宋元嘉初,富陽人姓王,於窮瀆中作蟹籪。旦往視,見一材頭,長二尺許,在籪裂開,蟹出都盡,乃修治籪,出材岸上。明往看之,見材復在籪中,敗如前。王又治籪,再往視,所見如初。王疑此材妖異,乃取納蟹籠中,系擔頭歸,雲:“至傢當破燃之。”未之傢三裡,聞中倅動,轉顧,見向材頭變成一物,人面猴身,一手一足,語王曰:“我性嗜蟹,此實入水破若蟹籪,相負已多,望君見恕。開籠出我,我是山神,當相佑助,使全籪大待蟹。”王曰:“汝犯暴人,前後非一,罪自應死。”此物轉頓,請乞放,又頻問君姓名為何,王回顧不應答。去傢轉近,物曰:“既不放我,又不告我姓名,當復何計,但應就死耳。”王至傢,熾火焚之,後寂無復異。土俗謂之山魈,雲:“知人姓名,則能中傷人,所以勤問,正欲害人自免。”(出《述異記》)

南朝宋代元嘉初年時,有個姓王的富陽人在小河裡插瞭竹柵欄抓蟹。第二天去看,發現一個二尺來長的木頭把柵欄撞開,螃蟹都跑瞭。王某就修好柵欄,把那塊木頭扔到河岸上。第二天再去看,見那塊木頭又跑到竹柵裡,柵欄又給撞壞瞭,就又修好柵欄。再去看時,又是那樣。王某就懷疑那塊木頭是什麼妖物,就把木頭裝進蟹籠裡,綁在扁擔頭上回傢,說:“到傢我就把你燒掉。”離傢還有三裡地時,聽見蟹籠子裡沙沙有聲,回頭一看,那木頭變成瞭個怪物,人臉猴身子,隻有一隻手一隻腳。怪物對王某說:“我天性愛吃螃蟹,你的柵欄是我弄壞的,實在太對不起你瞭,希望你能原諒我,把籠子打開放瞭我吧。我就是山神,你放瞭我,我能幫助你,讓你每次柵欄裡都裝滿螃蟹。”王某說:“你禍害瞭我,又變來變去的嚇唬人,我非整死你不可!”那妖物變得非常悲哀的樣子,請求放掉它,並再三問王某的姓名,王某看看它,一直沒說出自己的姓名。離傢越來越近瞭,那怪物說:“你既不放我,又不告訴我你的姓名,我還有什麼辦法呢,隻有等死瞭。”王某到傢以後,立刻點起火把那塊木頭燒瞭,燒瞭之後,也沒有再發生什麼異常的事,原來那個怪物就是民間所說的“山魈”。傳說山魈如果知道瞭人的姓名,就會傷害那個人,所以那怪物再三問王某的姓名,正是想害瞭他以逃脫自身。

給 使

近世有人得一小給使,頻求還傢未遂。後日久,此吏在南窗下眠。此人見門中有一婦人,年五六十,肥大,行步艱難。吏眠失復,婦人至床邊,取被以復之。回復出門去,吏轉側衣落,婦人復如初。此人心怪,明問吏:“以何事求歸?”吏雲:“母病。”次問狀貌及年,皆為所見,唯雲形瘦不同。又問母何患,答雲:“病腫。”而即與吏假,使出。便得傢信雲:“母喪。”追什所見之肥,乃是其腫狀也。(出《幽明錄》)

最近有個人雇瞭個小聽差,這小聽差幾次請假要求回傢,主人都沒準。過瞭很久,有一天小聽差在南窗下睡覺時,主人看見門外走近一個女人,有五六十歲,特別胖,走路都很困難。小聽差睡覺時被子掉瞭,那女人就來到床邊,把被子給蓋好,就出門走瞭。不一會小聽差翻身時衣服又掉瞭,那女人又進來把衣服給他蓋好。主人心裡很奇怪,第二天就問聽差為什麼要請假回傢,聽差說母親病瞭。主人又問他母親的身材相貌和年齡,回答都和他看見的那個女人相同,隻是說他母親挺瘦,這一點和那女人不同,就又問他母親得瞭什麼病,回答說得瞭浮腫病。於是主人就準假讓他回傢。聽差的剛一出門,就有人送來瞭傢信,說他母親已去世。主人回想他所見的女人正是聽差的母親,她那麼胖,則是得瞭水腫病的原因。

