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憐同病解橐贈黃金  識良緣橫刀聯佳偶

第九回 憐同病解橐贈黃金 識良緣橫刀聯佳偶

這回書緊接上回,講的是十三妹向安公子、張金鳳並張老夫妻,把以往的原由來歷,交代明白,邁步出門,朝外就走。安公子一見慌瞭,隻慌得手足無措,卻又不好上前相攔;張老夫妻二人更是沒瞭主意,也隻得說姑娘不要忙。隻有張金鳳乖覺,她見十三妹才把話說完,掖上那把雁翎寶刀,頭也不回,抬身就走;她便連忙搶瞭兩步,搶到十三妹面前,回身迎頭一跪,雙手抱住十三妹兩腿說:“姐姐那裡去,你此時是去不得的瞭喲!”安公子同張老夫妻見瞭,便也一同上前圍著不放。十三妹道:“這又奇瞭!你們的事,是已弄清楚瞭,我的話也交代明白瞭,你們如何還不放我去?”張金鳳道:“我是斷斷不放姐姐去的。”十三妹道:“既如此,你且起來。”張金鳳雙手緊抱,把臉靠住瞭那姑娘的腿,賴住不動說:“要姐姐說瞭不去,我才起來。”十三妹用手把她扶起說:“你且起來,我才說去不去的話。”說著,扶起張金鳳;大傢重復歸座。隻見十三妹笑向大傢,指著張老夫妻道:“你二位老人傢罷瞭!你們兩個枉有那等個聰明樣子,怎麼也恁般呆氣。你們道我真個要去麼?你看這等的深更半夜,古廟荒山,雖說救瞭你兩傢性命,這個所在被我鬧得血濺長空,屍橫遍地,請問就這樣撂下走瞭,叫你們兩傢四個無依無靠的人,怎麼處呢?就便你們等到天明,各自逃生,大路上也難免有人盤問,這豈不是沒救成你們,倒害瞭你們麼?就算我是個冒失鬼,鬧瞭個煙霧塵天,一概不管,甩手走瞭;你們想想炕上那個黃包袱,我就這等含含糊糊的丟下不成。就算我也丟下不要瞭,你們隻看墻上我的這張彈弓,我這張彈弓,是銅胎鐵背,鏤銀礫金,打一百二十步開外,不同尋常兵器;從我祖父手裡,傳流到今,算個傳傢至寶!我從十二歲用起,至今不曾離手,難道我肯丟下它不成?”張金鳳道:“既如此,姐姐為何忽然說要去呢?”十三妹道:“一則看看你二人的心思;二則試試你二人的膽量;三則咱們今日這樁公案,情節過繁,話白過多,萬一日後有人編起書來這回書找不著個結扣,回兒太長。因此我方才說完瞭話,便站起來要走,作個收場,好讓那作書的借此歇歇筆墨,讀書的藉此休養目力。你們聽聽,有理無理?”十三妹說明這段話,不但當時在場的大傢聽瞭,把心放下,就連現在讀書的也都說有理。

