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承珙

胡承珙

胡承珙,字景孟;安徽涇縣人。嘉慶十年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十五年,充廣東鄉試副考官。尋遷禦史,轉給事中。自以身居言路,當周知天下利弊,陳之於上,方不負職。故其數年中陳奏,多見施行;而其「條陳虧空弊端」一疏,尤為深切著明。

二十四年,授福建延建邵道;尋調補臺灣道。臺灣素稱難治,承珙力行清莊弭盜之法。在臺三年,民番安肅。旋乞假歸裡。道光十二年,卒;年五十七。

承珙究心經學,尤專意於毛氏詩傳。歸裡後,鍵戶著書;與長洲陳奐往復討論,不絕於月。著「毛詩後箋」三十卷。其書主於申述毛義,自註疏而外,於唐、宋、元、明諸儒之說及近人為詩學者,無不廣征博引;而於名物訓詁及三傢詩異同,類皆剖析精微,折衷至當。其最精者,能於毛傳本文前後,會出指歸;又能於西漢以前古書中反復尋考,貫通詩義,證明毛旨。凡四易稿,手自寫定。至「魯頌」「泮水」章而疾作,遺言屬奐校補;奐乃為續成之。又以鄭君註「儀禮」參用古、今文二本,撮其大例,有必用其正字者、有即用其借字者、有務以存古者、有兼以通今者、有因彼以決此者、有互見而並存者,閎意妙旨,有關於經實夥;遂取註中迭出之字並「讀如」、「讀為」、「當為」各條,排比梳櫛,考其訓詁、明其假借,參稽旁采,疏通而證明之,作「儀禮古今文疏義」十七卷。又謂惠氏棟「九經古義」未及「爾雅」,遂補撰數十條,成二卷。「小爾雅」原本不傳,今存「孔叢子」中,世多謂為偽書;作「小爾雅義證」十三卷,斷以為真。復著有「求是堂詩文集」三十卷。

--見原書卷六十九「儒林傳」(下二)。

《清史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