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師兄師弟爭衣缽 秉教神王護法門
世間最難得,兄弟出同胞。
休生傷弟劍,莫動害兄刀。
財產世未易,妻孥人合交。
怎知天合義,兄愛弟恭高。
神將聽得瓜精之言,笑道:“看你一個青皮夯貨、爛肚東西,說什麼不勞刑罰剿滅他的地方,能使他遠離人心,一歸蕩盡。”瓜精答道:“上聖莫輕覷瞭我等,雖然外貌青皮,內抱赤膽,在世間專與人解煩消渴,口蜜舌甜,何嘗與世相侮,不分個青白?就是我眾子,個個出世,遇著那潑嘴潑舌的,緊鬥牙關,不饒讓他分毫,他也隻是把一點仁心相對。隻因有這一點謙遜仁心,便是傷害瞭他生出枝葉,他也不計仇,不抱怨。我眾子為甚不計仇抱怨?他說道,我同父同母一胞胎流來血脈,弟兄甚多,千百之中,若留得一個兄或是一個弟,生出枝葉來,兄弟生的子便是己之子,一般都是同胞胎來的血脈。隻因眾子存瞭這一點仁心,你看他代代相傳,劫劫不滅,子孫充滿世間。高門大戶,富貴屋階,哪裡不是他積德?”神將聽瞭笑道:“這精靈語句雖支離怪誕,倒也有幾分合理。吾神日遊萬方,要去監察這不遜讓的弟兄,輕則災殃,重則禍害,不暇在此混擾。汝既有處治這魔的地方,可將邪魔叫你眾子押去。”瓜精道:“願借神力捆縛住他,莫教逃走。”神將乃就瓜精身上摘瞭兩根藤兒,吹口神氣,變瞭兩條索子,把二魔拴縛,交付與眾子,乃化一道金光去瞭。伍相與管、鮑也各相拱手辭去。眾子精把兩個邪魔押著,乃問瓜精道:“多事的老子,費瞭許多功夫氣力,虧神聖們降服瞭這魔,你便隨他們剿滅處治,卻又討他這差,押甚麼地方。倘拴縛不緊,遇著那逃走瞭的一黨來救他們,卻不又費精力?”瓜精笑道:“汝等小子隻知說今日現成言語,哪裡知道前輩事實來歷,卻有個緣故。”眾人道:“有甚緣故,我等不知。請說請說。”瓜精乃說道:
自小生來原有種,長在富傢膏腴隴。
隻因兄弟兩謙和,把吾寶重如古董。
可恨賊人揪斷藤,雙雙偷去將人哄。
哄瞭人鈔二十貫,贖藥醫兄情亦勇。
萬聖寺內有高僧,行者買去祈恩寵。
高僧不吃疑與嗟,這段根因說惶恐。
公道老叟解紛爭,把吾剖來暗譏諷。
不想正氣遇邪魔,大眾交鋒各逞猛。
金甲神將顯威靈,助我擒邪扶道統。
根因原自出僧人,高僧斷不留他種。
眾人精聽瞭,道:“原來前情這般委曲。如今押他寺中,憑高僧處分罷瞭。”
卻說公道老叟在亭子上扯著向今,遞瞭一半甜瓜與他。他吃得心中涼爽,那老叟見瞭他意思轉過些好顏色,乃乘著天氣炎熱,說道:“與弟兄爭財奪產,且莫說曲直,隻說這炎天酷暑有甚要緊,忙忙碌碌?萬一傷兄,這罪怎當?傢私、性命不保,萬一自己受瞭暑熱成病,卻也真真有甚要緊。”向今一則是邪魔被瓜精逐出在外,一則是涼瓜逼去煩心,聽瞭老叟公道一語,便省悟起來,向老叟說道:“承尊鄰教誨,小子何苦執迷不悟?隻是既已與兄爭競一番,彼此言語成仇,怎便甘休瞭?老鄰尊,再教誨小子一個和睦方法。”老叟道:“實不瞞你說,你弟兄當年都是孝順的,後轉變瞭不孝不順情節。雖說是你令尊在日娶繼一宗自錯,卻也有些古怪。我昨日起得天早,見你傢屋上有一樁古怪,不必說破。但寺中高僧深知,如今佛門廣大慈悲,須知到寺中請教他們,自有度脫的功德。”當下向今如夢方醒,隨著老叟到得寺來。卻好祖師與三弟子正收拾行李,要離寺前行,卻遇著老叟與向今到來。向今向祖師前稽首,自行懺悔。祖師把慧光一照,已知向今改心轉意的根因,卻又知瓜精押著邪魔來寺的情節,總是方便慈悲度化,便側著道眼之眸不言,過瞭半晌,乃說一偈道:
無情有情,邪魔妄行。
謙光合德,大道乃明。
向今聽瞭,拜謝道:“小子回傢,隻一味做個有情,謙讓吾兄便瞭。”說罷,扯著公道老叟,拜辭祖師眾僧,往山門外去瞭。