甄法崇

宋甄法崇,永初中,為江陵令,在任嚴明。其時南平繆士為江安令,卒於官。後一年,崇在廳,忽見一人從門而入,雲:“繆士謹通。”法崇知其亡,因問卿貌何故瘦,答雲:“我生時所行,善不補惡,罹系苦,復勤劇理墨。”又雲:(雲原作去,據明抄本改。)“卿縣民某甲,負我米千餘擔,無券書。悍不還。今兒累窮斃,乞為嚴勑。”法崇曰:“卿可作詞。”士雲:“向不齎紙,且又不復書矣。”法崇令省事取筆,疏其語,士口授,其言歷歷。詞成,謝而去。法崇以事問繆傢,雲:“有此。登時攝問,負米者畏怖,依實輸還。(出《諸宮舊事》)

宋時永初年間,甄法崇在江陵當縣令,為政清正嚴明。當時南平人繆士是江安縣令,死在任上。一年後,有一天甄法崇正在縣衙大廳上,忽然看見一個人從門外進來說:“繆士特來拜訪。”甄法崇知道繆士已經死瞭,就問:“你怎麼這樣消瘦啊?”繆士說:“我活著的時候,所作的好事不如壞事多,受罪罰之苦,又加上不斷地抄寫,才這樣消瘦。” 又說:“貴縣屬下有個某甲,生前欠我一千多石米,因為沒寫契約,現在他硬是賴賬不還。現在害得我兒子窮得快餓死瞭,請您嚴肅處理這件事。”甄法崇說:“你可以寫個狀子,我給你辦。”繆士說:“我沒有帶紙,而且也不會寫字瞭。”甄法宗就叫手下人取來紙筆,由繆士口授,說得清清楚楚,為他代寫瞭一張狀子。寫完後,繆士拜謝後走瞭。甄法崇就查問繆士的傢人,傢人說確有某甲欠一千石米硬不還的事。於是就把某甲抓來,一審問,某甲十分害怕,立刻如數把米還給瞭繆士傢。

謝 晦

謝晦在荊州,壁角間有一赤鬼,長可三尺,來至其前,手擎銅盤,滿中是血。晦得乃紙盤,須臾而沒。(出《異苑》)

謝晦在荊州時,看見墻角有一個紅色的鬼,有三尺來高。鬼來到他面前,手裡拿著個銅盤子,裡面滿滿一盤血。謝晦接過來,銅盤變成瞭紙盤,不一會兒鬼就不見瞭。

謝靈運

謝靈運以元嘉五年,忽見謝晦,手提其頭,來坐別床,血流淋落,不可忍視。又所服貂裘,血淹滿篋。及為臨川郡,飯中欻有大蟲。遂被誅。(出《異苑》)

元嘉五年時,謝靈運忽然看見死去的謝晦手裡提著自己的頭,進屋坐在另一個床上,鮮血不停地流,慘不忍睹。後來他又發現自己裝貂皮袍子的衣箱裡被血浸滿瞭。後來謝靈運當臨川郡守時,吃飯時飯裡忽然有大蟲子。不久他就被殺瞭。

梁 清

宋文帝世,天水梁清,傢在京師新亭。臘月將祀,使婢於爨室造食,忽覺空中有物,操杖打婢。婢走告清,清遂往,見甌器自運,盛飲斟羹,羅列案上,聞哺啜之聲。清曰:“何不形見?”乃見一人,著平上幘,烏皮褲褶,雲:“我京兆人,亡沒飄寄,聞卿好士,故來相從。”清便席地共坐,設肴酒。鬼雲:“卿有祀事雲雲。”清圖某郡,先以訪鬼,鬼雲,“所規必諧。”某月某日除出,果然。鬼雲:“郡甚優閑,吾願周旋。”清答:“甚善。”後停舟石頭,待之五日,鬼不來。於是引路,達彭城,方見至。同在郡數年,還都,亦相隨而返。(出《述異記》)

