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應五(邦國咎征)

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應五(邦國咎征)

池陽小人 背明鳥 王琬 張聘 張林 東瀛公 長廣人 黃丘村 韓僧真 洛陽金像 梁武帝 惠炤師 周靖帝 蘇氏 突厥首領 陳後主 渭南人 貓鬼 長星 大烏 蝦蟆 州人 默啜 張易之 孫儉 太白晝見

池陽小人

王莽建國三年,池陽有小人,長一尺餘,或乘馬,或步行,操持萬物,小人皆自相稱。三日乃止。莽甚惡之。自後兵盜日盛,而竟被殺。(出《廣古今五行記》)

王莽建國三年,池陽發現瞭小人。有一尺多高,有的騎著馬,有的步行,所有的東西都能操持料理。他們自己都互相稱小人。三天就沒有瞭。王莽非常厭惡。從這以後兵匪盜匪四起並且一天比一天厲害,王莽最終被殺死。

背明鳥

黃龍元年,吳始都武昌。時越雟之南獻背明鳥,形如鶴狀,止不向明,巢常對北,多肉少毛,其聲百變,聞鐘磬笙竽之聲則奮翅搖頭。時人以為吉瑞。是歲遷都建業,殊方多貢珍奇。吳人語訛,呼為背亡鳥。國中以為大妖,不及百年,當有喪亂背叛流亡之事,散逸奔逃,墟無煙火。果如斯言。後此鳥不知所在。(出《王子年拾遺記》)

黃龍元年,吳國開始首都在武昌。當時越雟的南面獻來瞭一隻背明鳥。形狀好象仙鶴,它不對著亮處呆著,朝北築鳥窩。鳥的肉多而羽毛少,它的叫聲變化多端。如果聽到瞭鐘磬笙竽等樂器的聲音,它就會展開翅膀搖動著腦袋翩翩起舞。當時的人都認為這是吉祥的征兆。這年吳遷都到建業。許多地方都進奉瞭很多的珍奇瑰寶。吳人發音不同,叫成背亡鳥。國中的人都認為是大妖,不到百年,應當有喪亂背叛、流亡的事情發生。百姓失散到處奔逃,一片廢墟沒有煙火。果然象吳人所說,後來這鳥也不知道飛到哪裡去瞭。

王琬

晉武帝太康七年,郊壇下有一白狗,高三尺,光色鮮明,恒臥壇側。覺見人前則去。騎督王琬,以駿馬追之。狗徐行,馬不可及,射又逃,琬去復還。郊丘非狗所守,後遂大亂。又武帝時,幽州有狗,鼻行地三百餘步。帝不思和嶠之言而立惠帝,以致衰亂。(出《郭頌世語》,明抄本“頌”作“頒”)

晉武帝太康七年,在郊壇下有一條白狗,高三尺,毛色光亮鮮明。常常趴在壇的旁邊。發覺有人上前就離開瞭。騎督王琬,騎著駿馬追趕,狗慢慢的走,但是馬卻追不上。用箭射,可是狗又逃掉瞭。王琬走瞭狗又返回來。郊丘不是狗能看守的,後來就發生瞭戰亂。另外,武帝的時候,幽州有狗,能用鼻子在地上走三百多步。預兆反映在武帝不考慮和嶠的話而立瞭惠帝。到瞭衰落混亂的地步。

張 聘

晉惠帝太安中,江夏張聘所乘牛言曰:“天下亂,乘我。”聘懼而還。犬又言曰:“歸何早?”尋牛人立而行。聘曰:“天下將亂,非止一傢。”其年張昌作亂,先(“先”明抄本作“將”。)略江夏,眾推為(“江夏眾推為”五字原空闕,據黃本補。)帥。於是五州殘亂,聘方族滅。(出《廣古今五行記》)

晉惠帝太安年間,江夏張聘所騎的牛張嘴說話瞭。牛說:“天下亂,就騎上我。”張聘十分害怕,就回到瞭傢裡。而狗又說:“為什麼回來得這樣早?”不久牛象人那樣的直立行走。張聘說:“天下將要大亂,不隻是一傢。”那年張昌作亂,將要侵略江夏,江夏的百姓推舉張聘做帥。在這時,天下大亂,張聘全傢族都被消滅瞭。