瓜精押著邪魔,專聽高僧處治,卻遇著祖師說偈,乃悟道:“即如偈意,便是處分。”乃指著二魔問道:“汝所僧偈,知悟瞭麼?如不悟,說不得押你赴冥司;若是悟得,當速改正。”二魔泣道:“禪語明明說邪魔生妄,不明大道,以致有情作瞭無情。我今悔卻,願歸謙讓也。”瓜精聽瞭,叫二魔發個咒誓。邪魔道:“我已改悔,出自本心。若不出自本心,便發誓何用?古語說得好,信不由衷,質無益也。”瓜精聽瞭,不覺心生歡喜,把二魔放瞭捆縛。那藤子原是自己身上的,復還瞭己身。那邪魔飛空走瞭,說道:“騙瞭他去也。”瓜為見他騙走瞭,卻不敢沖犯高僧陽神正氣,乃與眾子埋怨說道:“都是我包攬瞭押邪魔到寺中,與僧人們處治他。誰料高僧說偈,隻度脫瞭生人向今,卻不能把這邪魔度化。”眾子精說道:“人心得度復明,惟有這魔心奸狡,非神將威靈,怎治得他?”瓜精聽瞭,隨向空中禱告,呼動神將來臨,見瞭瓜精,便問:“你押的邪魔,地方怎生處治?”瓜精道:“實不敢欺瞞上聖,原系寺中東度高僧師徒生出。如今解與他們處治,一則知佛門廣大,能度化邪魔,一勞斧鉞,一則我等根因,得以超脫。誰叫高僧說瞭一偈,隻度瞭生人弟兄心意,這邪魔卻使個騙法兒走瞭。”神將道:“南方有一派儒門大理,專度生人,西方有這派禪機,專消魔孽。這邪如何不悟?”眾子精道:“悟也悟瞭,他因叫解瞭繩捆,我們因叫他發誓。他道:出正本心,咒誓何用?當初隻該叫他發瞭誓,後放繩索。不想放瞭繩索,他卻騙走也。”神將聽瞭笑道:“誰叫你以疑招疑,動瞭他個不信志念?”瓜精問道:“何謂以疑招疑?”神將道:“世有一語說得好,‘物必先腐,而後蟲生。’人必先疑,而後讒人。你叫他發誓,是先疑也。他奸狡不情,就生出疑來,便騙走瞭。但這等狡騙魔能騙得你,怎能騙得吾虛空往來、監察善惡神將?汝等且不必疑慮瞭,當抱著吃,心中涼,濟度世人煩渴,將要熟明正理,莫要與生人吃口白舌。”瓜精等聽瞭神諭,退散去瞭。
這神將神目如電,便照見二魔脫瞭索,走在半空,四下裡尋頭路。他看見四海之內,不愛不敬的弟兄頗多,不遜不悌的男女甚眾。莫說俗人,便是出傢的僧道,借名師兄師弟,本是異姓同門,有等好的勝如骨肉,有等不好的,爭奪不讓,更俗人。他這一等在道叛道,也都是這邪魔鼓弄。卻好二魔四方觀看,隻見萬聖寺中,就是那買瓜行者的主僧,隻因他不審瓜之來歷,妄獻老祖師徒。老祖不受他的,回去剖開,徒子徒孫吃瞭。哪知這瓜卻是那義氣之弟敬祭兄的。妄自吃瞭,便惹出一種不義不敬的根因。這老僧有三四個徒弟,為分衣缽不均,大傢正在那裡爭爭講講。卻說神將照見二魔在半空,隨駕雲追之,大喝一聲:“邪魔行騙逃走,往哪裡去!”二魔見瞭,魂裡生魂,飛越天外之外,尋地方要走。卻好老僧傢徒弟,正吵吵鬧鬧,他卻一直下投,忙躲入眾徒弟之腹。神將見瞭,笑道:“這業障入生門,你怎知高僧住處毫發不容?我且饒他,諒自有釋門秉教。”神將一道金光去瞭。
這二魔潛形在僧徒腹內。後有說出傢爭衣缽的邪魔更熾五言四句說道:
既已入空門,當思離世法。
貪嗔何更兇,墮入惡羅剎。
卻說祖師師徒正要辭別寺僧前行,隻聽得僧房嚷鬧。道副乃問方丈主僧:“何事僧房這等嚷鬧?”主僧道:“師兄不問,我卻也不敢說。想師父們在寺中開講的是孝悌道理,度化的是不遜讓人心,成就功德,隱顯神通,誰不稱贊?怎麼往來善信聽聞目見,感化的不少,卻偏是本寺中師兄師弟,為分析衣缽,倒爭竟異常?”道副聽得,乃合掌向著祖師說道:“這種孽障,說不得還要驚動我師,借重道力。”祖師把慧光一照,笑道:“孽障果是又要費片言覺語。事在汝等,隻恐非一時能化。汝等且把行囊放下,靜室再借一宵。”主僧道:“正欲師尊留駕,多住幾日,把這爭端與他們息瞭。”這方丈主僧一面說,一面叫行者去換瞭爭衣缽的眾和尚來。不移時,隻見那獻瓜的老僧帶著幾個小和尚,走到靜室門外,伺候進參祖師。祖師乃向道副說道:“我曾雲,獻瓜妖孽是那一等使他來迷弄我等,不可令人吾靜室,使他犯吾秉教執法,汝當令他出方丈之外。