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匡胤射龍解水厄  鄭恩問路受人欺

第三十九回 匡胤射龍解水厄 鄭恩問路受人欺

詩曰:

維水湯湯勢溢決,奔騰澎湃城幾沒。

中有怪物似遊龍,屈伸翻覆民遭劫。

安得蒞治有仁慈,拭目愀然系所思。

睹此顛連誠畫策,奠安國土鎮氓蚩。

話說柴榮因又得瞭趙普,甚是喜悅,大設筵席,慶賀會飲。正在觥籌交錯之際,忽見門官慌慌張張跑上堂來,跪下稟道:“千歲王爺,瞭不得,禍事到瞭!大清河水泛平湖,水頭高有十餘丈,把兩岸居民沖去瞭無數,現今離東門不遠。望千歲作速定奪。”柴榮聽報,不勝驚慌,叫聲:“列位賢弟,這大清河水漲,沖去民房,勢非小比,列位可同愚兄去一看,作何處置。”說罷,眾人一齊離席,出瞭轅門,急忙而走。還未曾到東門,又有人來報,說水已到瞭東門的城下,兩重門都被水沒瞭。柴榮聞報,急從馬道上城,至城樓邊手扶垛口,往下觀看,隻見大清河竟似一片大海,那水勢汪洋,波濤有數十丈之高,聲如獅吼雷鳴,望著城上撲來。轉眼之間,那水又漲上來瞭,竟把禪州的城墻沒瞭半截。柴榮看瞭,隻是握手跌足,仰天長嘆,隻叫一聲:“蒼天!想柴榮命薄,受不得周王爵上之封,故此天降災殃,洪水為禍,眼看城郭沉淪,民藏魚腹。但柴榮沒福,隻當淹吾一身足矣,何必連累滿城百姓,皆遭此劫?”話未完,隻聽嘩啦一聲,那水把城墻一激,震動樓閣,隻把柴榮唬得面如土色。

當下趙普見此水勢激烈,波濤不止,開言說道:“千歲,某聞江河湖海,俱有水伯龍神掌管其消長之權,若無天曹敕令,也不敢淹沒城池,擅行禍害;如人民該遭劫數,千歲雖多憂急,總是徒然。某今細觀這水頭隻往上沖,其中必有緣故,據臣看來,不是河神討祭,定是孽龍作耗。古雲:‘聖天子有百靈護佑,大將軍有八面威風;一福能消百禍,一正能除百邪。’依臣之見,殿下可備祭禮以祀之,或者仗殿下威福,保全一郡生靈,也未可定。”柴榮依議,令人速備祭禮。不一時,把豬羊禮物,擺設城頭。插燭拈香,柴榮下拜,祝告道:“柴榮奉天子之命,蒞鎮禪州,不敢虐民酷吏,妄肆行為。今遇水患大災,如果滿城生靈該遭此劫,柴榮願以一身當之,免瞭百姓之厄。若神明矜恕,祈求速退洪波,以全微命,柴榮回京之日,即當奏聞天子,建設羅天大醮,報謝天地龍神。望神明靈鑒。”祝罷,祭酒,焚化紙錢。往城下一看,那水兀是不退,反往上沖,比前更又長瞭,離垛口不遠。

看官,這水不往別處去,隻望上長,卻是為何?這卻是郭威所致。那郭成本是烏龍降世,奉玉帝旨意下凡,與趙匡胤打前站。今在汴梁即瞭帝位,一心記念柴後娘娘病在禪州,未能進京相會。這日在官無事,酣息龍床,不期元神出竅,竟往禪州而來,路過大清河,把水就帶瞭起來。他在那波浪之中,看見柴榮立在城上,心下便是歡喜,顛著頭道:“我的兒,想殺瞭我,你那姑娘在於何處?怎麼不見他來迎接?”因此渾身走趲動,往城上一躥,隻見一片黑雲裹住瞭水頭,竟往上面撲來。唬得柴榮往後一仰,那水頭就嘩啦一聲,復又掉瞭下去。說話的,又說差瞭,這水既已到瞭城上,怎麼會得掉瞭下去?若果如此,則從古再無漂沒之患,又何必多備禦水之具,提防其災?看官,這又不然。從來淹沒城池,乃是天心降禍,人民該受其殃,所以憑你城郭堅固,堤閘重重,隻消水勢一沖,一切皆藏魚腹,頓成大海汪洋。今日這水乃是郭威所致,因他攪動,所以時為上下;況城上有三帝存身,莫說趙匡胤弟兄是宋朝真命,就是柴榮也有七年天子之福,諸神也來護佑,這水怎能為禍?