宋文帝時,天水人梁清,傢住京城新亭。臘月祭神前,他讓女仆在廚房作上供的飯菜。忽然空中有個東西用棒子打女仆,女仆跑去告訴梁清。梁清到廚房看,隻見鍋碗餐具自己移動,吃的喝的都盛在碗盤裡擺在桌上,並聽到吃喝的聲音。梁清就說:“何必不現出形來呢?”鬼就現瞭形,戴著頭巾,穿著有褶的黑皮褲子。鬼說:“我是京城人,死後到處遊蕩。聽說你喜歡結交讀書人,特地來拜訪你。”梁清就和鬼一起坐在地上,擺上酒菜和鬼共飲。鬼說:“我知道你傢有祭神的事。”梁清想到某郡活動個官當,就請教鬼。鬼說:“你的謀劃一定能成功,某月某日你就會得到郡裡的任命。”到瞭鬼說的那個日子,梁清果然被郡裡任命瞭。鬼說:“此郡很是輕閑自在,我也願意與你同往。”梁清說很好。後來梁清坐船到石頭城,船停著等瞭五天,鬼沒有來。梁清又改走旱路,到瞭彭城,鬼才來。鬼和梁清一塊在郡裡待瞭好幾年,後來梁清回到京城,鬼也跟他一同回京瞭。

徐道饒

徐道饒,以元嘉十年,忽見一鬼,自言是其先人。於時冬日,天氣清朗,先積稻屋下,雲:“汝明日可曝谷,天方大雨,未有晴時。”饒從其教,鬼亦助輦。後果霖雨。時有見者,形如狝猴。饒就道士請符,懸著窗戶。鬼便大笑:“欲以此斷我,我自能從狗竇中入。”雖則此語,而不復進。經數日,嘆雲:“徐叔寶來,吾不宜見之。”後日果至,於是遂絕。(出《異苑》)

元嘉十年,徐道饒忽然看見一個鬼,自稱是他傢的先輩。當時是冬天,天晴的時候徐傢庫房裡堆積著很多稻子,鬼就對徐道饒說:“明天你可把稻子運到場上曬一曬,天將下雨,後頭再沒有晴的時候。”但徐道饒聽從鬼的指教,把稻子運出來曬上,鬼也幫著他運。日後果然下起瞭連綿大雨,這鬼有時也現形,像隻猴子。徐道繞就去請道士寫瞭一道驅鬼的符掛在窗子上。鬼就大笑說:“你想用符擋住我嗎?我從狗洞子也能鉆到你傢來。”鬼雖然這樣說瞭,但以後再也沒進屋。過瞭幾天,聽見鬼嘆息說:“徐叔寶要來,我可不能看見他。”後兩天,徐叔寶果然到傢來瞭,那鬼從此就再也不來瞭。

東萊陳氏

東萊有一傢姓陳,傢百餘口。朝炊釜不沸,舉甑看之,忽有一白頭公,從釜中出。便詣師,師雲:“此大怪,應滅門。便歸大作械,械成,使置門壁下,堅閉門在內。有馬騎麾蓋來叩門者,慎勿應。”乃歸,合手伐得百餘械,置門屋下。果有人至,呼不應。主帥大怒,令緣門入。從人窺門內,見大小械百餘。出門還說如此,帥大惶惋。語左右雲:“教速來。不速來,遂無復一人當去,何以解罪也?從此北行,可八十裡,有一百三口,取以當之。”後十日中,此傢死亡都盡。此傢亦姓陳。(出《搜神記》)

