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侍郎高念東先生說:“明朝崇禎年間,出瞭個猴仙,號叫靜山。它的神靈托附在河間縣的一個老人身上,能和別人談論詩文,判斷吉兇,講起話來娓娓動聽,不感到疲倦。如將肉類、果類食品放到桌子上,猴仙便吃得一片狼藉,隻是不能見到他。”那時先生的祖父臥病在床,有人來信說:“侯靜山,是個年老有道的人,不能不見見他。”於是高傢便派仆人騎馬去河間縣請那個老人。這老人來到一整天瞭,而猴仙還沒有來到,便燒香祭祀。忽然聽到屋上大聲贊嘆說:“這真是傢好人傢!”眾人驚訝地看去,又聽屋簷上還這樣說。河間老人站起來說:“大仙到瞭。”眾人便跟著老人整理衣帽出去迎接,又聽到拱手致意的聲音。隨後走進房內,大笑放聲言談。當時高侍郎的兄弟還是秀才,剛剛參加鄉試回來。大仙說:“二公考得好,不過《五經》不熟悉,還需要努力,飛黃騰達之時不遠瞭。”高公兄弟聽完後很恭敬地詢問祖父的病情,大仙說:“生死是件大事,其中的道理很難講清楚。”於是都知道病人有不祥之兆。不久,先生的祖父就去世瞭。
起初有個耍猴子的人,到村子裡去耍猴子。猴子把鎖著它的鐵鏈弄斷逃跑瞭,沒有追上,它便跑進瞭山裡。過瞭幾十年,人們仍然能見到。它走起來像飛一樣,看到人就躲藏。後來漸漸跑進村裡偷吃果餅,可村裡的人都看不見。有一天,村裡的人發現瞭它,跟著追到野外,用箭把它射死瞭。但是猴子的靈魂居然不知道自己死瞭,隻覺得身子像樹葉一樣輕,瞬間就能走百裡路;於是去依附河間老人,說:“你能敬奉我,我就讓你發傢致富。”於是自號叫靜山。
湖南長沙有個猴子,脖子上系著條金鏈子,曾經往來於士大夫傢。見到它的人必定會有喜慶幸運之事。給它果子,它也吃。但不知道它是從哪裡來的,也不知它到哪裡去。有位九十多歲的老人說:“我小時候好像見到它鏈子上有個牌子,上面有明代藩王官府的識記。”想來這猴子也成仙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