安公子經瞭這一番喧鬧,又聽瞭這半日長談,早把那黃佈包袱,忘在九霄雲外;如今因十三妹提著,他才想起。連忙爬起到炕上,雙手抱起來,送到十三妹跟前,放在桌兒上說:“姑娘,這是你交給我看守著的那個包袱,我聽你說要緊,方才鬧得那等亂哄哄的,我隻怕有些失閃,如今幸而無事,原包交還,姑娘收明瞭。”姑娘道:“借重費神,隻是我不領情;這東西與我無幹,卻是你的。”安公子詫異道:“這分明是姑娘方才交給我的,怎生說是我的東西起來?”十三妹道:“你聽我說,方才在店裡的時候,你不說你令尊太爺的官項,須得五千餘金,才能無事麼?如今你囊中正得二千數百兩,才有一半;聽起來老人傢又是位一塵不染,兩袖皆空的;世情如紙,隻有錦上添花,誰肯雪中送炭,那一半又向那裡弄去?萬一一時不得措手,後任催得緊,上司逼得嚴,依然不得瞭事。那時豈不連你這一半的萬苦千辛,也前功盡棄?所以今日晌午,我在悅來店出去,去走一趟,就是為此。我從店中別後,便忙忙的先到傢中,把今晚不得早回的原由,稟過母親,一面換瞭行囊,就到二十八棵紅柳樹,找著我提的那位老英雄,要暫借他三千金,瞭你這樁大事。若論這位英雄的傢當,慢說三千金,就是三萬金,他一時也還拿得出來;若論他同我的義氣,莫講三萬金,便是三十萬金,他也甘心情願,我也可用得他的。所以聽見我說‘借’字,就立刻照數的盤出來,問我送到那裡。我說:‘不要遣人運送,給我捆載停妥,就捎在我驢兒上帶去罷!’倒虧他的老成見識,說道:‘這三千兩銀子,通共也不過二百來金,不怕帶不瞭去;但是東西狼哐,路上走著,也未免觸眼。’因問我:‘還是本地用,遠地用?如本地用,有現成的縣城裡字號票子;遠路用,有現成的黃金,帶著豈不簡便些?’我聽他說得有理,就用瞭他二百兩足色黃金,大約也夠三千兩光景瞭。”說著,解開包袱,又把兩封紙包拆開,隻見包著二百兩同泰號朱印上色葉金。安公子還不曾答話,那張老看瞭說:“這樣值錢的東西,二百二百的幫人,真可少見;又想得這樣周到,姑娘,你不要是個菩薩轉世罷!”張老婆兒一旁觀瞭,也不住的點頭咂嘴,說道:“隻聽說金子是件寶貝,鍍個冠簪兒啊,丁香兒啊,還得好些錢呢!敢是真有這麼大包的,你看看黃澄蹬的怪愛人兒哪!阿彌陀佛!”

張金鳳雖是個鄉村女子,卻天生得不落小傢氣象,且此時一心隻有十三妹姐姐,餘事都不在心上,不過遠遠的看瞭一看,暗暗的敬服十三妹,略無多言。隻有安公子承這位十三妹姑娘,保瞭資財,救瞭性命,安瞭父母,已是喜出望外;如今又見她這番深情厚意,婉轉成全,又是歡欣,又是感激。想起自己一時的不達時務,還把她當作個歹人看待,又加上瞭一層懊悔,一層羞愧,隻管滿面是笑,不覺得那兩行眼淚,就如泉湧一般,流得滿面啼痕。隻聽他抽抽噎噎的向那姑娘道:“姑娘,我安驥真無話可說瞭。自古道:‘大恩當謝。’此時我倒不能說那些客套虛文,隻是我安驥有數的七尺之軀,你叫我今世如何答報。”說著,便嗚嗚的哭起來。張老夫妻看瞭,也不住的在一旁擦眼抹淚,連張金鳳也不覺滴下淚來。十三妹道:“大傢不必如此。公子你且也住悲啼,不須介意。要知天下的資財,原是天下公共的,不過有這口氣在,替天地流通這樁東西。說這是你的,那是我的,到頭來究竟是誰的?隻求個現在取之有名,用之得當就是瞭。花用得當,萬金也不算虛花;用得不當,一文也叫作枉費。即如這三千金,成全瞭你的一片孝心,老人傢的半世清名,這就不叫作虛花枉費;不但授者心安,受者心安,連那銀子都算不枉生在天地間瞭。何況這幾兩銀子,我原說一月必還,又不是白用他的;這一月之內,自有那沒主兒的錢送上門來,替你還他,連我也不過作個知情擔保的中人。這手來,那手去,你又何必這等較量錙銖?”安公子聽瞭,隻好領受收好。