當時郭威元神復又往城上躥來,那保駕神祇著忙,便施威力,神光逼住瞭水,往下一打,這水頭就往兩邊一分,那龍隨著水頭便退瞭下去。不多時,水頭仍舊長將上來,剛剛的到得垛口,卻就消瞭下去。一連幾次,都不得上來。柴榮唬得渾身發抖,匡胤心內也甚驚慌,張光遠面色如紙灰一般,羅彥威形容若失魄相似,匡義呆呆的隻把水看,趙普連連的頻把頭搖。惟有鄭恩急得手足無措,隻是怪叫,說道:“不好瞭,樂子今日活不成瞭!”一邊口裡亂叫,一邊望城外看著水。那水忽又轟的一聲長將上來,濺瞭鄭恩一身的水,鄭恩道:“驢球入的,你怎麼沒著樂子身上?”順著雌雄眼偶然看去,隻見水裡隱隱的藏著一物,在那裡搖頭擺尾,舞爪張牙,像要上來的意思。隻見那物:

渾身似黑漆,遍體長烏鱗。

不住雙睛閃,頻將二角掄。

長軀旋激浪,巨口吐波雲。

隨風借水力,翻覆任升沉。

鄭恩一見,怪叫連天:“好驢球入的,你在那裡泛水洗澡麼?二哥快來,看那水裡的怪物。”匡胤壯膽上前道:“怪在那裡?”鄭恩用手指道:“這不是怪麼?他正在水裡看著你哩。”匡胤定睛細看,果然隱隱的有一怪物,見他伏在水裡。不多一會,那怪又是轉動起來。鄭恩喊道:“不好瞭,他要把城墻撞倒瞭,待樂子拿棗棍來打這驢球入的。”匡胤道:“賢弟,你這棍短,恐打不著,倒不如拿前來,待愚兄射他,或者可退。”即分付左右取弓箭來。須臾弓箭取到,匡胤接過手中,扣滿弦,搭上箭,弓開弦響,隻聽嗖的一箭,射入水中,正中在那烏龍的左眼。那龍負痛,把尾在水中一擺,把水帶上來,比城還高。匡胤唬得倒退不迭。隻聽得滔滔水響,登時之間,城墻露出半截。鄭恩拍手叫道:“好瞭,好瞭,這驢球入的中瞭箭去瞭。”柴榮等眾人一齊往城垛口望外一看,隻見城墻都已露瞭出來,不多時,把水退盡瞭。看那城外的民房,沖成一片平地,居民漂流,不計其數。不是三帝在城,隻怕禪州一城的百姓,皆為水鬼。

當時眾人見水已退盡,皆頂禮神明,欣喜不盡,仍從馬道下瞭城樓,早有手下人牽瞭馬匹伺候。各人上瞭馬,回至帥府,離鞍上堂。柴榮分付重整酒席,一來壓驚,二來慶賀。須臾酒筵已至。柴榮滿泛金杯,雙手遞與匡胤道:“不是賢弟一箭之功,愚兄亦難保矣。請飲此杯,聊酬大德。”匡胤道:“此乃兄長洪福所致,於弟何幹?”柴榮又斟一杯與鄭恩賀功。以下諸人,各各酬賀。當日情歡意樂,飲至黃昏而散。

次日,柴榮督令在城軍民,往城外整理水場,搭造民房,以備各處遺民遷來居住。此一番水患,正是:

