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都禦史

原文

酆都縣外有洞,深不可測,相傳閻羅天子署。其中一切獄具,皆借人工。桎梏朽敗,輒擲洞口,邑宰即以新者易之,經宿失所在。供應度支,載之經制。明有禦史行臺華公,按及酆都,聞其說,不以為信,欲入洞以決其惑。人輒言不可,公弗聽。秉燭而入,以二役從。深抵裡許,燭暴滅。視之,階道闊朗,有廣殿十餘間,列坐尊官,袍笏儼然;惟東首虛一坐。尊官見公至,降階而迎,笑問曰:“至矣乎?別來無恙否?”公問:“此何處所?”尊官曰:“此冥府也。”公愕然告退。尊官指虛坐曰:“此為君坐,那可復還!”公益懼,固請寬宥。尊官曰:“定數何可逃也!”遂檢一卷示公,上註雲:“某月日,某以肉身歸陰。”公覽之,戰栗如濯冰水。念母老子幼,泫然涕流。俄有金甲神人,捧黃帛書至。群拜舞啟讀已,乃賀公曰:“君有回陽之機矣。”公喜致問。曰:“適接帝詔,大赦幽冥,可為君委折原例耳。”乃示公途而出。數武之外,冥黑如漆,不辨行路。公甚窘苦。忽一神將軒然而入,赤面長髯,光射數尺。公迎拜而哀之。神人曰:“誦佛經可出。”言已而去。公自計經咒多不記憶,惟金剛經頗曾習之,遂乃合掌而誦,頓覺一線光明,映照前路。忽有遺忘之句,則目前頓黑;定想移時,復誦復明。乃始得出。其二從人,則不可問矣。

聊齋之酆都禦史白話翻譯

四川酆都縣城外有個山洞,深不可測,相傳是閻羅天子的衙門。它裡面的一切刑具,都是借助人來制造的。腳鐐和手銬壞瞭,就扔在洞口,縣令馬上用新的替換,過一夜就不知去向瞭。有關洞內的供應開支,已經載入官府的報銷制度中。

明代有個禦史行臺華公,巡視酆都時,聽到這個傳說,不相信是真的,想進洞去破除這個疑惑。人們都說不行,但華公不聽。他手持蠟燭進入洞中,讓兩個衙役在後隨從。深入洞內一裡多路後,蠟燭突然滅瞭。華公看瞭看,臺階寬闊明朗,有大殿十餘間,裡面並排坐著尊官,身穿袍服手執笏板很莊重,惟獨東頭空著一個座位。官員們見華公到瞭,都走下臺階來迎接,笑著問道:“來瞭嗎?分別以後可好啊?。”華公問:“這是什麼地方?”尊官說:“這是陰曹地府。”華公驚訝地告退。尊官指著空座位說:“這是您的座位,哪能再回去?”華公更加害怕,一再請求寬容。尊官說:“定數怎麼可以逃脫呀!”於是檢出一卷簿子給他看,上面記載著:“某月某日,某以肉身歸陰。”華公看瞭,嚇得渾身顫抖,像掉入冰水中。念及母老子幼,流下瞭眼淚。不一會有個穿著金甲的神人,手捧黃色帛書來到。群官拜舞,打開帛書讀後,祝賀華公說:“您有回陽間的機會瞭。”華公驚喜地問原因。尊官說:“剛才接到大帝禦詔,要大赦幽冥,可以為您設法折免罪過。”於是為華公指示道路讓他出來。幾步以外,幽黑如漆,辨認不出道路。華公非常為難。

忽然一位神將氣字軒昂地走來,紅臉長須,光芒射出數尺以外。華公迎拜並哀求他,神人說:“背誦佛經可以出去。”說畢去瞭。華公心想,經咒大多不能記憶,隻有金剛經還曾稍微學習過,於是合掌背誦。立刻覺得有一線光明,映照著眼前的路。忽然有遺忘瞭的句子,眼前立即黑暗;鎮靜下來思考一會兒,再背誦再顯光明,這才出得洞來。而那兩個隨從的衙役,就不必再問瞭。

《聊齋志異文白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