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傳

李平,字曇定,頓丘人,彭城王李嶷的長子。少年即有大度。等到長大,涉獵群書,喜好《禮》、《易》,很有文才。太和初年,朝廷拜授其為通直散騎侍郎,高祖待他的禮節相當厚重。李平頻歷大喪,居喪以孝稱。後來以例降爵為彭城公。拜授太子中舍人,遷任散騎侍郎,舍人官職照舊,遷任太子中庶子。李平乘著侍從的機會從容請求治理一郡,高祖說:“卿你也想在吏事上試試瞭。”拜授他為長樂太守,任上,政務清靜,吏民歸心。皇帝車駕南征,任李平兼冀州儀同開府長史,很有政績,又除正長史,太守官職照舊。沒多久,便行河南尹,權貴豪紳都很怕他。世宗即位,升任司徒左長史,行尹職務仍舊。不久以稱轉正尹,長史如故。

皇帝車駕準備到鄴城,李平上表疏諫:“臣伏見己醜時的詔書,皇駕雲軒鑾輅,行幸有期,風服龍驂,驅駕近日。陛下將欲講武淇陽,大習鄴魏,馳駿馬於綠竹之區,騁烈騎於漳、滏之域。這確為幽顯同慶、人靈共悅的事情。但為臣愚見,私有不解。為什麼呢?嵩京創構,洛邑始營,雖然年跨十載,但根基未成。代州民眾遷居洛陽,始欲向盡,資產在遷移途中耗盡,牛畜在輾轉路上死斃,攀太行之險,越長津之難,辛苦備至,才到京城,富裕的人猶且損財過半,貧傢可以想見。加上連年從戎,老百姓來不及尋得養息之所,自從景明年間以來,少得休息。從事農耕的沒能得到二年的糧食積儲,建房的才有數間之屋,無人不勉力伊、..之間,參加皇宮建設。而今實在應該安定民心,勸農耕種,讓國傢有九年之糧,傢傢有水旱儲備。如若再興徭役,那就會所廢甚多瞭。一夫從役,全傢失業。現在又值秋禾滿田,禾谷遍野時節,鑾駕所經,騰踐必定很多。陛下不如端居中央,坐招四海,耀武松原,禮射伊洛,士馬無跋涉之勞、黎民有康哉之讠永,豈不是件很美的事。”帝不從。下詔令李平以本官行相州事務。魏世宗到鄴城,親臨李平宅第,召見他的幾個兒子。不久正除刺史,加授征虜將軍。

李平勸農耕桑,修飾太學,考選通儒充任博士,選擇五郡聰慧敏捷的孩子們受學,圖畫孔子以及七十二弟子的畫像於學堂之上,親自為之立贊。前任臺使頗好搜刮民財,李平於是在客館墻上畫“履虎尾”、“踐薄水”,下面註頌,以示誡止。朝廷加授他為平東將軍,征拜長兼度支尚書,不久正尚書,領禦史中尉。

冀州刺史、京兆王元愉在信都造反,帝任命李平為使持節、都督北討諸軍事、鎮北將軍,行冀州事以討伐他。魏世宗親臨式乾殿,勞遣李平說:“元愉,朕的大弟,朕讓他居守不疑之地,豺狼之心,沒想到就發瞭,他想要上傾社稷,下殘百姓。大義滅親,夫豈能止。周公行之於古,朕也應當行之於今。朕委任你為專征之任,務必要應期摧滅。卿務必要克盡征戰職守,不要辜負朕推心置腹的寄托。朕哪裡想到今天說起這件事呢。”因之..欷流淚。李平回答說:“臣元愉鬼迷心竅,大膽幹出叛亂的事來。陛下您不覺得為臣不武,委以總督之任,而今大赦既行,便隻應有征無戰。倘若誰守迷不悟,便應當仰憑天威,激勵將士,譬如太陽消散微露,巨海蕩盡熒燭那樣,天時人事,滅除道理昭然明瞭。如果他頓首軍門,就把他交送大理寺,如若有過不改,以待斬戮,則動用幹戈,這是他自找其咎,與陛下無關。”