已見稠居成藪澤,再籌生聚固城隅。

按下禪州之事,且說中箭之龍。蓋因周主一心想念柴後娘娘,這日朝政得暇,無事在宮,一時困倦,假寐片時,不期元神出竅,來到禪州興波逐浪,被匡胤射這一箭,中瞭左眼,負痛歸原,大叫一聲,滾下龍床,把隨侍的宮官個個驚惶不止。周主暈去瞭半晌,漸漸還過氣來,隻罵一聲:“紅臉的賊!朕與你何仇,暗箭傷朕之目?左右快與朕綁來,不可放走。”宮官跪下奏道:“啟萬歲,宮中並無紅臉賊,想夢中所見,還請萬歲安神。”周主聽宮官之言,定性一回,方才明白,就問宮官:“什麼時候瞭?”宮官道:“正交午時。”周主道:“朕方才到禪州,被一個紅臉賊箭傷瞭左目,疼痛難忍。爾等看朕目有傷否?”宮官道:“啟萬歲,左目青腫,有血微流。”周主便召禦醫入宮調治。太醫官診視明白,取神丹點上,登時止痛,隻是傷瞭瞳神,一時不能回光速愈。周主又傳旨意:“差官速上禪州,言朕有病,請娘娘刻日到京。”差官領旨,星夜趕至禪州,至帥府堂上,開讀瞭旨意。

柴榮謝瞭旨,稟過瞭姑娘,準備鑾輿,擇日起行,點瞭三千人馬護從,將禪州交與韓通掌管。柴娘娘愛惜民力,分付路程遙遠,免瞭鑾駕,隻乘小車一輛。帶同各傢盟友等眾及護從人馬,是日齊出禪州,望東京進發。有詩為證:

炎天車駕載同行,欲到繁華錦繡邦。

隻為後妃存民力,故叫儀仗莫縱橫。

車駕在路行程,隻因柴娘娘病體未曾痊愈,又兼天氣炎熱,趕不多,一日隻行八十裡。那日到瞭晌午時分,娘娘在車內叫聲:“賢侄。”柴榮一馬至前叫道:“姑娘,侄兒在此。”柴娘娘問道:“天有多早瞭?”柴榮答道:“交午瞭。”娘娘道:“我身體勞頓,住瞭罷。”柴榮遵命,一聲令下,登時安瞭行營。娘娘下車歇息,柴榮侍奉。不提。

單說匡胤及趙普等六人,帶瞭手下人等,另外立下營盤。因是天氣暑熱,眾人寬去衣袍,多在那避陰之處坐地乘涼。隻有鄭恩把上身衣服脫得精光,坐在地下,手內拿瞭一個草帽,不住的扇風,望著匡胤說道:“二哥,樂子渾身出汗,隻是怕熱,這便怎處?”匡胤道:“常言說:‘冷是私房冷,熱是大傢熱。’兄弟,你隻消靜坐一回,自然生涼,何必躁暴?”鄭恩道:“樂子耐不得瞭,二哥,你可也怕熱,樂子與你洗澡何如?”匡胤道:“那裡去洗?”鄭恩道:“河裡去洗,豈不爽快麼?”匡胤隨:“這個爽快,愚兄卻未慣,不好去洗。”鄭恩道:“樂子便與張兄弟去。”光遠道:“我不會浮水,不去。”鄭恩道:“羅兄弟,你和樂子去罷。”彥威道:“這個不敢奉陪。”眾人多厭薄他粗魯,再無一人肯和他同去。鄭恩嘻嘻笑道:“二弟,這般火熱,虧你耐得,你何不同著樂子去洗一回澡?好不涼哩。”匡義道:“小弟身子不快,不敢去洗。”鄭恩見他也不肯去,隻得回頭向趙普道:“你便和樂子去罷。”趙普笑道。“甚好,隻是學生無福,失陪瞭。”鄭恩見眾人都不肯去,悶悶不悅,自言自語道:“樂子好意叫你們洗澡,原來都是不識人照顧的。”匡胤聽瞭,便道:“兄弟,你忒也多事,他們不喜洗澡,由他罷瞭,要去你便自去,何必有這許多嚕蘇?”鄭恩道:“你們不去,樂子也不去瞭不成?”遂把青佈衫搭在胳膊上,赤瞭兩腿,帶上草帽,出瞭營盤,望西而走。眾人都不去理他。

他便一口氣走瞭有三裡多路,立住瞭腳,自傢問著自傢道:“樂子一時賭氣,要來洗澡,怎麼走瞭多路,兀是不見有河?樂子如今走那搭兒去呢?”東張西望,躊躇瞭半晌,說道:“樂子不去洗瞭,回去罷。”正待轉身,忽又說道:“不好,樂子回去不打緊,反叫他們笑話。”又呆呆的立著,思想瞭一回,說道:“有瞭,樂子且坐在這裡,等那過路的來,問他那裡有河,便好洗澡。”說罷,把青佈衫兒往地下一丟,將身坐在上面,往四下觀看,那來往的人雖也不少,隻是離他遠遠的走,不肯到他跟前經過。鄭恩罵道:“這些驢球入的,為甚不到樂子跟前來?恁的憊賴。”原來鄭恩坐在荒地之上,又不是經由道路,如何得有人在他跟前行過?