再講那十三妹這番解囊贈金,又瞭卻一樁心事,便要商議打發他兩傢男女上路的話。隻是看看這四個人之中,一個是瘦怯怯的書生,一個是嬌滴滴的女子;那張老夫妻雖然年紀大些,又是一對鄉愚,經瞭這番大難,個個嚇得神魂不定,坐立不安,這上路的事情,一時從何商議;想瞭一想,便對大傢說道:“如今諸事已妥,就該計議到你們的上路瞭;但是要計議大事,先得定瞭心神,才得周到細密。如今我要不先把你們的心安瞭,神定瞭,就說萬言,也是無益。大約此時你們心裡,第一件,怕這一院子死和尚;第二件,怕有外人來闖破這場人命官司,性命關連;第三件,惹瞭這場大禍便走瞭,日後破案,也難免掛誤。我告訴你們,這三件事都不要緊。人生在世,不過仗著天地的一口氣;及至死瞭,是個忠臣孝子,義夫節婦,超出輪回,這口氣便去成神;是個平凡人,這口氣再人輪回,便去作鬼。到瞭這班混帳和尚,人死燈滅,就想作個鬼也不能。這是第一樁不必怕。再說到這個地方,我方才表過的,前是高山;後是曠野,遠無村,近無鄰,這樣深更半夜,絕沒人來,就便這和尚再有些夥黨找瞭來,仗我這口刀,多瞭不能,有個三五百人兒,還抵得住瞭,這是第二樁不必怕。至於慮到日後的錯誤官司,我若見不透日後的怎樣收場,也不肯作眼前的這番事業,這是第三樁不必怕。這話不是空談得的,少一時自然要還你們一個憑據,可不知你們四位信得及,信不及?”張老聽瞭,先說道:“姑娘的話,豈有個不信的咧;不過怕來個人兒撞見,鬧饑荒。鬼可怕他怎的呀!我們作莊稼的,到瞭青苗在地的時候,那一夜不到地裡守莊稼去,誰見有個鬼哪!”安公子接著說道:“是啊!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以二氣言,則至而聖者為神,返而歸者為鬼,其實一物而已。怕他則甚?怕他則甚?隻是姑娘到底怎樣打發我們上路?”十三妹也沒功夫和他掉那酸文,說道:“你且不要忙。如今你們為難的事,是都結瞭,我此刻卻有件為難的事,要求你諸位。”話未說完,安公子先跳起來道:“姑娘,你有什麼為難的事?隻管說,慢講‘上山捉虎,下海擒龍’,就是‘赴湯滔火,碎骨粉身’,我安龍媒此時都敢替你去作。”那十三妹把眼皮兒挑瞭一挑,說道:“如此好極瞭!你就先把這一院子死和尚,給我背開。”安公子聽瞭,皺著眉,咧著嘴,搖著頭道:“這樁事卻難!”十三妹道:“既這樣,可作什麼事兒呢?”因回頭向張老夫妻道:“這事得求你二位老人傢。”張老道:“這背死屍,小老幾卻也來不得的呢!”姑娘笑道:“豈有此理?難道咱們還管給他打掃地方麼?”那老婆兒問道:“到底作什麼呀?”姑娘道:“我從晌午起,鬧到這時候兒瞭,但如今便再有這等的五六十裡路,我還趕得來,就再有這等的二三十和尚,我也送得瞭。不過我從今早飯後到此時,水火沒沾唇,我可餓不起瞭。想來你們四位,未必不餓。”那老婆兒道:“哎!這大半日,誰見個黃湯辣水來咧!但是這早晚那裡摸個饃饃餅子去呢?”姑娘道:“不用買。我方才到廚房裡,見那煮的現成的肉,現成的飯,想來是那班和尚的消夜兒。咱們何不替他吃瞭,也算一場功德。”張老夫妻聽瞭道:“這敢情好。”說著,趁著月色,老兩口兒連忙到廚房裡去整頓。到瞭廚房,見那燈也待暗瞭,火也待乏瞭,便去剔亮瞭燈,通開瞭火。果見那連二灶上靠著一個鍋子,那頭煮著一蹄肘子,又是兩隻肥雞;大砂鍋裡的飯,因坐住湯罐口上,還是熱騰騰的;籠屜裡又蓋著一屜饅頭。那桌子上調和作料,一應俱全。二人正在那裡打點,隻見安公子也跑來幫著抓撓。張老兒道:“公子,小心著燙瞭手,你去等著吃去罷。”安公子看看沒處下手,隻得走開。才走到正房,十三妹便問道:“你又作什麼來瞭?”安公子道:“那裡用不著我。”十三妹道:“我看人傢那樣大年紀,都在那裡張羅,你難道連剝個蒜也不會麼?”安公子道:“剝蒜我會。”說著,忙忙又跑瞭去。十三妹見他三人都往廚房去瞭,便拉瞭張金鳳的手,來到西間炕上坐下。方才慢慢的問她幾歲上留的頭,幾歲上裹的腳,學過活計不成,有瞭婆傢沒有,問瞭半天。怎奈那十三妹隻管一長一短的問,那張金鳳隻有口裡勉強支應的分兒,卻緊皺雙眉,一句也說不出來。十三妹心中納悶,說:“妹子,你如今禍退身安,正該歡喜,怎麼倒發起怔來!”這句話一問,那張金鳳越發臉上青黃不退,索性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起來,把個十三妹急得拉著她問道:“你不是嚇著瞭,氣著瞭,心裡不舒服呀?”張金鳳隻是搖頭。十三妹納瞭半天的悶兒,忽然明白瞭說:“我的姑奶奶,你不是耍撒尿哇?”張金鳳聽瞭這話,才說道:“可不是,隻是此刻怎得哪裡有個凈桶才好。”十三妹說道:“這麼大人瞭,要撒溺到底說呀,怎麼憋著不言語呢?還這麼鑿四方眼兒,一定要使個凈桶。請問一個和尚廟,可哪裡給你找馬桶去,快跟瞭我來罷!”說著,攙著張姑娘至口東裡間,替她四處一找,一時也攏不出個撒溺的傢夥來;一眼看見那和尚的洗臉盆在盆架上兒放著,裡頭還有半盆洗臉水。十三妹姑娘連忙拿到房門口兒,潑在那院子裡,進來便把那洗臉盆,放在靠床沿跟前,催著她小解。張金鳳見瞭,這才忙忙的袖手進去,解下裙子,褪瞭中衣,用外面長衣蓋沿,然後蹲下去,鴉雀無聲的小解。一時完事,因問十三妹道:“姐姐不方便方便麼?”十三妹道:“真個的我也要撒一泡瞭。”因低頭看瞭一看,見那臉盆裡,張姑娘的一泡溺,不差什麼就裝滿瞭,她便伸手端起來,也潑在院子裡,重新拿進房來小解。這位姑娘的小解法,就與張金鳳姑娘大不相同瞭。渾身上下,本就隻一件短襖,一條褲子,莫說裙子,連件長衣也不曾穿著。隻見她雙手拉下中衣,還不曾蹲好,就嘩啦啦鏘啷啷的撒將起來。張金鳳從旁看著,心裡暗暗的說道:“看她俏生生的這兩條腿幾,雪白粉嫩同我一般,怎麼會有這樣的武藝,這樣的氣力,真也令人納罕。”說話間,十三妹站起整理中衣,張金鳳便要去倒那盆子。十三妹道:“那還倒它作什麼呀?給它放在盆架兒上罷!”這十三妹既是一位正氣不過的俠女,作者為何這等唐突她起來。讀者,須知這也並非唐突。一則這位姑娘生性豪爽,一片天真,從不會學那小傢子女,遮遮掩掩,扭扭捏捏;二則兩個女孩兒在一處,本沒什麼避諱;三則姑娘的這泡溺,大約也是憋急瞭。這叫作“風火事兒,斯文不來”。