東萊有一傢姓陳的,全傢一百多口。有天早上作飯,鍋怎麼燒也不開,揭開鍋一看,一個白發老頭從鍋裡跳瞭出來。陳某就跑去問巫師。巫師說:“這是個大妖怪,你傢將遭到滅門之災。你回去趕快多做一些打仗用的木棒和傢夥,做好瞭就放在大門影壁下,然後把大門好好關嚴。如果有騎馬或乘車帶有儀仗的來敲門,千萬不要應聲開門。”陳某回來後,大傢動手砍伐制作瞭一百多個大棒子,做好後放在屋門下。不久果然有人叫門,叫瞭半天也沒有應。領頭的大怒,叫手下人從門上翻過去。這時有個手下人看見堆在門內的大大小小的一百多個棒子,就告訴瞭頭兒。頭兒一聽又害怕又懊惱,對手下人說:“叫你們快點來你們不快點來。現在一個替死的都抓不回去,我們怎麼贖罪呀?從這兒往北走,再走八十裡吧,那裡有個人傢全傢有一百零三口,隻好去抓他們頂數瞭。”以後十天以內,八十裡外那傢人果然都死盡瞭。那傢也姓陳。

謝道欣

會稽郡常有大鬼,長數丈,腰大數十圍,高冠玄服。郡將吉兇,先於雷門示憂喜之兆。謝氏一族,憂喜必告。謝弘道未遭母艱數月,鬼晨夕來臨。及後將轉吏部尚書,拊掌三節舞,自大門至中庭,尋而遷問至。謝道欣遭重艱,至離塘行墓地。往向夜,見離塘有雙炬。須臾,火忽入水中,仍舒長數十丈,色白如練。稍稍漸還赤,散成數百炬,追逐車從而行。悉見火中有鬼,甚長大,頭如五石羅,其狀如大醉者,左右小鬼共扶之。是年孫恩作亂,會稽大小,莫不翼戴。時以為欣之所見,亂之征也。禹會諸侯會稽,防風之鬼也。(出《志怪錄》)

會稽郡曾有過一個大鬼,好幾丈高,有好幾十抱粗,戴著高帽子,穿著黑色衣服。郡裡將要有什麼吉兇福禍,這鬼會先在雷門上給作出預兆。謝弘道的母親死前幾個月時,那鬼就早晚都來。後來他快提升當吏部尚書時,那鬼就又拍手又跳舞,從大門到院裡來回地蹦。不久升遷喜訊便到瞭。謝道欣的父母雙亡,到離塘的墓地送葬時,天將要赤,見離塘裡有兩隻火把。不一會兒,兩隻火把進瞭水中,火越伸越長,有好幾十丈,起初火色像白綢,後來又變成紅色,後來又散開變成瞭幾百個火把跟著送葬的車隊走。在火光中可以看見一個很高大的鬼,像喝醉瞭似的,頭有能裝五石米的大羅筐那麼大,大鬼的兩旁有小鬼們攙扶著。這一年孫恩造反,會稽的人都受到株連。所以當時的人都認為謝道欣看見的那些情景,就是天下大亂前的預兆。古時大禹在會稽召集諸侯,就是為瞭抵禦風鬼。

沈寂之

吳興沈寂之,以元嘉中,忽有鬼於空中語笑。或歌或哭,至夜偏盛。寂之有靈車,鬼共牽走,車為壞。寂之有長刀,乃以置甕中,有大鏡,亦攝以納器中。(出《異苑》)

元嘉年間,吳興人沈寂之有一天忽然聽見鬼在空中說笑,有時又唱歌號哭,到夜晚鬧得更厲害瞭。沈寂之有臺靈車,被鬼們推著拉走,把車都搞壞瞭。沈寂之有把長刀,鬼拿來塞進大壇子裡。沈寂之還有個大鏡子,也讓鬼收起來裝在這個傢什裡瞭。