鄭恩因見無人,爬起身來,拿瞭佈衫兒,望大路而走。此時正是七月天氣,恰值莊傢正割早稻之時,那前面一人挑瞭一擔稻子,正在奔走。鄭恩趕上前,一把抓住瞭脖子。那人指望回過頭來,看是誰人,誰知鄭恩的手掌闊大,力氣粗重,不但回不過頭,連那擔子都掙紮不得。鄭恩罵道:“驢球入的,你要掙麼?樂子問你,那裡有河?”那人道:“是誰這般取笑?你看我挑著重擔子在這裡,你便拉住瞭我作樂,卻不道折瞭我的腰,不是當要。快些放瞭手,若不放時,我就罵瞭。”鄭恩道:““驢球入的,你罵。”把手隻一按,那人挑著一擔稻子,那裡經得這一按?隻聽得轟隆一聲響處,連人連擔,跌倒在地,口裡喊道:“那個遭瘟的,把我這等戲耍?我是不肯甘休的。”爬起身來,欲要認真,舉眼看見瞭鄭恩,隻唬得往後倒退,驚疑不定。古雲:“神鬼怕惡人。”那人雖然發惱,見瞭鄭恩這般形容,唬得魂已沒瞭,那裡還敢破口,隻得叫一聲:“朋友,我又不認得你,為甚按我這一交?”鄭恩道:“驢球入的,樂子好好的問你,你怎麼不來回答?”那人聽鄭恩口裡“老子”長,“老子”短,說來不甚清楚。欲要與他爭鬧,諒來這個惡人,對付他不過;欲待不理他,挑瞭擔子自走,又怕他拉住瞭,一時掙不去。沒奈何,隻得勉強賠笑,叫道:“朋友,你問我什麼?”鄭恩道:“樂子隻問你那裡有河。”那人道:“我們這裡的河也多,不知你問的是那一條河?”鄭恩道:“不論什麼的河,樂子隻要洗得澡的就是瞭。”那人聽瞭,心中暗罵:“這黑囚攮的,要問河洗澡。這樣可惡,把我按這一交,又討我的便宜,要做我的老子,我且哄他一哄,叫他空走一遭遠路,仍舊洗澡不成。”遂說道:“朋友,你要問河洗澡麼?這裡左右卻沒有河,你可從那樹林子過去,那裡有一條大河,水以清澈,盡可洗澡。除瞭這一條河,都是旱路。”鄭恩遠遠望去,果見有一座樹林,也不問遠近,說聲:“樂子去瞭。”扯開瞭腳步便走。那人見瞭,暗暗歡喜:“我且叫這黑囚攮的吃些苦。”遂把稻子擔兒挑瞭,竟望前面而去。

隻說鄭恩當時撒開飛腿,奔趕路途,耳邊隻聽呼呼風響,頃刻之間,約走瞭十數裡。過瞭樹林,四下一望,那裡見有河水?都是村莊園圍。鄭恩方才醒悟,罵一聲:“驢球入的,樂子被他哄弄瞭,倒白走這一回,沒有得洗澡。停會兒見瞭他,叫這驢球入的吃苦。”正要拔步回身,隻見莊後露出一所瓜園,正見園門開著,一眼望去,見那瓜橫鋪滿地,其大如鬥。鄭恩滿心歡喜,口角流涎,想道:“樂子走得熱極瞭,且把這瓜兒解解渴,再去洗澡未遲。”遂邁步走進園來,要把瓜兒解渴。有分教:半日受三番辱毆,一瓜定千裡姻緣。正是:

未經軟玉溫香趣,先受揮拳擲足欺。

畢竟鄭恩吃瓜有人見否,且看下回自知。

《飛龍全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