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叔璈

黃叔璈

黃叔璈,字玉圃;順天大興人(兄叔琳,已入列傳)。叔璈,康熙四十八年進士;由戶部主事,遷吏部員外郎。以薦,擢禦史,巡視東城。時王公以追私逋,相屬甚夥;叔璈告同列曰:『禦史非王官,何瑣瑣若是』!下所司理之。有銜邸命至署者,昂然坐滿禦史上。叔璈斥使徹坐,將劾之;其人悚惕,謝罪去。

六十年,臺灣亂甫定,上擇臺臣廉靜有才識者往巡視,特遣叔璈。至則翦餘孽、釋脅從,反側遂安。暇考其地攻守險隘、控制機宜,著「臺海使槎錄」八卷。雍正初,任滿,世宗命以所行事告後任;因列海疆十要。既還,或以蜚語中之,遂落職。乾隆初,起河南開歸道,調驛鹽道。撫災民、浚河渠,勤恤周至。性至孝,以不獲迎養,作「思歸圖」以見志。尋以母憂歸。服除,補江南常鎮揚道。以老,致仕傢居。七年,卒;年七十七。

叔璈記聞博洽,晚歲尤究心先儒書。其學以「立誠」為本,要其功於「篤敬」,故自號「篤齋」。嘗語人曰:『道學,即正學也。親正人、聞正言、行正事,斯為實學。不然,空談性命,何補乎』!博野尹會一巡撫河南,叔璈為其屬。每見,會一釋辭自下,若後進之接師儒;二司為之動色相詫。會一曰:『叔璈立不易方,和而不流;君子人也』。嘗取孫承澤增訂宋陳普「字義」及陳北溪「字義」、程達原「字訓」為「廣字義」三卷;他著有「近思錄集註」、「慎終約篇」、「既惓錄」、「南臺舊聞」十六卷、「南征紀程」一卷、「中州金石考」八卷。

--見原書卷六十七「儒林傳」(上二)。

《清史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