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老賊龐吉正在先月樓與二妾歡語,隻見小童手持著一個手本,上得樓來,遞與丫環,口中說道:“這是咱們本府十二位先生特與太師爺祝壽,並且求見,要親身覿面行禮,還有壽禮面呈。”丫環接來,呈與龐吉。龐吉看瞭,便道:“既是本府先生前來,不得不見。”對著二妾道:“你二人隻好下樓回避。”
丫環便告訴小童先下樓去,叫先生們躲避躲避,讓二位姨奶奶走後再進來。這裡姹紫、嫣紅立起身來,向龐吉道:“倘若你老人傢不去,我們是要狠狠地咒得你老人傢心神也是不定的!”老賊聽瞭,哈哈大笑。又叮囑一回水晶樓之約,龐賊滿口應承必要去的。看著二妾下樓去遠,方叫小童去請師爺們,自己也不出去迎,在太師椅上端然而坐。
不多時,隻見小童引路來至樓下,打起簾櫳,眾位先生衣冠齊楚,鞠躬而入,外面隨進多少仆從虞侯。龐吉慢慢立起身來,執手道:“眾位先生光降,使老夫心甚不安。千萬不可行禮,隻行常禮罷。”眾先生又謙讓一番,隻得彼此一揖,復又各人遞各人的壽禮:也有一畫的,也有一對的,也有一字的,也有一扇的,無非俱是秀才人情而已。老龐一一謝瞭。
此時仆從已將座位調開,仍是太師中間坐定,眾師爺分列兩旁。左右獻茶,彼此敘話,無非高抬龐吉,說些壽言壽語,吉祥話頭。談不多時,仆從便放杯箸,擺上果品。眾先生又要與龐吉安席敬壽酒。還是老龐攔阻道:“今日乃因老夫賤辰,有勞眾位臺駕,理應老夫各敬一杯才是,莫若大傢免瞭,也不用安席敬酒,彼此就座,開懷暢飲,倒覺爽快。”眾人道:“既是太師吩咐,晚生等便從命瞭。”說罷,各人朝上一躬,仍按次序入席。酒過三巡之後,未免脫帽露頂,舒手劃拳,呼吆喝六,壺到杯幹。
正飲在半酣之際,隻見仆從抬進一個盆來,說是孫姑老爺孝敬太師爺的河豚魚,極其新鮮,並且不少。眾先生聽說是新鮮河豚,一個個口角垂涎,俱各稱贊道:“妙哉!妙哉!河豚乃魚中至味,鮮美異常。”龐太師見大傢誇獎,又是自己女婿孝敬,當著眾人頗有得色,吩咐搭下去,叫廚子急速做來,按桌俱要。眾先生聽瞭,個個喜歡,竟有立刻杯箸不動,單等吃河豚魚的。
不多時,隻見從人各端瞭一個大盤,先從太師桌上放起,然後左右挨次放下。龐吉便舉箸向眾人讓瞭一聲:“請呀。”
眾師爺答應如流,俱各道:“請!請!”隻聽杯箸一陣亂響,風卷殘雲,立刻杯盤狼藉。眾人舔嘴咂舌,無不稱妙。忽聽那邊“咕咚”一聲響亮,大傢看時,隻見麴先生連椅兒裁倒在地,俱各詫異。又聽那邊米先生嚷道:“哇呀,瞭弗得,瞭弗得!
河豚有毒,河豚有毒!這是受瞭毒瞭。大傢俱要栽倒的,俱要喪命呀!這還瞭得!怎麼一時吾就忘瞭有毒呢?總是口頭饞得弗好。”旁邊便有插言的道:“如此說來,我們是沒得救星的瞭。”米先生猛然想起道:“還好,還好。有個方子可解,非金汁不可。如不然,人中黃亦可。若要速快,便是糞湯更妙。”
龐賊聽瞭,立刻叫虞侯仆從快快拿糞湯來。
一時間,下人手忙腳亂,抓頭不是尾,拿拿這個不好,動動那個不妥。還是有個虞侯有主意,叫瞭兩個仆從,將大案上擺的翡翠碧玉鬧龍瓶,兩邊獸面銜著金環,叫二人抬起,又從多寶閣上拿下一個凈白光亮的羊脂白玉荷葉式的碗,交付二人。
叫他們到茅廁裡即刻舀來,越多越好。二人問道:“要多何用?”虞侯道:“你看人多吃的多,糞湯也必要多。少瞭是灌不過來的。”二人來到糞窖之內,捂著鼻子閉著氣,用羊脂白玉碗連屎帶尿一碗一碗舀瞭,往翡翠碧玉瓶裡灌。可惜這兩樣古玩落在權奸府第,也跟著遭此污穢。真也是劫數使然,無可如何。足足灌瞭個八分滿,二人提住金環,直奔到先月樓而來。