張 林

晉懷帝永嘉中,嘉興張林有狗名阿永。時天下饑荒,狗行欲倒。林言:“阿永汝言得肉(明抄本“言”作“前”,“肉”作“食”)。”故健,今餓不復行耶。狗忽語雲:“我道天下人饑死!”狗語不已,聞者怖走。時天下荒亂,帝沒於胡。(出《廣古今五行記》)

晉懷帝永嘉年間,嘉興有個叫張林的有一條狗,名叫阿永。當時天下鬧饑荒,狗走起路就要傾倒。張林說:“阿永,說話給你肉吃。”狗以前健壯,現在餓得不能走路瞭。狗忽然說:“我說天下的人都因饑餓而死。”狗說個不停,聽到的人都十分恐怖的嚇跑瞭。當時天下正鬧荒亂,懷帝死於胡。

東瀛公

晉東瀛公騰,字元邁,以永嘉元年鎮鄴。時大雪,當其門前方十數步,獨液不積。騰怪而掘之,得玉馬,高尺許,齒皆缺。騰以為馬者國姓,稱吉祥馬。或謂馬無齒則不食。未幾,晉大亂。(出《異苑》)

晉東瀛公名騰,字叫元邁,在永嘉元年時鎮守鄴。當時雪下得很大,在他門前十多步的地方連水點都沒有,東瀛公騰覺得很奇怪,就用鍬挖那裡,結果挖出瞭一個用玉做的馬。有一尺多高,沒有牙齒,東瀛公騰認為這馬是國王的姓,稱它是吉祥之物。有人說馬沒有牙齒就不能吃東西。不久,晉就大亂。

長廣人

宋文帝元嘉末,長廣人病瘥,便能食而不得臥,一飯輒覺身長。如此數日,頭遂出屋。段究為刺史,度之為三丈,復還漸縮如舊,經日而亡。俄而文帝為元兇所害。(出《廣古今五行記》)

宋文帝元嘉末年,有個長廣人得瞭疫病。隻是能吃東西而躺不下,吃一頓飯就發覺身子長長瞭,象這樣的十多天,頭就長出瞭屋子。段究當時是刺史,他估計該時長廣人有三丈高。過瞭些時候又漸漸的縮短,恢復到原來的樣子,過瞭幾天就死瞭。不久,文帝就被元兇所殺害瞭。

黃丘村

宋江陵黃丘村,有羊生羔,兩頭一頸,在上者鳴,在下者不鳴。俄而劉義、司馬休之相繼作亂,人多兵死。(出《渚宮舊事》)

宋朝江陵的黃丘村,那裡有一隻羊生下瞭一個羊羔,在脖子上面長瞭兩個腦袋。長在上面的能鳴叫,長在下面的不能鳴叫。不久劉義、司馬休相繼叛亂。許多人在叛亂中戰死。韓僧真

後魏肅宗熙平二年,並州祁縣人韓僧真女,從母右肋而出。胡太後令付掖庭養之。太後臨朝,為元乂、劉騰幽於永巷,後竟被爾朱榮沈於河。魏室因茲大亂。(出《廣古今五行記》)

後魏肅宗熙平二年的時候,並州祁縣人韓僧真的女兒,從她母親的右肋下生出來,胡太後就叫人把她送到瞭宮庭中宮嬪居住的地方撫養。等太後上朝,那個女孩就被元乂、劉騰在永巷給囚禁瞭。後來竟然被爾朱榮給扔到瞭河裡淹死瞭。魏因此就發生瞭叛亂。

洛陽金像

後魏普泰元年,洛陽金像生毛眉鬢發,悉皆具足。尚書左丞魏季景謂人曰:“張天錫有此事,其國遂滅,此亦不祥之征。”至明年,而廣陵被廢死焉。(出《洛陽伽藍記》)

後魏普泰元年的時候,洛陽的金像忽然長出瞭眉毛頭發,全都齊備長全瞭。尚書左丞魏季景對人說:“張天錫時有過這種事,他的國傢於是就滅亡瞭,今天這種現象,也是不祥的征兆。”果然到瞭第二年,廣陵被廢棄而亡。

梁武帝

梁武帝大同元年,幸玄武湖。湖中魚皆驤者,見於水上,若顧望焉,帝入宮方沒。此下人將舉兵睥睨乘輿之象。尋有侯景之亂。(出《廣古今五行記》)