王 胡

宋王胡者,長安人也。叔死數載,元嘉二十三年,忽形見還傢。責胡以修謹有缺,傢事不理,罰胡五杖。傍人及鄰裡,並聞其語及杖聲,又見杖瘢,而不見其形。唯胡獨得親接。叔謂胡曰:“吾不應死,神道須吾算諸鬼錄。今大從吏兵,恐驚損鄉裡,故不將進耳。”胡亦大見眾鬼紛鬧於村外。俄而辭去曰:“吾來年七月七日,當復暫還。欲將汝行,遊歷幽途,使知罪福之報也。不須費設,若意不已,止可茶食耳。”至期果還,語胡傢人雲:“吾今將胡遊觀,觀畢當還,不足憂也。”胡即頓臥床上,泯然如盡。叔於是將胡遍觀群山,備觀鬼怪。末至嵩高山,諸鬼道胡,並有饌設,其品味不異世中,唯薑甚脆美。胡懷之將還,左右人笑雲:“止可此食,不得將遠也。”胡又見一處,屋宇華曠,帳筵精美,有二少僧居焉。胡造之,二僧為設雜果檳榔等,胡遊歷久之,備見罪福苦樂之報,及辭歸,叔謂曰:“汝即已知善之當修,返傢尋白足阿練。此人戒行精高,可師事也。”長安道人足白,故時人謂為白足阿練也。甚為魏虜所敬,虜王事為師。胡即奉此訓,遂與嵩山上年少僧者遊學。眾中忽見二僧,胡大驚,與敘乖闊,問何時來此。二僧雲:“貧道本住此寺,往日不意與君相識。”胡復說嵩高之遇,眾僧雲:“君謬耳,豈有此耶?”至明日,二僧不辭而去。胡乃具告諸沙門,敘說往日嵩山所見,眾咸驚怪。即追求二僧,不知所在。

宋代有個叫王胡的人,是長安人。他的叔叔死瞭好幾年後,突然在元嘉二十三年現形回傢,責備王胡行為不檢點,不好好管理傢中的事,應該罰打五棍子。旁邊的鄰人和親戚立刻就聽到打棍子聲和王胡叔叔的說話聲,又看見王胡身上被杖打後的印跡,但看不見叔叔本人,隻有王胡才能看得見。叔叔對王胡說:“我本來不該去世,是由於陰間需要我清查鬼們的行為記錄。我這次來帶瞭不少陰司的官員和隨眾,怕他們驚動鄉親們,所以沒讓他們進來。”王胡也真看見村外有不少鬼在吵吵鬧鬧地。叔叔呆瞭一會兒就走瞭,臨走時說:“我明年七月七日還回來一趟。那時我打算領你一起走,讓你遊一遊陰曹地府,好知道罪福和因果報應的事。到時候你也不用拿更多的東西供祀我。如果你覺得過意不去,隻須供一點飯食茶水就可以瞭。”第二年七月初七,王胡的叔叔果然又回來瞭。叔叔對傢裡人說:“我現在要帶王胡到陰間看一看,看完就讓他回來,你們不必擔心。”隻見王胡安然倒在床上,就像死瞭一樣無聲無息。叔叔就領著王胡遊遍瞭陰曹地府的山,看瞭所有的鬼怪,最後來到嵩高山,鬼怪們都來和王胡交談,並擺下吃食招待王胡。王胡吃那些東西和人間的食品沒有什麼不同,隻有薑吃起來又脆又香,王胡就揣瞭幾塊薑打算帶回人世。鬼怪們笑著:“隻能在這兒吃,不能帶遠啊。”王胡又來到一個地方,見房舍高大威嚴,陳設十分精美,裡面住著兩個年輕的和尚,王胡就拜訪瞭他們。兩個和尚為王胡拿來些水果和檳榔請他吃。王胡在陰間遊歷瞭很久,把罪福苦樂因果報應的事都看全瞭。臨回陽間前,叔叔對他說:“你現在既然知道在人世應該積德行善,那你回去後就找白足阿練,這個人修行的境界很高,你可以拜他為師。長安道人足白,所以當時人叫他‘白足阿練’,魏國那些敵人們很敬重他,連魏王都拜他為師哩。”王胡記住瞭叔叔的教導,回來後,就和嵩山上的年輕和尚一起學習。有一天,忽然在和尚群裡看見瞭在陰間認識的那兩個和尚,王胡大吃一驚,連忙上前問候,向他們訴說離別後的思念之情,問他們什麼時候到陽間的嵩山來的。兩個和尚說:“我們本來就是這個寺裡的,過去我們從來沒見過你呀!”王胡就說起在嵩高山上相識的事,旁邊的和尚都說:“你弄錯瞭吧,哪有這種怪事?”第二天,那兩個和尚卻不辭而別瞭。王胡就把他遊歷陰間遇見兩位和尚的事告訴瞭眾僧,大傢又吃驚又奇怪,就去找那兩個和尚,但那兒也沒找到。