且說那張金鳳整好衣裙,仍同十三妹回到西間坐下。此時氣兒也緩過來瞭,臉兒也有紅似白的瞭。兩個人才掩上房門,一問一答的談起心來。談到婆傢那裡,張姑娘又低瞭頭含羞不語。十三妹道:“這男婚女嫁,是人生大禮;世上這些女孩兒,可臊的是什麼?我本就不懂。好妹妹,我是個急性子人,你有話爽爽快快的說,不許嘔我。”張金鳳隻得紅著臉說瞭一句:“還沒有呢!”十三妹道:“我問你一句話,可不怕你思量。我聽見說你們居鄉的人兒,都是從小兒就說婆傢,還有十一二歲就給人傢童養去的,怎麼妹妹的大事還沒定呢?”張金鳳道:“這也有個緣故。隻因我爹媽膝下無兒,想要招贅,又因我叔叔臨危再三囑咐說,一定要揀一個讀書種子。因此還不曾定。”十三妹道:“哎喲,這鄉村地方兒,可那裡去找個真讀書種子呢?就有也不過是個平常鄉愚,如何消受得妹妹你起?”說著,低頭想瞭一想,又道:“妹子既如此,姐姐給你做個媒,提一門親如何?”張金鳳聽瞭,低下頭去,又不言語。十三妹站起來,拍著她的肩膀幾說:“不許害羞,說罷!”張金鳳悄聲道:“姐姐叫我怎樣個說法,此時爹媽是什麼樣的心緒,妹子是什麼樣的時運,況這路途之中,那裡還提得到此?”十三妹道:“你這話我聽出來瞭,想是不知我說的是個什麼人傢兒,什麼人物兒。我索性明明白白的告訴你,我要給你提的,就是方才你見的這個安公子。你瞧瞧門戶兒,模樣兒,人品兒,心地兒,大約也還配得上妹妹罷!”這張金鳳,再也想不到十三妹提的,就是眼前這個人,霎時間羞得她面起紅雲,眉含春色,要坐不好,要躲不好,隻得扭過頭去。怎當得十三妹定要問她個牙白口清,急得無法,說道:“姐姐,這事要爹媽作主,怎生隻管問起妹子來?”十三妹道:“自然要他二位老人傢作主,何消說得;隻是我先要問你個願意不願意。”