梁武帝大同元年時,武帝到玄武湖遊賞,湖中的魚都仰起頭來,露在水面上。好象向四處張望。等武帝回宮時魚才進到瞭水裡。這是有人將要舉兵側目窺察皇上乘車的象征,不久就有侯景發動瞭叛亂。

惠炤師

齊末惠炤師者,不知從何許而來。騎一竹枝為馬,振策馳驛,盤躄回轉。或時厲聲雲:“某處追兵甚急,何不差遣?”遂放杖馳走,不遑寧息。或晨往南殿,暮至北城。如其所言,果有烽檄之急。每遙見黑雲飛烏群豕,但是黑之物,必低身恭敬。忽自稱雲,伏嘍羅語。國人見者,莫不怪笑。京內咸識。不知名字者,呼為伏喻調馬。(“伏喻調馬”四字原闕,據明抄本補。)齊未動之前,惠炤走杖馬,來到殿西騎省,密告諸貴唐邕等,急救東方,吳兒大欲入,曉夕孜孜,守闕不去。數日,吳明徹自廣陵北侵淮楚。國傢遣兵將救,始集兵馬。惠炤已去城四十裡,於白壁南待軍,指麾號令。大將至,謂齊安王高敬德曰:“努力,好慎漿水!”後吳人縱水淹漬,齊軍多有傷沒。在京百官朝集,惠炤亦騎杖執策,立於武成之後。敕付天平寺,常令三人守之。勿(“勿”原作“忽”,據明抄本改。)聽浪語。炤狂言如舊,不可止約。後於天平寺宿,與一大德僧共密語:“天地開辟,上古無為。’下至君臣父子、道德仁義、老經佛法,優劣多少?” 凡所顧涉幽隱之事,無所不論。迨至天曉將去,謂曰:“慎莫漏我此語!若泄,打殺汝。”去後,此僧語一二老宿名德者雲,伏喻乃是大聖人,非尋常,不可輕忽。聞其所說,諸佛得道者,咸經親事,序述猶如指掌。見語勿道,恐諸不知,懷驕慢心,將來獲罪,所以相告。午後,惠炤密將拳石手巾裹來,語此僧雲:“戒你莫說乃不能忍。”以巾打之,一下死。寺傢執以奉聞,恕而不問。齊將破之時,北宮東北角割十步為弘善寺,惠炤曾到寺宿。其夜騫墻住太後宮院,盜入宮人房裡,被捉。炤曰:“不久人人皆入,何為獨自約我?”又以狀奏,詔復舍之。時宮校貴人內外戚妃媵出傢者,朔望參謁,車馬衣服,侍從綺麗。惠炤尋逐車後,眼語挑弄,雲:“罷道之日,與我作婦。”官者驅逐。且語且前。貴人等以炤狂悖,為後主所容,但笑而不責。每逢見僧眾,則惡罵嗔打,手執磚瓦,不避頭面。雲:“無用之時除剪!”僧徒值者亦必避之。於後失經五六日,忽復自來,則廁上而眠。或把杖坐睡。雲:“官府甚多,軍馬遍滿,晝夜供承,不可周悉。圖籍不得不造。及周兵入晉陽,炤到太後寺浮圖前,合掌落淚雲:“法輪傾!”即伏地不起。武帝平東夏,不收圖籍,府庫典誥,州縣戶口,洛京故實,並為軍人毀棄。至今大比民貫,(“至今大比民貫”六字原缺。據明抄本補。)創始營造。炤所說造籍,悉符驗焉。而炤競不知所在。(出《廣古今五行記》)

