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儼,字恃德,清都成安人氏,慕容蝅的後代。父叱頭,魏南頓太守,身高一丈,腰圍九尺。武平初年,追贈為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仆射、持節、都督滄恒二州軍事、恒州刺史。
儼容貌出眾,衣冠俊偉,不愛讀書,卻學到瞭諸多兵法,擅長騎馬射箭。正光年中,魏河間王元琛率眾救援壽春,辟舉儼為左廂軍主,因戰功賞帛五十匹。軍隊駐屯西硤石,趁勢解除瞭渦陽的包圍,平定瞭倉陵城、荊山戍。梁派出將軍鄭僧等人阻擊攔截,儼迎戰,斬殺鄭僧手下的將領肖喬,梁人偷偷地撤兵瞭。又偷襲王神念等軍,取得勝利,擒獲二百多人,神念也差點被俘。三年(522),梁派兵攻打東豫州,大都督元寶掌應戰,儼為別將。鄭海珍與儼交戰,儼斬殺其軍主朱僧珍、軍副秦太。又率兵前往陽夏擊打賊帥王茍,平定瞭賊亂。
孝昌中,爾朱榮占據洛陽,授儼京畿南面都督。永安中,西荊州城遭梁將曹義宗包圍,儼應朝廷招募趕赴援助。此時,北育太守宋帶劍謀反,儼便勒兵出其不意地直逼城下,大聲叫道:“大軍來瞭,太守為什麼不出城相迎?”帶劍驚慌失措,不知怎麼辦,就出城迎接,儼馬上將他抓捕,此郡就這樣被安定下來瞭。儼又大敗梁將馬元達、蔡天起、柳白嘉等,累立戰功。除強弩將軍。與梁將王玄真、董當門等交戰,獲勝,解除瞭穰城的包圍,克復南陽、新鄉。轉任積射將軍、持節、豫州防城大都督。
爾朱氏敗,儼和豫州刺史李恩一道投奔高祖。因勛累遷安東將軍、高梁太守,轉五城太守、東雍州刺史。沙苑之敗,西魏荊州刺史郭鸞統眾攻儼,儼抵抗二百多天,晝夜力戰,大敗鸞軍,乘勝追擊,又砍下瞭敵軍三百多個首級,並活捉瞭西魏刺史郭他。這時很多州郡都有反叛事發生,隻有儼未遭此難。進號鎮南將軍。武定三年(545),率師解除襄州敵軍的包圍。儼多次出使蠕蠕。儼又從大軍進攻玉壁,賜帛七百匹以及衣帽等物。五年,鎮守河橋五城。侯景叛亂,儼擊打陳郡賊,擄獲侯景部將厙狄曷賴以及偽署太守鄭道合、兗州刺史王彥夏、行臺狄暢等,斬首百餘級。隨即駐紮項城,又活捉侯景偽署的刺史辛光以及蔡遵和部下二千多人。六年,除譙州刺史,屢立軍功,降附極多。七年,又除膠州刺史。
天保初,拜儼開府儀同三司。六年(555),梁司徒陸法和、儀同宋..等率其部眾擁郢州城內附。此時清河王嶽統兵屯駐江邊,他集合諸將商議說:“郢州城在江外邊,這裡民風剛直,必須要有才略俱備、忠勇過人之士,才可治理此郡。”眾人齊推慕容儼。嶽認為人選合適,便命令儼鎮守郢城。剛剛入城,即被梁大都督侯王真、任約帶領的水陸軍包圍。儼迅速組織防禦,王真等無可奈何。王真便組織力量,在上遊鸚鵡洲之地造荻洪數裡,用來堵塞船路。這時消息中斷,城池孤懸,人情危懼,儼則以忠義引導,使人心很快安定下來。郢城中早先就有一座神祠,俗稱“城隍神”,公私常來祠中祈禱。儼也順從士卒的心思,讓他們分批進祠祈請,希望能得神靈的庇佑。不一會兒,狂風突起,驚濤拍岸,漂斷荻洪。任約則再用鐵鎖連結,防止荻洪被風卷走。儼等人還親入神祠祈請,此時風更大浪更高,荻洪再次被沖斷,這樣反復瞭多次。城內兵民大喜,認為這是神靈的救助。侯王真移軍,紮營城北,造柵置營,焚燒坊郭,郢城的產業一下子遭到嚴重毀壞。任約帶領萬餘士卒,士卒每人持有一種攻城工具,在城南紮下營盤,形成瞭南北夾擊之勢。儼便統領步騎出城搏擊,很快打破瞭敵人的營壘,還俘虜瞭五百多人。由於郢城地勢低下,加之土疏和風雨侵蝕,城墻多有損壞,儼認真給以修整,並作瞭很多大樓。儼又建造船艦,使水陸俱備。蕭循又領眾五萬,與侯王真、任約軍匯合,在夜幕掩護下發起進攻。儼與將士猛力抗擊,一直堅持到天亮,任約等才退兵。儼大開城門追擊,砍掉瞭侯王真驍將張白石的腦袋,王真要求用千金換回白石的首級,儼不許。夏五月,王真、約等又重新部署,以最大的力量圍城。城中食物減少,而且糧運阻隔,人們為瞭生存,隻得燒煮槐楮、桑葉和纟寧根、水萍、葛、艾等草以及皮靴、皮帶、角力角等物充饑。有瞭死人,就馬上從屍上割下肉來,用火一烤,便吞下肚去,吃得隻剩下瞭骨頭。儼依然動員將士,有獎有罰,共甘同苦,視死如歸。從正月開始一直到六月,人們沒有絲毫的異心。
後蕭方智立為梁帝,遣使向東魏求和。顯祖覺得郢城位居江邊,防守不太方便,便下詔將城歸還梁朝。儼抬頭看著文宣帝,極其悲哀。帝喊他走近身來,拉著手,撫弄著儼的須鬢,又脫下他的帽子察看,嘆息瞭好一會兒。對儼說:“觀看你的容貌,我好像還不敢相認,古往今來的忠臣烈士,哪有超過你的!”儼回答說:“我依仗陛下的威靈,才算伸張瞭我的氣節,不屈不撓的小子,今日有幸再睹陛下的容顏。即使傍晚死瞭,也沒有什麼遺憾的瞭。”帝又感嘆瞭半天。授趙州刺史,晉爵為公,賞賜帛一千匹,錢十萬。
九年,又因討賊有功,賜帛一百匹、錢十萬。十年,詔令拜儼揚州行臺,與王貴顯、侯子監領兵護送蕭莊回梁。築造郭默、若邪二城。同陳朝的新蔡太守魯悉達在大蛇洞交戰,獲勝,並趕跑瞭魯悉達。又監視蕭莊、王琳的軍隊,與陳朝大將侯王真、侯安都在蕪湖接戰,敗,返歸。皇建初年,別封成陽郡公。天統二年(566),拜特進。四年十月,又別封猗氏縣公,並賞賜金酒鍾、銀酒鍾各一隻,胡馬一匹。五年四月,晉爵為義安王。武平元年(570),出任光州刺史。儼年輕時講義氣,多與輕薄之徒來往,還喜好在京洛之間遊蕩。到跟隨大將征戰後,常常立下戰功,策劃處理雖然不是他的長處,但卻有將帥的氣節。他做過太守、刺史,即便不能清白守道,卻不貪婪殘暴。卒,贈司徒、尚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