陶繼之

陶繼之,元嘉末為秣陵令,嘗枉殺樂伎。夜夢伎來雲:“昔枉見殺,訴天得理,今故取君。”遂跳入陶口,仍落腹中。須臾復出,乃相謂曰:“今直取陶秣陵,亦無所用,更議上丹陽耳。”言訖並沒。陶未幾而卒,王丹陽果亡。(出《述異記》)

元嘉末年,陶繼之當秣陵令時,錯殺瞭一個樂隊的樂工。夜裡陶繼之夢見樂工來對他說:“你錯殺瞭我,我告到陰司,陰司已經受理我的冤案,現在我就來抓你去。”說罷就跳進陶繼之的嘴裡,又落進他肚子裡,不一會又鉆出來瞭說,“我今天直接把你抓去也沒什麼用,我還待找王丹陽一塊算帳。”說完就不見瞭。陶繼之不久就死瞭,王丹陽果然也死瞭。

朱 泰

朱泰傢在江陵。宋元徽中,病亡未殯,忽形見,還坐屍側,慰勉其母,眾皆見之,指揮送終之具,務從儉約,謂母曰:“傢比貧,泰又亡歿。永違侍養,殯殮何可廣費?”(出《述異記》)

朱泰傢在江陵。宋元徽年間,朱泰病死,還沒有入殮時,他的鬼魂突然出現,就坐在他的屍體旁,勸慰他的母親,並告訴料理喪事的人,一切用品都要節儉,這情形當時在場的人都看見瞭。朱泰的鬼魂還對母親說:“咱傢這麼窮,我又死瞭,永遠也不能侍奉贍養你老人傢,喪事怎麼可以多化錢呢?”

戴承伯

宋戴承伯,元徽中,買荊州治下枇杷寺,其額乃悮東空地為宅。日暮,忽聞恚罵之聲。起視,有人形狀可怪,承伯問之,答曰:“我姓龔,本居此宅。君為何強奪?”承伯曰:“戴瑾賣地,不應見咎。”鬼曰:“利身妨物,何預瑾乎?不速去,當令君知。”言訖而沒,承伯性剛,不為之動。旬日,暴疾卒。(出《諸宮舊事》)

宋代元徵年間,戴承伯買下荊州的枇杷寺。由於買價牽涉,在寺東空地建瞭住屯,天黑時,忽然聽見有謾罵的聲音。起來看,見一個形狀奇怪的人。戴承伯問他,他說:“我姓龔,本來住在這裡。你為什麼強奪我的住宅?”承伯說:“是戴瑾賣的地,你不應該責備我。”鬼說:“你利己而妨害別人和戴瑾有什麼關系,不快快搬走,我讓你知道厲害!”承伯為人剛強,沒理那一套,十多天後,就得瞭暴病死去。

章 授

丹陽郡史章授,使到吳郡,經毗陵。有一人,年三十餘,黃色單衣,從授寄載笥。行數日,略不食,所過鄉甲,輒周旋。裡中即聞有呼魄者,良久還船。授疑之,伺行後,發其笥,有文書數卷,皆是吳郡諸人名。又有針數百枚,去或將一管。後還,得升餘酒,數片脯,謂授曰:“君知我是鬼也,附載相煩,求得少酒,相與別。所以多持針者,當病者,以針針其神焉。今所至皆此郡人,丹陽別有使往。今年多病,君勿至病者傢。”授從乞藥,答言:“我但能行病殺人,不主藥治病也。”元嘉末,有長安僧什曇爽,來遊江南,具說如此也。(出《法苑珠林》)