齊末有個叫惠炤師的,不知是從什麼地方來的。他騎著一根竹枝當做馬,揮動的鞭子奔跑馳騁,盤著瘸腿來回旋轉。有時厲聲說:“某地方追兵非常急迫,為什麼不派遣我。”於是就放下竹杖快速的奔跑,沒有時間休息。有時早晨去南殿,晚上又到北城,象他說的那樣,果然有報警的消息特別緊急。每當他遠遠的看見黑色的烏雲,飛翔的烏鴉,成群的豬,隻要是黑色的東西,一定要低下身子,表現得很嚴肅很有禮貌的樣子。有時忽然的自己說自己是埋伏的盜匪。國內的人看見他的,沒有不感到奇怪並譏笑他的。京城裡的人全都認識他。但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都叫他是伏喻調馬。齊末沒發生動亂以前,惠炤騎著竹杖快速奔跑,來到殿西騎省,偷偷告訴諸貴唐邕等人,趕緊救助東方,吳人將要攻進來瞭。而他白天晚上非常勤勉的守著城不肯離開。幾天後,吳明徹從廣陵北侵入淮楚。朝廷派兵準備救助,剛開始集合兵馬,惠炤已經離開城有四十裡遠瞭。他在白壁的南面等侍著軍隊,指揮號令。就象大將軍到瞭一樣,他對齊安王高敬德說:“要努力,做好防水的準備。”果然後來吳人放水淹漬,齊軍死傷的人很多。在京城的百官紛紛上朝,惠炤也騎著竹杖,拿著馬鞭,站在武成的後面。詔書下達,把惠炤交給天平寺,常常叫三個人看守他。不要聽他的放縱的話。惠炤仍然象原來那樣的狂言亂語,沒有誰能攔阻限制他。後來惠炤住在天平寺,和一個名叫大德的老和尚一齊偷偷的議論著。從開天辟地、上古沒有統治,一直談到瞭君臣父子,仁義道德,老經佛法,有多少好的,多少壞的。凡是所涉及到的不公開的事情,沒有不議論到的。等到天亮才離開。惠炤對老和尚說:“千萬不要泄露我說的這些話。如果泄露出去,就打死你。”惠炤走後,這個老和尚就告訴瞭一兩個有資格有名望的人說:“惠炤是個大聖人,並不是尋常的人。不可以對他輕視疏忽。聽他所說的這些事,許多修行圓滿的有道德的人,都親自經歷過,他敘述的瞭如指掌,你們聽見這些話不要說出去,我恐怕你們不瞭解他,而對他懷有傲慢的想法,將來得罪瞭他,所以才把這些話告訴你們。”午後,惠炤偷偷的把拳頭大小的石頭用手巾包裹著來瞭。對這個老和尚說“告戒你不要說出去,你卻不能忍耐。”說完就用手巾打他,隻打瞭一下就把和尚給打死瞭。寺裡就寫瞭狀子告他,而皇上卻寬恕瞭他。齊國將要滅亡的時候,在北宮的東北角割舍瞭十步的地方做瞭弘善寺,惠炤在寺裡住,那天夜裡他就跳墻去瞭太後的宮院。偷著進到宮人的房裡,被捉住瞭。惠炤說:“不久人人都會進來,為什麼要單獨的約束我?”人們又寫瞭狀子上奏,結果詔令又把他放瞭。當時宮裡的貴人和朝庭內外的親戚妃子,宮女出傢的人,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那天,都會叩拜皇上。騎著馬坐著車來的人很多,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惠炤就跟在車後邊,眉目傳情般挑弄她們說:“等你們停止修道的時候,給我做媳婦。”官差攆他走,他就一邊說一邊往前走,貴人們都認為惠炤是個瘋子,被後主所寬容,隻是譏笑他而不責備他。惠炤每當看見和尚們,就厭惡謾罵並發怒的打他們。手裡拿著磚瓦,不管是頭還是臉直打過來,說:“沒用的時候就全都去掉。”和尚們碰上他的也一定要躲開他。在這以後失蹤瞭五六天,忽然又自己來瞭,就在茅廁裡睡覺,有時手把著竹杖坐著睡。說:“官府這麼多,軍隊馬匹遍地是,白天黑夜都承擔著供求的任務不可以不周悉。所以疆域圖和戶口冊不能不制作。”等到周兵進入晉陽時,惠炤到太後寺浮圖前,合掌落淚說:“法規傾覆瞭。”說著就趴在地上不起來瞭。武帝平定瞭東夏,沒有收藏疆域圖和戶口冊,府庫裡的經典誥命,州縣的戶口,京城裡的故事史實,一起被軍人毀棄。到現在大比三年一次調查人口,考查官克之制為百姓所習慣,才開始謀求制作。惠炤所說的制作戶口冊的事,全都符合應驗瞭。而惠炤竟然不知到哪裡去瞭。

