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雲傳

范雲字彥龍,南鄉舞陰人,是晉朝平北將軍范汪的六世孫。祖父范璩之,是宋朝的中書侍郎。范雲六歲跟著姑父袁叔明讀《毛詩》,每天誦讀九頁。陳郡殷琰以善識人才聞名,一次探訪叔明時見到他,對叔明說:“這是宰相的材料啊。”

范雲生性機警,有才識,善寫文章,下筆即成,人們往往懷疑他是早就構思好瞭。他父親范抗任郢州府參軍,范雲隨父在郢州。當時吳興沈約、新野庾杲之和范抗是府中同僚,見到范雲很快就成為朋友。

初入仕任郢州西曹書佐,後轉任法曹行參軍。不久沈攸之舉兵包圍郢州,當時范抗作為府內僚屬,入城固守,傢屬留在城外。范雲被城外兵士抓去,沈攸之把他叫來問話,聲色俱厲,但范雲面不改色,回答從容不迫。攸之笑道:“你真是個招人喜歡的人兒,先回傢去吧。”第二天又叫來范雲讓他到城裡送信,犒賞武陵王一石酒、一頭小牛;犒賞長史柳世隆二十條魚會魚,而都把頭去掉。城裡有人要殺范雲,范雲說:“我的老母弱弟,命都在姓沈的手裡攥著,如違背他的命令,一定禍及我的親人。現在在這兒被殺,我心裡像薺菜一樣甘甜。”柳世隆一直和范雲關系好,就解救瞭他。

後來官拜員外散騎郎。齊建元初年,竟陵王蕭子良作會稽太守,范雲任府主簿。竟陵王對他還不瞭解。後來約定瞭日子去登秦望山,命范雲同行。范雲因為知道山上有秦始皇刻石,此文三句一韻,人們多按兩句一韻讀,都讀不出韻味;又因為字體是大篆,大多數人不認識,於是夜間找出《史記》誦讀熟練。第二天登山,子良讓賓客僚屬們讀刻石,都糊裡糊塗不認識。最後問到范雲,范雲回答說:“下官曾讀《史記》,見過這刻石文。”於是上前流暢地讀瞭下來,子良大喜,於是把他待為上賓。從此受到的寵幸王府中無人能比。竟陵王作丹陽尹,他又為主簿,深得親信任用。一次去進見齊高帝,碰上有人來獻白烏鴉,高帝問這是什麼祥瑞,范雲官位低最後回答,說:“我聽說王者禮敬宗廟就會有白烏鴉來到。”當時高帝剛剛拜謁完宗廟,於是說:“你說的對啊,神靈感應的道理,竟是如此應驗啊!”

蕭子良歷任南徐州、南兗州刺史,范雲一直跟隨州府遷任,經常向子良陳述朝政的得失。不久范雲任尚書殿中郎。子良為他求俸祿,齊武帝說:“聽說范雲專門奉承你,正應當流放他。”子良回答說:“范雲侍奉臣下時,動不動就相規勸,諫書現存著一百多張。”武帝要來觀看,所說的都很懇切中肯,嘆息瞭半天,說:“沒想到范雲居然是這樣,正該讓他來輔佐你。”

子良作司徒時,又補他為記室。當時巴東王蕭子響在荊州,殺害向朝廷密告他的屬官,京城裡人心浮動,多有背叛朝廷之意。而豫章王蕭嶷雖說鎮守東府城,卻經常回自己傢,動不動就是十天半月。蕭子良則在西郊營造府第,終日遊戲而已。梁武帝蕭衍當時作南郡王的文學,和范雲一起受蕭子良禮遇。蕭衍勸子良回石頭城,並說大司馬應該回到東府去,子良不聽。蕭衍把這情況告訴范雲,當時廷尉平王植被齊武帝親近,范雲就對王植說:“國傢西部不太平,人心叵測,大司馬怎麼能長期待在傢裡?司徒也應該鎮守石頭城。你在皇帝那兒既然出入甚多,說說這事應該比較容易。”王植就請范雲代寫啟奏,自己呈上皇帝。不久齊武帝就命二王各鎮一城。