虞侯上前,先拿白玉碗盛瞭一碗,奉與太師爺。龐吉若要不喝,又恐毒發喪命;若要喝時,其臭難聞,實難下咽。正在猶豫,隻見眾先生各自動手,也有用酒杯的,也有用小菜碟的,儒雅些的卻用羹匙,就有魯莽的,扳倒瓶,嘴對嘴,緊趕一氣用瞭個不少。龐吉看瞭,不因不由端起玉碗,一連也就飲瞭好幾口。米先生又憐念同寅,將先倒的麴先生令人扶住,自己蹲在身旁,用羹匙也灌瞭幾口,以盡他疾病扶持之誼。遲瞭不多時,隻見麴先生蘇醒過來,覺得口內臭味難當,隻道是自己酒醉,出而哇之,哪裡知道別人用好東西灌瞭他呢?米先生便問道:“麴兄怎麼樣呢?”麴先生道:“不怎的。為何我這口邊糞臭得緊咧!”米先生道:“麴兄,你是受瞭河豚毒瞭。是小弟用糞湯灌活吾兄,以盡朋友之情的。”哪知道,這位麴先生方才因有一塊河豚被人搶去吃瞭,自己未能到口,心內一煩惱,犯瞭舊病,因此栽倒在地。今聞用糞湯灌瞭他,爬起來道:“哇呀,怪道—怪道臭得很!臭得很!我是羊角瘋嚇,為何用糞湯灌我?”說罷嘔吐不止。他這一吐不要緊,招得眾人誰不惡心,一張口洋溢泛濫。吐不及的逆流而上,從鼻孔中也就開瞭閘瞭。登時之間,先月樓中異味撲鼻,連虞侯、伴當、仆從,無不是嗩吶、喇叭,齊吹出“兒兒哇哇哇兒”的不止。好容易吐聲漸止,這才用涼水漱口,噴得滿地汪洋。米先生不好意思,抽空兒他就溜之乎也瞭。鬧得眾人走又不是,坐又不是。老龐終是東人,礙不過臉去,隻得吩咐:“往芍藥軒敞廳去罷?大傢快快離開此地,省得聞這臭味難當。”眾人俱各來在敞廳,一時間心清目朗。又用上等雨前喝瞭許多,方覺得心中快活。
龐賊便吩咐擺酒,索性大傢痛飲,盡醉方休。眾人誰敢不遵?
不多時,秉上燈燭,擺下酒饌,大傢又喝起來,依然是劃拳行令,直喝至二鼓方散。
龐賊醺醒酒醉,踏著明月,手扶小童,竟奔水晶樓而來。
趔趔趄趄地問道:“天有幾鼓瞭?”小童道:“已交二鼓。”
龐吉道:“二位姨奶奶等急瞭,不知如何盼望呢。到瞭那裡,不要聲張,聽她們說些什麼。你看那邊為何發亮?”小童道:“前面是蓮花浦。那是月光照得水面。”說話間過瞭小橋,老賊又吃驚道:“那邊好象一個人!”小童道:“太師爺忘瞭,那是補栽的河柳,襯著月色搖曳,仿佛人影兒一般。”誰知老龐疑心生暗鬼,竟是以邪招邪瞭。
及至到瞭水晶樓,剛到樓下,見隔扇虛掩,不用竊聽,巳聞得裡面有男女的聲音,連忙止步。隻聽男子說道:“難得今日有此機會,方能遂你我之意。”又聽女子說道:“趁老賊陪客,你我且到樓上歡樂片時,豈不美哉。”隱隱聽得嘻嘻笑笑上樓去瞭。龐吉聽至此,不由氣沖牛鬥,暗叫小童將主管龐福喚來,叫他帶領虞侯準備來拿人,自己卻輕輕推開隔扇,竟奔樓梯。上得樓來,見滿桌酒肴,杯中尚有餘酒。又見燭上結成花蕊,忙忙剪瞭蠟花。回頭一看,見繡帳金鉤掛起,裡面卻有男女二人相抱而臥。老賊看瞭,一把無名火往上一攻,見壁間懸掛寶劍,立刻抽出,對準男子用力一揮,頭已落地。嫣紅睡眼朦朧,才待起來,龐賊也揮瞭一劍。可憐兩個獻媚之人,無故遭此摧折。誰知男子之頭落在樓板之上,將頭巾脫落,卻也是個女子。仔細看時,卻是姹紫。老賊“啊呀”瞭一聲,當啷啷寶劍落地。此時,樓的下面,龐福帶領多人俱各到瞭。聽得樓上又是“啊呀”,又是響亮,連忙跑上樓來一看,見太師殺瞭二妾,已然哀不成音瞭。
這老賊哭得也不象。叫他這裡哭一會兒,騰出筆來說個理兒:姹紫、嫣紅死在冤屈之中,不很冤屈;龐吉氣得糊塗之中,卻極糊塗。何以見得呢?原來二妾因老賊不來,心中十分怨恨,以酒殺氣,你推我讓,盼得沒有遣興的瞭。這姹紫與嫣紅假扮男女,來至繡帳,將金鉤掛起,同上牙床相抱而臥。姹紫又將龐吉的軟巾戴上,彼此戲耍,便自昏沉睡去。這便是招殺的由頭。至於龐吉的糊塗,雖系酒後,亦不應如此冒失。你就要殺,也該想想,方才來到樓下,剛聽見二人才上樓,如何就能夠沉睡呢?不論情由,他便手起劍落,連傷二命,這豈不是他極其糊塗麼?然而,千不怨萬不怨,怨隻怨這個行事的人真是促狹狠毒,又裝什麼象聲兒呢!所謂賊出飛智也。是老賊的素日行為過於不堪,故惹得這行俠尚義之人單單的與他過不去,生生兒將他兩個愛妾的性命斷送。