周靖帝

周靖帝大象元年夏,滎陽汴水北,有龍鬥。初見白光直屬天,自東方而來,有白龍長十許丈,西北向,舐掌而鳴。西北有黑龍,亦乘雲而至。風雷相擊,乍合乍離,暴雨大註,自午至申。白龍升天,黑龍墜地。復有大鯉魚三,從小魚無數,乘空而鬥。雷雨又甚,大風發屋,至瞑乃止。魚不復見。明日,有兩黑蛇,大者長丈五,小者半之,並傷腰頸,死於竇前。黑蛇者,周天元帝及靖帝之象,大魚三而鬥者,尉遲回、王謙、司馬消難,(“消難”二字原闕。據明抄本補。)三方起兵亂之異。(出《廣古今五行記》)

周靖帝大象元年夏天,滎陽汴水北面,有龍爭鬥。剛開始看見白光直連接天空,一會從東方來瞭一條白龍,有十多丈長,面向西北用舌頭舔著腳掌大聲的鳴叫。在西北面有條黑龍,也乘著雲彩到瞭。風雷撞擊,忽然合攏,忽然分離,一會的工夫暴雨傾盆,從午時一直下到申時。這時白龍升上瞭天空,黑龍墜落到地上。又有三條大鯉魚,有無數條小魚跟從著,在空中爭鬥,這時雷雨又特別的大,大風刮壞瞭房屋,到瞭天黑時才停止。魚再也看不見瞭。第二天,有兩條黑蛇,大的有一丈五尺長,小的有大的一半長。兩條蛇的腰和脖子都受瞭傷,在洞前死瞭。黑蛇則是周天元帝及靖帝將要死的預兆,那三條大魚爭鬥是尉返回、王謙、司馬消難三方起兵叛亂的異常征象。

蘇 氏

周靖帝大象中,陽武蘇氏,傢臨河。聞園中有犬聲,往視之,見三獸,狀如水牛,一黃一赤一黑者。鬥久之,黑者死,黃赤者俱入於河。黑者周所尚色也,死者滅亡之象。後數歲,周遂滅。隋有天下,旗牲尚赤,戎服尚黃。(出《廣古今五行記》)

周靖帝大象年間,陽武有個姓蘇的,傢靠近河邊。一天聽到園子裡有狗叫的聲音,就去看,看見瞭三個野獸,形狀象水牛的樣子。一個黃色的,一個紅色的,一個黑色的,爭鬥瞭好長時間,結果黑的死瞭,那黃的和紅的都跳入瞭河裡。黑色,是周所崇尚的顏色。死的是滅亡的預兆。幾年以後,周就滅亡瞭。隋得到瞭天下以後,旗幟和祭祀的用品都崇尚紅色,戰服崇尚黃色。

突厥首領

隋開皇初,突厥阿波未叛之前,有首領數十騎,逐一兔至山。山上有鹿,臨崖告人雲:你等無事觸他南方聖人之國,不久當滅。俄而國內大亂。(出《廣古今五行記》)

隋朝開皇初年,突厥阿波沒有叛亂以前,有十多個騎馬的首領,追趕一隻兔子追到山上。山上有一隻鹿,靠在山崖旁告訴人們說:“你們不要常觸犯南方聖人的國傢,不久就當滅亡。”很快國內就發動瞭叛亂。

陳後主

陳後主時,秣陵有泉,深不可測,產魚鱉甚眾。恒有聲如牛,邑人懼之,不敢犯。無何,忽見牛頭於岸下,裡民牽而出之。於是爭捕,其魚乃盡。江東舊以牛頭山為天關,今牛頭已獲,葢示國將滅而關毀也。後年,隋平陳。(出《廣古今五行記》)

陳後主時,秣陵有一個大泉。深得不能測量。泉裡出產魚鱉特別多。常常能聽到泉裡有牛叫的聲音,城裡的人非常害怕,誰也不敢去泉裡打魚,沒有多久,就在泉的岸邊忽然看見瞭牛頭,老百姓就把它拉瞭出來。於是人們就爭著捕撈,那泉裡的魚就沒有瞭。江東過去把牛頭山做為天關,現在牛頭已經被獲瞭,這大概是啟示著國傢將要滅亡而天關毀壞瞭。兩年後,隋平定瞭陳。

渭南人

隋時,渭南有人寄宿他傢。夜中聞二豕對語,其一曰:“歲將盡,阿耶明殺我供歲,何處避之?”其一答曰:“可向水北婦傢,”因相隨而去。天將曉,主人覓豕不得。宿客言狀,至人如其言得豕。其後蜀王秀得罪,將殺,樂平公主救之得全。後數歲而帝崩,天下大亂,秀竟被誅。(出《廣古今五行記》)