李平進軍至經縣,諸路大軍匯集。夜晚有蠻兵數千人砍斫李平前營,流矢射到李平帳中,李平堅臥不動,不一會敵人就逃散瞭。於是軍隊進到冀州城南十六裡處。敵人圍攻濟州軍,拔去柵寨,填平溝塹,隻差數尺溝就被填平瞭。諸將合戰,無利而還,害怕再前進瞭。李平親自來到隊伍中間,許以重賞,士兵於是又前進,大破叛賊。元愉當時從馬上掉下來瞭,於是有一個人下馬救他,阻止攻勢力鬥而死。李平乘勝追擊,到瞭冀州城門,斬敵數萬人,便開始圍城燒門。元愉與百餘名騎兵沖出城門逃走,李平派統軍叔孫頭追擊敵人,在離信都十多裡的地方捉住瞭元愉。冀州平定後,世宗派兼給事黃門侍郎、秘書丞元梵宣讀帝旨慰勞。征回到京師之後,李平以本官領相州大中正。

李平一開始被尚書高肇、侍禦史王顯所恨,後來王顯代李平為中尉,李平加散騎常侍,王顯彈劾李平在冀州時隱截官傢丁口,高肇又為之作證,啟奏除李平名。延昌初年,帝詔恢復李平官爵,去除他平定冀州的功勞。一段時間以來良賤之人的訴訟,有很多拖延多年而得不到解決,李平啟奏不問案情真偽,一律以景明年前為限,於是諍訟平息。武川鎮百姓饑荒,鎮將任款請求貸糧沒有得到允許,擅自打開糧倉賑恤災民,有關部門以費散官糧的條律將他繩之以法,免去他的官爵。李平啟奏說任款本意是在救濟百姓,用意善良,世宗下詔原諒瞭任款。李平遷任中書令,尚書職仍舊。肅宗初年,轉任吏部尚書,加授撫軍將軍。李平為政技巧高超,所在都有聲譽,但他的急脾氣妨礙瞭他。尚書令、任城王元澄啟奏講述李平平定冀州的功勞,請求朝廷賞賜他邑地。靈太後於是封他為武邑郡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縑帛二千五百匹。

這以前,蕭衍派其左遊擊將軍趙祖悅偷據西硤石,軍力人數數萬,逼迫壽春。鎮南將領崔亮攻打,沒拿下來,又與李崇鬧瞭矛盾。帝詔李平以本官使持節、鎮軍大將軍,兼尚書右仆射為行臺,節度諸軍,東西州也受他節制,如有乖異,以軍法處置。詔李平長子李獎以通直郎職跟從,賜予李平縑帛百段、紫納金裝衫甲一領,賜予李獎縑佈六十段、絳納襖一領。父子並列,拜受傢中,觀者以之為榮耀。於是李獎率領騎步兵二千人奔赴壽春。李平巡視硤口內外,觀察到其虛實的地方。嚴令李崇、崔亮,令其水陸皆備,刻期齊攻。李崇、崔亮心中害怕,不敢違令。連日交戰,屢破敵軍。安南將軍崔延伯在下蔡架橋,以對付敵人援軍。敵將王神念、昌義之等不能救援,趙祖悅據守孤獨無援的城池。李平於是佈置攻打,命令崔亮督步兵攻打城西,李崇率水軍攻其東面,然後大軍鼓噪,南北兩面一擁而上。敵人慌瞭手腳,東西赴戰,窮於應付。攻下外城之後,敵人將士相繼歸附。趙祖悅率領餘部固保南城,徹夜攻守,到天亮敵人才降。斬殺趙祖悅,把他的頭顱送到瞭洛陽,俘敵無數。因功李平遷任尚書左仆射,加授散騎常侍,將軍如故。

李平還歸京城,靈太後在宣光殿召見他,賜給他金裝刀杖一口。當時南徐州上表說,蕭衍堵淮水形成禍患,帝詔官員討論應付的辦法,李平認為不用出兵,堤壩自會毀壞。等到淮河堤破,靈太後大為高興,引群臣參加宴會,敕李平前鳴簫管,肅宗親手賜予縑佈百段。熙平元年(516)冬天去世,遺囑薄葬。帝詔賜予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套、帛七百匹。靈太後為他在東堂舉哀。贈給他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謚稱文烈公。李平自在度支時起,官做至副丞相,日夜務公,孜孜不懈,在權要之地前後任官十多年,都被人交口稱贊。所寫詩賦箴諫讠永頌,另外有集子流傳。

《魏書白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