那張金鳳此時被十三妹磨的,也不知嘴裡是酸是甜,心裡是悲是喜,隻覺得胸口裡象小鹿兒一般突突的亂跳,緊咬著牙,始終一聲兒不言語,倒把個十三妹嘔得沒法兒瞭,因說道:“我看這句話,大約是問不出來瞭,你瞧我也認得幾個字兒。”說著,走到堂屋裡,把那桌子上茶壺裡的茶,倒瞭半碗過來,蘸著那茶,在炕桌上寫瞭兩行字。張金鳳偷眼一看,隻見寫的,一行是“願意”兩個字,一行是“不願意”三個字。隻聽十三妹笑道:“妹妹來罷!你要願意,就把那‘不願意’三個字抹瞭去,留‘願意’兩個字;你要不願意,就把那‘願意’兩個字抹瞭去,留‘不願意’三個字。這沒什麼為難的瞭罷。”說著,便去拉張金鳳的手。張姑娘那裡肯伸出手來去抹那字,隻是怎禁得十三妹的勁大,被拉不過,隻得隨手一陣的亂抹,不想可巧恰恰的把那‘不’字抹瞭去。十三妹嘻嘻的笑道:“哦!單把個‘不’字抹去瞭,這分明是願意,是不是?果然如此,好極瞭。這件事交給姐姐,保管你稱心如意。”

這張金鳳姑娘,被十三妹纏磨瞭半日,臉上雖然的十分下不來,心上卻是二十分的過不去,隻在這過不去的上頭,不免又生出一段疑惑來。讀者!你道這是什麼緣故?這張金鳳原是個聰明絕頂的人,她心裡想著:“要論安公子的才貌品學,自然不必講是個上等人物瞭;尤其難得的是,眼見他的相貌,耳聽他的言談;見他相貌端正,就可知他的性情;聽他言談儒雅,就可知他的學問,更與那傳說風聞的不同。雖然如此,一個人既作瞭個女孩兒,這條身子,比精金美玉還尊貴!縱然遇見潘安、子建一流人物,也隻好發乎情,止乎禮。但是止乎禮,是人人有法兒的;要說不準發乎情,雖是聖賢仙佛,也沒法兒;所苦的是個‘情’字兒,雖到海枯石爛,也隻好擱在心裡,斷斷說不出口來。便是女孩兒傢不識羞,說出口來,這事也不是求得人的,也不是旁人包辦得來的。不想今日無端的萍水相逢,碰見瞭這個十三妹,第一件先從泥裡救瞭我的性命;第二件便從意外算到我的終身,這等才貌雙全的一個安公子,她還恐怕我有個不願意,要問我個牙白口清,還不許不說。這個人心地的厚,腸子的熱,也算到瞭頭兒瞭。隻是她也是個女孩兒。俗話說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若說照安公子這等人物,她還看不入眼,這眼界也就太高瞭,不是情理;若說她既看得入眼,這心就同枯木死灰,絲毫不動,這心地也就太冷瞭,更不是情理;若是一樣的動心,把這等終身要緊的大事,百年難遇的良緣,倒放開自己,雙手送給我這樣一個初次見面、旁不相幹的張金鳳,尤其不是情理;這段緣故,叫人實在不能不疑!莫非她心裡有這段姻緣,自己不好開口,卻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先說定瞭我的事,然後好借重我爹媽,給她作個月下老人,聯成一床三好,也說不定;若果如此,我不但不好辜負她這番美意,更得體貼她這片苦心,才報得過她來。隻是我怎麼個問法兒呢!”