隋朝時,渭南有個人借宿別人傢裡。晚上他聽到瞭兩頭豬的對話。其中一頭豬說:“快要過年瞭,阿爺明天就要殺瞭我過年。到什麼地方躲避呢?”另一頭豬回答說:“可以去河北的一個婦女傢裡躲避。”於是兩頭豬就一起離開瞭。天剛亮,主人尋找豬卻沒有找到。借宿的人就將聽到的話跟主人都說瞭。主人按照他說的地方找到瞭豬。那以後,四川王秀犯瞭罪,將被處死,被樂平公主救瞭,得到瞭保全。以後的幾年裡,皇帝死瞭,天下發生瞭動亂,王秀終於被殺,那豬大概預兆他們瞭。

貓 鬼

隋大業之季,貓鬼事起。傢養老貓為厭魅,頗有神靈,遞相誣告。京都及郡縣被誅戮者,數千餘傢。蜀王秀皆坐之。隋室既亡,其事亦寢。(出《朝野僉載》)

隋朝大業年間,發生瞭貓鬧鬼的事。傢裡養的老貓變成瞭令人厭惡的鬼魅。貓很有神靈,傳送著誣陷的告密,所以京城以及郡縣裡被殺的有好幾千傢。四川王秀也因此被定瞭罪,隋朝滅亡以後,貓鬧鬼的事也就停止瞭。

長 星

唐儀鳳年中,有長星半天,出東方,三十餘日乃滅。自是吐蕃叛、匈奴反、徐敬業亂、白鐵餘作逆、博豫騷動、忠萬強梁、契丹翻營府、突厥破趙定,麻仁節、張玄遇、王孝傑等,皆沒百萬眾。三十餘年,兵革不息。(出《朝野僉載》)

唐朝儀鳳年間,在天空中有長星占瞭半個天,出現在東方,三十多天才消逝瞭。從這時開始就有吐蕃叛變、匈奴造反、徐敬業作亂、白鐵餘叛逆、博豫騷動、忠萬強橫、契丹越過瞭營府、突厥突破瞭越定,麻仁節、張玄遇、王孝傑等一共死瞭一百多萬人。三十多年,戰爭沒有停止。

大 烏

唐調露之後,有烏大如鳩,色如烏雀,飛若風聲,千萬為隊。時人謂之鵽雀,亦名突厥雀。若來,突厥必至。後則無差。(出《朝野僉載》)

唐朝調露年間以後,有烏鴉象鳩鳥那樣大,顏色象麻雀。飛起來好象是刮風的聲音,成千上萬的排成隊,當時的人叫它是厥雀,又叫它突厥雀。如果是大鳥飛來,那麼突厥也一定到瞭。後來果然沒有錯。

蝦 蟆

唐高宗嘗患頭風,召名醫於四方,終不能療。宮人有自陳世業醫術,請修藥餌者,帝許之。初穿地置藥爐,忽有一蝦蟆躍出,色如黃金,背有朱書武字。宮人不敢匿,奏之。帝頗驚異,遽命放於苑池。宮人別穿地,得蝦蟆如初。帝深以為不祥,命殺之。其夕,宮人暴卒。後武後竟革命。(出《瀟湘錄》)

唐高宗曾經得瞭頭風病。到各地尋找名醫,但最終沒能治好。宮中有個人說是世代從事行醫的職業,請求煉治藥物,皇帝答應瞭他的要求。開始挖地安置煉藥的爐子,忽然有一個蛤蟆從地裡跳瞭出來,顏色好象黃色的金子一樣,背上寫有紅色的“武”字。宮人不敢隱瞞,就把這件事向皇帝稟告瞭。皇帝很是驚訝奇怪,立刻命人把它放到瞭園林的池子裡。宮人又在別的地方挖地,結果又挖得蛤蟆,就象開始挖出來的那個一樣。皇帝認為這是不吉祥的征兆,就讓人把它殺瞭。那天晚上,宮人突然死瞭,後來武後竟然居尊奪得帝位。

幽州人

天授中,則天好改新字,又多忌諱。有幽州人尋如意,上封雲:“國字中或,或亂天象。請□中安武以鎮之。”則天大喜,下制即依。月餘,有上封者雲:“武退在□中,與囚字無異。不祥之甚。”則天愕然,遽追制,改令中為八方字。後孝和即位,果幽則天於上陽宮。(出《朝野僉載》)