除瞭他們這等邪魔,自然各還個異姓同居的敬愛。”道副聽瞭,乃問道:“師尊,弟子一向也不曾聞得,靜室中怎麼他們進入便犯瞭秉教執法?”祖師道:“吾靜室便是不擾執法秉教。我等既奉教居中,豈容紛紛外魔來擾?此魔一入,自是執法,以法滅其魔,豈不於他有損?”尼總持聽瞭,在旁問道:“師尊,此等邪魔擾亂這不明道理與不知愛敬的和尚,正要剿滅其形,如何倒留其跡,以成其惡?”祖師笑道:“汝哪裡知,正是吾門方便,令其自悟,成就和尚功德,安比世俗驅魔,直滅其黨?”尼總持聽瞭,便覺悟瞭,乃出靜室向僧徒說:“吾師尊方才入定,眾位可到方丈外少候。”眾僧依從,出得方丈,到得大殿上來,各各議論。及有說“祖師師徒談禪論道,微妙無窮”的;也有說“祖師師徒正倫明理,演化不孝不忠”的;也有說“祖師不言,但隻叫徒弟高談闊論度人”的。眾僧沒有那邪魔在腹的,和容悅色,相親相愛,講一回“祖師未嘗吝教,就是不言,也有授人至妙道理之處。”卻又說一回“那個施主傢有經醮,那個師父到甚施主傢去募緣”,你道“師兄師弟不可爭競衣缽,分散瞭門徒”。我道“師父那老和尚,不該暗有偏心”。紛紛講論,都不關心。隻有邪魔躲入腹中的兩個徒弟,狠狠的心胸,忿忿的氣色,你嗔我,我怪你。他既聽方丈主僧喚來,又聽得尼總持吩咐,隻得在殿上等候下落。
卻說尼總持與道副、道育三個,領瞭祖師旨意,方才出靜室,到外堂無人處所。隻見一個行者捧著一個缽盂,持著一根錫杖,向三師說道:“聞知師父們出殿公評,我傢師父們分析衣缽,這缽仗是我太師父叫我送上,千萬公評,說幾句向他的話。”道副見瞭,笑而不言。尼總持搖手道:“人來僧傢無此事理。”道育搖頭道:“這邪魔來迷弄我等。”乃扯那行者出殿,說道:“你看看左右兩邊坐著的是甚尊者?那對看殿門的是甚麼神將?出傢僧人不但無此事,亦且無此心。”那行者一面走,一面說:“缽杖皆是師父們用的,便受瞭何妨?”三師隻是不顧。走到殿上,隻見道副向聖像前三拜,再向護法稽首,隻說瞭幾句道:“誰叫那老和尚招瞭一班徒弟,立出個俗,叫弟兄有俗名,更有俗累;有俗累,便有俗爭。若要不爭,除非異俗。”尼總持道:“師兄,如何為異俗?”道副道:“隻叫他代代接下,莫非弟兄,衣缽便世世相傳。”道育道:“今已排定,誰甘退讓?”道副道:“吾門原屬空俗,名原乃暇,今爭空假之衣缽,留與後來之異姓。這邪魔,你盤據在無人無我,無眼、耳、鼻、舌之傢,逞甚精靈?徒招孽報。”道副隻說瞭這幾句,嚇得二魔出瞭僧腹,往空就要飛走,卻被護法神王打下,道:“此是何門,你敢來渾擾?”二魔被打,泣道:“爺爺呀,是他們先有爭競不讓之心,我們方敢乘機投入。”神王道:“吾神居此,所司正為嚴肅禪門。誰敢違法,同污類俗?如有此類,吾自不饒。你這孽障當押入地獄。”二魔泣道:“上聖開言,吾等地獄自墮,又何要解押?”說罷抱頭竄耳而去。這殿上眾僧方才迎著三師,拱手說道:“不守禪規,妄爭衣缽,何勞三師評論?我等正在此議說不公,都是他師父多出來這宗孽障。”三師不答,隻見兩三個爭競的小和尚齊齊退出。你說道:“不是我父娘掙的傢財,少些也罷。”我說道:“既是出瞭傢,入瞭空門,便這衣缽有也罷,無也罷,何必苦苦相爭?各各自去,都是那邪魔造事。”眾僧等見瞭,都笑起來說道:“早若回心,也不勞這幾日爭鬧。”有的說:“好師父,一上殿來不言不語,隻在菩薩前咕咕噥噥,想是有甚降魔咒語,勸解的法兒,不勞多口饒舌,自傢覺悟去瞭。”三師見爭競的和尚自行退去,便回轉殿廡,見七位阿羅尊者前,有胡僧持短錫杖,蠻奴捧缽而立,乃警悟於心,上前稽首禮拜,說道:“尊者以道示法,弟子輩守法護教,於自心不愧,尊者不作。”三師正說罷,隻見天色黃昏,忽然一陣狂風大作。卻是何故發這一陣狂風,下回自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