這張姑娘隻管如此心問口、口問心的一番盤算,臉上那種為難的樣子,比方才憋著那泡溺,還露著為難,忍不住趕著十三妹,叫瞭一聲姐姐,說道:“姐姐,妹子雖則念瞭幾年書,也知道古往今來的幾個人物,幾樁公案,這裡有一個故典,心裡始終不得明白,要請教姐姐。”十三妹早聽出她話裡有話,笑問道:“你且說來我聽。”張金鳳道:“記得那《大乘經》上講的,我佛未成佛以前,在深山參修正果,見那虎餓瞭,便割下自己的肉來喂虎;見那鷹餓瞭,便刳出自己的腸子來喂鷹。果然如此,那我佛的慈悲,真算得愛及飛禽走獸瞭;隻是他自己不顧他自己的皮肉肝腸,這是個什麼意思?”讀者,這一句話,要問一村姑蠢婦,那自然一世也莫明其妙。這十三妹,本是個玲瓏剔透的人;她那聰明,正和張金鳳針鋒相對,聽瞭這話,冷笑瞭一聲,接著嘆瞭一口氣,說:“妹子,你可記得《漢書》有兩句話道的最好,道是:‘可為知者道,難為俗人言。’你我雖是傾蓋之交,你也算得我一個知已瞭,但是作姐姐的心事,更自不同。隻可為自己道,難為知者言。慢說眼前這樣的美滿良緣,大約這人世上的‘姻緣’兩字,今生與我無分。”

張金鳳聽瞭這段話,更加狐疑,還要往下問,隻聽安公子在院子裡說道:“呼!呼!好燙!快開門。”說著,隻見他捧著一盤子熱騰騰的饅頭,推門放在桌子上。她姐妹兩個就連忙把話掩住不提。緊接著張老夫妻把煮的肘子、肥雞,連飯鍋、小菜、醬油、蒜片、飯碗、匙、箸,分作二三趟,都搬運瞭來,分作兩桌。安公子同張老在堂屋地桌上;張金鳳母女同十三妹在西間炕桌上。張老又把菜刀案板也拿來,把那肘子切作兩盤。十三妹道:“那兩隻雞不用切瞭,咱們撕瞭吃罷。”安公子聽見,就要下手去撕。十三妹想起他那兩隻手,是方才撤溺整理褲襠的,連忙攔他道:“你那兩隻手算瞭罷。”安公子聽瞭說:“等我洗洗去。”說著,跑到東屋裡,在那洗臉盆裡就洗。十三妹嚷道:“用不著你多事。你不用在那盆裡洗手。”安公子說:“不怕水不涼,這是我剛才擦臉的,還溫和呢!”把個張金鳳急得又是含羞,又是要笑,隻得掉過頭去。十三妹絲毫不在意,如同沒事人一般,隻說瞭一句:“你就洗瞭手,我也不準你動。”

