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諸城丁生,野鶴公之孫也。少年名士,沉病而死,隔夜復蘇,曰:“我悟道矣。”時有僧善參玄,因遣人邀至,使就榻前講“楞嚴”。生每聽一節,都言非是,乃曰:“使吾病痊,證道何難。惟某生可愈吾疾,宜虔請之。”蓋邑有某生者,精岐黃而不以術行,三聘始至,疏方下藥,病愈。既歸,一女子自外入,曰:“我董尚書府中侍兒也。紫花和尚與妾有夙冤,今得追報,君又活之耶?再往,禍將及。”言已,遂沒。某懼,辭丁。丁病復作,固要之,乃以實告。丁嘆曰:“孽自前生,死吾分耳。”尋卒。後尋諸人,果曾有紫花和尚,高僧也,青州董尚書夫人嘗供養傢中;亦無有知其冤之所自結者。
聊齋之紫花和尚白話翻譯
諸城縣的丁秀才,是丁野鶴先生的孫子。他是少年名士,患病多年而死。但過瞭一夜,他竟然又活瞭,說:“我悟道瞭。”當時,諸城縣有一位僧人對於佛理奧妙很有研究。丁秀才叫傢人把這位僧人請來,讓他在床前講解《楞嚴經》。但每聽僧人講解一節,他都說不是這樣。於是說:“假若我的病能痊愈,驗證佛理有何難?但是隻有附近的某生,能治愈我的病,應該誠心誠意地去把他請來。”原來,丁秀才講的這位書生,精於醫術,卻從不以行醫為業,請瞭他三次,他才來。書生根據醫理出方下藥,丁秀才吃瞭幾副,病就痊愈瞭。
這位書生給丁秀才看過病回到傢裡,一位女子從外邊進來,對他說:“我是董尚書傢中的丫鬟,紫花和尚與我有冤仇,現在他得到應有的報應,你又想把他治活?假若你再去給他治病,大禍將臨到你的頭上。”話說完,女子就隱沒不見瞭。書生很恐懼,丁秀才傢人再來請他,他堅決推辭。丁秀才的病復發後,丁傢人執意要請他去看病,書生就把不去的原因講瞭。丁秀才慨嘆說;“罪業是前生所造,今天死,也是我所應得的。”說完就死瞭。後來,尋問諸城人,果真有一位紫花和尚,是一位很有道業的僧人。青州董尚書的夫人,曾經把他供養在傢中,也沒有人知道其冤仇所結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