丹陽郡有個官員章授,奉派到吳郡出差。經過毗陵時,有一個三十多歲的人,請求往章授的船上寄存一個箱子。這人和章授一塊走瞭好幾天,卻不吃東西。所經過的村鎮,那人都要去轉一轉。然後就會聽見村鎮裡傳出來哭喪招魂聲。過瞭很久那人才回到船上來。章授起瞭疑心,就趁那人走後偷偷打開他的箱子,見裡面有幾卷文書。上面都是吳郡的一些人名。箱子裡還有幾百根針。每次那人上村鎮裡去時都拿一管針。有一次他回來,拿瞭一些酒幾片肉。對章授說:“麻煩你為我寄存瞭箱子,我要來瞭一點酒,來和你告別。我每次拿一些針走,都是去找那些應該得病的人,用針紮他們的魂靈。現在我去找的都是本郡人,丹陽郡另外有人去。今年得病的多,你千萬別到病人傢。”章授向他求藥,他說:“我隻能傳病殺人,不會治病救人。”元嘉末年,有個法名叫什曇爽的長安和尚到江南遊歷,說這件事說得很詳細。

施續門生

吳興施續,有門生,常秉無鬼論。忽有一單衣白袷客,與共語,遂及鬼神。移日,客辭屈,乃曰:“君辭巧,理不足。仆即是鬼,何以雲無?”問鬼何以來,答曰:“受使來取君,期盡明日食時。”門生請乞酸苦,鬼問:“有人似君者否?”雲:“施續帳下都督,與仆相似。”便與俱往。與都督對坐,鬼手中出一鐵鑿,可尺餘,安著都督頭,便舉椎打之。都(都原作聲,據明抄本改。)督雲:“頭覺微痛。”向來轉劇,食頃便亡。(出《搜神記》)

吳興的施續有個門生,常常堅持無鬼論。有一天,忽然來瞭個穿單白袍子的人和他談話,談瞭一天,白袍人說不過門生瞭,就說:“你很能說,但道理不能服我。我就是個鬼,你怎麼說沒有鬼呢?”門生問鬼來作什麼,鬼說:“我奉命來抓你,明天吃飯的時候就是你的死期。”門生就苦苦哀求別抓他,鬼就問:“有沒有和你相似的人呢?”門生說:“施續帳下的都督和我相似。”鬼就和門生一同到都督那兒去,和都督對而坐下。鬼拿出一個鐵鑿子,有一尺多長,對準都督的頭,就舉起鐵錘打鑿子。都督說:“我怎麼頭有點痛呢?”不一會兒頭就疼得十分厲害,一頓飯工夫就死去瞭。

張道虛

吳郡張道虛、張順,知名士也,居在閶門。遭母喪中,買新宅。日暮,聞人扣門雲:“君是佳人,何為危人自安也?”答雲:“仆自買宅,得君棺器,為市甓作塚相移,有何負?”鬼曰:“移身著吳將軍塚,吾是小人,日夜鬥,不可堪忍。不信,君可隨我視之。”於是二張恍惚,便至閶門外。二張聽之,但聞塚中淘淘打拍。鬼便語雲:“當令君知。”少時兄弟俱亡。(出《神鬼錄》)吳郡的張道虛、張順,是知名的學士,住在閶門。母親去世後,買瞭新府宅。一天晚上,聽見有人敲門說:“你們是有教養的名人,怎麼幹出這種利己害人的事呢?”回答說:“我們買下這住宅時,發現瞭你的棺木,我為你買瞭磚把墳遷移瞭,有什麼對不起你的呢?”鬼說:“你們把我移到吳將軍的墳地,我是個小小老百姓,他們日夜爭鬥,我實在受不瞭。不信,你們可以跟我去看看。”於是張道虛、張順兩人恍恍惚惚地就到瞭吳將軍墳地,一聽,果然墳墓裡傳出辟辟啪啪的格鬥聲。鬼說:“我讓你們知道我的厲害。”不久,二張兄弟就都死瞭。

《太平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