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祿(弟天福)

張天祿(弟天福)

張天祿,陜西榆林人。明末,與弟天福以義勇從軍,積功至總兵官。福王時,大學士史可法督師,為瓜洲前鋒,駐瓜洲。

本朝順治二年五月,豫親王多鐸下江南,福王就擒;天祿及天福率所部三千餘人隨忻伯趙之龍迎降,豫親王令以原官隨征,後隸漢軍正黃旗。時明僉都禦史金聲傢居休寧,受唐王朱聿鍵右都禦史兼兵部侍郎職,糾鄉勇十餘萬據徽州;貝勒博洛遣都統葉臣往剿,天祿從。十月,偕總兵卜從善、李仲興、劉澤泳等由旌德縣進,連破十餘寨。至績溪縣,生擒聲及中軍吳國禎、副將陳有功、守備萬全等,諭降不從,斬於軍;徽州平。十二月,明唐王大學士黃道周率兵犯徽州;天祿擊斬其將程嗣聖等十餘人,擒總兵李筦先等。三年正月,大敗道周兵於婺源,擒道周;諭降不從,斬之。分兵從祁門、江灣、街口、黃源四路追剿餘黨,至浙江開化縣,降其城。二月,加都督同知,授徽寧池太總兵官。五月,賜一品冠服。初,天祿之定徽州也,營於城外兩山,禁將卒毋入城滋擾。至次年,霖雨連月,城中父老敦請天祿入;天祿曰:『三軍方在泥途,何忍獨安』!終不下山;徽民至為感泣。巡撫劉應賓奏其事,得旨嘉獎。十二月,明嵩安王朱常淇擁眾數幹擾婺源之小坑,天祿率副將許漢鼎等剿之;抵嚴坑,擒常淇及監軍江於東等。四年四月,授江南提督。五年三月,敘投誠功,授三等輕車都尉。八年五月,晉三等子爵。

九年十月,「海賊」圍漳州,天祿奉命赴閩援剿,沿途搜剿土賊甚眾。抵延平,擒賊首黃雲紀、陳天鐸等,殲其眾;下部議敘。會都統金礪已解漳州圍,天祿留駐延平,剿各山賊。

十一年,明魯王定西侯張名振由浙江犯崇明,天祿馳還松江,調將出洋撲剿。正月,奪稗沙老營,追至高傢嘴,名振遁入浙。尋乘潮突犯吳淞■〈氵采〉淘港,傷兵焚船;天祿坐是降三級,戴罪剿賊。十二年,江南總督馬明佩以■〈氵采〉淘港告警時,多失炮械及舟師三百餘,天祿匿不報;疏劾之。而閩浙總督佟泰亦奏:自洋逃回兵稱天祿與名振通書。詔並下刑部。訊通書無據,以隱匿罪革提督,降子爵為三等輕車都尉。

十六年,卒。子其龍襲;卒,無嗣,停襲。

天福,初為明總兵;順治二年,與兄同降,以原官隨征。昆山、嘉定民不薙發,據縣叛;天福同總兵李成棟平之。五年四月,授陜西漢羌總兵官。八月,敘投誠各功,授一等男爵。明山陰王朱鼎濟聚兵據毛壩關,以覃一涵為元帥。六年二月,天福自漢中入山攻之,擒鼎濟及監軍王守基、參將張文秀、遊擊單昌祉、李之運等八十五人,斬馘殆盡,一涵投崖死;得旨察敘。三月,延安參將王永祥叛,陷延安、榆林及同官、臨漳等縣;花馬池軍民聞風噪變。天福同平西王吳三桂、都統李國翰從間道擊之,大俘獲。五月,同提督李思忠破蒲城,斬賊將二、偽官三,殲賊眾五千,復延安。三桂將分兵追剿綏德、榆林,以延鄜為扼要地,留天福鎮守。七月,賊犯延安塞,天福遣將擊敗之,斬首三百餘,招降叛將藍基等。九年三月,北山賊黨劉宏才因我兵四出,乘間犯同官,圍陳爐鎮。天福先遣官兵由快捷方式疾趨富平,旋親馳至流渠鎮;賊聞風南遁,追及之。賊八幹列營拒,天福分兩路沖殺,大敗之,斬千餘,生擒賊將魏加隆、張敖等二百七十人;下部議敘。尋以病回旗,授散秩大臣;子其烈,襲世職。十七年五月,復授本旗都統。康熙六年四月,卒;賜祭葬如例

--見原書卷七十八「貳臣傳」(甲)。

《清史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