說話間,那張老婆兒已經把兩隻肥雞,撕瞭兩盤子放好。他老兩口子,餓瞭一天,各各飽餐一頓;張姑娘、安公子也吃瞭些;隻有十三妹姑娘風卷殘雲,吃瞭七個饅頭,還找補瞭四碗半飯,方才放下筷子道:“得瞭,我這肚子裡是一點兒不為難瞭。我們打仗啊,上路啊,商量罷。”張老道:“等我把傢夥先揀下去,歸著歸著。”十三妹道:“還管他歸著傢夥嗎?你老人傢倒是泡壺茶來罷。”張老一面去泡茶,安公子幫著張老婆兒,忙著把傢夥都撤去,都堆在廊下。一時茶來瞭,大傢嗽口喝茶。張姑娘同母親方才在窗臺兒上,各人找著自己的煙荷包煙袋,吃瞭一袋煙,大傢照舊在堂屋裡歸座已畢。十三妹對眾人說道:“飯兒是吃在肚子裡瞭,上路的主意,我也有瞭,就是得先和你兩傢商量。你兩傢四位裡頭,一邊是到下路去的,一邊是到上路去的。兩頭兒都得我護送,我縱有天大的本事,我可不會分身法兒,我先護送你們那一頭兒好?”安公子道:“姑娘先許的送我,自然送瞭我去。”十三妹道:“這是你的主意。人傢爺兒三個呢?在這廟裡餓著,等人命官司!”安公子道:“不然,他有爺兒三個,還怕路上沒照應不成?”十三妹道:“夢話,這裡弄瞭這樣一個還未完,自然得趁天不亮走,半夜裡難免不撞著歹人;即或幸而無事,你瞧這爺兒三個,老的老,少的少,男的男,女的女,露頭露腦,走到大路上,算一群逃難的,還是算一群拍花的呢?遇見個眼明手快作公的,有個不盤問的嗎?一盤問有個不出岔兒的嗎?你算是沒事瞭;你也想想這句話,說得出口呀!”說畢,也不和他再談,回頭向著張老夫妻說:“你二位老人傢的意思怎麼樣?”三人還未及答言,張金鳳是個有心思的,她可把正話兒反說著,便對十三妹道:“姐姐原是為救安公子而來,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我爺兒三個,托安公子的一點福星,蒙姐姐救瞭性命,已經是萬分之幸,不見得此去再有什麼意外的事;即或有事,這也是命中造定,真個的叫姐姐管我們一輩子不成?”十三妹也不答言,又回轉頭來向著安公子道:“你聽聽人傢這個說話,你聽著臉上也下得來呀!心裡也過得去麼!”把個安公子問得諾諾連聲,不敢回答。隻見十三妹欠身離座,向張老夫妻道:“這樁事,須得你二位老人傢作主。要得安然無事,除非把你兩傢合成一傢,我一個人兒就好照顧瞭。”張老道:“怎麼合成一傢呢?”十三妹道:“如今且把上路的話擱起。我的意思,要先給我這妹妹提門親,給你二位老人傢招贅個女婿,可不知你二位願意不願意?”張金鳳聽瞭,站起來就走。十三妹離座,一把拉住,按在身旁坐下說:“不許跑。”把個張姑娘羞得無地自容,坐又不安,走又不能,隻聽她父親說道:“姑娘,我一傢子的性命,都是你給的。你說什麼,有個不願意的?隻是這個地方,這個時候,那裡去說親去呀?”十三妹道:“遠不在千裡,近隻在目前”因指著安公子道:“就是他,你二位相看相看,中意不中意?”張老跳起來說:“姑娘,這是哪裡話,他是個官宦人傢,我是個鄉老兒,怎麼攀配得起?罪過!罪過!”十三妹道:“這話你們不用管,隻說願意不願意!”張老聽瞭,瞅著老婆兒,老婆兒瞅著女兒。