天授年間,武則天有喜歡改字造新字的習慣,但又多有忌諱。有個幽州人叫尋如意的,呈上瞭一封信說:“‘國’字裡面是個‘或’,而‘或’是天下大亂的象征。請在‘口’裡寫上‘武’字來鎮住它。”則天看後非常高興,就下令按照要求造字。過瞭一個多月的時間,又有一個人呈上一封書信說:“‘武’退在‘口’裡,這和‘囚’字沒有什麼兩樣,這是非常不吉祥的。”則天看後,非常驚訝。立刻追回瞭命令,改令‘口’中為八方那個字。後來孝和做瞭皇帝,果然在上陽(意照八方)宮囚禁瞭武則天。

默 啜

唐長安二年九月一日,太陽蝕盡,默啜賊到並州。至十五日,夜月蝕盡,賊並退盡。俗諺雲:棗子塞鼻孔。懸樓閣卻種。又雲:蟬鳴蛁蟟喚,黍種糕糜斷。又諺雲:春雨甲子,赤地千裡;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頭生耳,鵲巢下近地,其年大水。(出《朝野僉載》)

唐朝長安二年的九月一日,太陽全被遮蔽瞭。這天默啜賊就到瞭並州。到瞭十五日這天晚上月亮也全被遮蔽瞭。而默啜賊又全都退瞭出去。世上流傳的諺語說:“如果棗子塞進鼻孔,那麼種子就要懸掛在樓閣上推遲耕種。”又說:“如果蟬鳴叫,種植黍米就不能豐收。”又有諺語說:“春天甲子日下雨,就要千裡大旱;夏天甲子日下雨就會發大水;秋天甲子日下雨,莊稼的頭上就會長出枝杈;天鵝在距離地面很近的地方築窩,那年就要發大水。張易之

唐長安四年十月,陰雨雪,一百餘日不見星。正月誅逆賊張易之、昌宗等,則天廢。(出《朝野僉載》)

唐朝長安四年十月的時候,天氣陰暗雨雪連綿,一百多天看不見星星。到瞭正月殺瞭逆賊張易之、昌宗等人,廢除瞭武則天。孫儉

唐幽州都督孫儉之入賊也,薛訥與之書曰:“季月不可入賊,大兇也。”儉曰:“六月宣王北伐,訥何所知?有敢言兵出不復者斬。”出軍之日,有白虹垂頭於軍門。其夜,大星落於營內。兵將無敢言者。軍行後,幽州界內鴉烏鴟鳶等並失,皆隨軍去。經二旬而軍沒,烏鳶食其肉焉。(出《朝野僉載》)

唐朝幽州都督孫儉發兵討賊,薛訥給他一封信說:“月末不可以發兵,這是最不吉利的。”孫儉說:“六月宣王北伐,薛訥怎麼知道,有敢再說不發兵的就殺瞭他。”軍隊出發的那天,有一道白虹在軍門前,垂下瞭頭。那以後,又有大星星墜落在軍營內,但兵將沒有敢說的。軍隊出發後,幽州境內的烏鴉和鴟鳶鳥全都沒有瞭,都跟著軍隊去瞭。過瞭二十天軍隊就被消滅瞭,而烏鴉和鴟鳶鳥都來吃他們的肉。

太白晝見

唐延和初七日,(按《通鑒》卷二百十:“延和秋七月彗星出西方”,“日”疑是“月”。)太白晝見經天。其月,太上皇遜帝位。此易主之應也。至八月九月,太白又晝見,改元先天。至二月七日。(按《唐書·玄宗紀》:“先天二年七月甲子誅太平公主蕭至忠岑義等”,“二月七日”疑是“二年七月”。)太上皇廢,誅中書令蕭至忠、侍中岑羲,流崔湜,尋誅之。(出《朝野僉載》)

唐朝延和年初正月七日,太白星顯示在白天。那日,太上皇辭讓帝位。這是改換國主的預兆啊!到瞭八月九月,太白又在白天看見瞭。國改年號“先天”。明年二月七日,太上皇被廢除,殺瞭中書令蕭至忠,侍中岑羲。流放瞭崔湜,不久也把崔湜殺瞭。

《太平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