龐吉哭夠多時,又氣又惱又後悔,便吩咐龐福將二妾收拾盛殮。立刻派人請他得意門生,乃烏臺禦史,官名廖天成,急速前來商議此事。自己帶瞭小童,離瞭水晶樓,來至前邊大廳之上,等候門生。及至廖天成來時,天已三鼓之半。見瞭龐吉,師生就座。龐吉便將誤殺二妾的情由說瞭一遍。這廖天成原是個謅媚之人,立刻逢迎道:“若據門生想來,多半是開封府與老師作對。他那裡能人極多,必是悄地差人探訪。見二位姨奶奶酒後戲耍酣眠,他便生出巧智,特裝男女聲音,使之聞之,叫老師聽見焉有不怒之理。因此二位姨奶奶傾生。此計也就毒得狠呢。這明是擾亂太師傢宅不安,暗裡是與老師做對。”他這幾句話說的個龐賊咬牙切齒,憤恨難當,氣忿忿地問道:“似此如之奈何?怎麼想個法子以消我心頭之恨?”廖天成犯想多時,道:“依門生愚見,莫若寫個折子,直說開封府遣人殺害二命,將包黑參倒,以警將來。不知老師鈞意若何?”
龐吉聽瞭道:“若能參倒包黑,老夫生平之願足矣。即求賢契大才,此處不方便,且到內書房去說罷。”師弟立起身來,小童持著燈引至書房。現成筆墨,廖天成便拈筆構思。難為他憑空立意,竟敢直陳,真是糊塗人對糊塗人,辦糊塗事。不多時,已脫草稿。老賊看瞭,連說:“妥當結實。就勞賢契大筆一揮。”廖天成又端端楷楷繕寫已畢,後面又將同黨之人派上五個,算是聯銜參奏。龐吉一邊吩咐小童:“快給廖老爺倒茶。”
小童領命來至茶房,用茶盆托瞭兩碗現烹的香茶。剛進瞭月亮門,隻聽竹聲亂響,仔細看時,卻見一人蹲伏在地,懷抱鋼刀。這一嚇非同小可,丟瞭茶盤,一疊連聲嚷道:“有瞭賊瞭!”就望書房跑來,連聲兒都嚷岔瞭。龐賊聽瞭,連忙放下奏折,趕出院內。廖天成也就跟瞭出來,便問小童:“賊在哪裡?”小童道:“在那邊月亮門竹林之下。”龐吉與廖天成竟奔月亮門而來。
此時,仆從人等已然聽見,即同龐福各執棍棒趕來。一看,雖是一人,卻是捆綁停當,前面腰間插著一把宰豬的尖刀,仿佛抱著相似。大傢向前將他提出。再一看時,卻是本府廚子劉三。問他不應,止於仰頭張口。連忙松瞭綁縛,他便從口內掏出一塊代手來,幹嘔瞭半天,方才轉過氣來。
龐吉便問道:“卻是何人將你捆綁在此?”劉三對著龐吉叩頭道:“小人方才在廚房瞌睡,忽見嗖地進來一人,穿著一身青靠,年紀不過二十歲,眉清目朗,手持一把明晃晃的鋼刀。
他對小人說:‘你要嚷,我就是一刀!’因此小人不敢嚷。他便將小人捆瞭,又撕瞭一塊臟佈,給小人填在口內,把小人一提就來在此處。臨走,他在小人胸前就把這把刀插上,不知是什麼緣故。”龐賊聽瞭,便問廖天成道:“你看此事,這明是水晶樓裝男女聲音之人瞭。”廖天成聞聽,忽然心機一動,道:“老師且回書房要緊。”老賊不知何故,隻得跟瞭回來。進瞭書房,廖天成先拿起奏折逐行逐字細細看瞭,筆畫並未改訛,也未沾污。看罷說道:“還好,還好。幸喜折子未壞。”即放在黃匣之內。龐吉在旁誇獎道:“賢契細心,想的周到。”又叫各處搜查,那裡有個人影。
不多時,天已五鼓,隨便用瞭些點心羹湯,龐吉與廖天成一同入朝,敬候聖上臨殿,將本呈上。仁宗一看就有些不悅。
你道為何?聖上知道包、龐二人不對,偏偏今日此本又是參包公的,未免有些不耐煩。何故他二人冤仇再不解呢?心中雖然不樂,又不能不看。見開筆寫著:“臣龐吉跪奏。為開封府遣人謀殺二命事,……”後面敘著二妾如何被殺。仁宗看到殺妾二命,更覺詫異。因此反復翻閱,見背後忽露出個紙條兒來。
抽出看時,不知上面寫著是何言語,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