一時老兩口兒,大不得主意起來。十三妹道:“不用問你們姑娘。在傢從父,出嫁從夫。願意不願意,由不得她作主。”老婆兒道:“好!還怕不好嗎,隻是俺們拿什麼賠送呢?”十三妹道:“這話你們也不必管,就隻成不成的一句話,不用猶疑。”張老心裡估量瞭半日,說道:“姑娘,這話這麼說罷,我們父母倆是千肯萬肯的,可是倒踏門兒的女婿,我們才敢應聲兒呢!再這話也得問問安公子。”十三妹道:“這事在我。”因含笑先拍瞭張金鳳一把,說:“姑奶奶,我喝定瞭你的謝媒茶瞭。”這才叫瞭聲安公子,說道:“你大概沒什麼推辭罷!”誰想安公子起初見這位姑娘,且不商量上路,百忙裡要給張金鳳說親,已經覺得離奇;及至聽見說到自己身上,更加詫異。心裡一想:“這可又是件糟事。我從幼兒的毛病兒,見個生眼兒的娘兒們,就沒說話先臉紅;再要聽見說媳婦兒,那更瞭不得瞭。今日同這二位廝混瞭半日,好容易臉不紅瞭,這時候忽然又給說起媳婦來;就說媳婦兒也罷,也有這樣當面鼓、對面鑼的說親的嗎?這位媒人的脾氣兒,還帶著是不容人說話,這可怎麼好?我看這事,比方才那和尚讓酒還累贅。”這少爺正在那裡心裡為難,聽十三妹如此一問,他趕緊站起,連連的擺手說:“姑娘,這事斷斷不可。”十三妹道:“哦,不可!想是你嫌我這妹妹醜?”安公子道:“非也,從來娶妻娶德,選妾選色。那戰國的齊宜王,也曾娶過無鹽;蜀漢的諸葛武侯,也曾娶過黃承彥之女,都是奇醜無對的,究竟這二位淑女相夫,這一個作英主,那一個作賢相,醜又何妨。況且這張傢姑娘,是何等的天人相貌,那裡還說得到個‘醜’字,不為此。”十三妹道:“既不為此,想來是你嫌我這妹妹窮?”安公子道:“更非也,自古道,‘濁富莫如清貧。’我夫子也曾說過:‘富貴貧賤,皆須以道得之。’這‘貧’、‘富’二字,原是市井小人的見識,豈是君子談得的?窮又何妨,也不為此。”十三妹道:“也不為此,想來是你嫌我這妹妹傢裡沒根基?”安公子道:“尤其非也。姑娘你這等一位高明人,難道連那‘瑤草無塵根’的這句話,也不曉得?這‘根基’兩個字,不在門庭傢世上講,要在心地品行上講的。你隻看張傢姑娘這等的玉潔冰清,可是沒根基的人做得來的?不為此,不為此。”十三妹道:“你這話我聽出來瞭,一定是你已經定下親事瞭。這又何妨!象你這等的世傢,三妻四妾的盡有,也沒有什麼斷斷不可的去處呀!”安公子急得搖頭道:“不曾不曾,我並不曾定下親事。”十三妹笑道:“你不曾定親,問著你,你那也非也,這也非也。盡著飛來飛去,可把我飛暈瞭,倒是你自己說說罷!”安公子才說道:“姑娘,我安驥此番拋棄功名,折變產業,離鄉背井,冒風沖雨,為著何來?為的是父親身在縲紲之中。我早到一日,老人傢早安一日。不想我這途中忽然的主仆分離,到此地又險些兒性命不保。若不虧姑娘趕來搭救我,雖死也作瞭不孝之鬼。如今得瞭殘生,又承姑娘的厚贈,恨不得立刻就飛到父親跟前才好,那裡還有閑功夫作這等沒要緊的勾當?況且父親待我雖然百般愛惜,教訓起來卻是十分嚴厲。今日這樁事,不等稟明而行,萬一日後父親有個不然起來,我何以處張金鳳姑娘,又何以對姑娘呢?姑娘,這事斷斷不可。”十三妹聽安公子的話,說得有裡有面,近情近理,待要駁他,一時卻駁不倒,無如此時,自己是騎著老虎過海,可真下不來瞭,隻得勉強冷笑一聲,說:“我的少爺,你這可是看鼓兒詞看邪瞭。你大概就把這個叫作‘臨陣收妻,你聽我告訴你,你要說為老人傢的事,如今銀子是有瞭,我既說過保你個人財無恙,骨肉重逢,這話自然要說到那裡,作到那裡。你要說定親這件,倒沒要緊,自古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況且俗語說的,‘過瞭這個村兒,沒這個店兒。’你要再找我妹妹這麼一個人兒,隻怕聲遍天下,打著燈籠也沒處找去。你要說慮到老人傢日後有個不允,據我聽你講起你傢太爺的光景來,一定是一位品學兼優,閱歷通達的老輩,斷不象你這樣固執不通。慢說見瞭我妹妹這等德言工貌的全才,就聽見我這等的癡傻呆呆的作事,都沒個不允的理,你可放心。況且,事情到瞭這個地步瞭,隻有成的理,沒有破的理,你以為可,也是這樣定瞭,你以為不可,也是這樣定瞭,你可知些進退。”

張老夫妻一旁看瞭,自然不好答話。張金鳳更是萬分的作難:不想死心眼兒的,遇著死心眼兒的瞭。隻見安公子氣昂昂的高聲說道:“姑娘不可如此。‘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我安驥寧可負瞭姑娘,作個無義人,終不敢背瞭父命,作個不孝子。這事斷斷不能從命!”十三妹聽瞭,登時兩道蛾眉一豎,說:“不信你就講這等決裂的話!很好,你既不能從命,我也不敢承情,算我年輕好事,冒失糊塗。我是沒得說瞭,隻怕有個主見,你倒未必和講他的過去。”安公子道:“憑他什麼主兒,難道還好強人所難不成?便是這事,我也不妨和他去講。”十三妹聽瞭這話,滿臉怒容,便不答話,一伸手往桌子上拿起那把雁翎寶刀來,在燈前一擺說:“就是我這把刀要問問你,這事到底是可呢,是不可?還是斷斷不可?”說話間,隻見她單臂一揚,把刀往上一舉,撲瞭安公子去,對準頂門往下就砍。這正是:

信有雲鬟稱月老,何妨白刃代紅絲。

至於安公子性命如何?下回書交代。

《俠女奇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