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他人的災難意味著自己的利好,他國的混亂是國傢攫取利益的最佳時機。國傢之間無情義可言,乘人之危是非常正常的事。一個國傢的強盛與否,與他周遍國傢是統一安定還是混亂分裂有著直接的關系。
【原文】
宮他為燕使魏,魏不聽,留之數月。客謂魏王曰:“不聽燕使何也?”曰:“以其亂也。”對曰:“湯之伐桀,欲其亂也。故大亂者可得其地,小亂者可得其寶。今燕客之言曰:‘事茍可聽,雖盡寶、地,猶為之也。’王何為不見?”魏王說,因見燕客而遣之。
【譯文】
宮他為燕國出使魏國,請求援助,魏王沒有答應,還把他扣留瞭幾個月。有人對魏王說:“為什麼沒有答應燕國派來的使者呢?”魏王說:“因為燕國發生內亂。”那人說:“商湯討伐夏桀的時候,希望夏桀國傢混亂。因此,發生大亂的國傢,別國可以得到它的土地;小亂的國傢,別國可以得到它的寶物。如今宮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所要求的事情假使能夠同意,即使把全部的寶物和土地送上去,還是願意幹的。’大王為什麼不見他一面呢?”魏王聽後很高興,於是召見宮他,並且讓他回到燕國。
【評析】
乘人之危在道義上不可取,但在取得利益上卻是國傢、采用的辦法之一。作為鄰國,最希望你的國度混亂不堪,如此它就可以占有土地、分享權力。比如近現代的日本,最希望中國發生內亂,而且日本人還故意在中國國內挑起混亂。中國的混亂使日本有機可乘,通過幾次戰爭,獲得瞭大量的土地。二次大戰期間,幾乎侵略瞭大半個中國。中國人一定要反思日本帶來的恥辱,時刻防止日本這種乘人之危、亂中取利的伎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