文惠太子曾到東田觀看收稻子,范雲當時跟從著。太子回頭對他說:“割稻子看著很有意思啊。”范雲進言說:“三個季節的勞動,是很辛苦的,希望殿下能體察務農的艱難,不要尋求一朝的飲宴之樂。”太子變瞭臉色,向范雲致謝。從東田出來時,侍中蕭緬以前並不認識范雲,這時到車邊握住范雲的手說:“不料今天又聽到剛直的言論。”

齊永明十年(492)出使魏國,魏國派李彪向他宣示魏帝的旨意,李彪來到范雲的住處,對范雲很表贊譽。李彪為他拿來甘蔗、黃柑、粽子,吃完馬上又添上。李彪笑著對他說:“范散騎稍微省著點兒吧,吃完可就再沒有瞭。”回國後,又改任零陵內史。原來,照零陵的舊制度,官員俸祿除瞭公田的俸米之外,另外收雜調四千石。范雲到任後,隻收取雜調的一半,百姓都很高興。因此很得齊明帝贊賞,調回京都任為正員外郎。

當時齊高帝、武帝一族的王侯都恐懼大禍臨頭,范雲趁明帝召見時乘機進言說:“從前太宰文宣王對我說,曾經夢到在一座高山上,頂上有一個深坑,看見文惠太子先掉下去,接著是武帝,再接著是文宣王。又看到仆射在室內坐在禦床上,旁邊有帝王的羽儀,不知這是個什麼夢,讓我註意不要對別人說。”明帝流淚說:“文宣王的好處難以辜負。”於是對待他的兒子蕭昭胄兄弟比對其他宗室子弟好些。

范雲受寵於蕭子良,江礻石便向范雲求與他女兒結親,酒喝得多瞭,江礻石從巾箱中取出剪刀給范雲,說:“先拿它作為聘禮。”范雲笑著接受瞭。等到江礻石官作大瞭,范雲又趁著酒醉對江礻石說:“從前和將軍都是黃鵠,如今將軍變成瞭鳳凰,荊釵佈衣的門戶,和華貴的門第理應分別。”於是拿出剪刀還給江礻石,江礻石也就另覓高門為婚。等江礻石遇禍被殺,妻兒流離,范雲經常照顧他們。

後來任始興內史。按照舊例,在郡界內的百姓如果捕到逃亡的奴婢,統統送到作坊做苦工;如果抓到逃亡部曲則賣掉,換成銀子繳納官府。范雲先讓百姓給他們作上標記,如果百日後找不到失主,便依法判決送交朝廷。另外始興郡的後堂歷任相沿有雜工作坊,范雲統統罷去,讓服役者回傢,這些都得到皇帝的稱贊。始興郡內有不少霸道奸滑的大族,郡守有不如他們意的,就合謀殺害,不然就趕走他。邊境上的蠻人俚人中,盜賊尤其多,前任內史多攜帶兵器以自衛。范雲入境,則用恩德安撫他們,撤掉防衛哨所,於是境內太平無事,商賈可以露宿野外,郡內百姓把他稱為神明。

改任廣州刺史、平越中郎將。到任後,派人祭祀孝子南海的羅威、唐頌、蒼梧的丁密、頓琦等人的墳墓。當時江礻石的姨弟徐藝作曲江縣令,江礻石再三托付范雲關照他。有一個叫譚儼的,是縣裡的豪族,徐藝鞭打瞭他,譚儼感到受瞭奇恥大辱,到京城告瞭范雲,范雲因此被征召回去下瞭獄,碰上大赦才得以赦免。

當初,梁武帝作司徒祭酒,與范雲都在竟陵王的西邸,關系很親密。永明末年,梁武帝和他哥哥蕭懿經占卜居住在建康東郊外,范雲也蓋瞭房子和他們為鄰。梁武帝每次到范雲的住處,范雲的妻子常常會聽到帝王出行時清道的聲音。范雲又曾和梁武帝一起夜宿顧日高之傢裡,日高之的妻子正生孩子,有鬼在外面說:“這屋裡有王有相。”范雲起身回道:“是王你就應當瞻仰叩拜,是相就該歸命於王。”因此以後便為蕭衍盡心謀劃。後來武帝起兵,將要到建康,范雲雖沒有擔任齊朝的官職,但自己覺得與蕭衍平時關系親近,怕被東昏侯懷疑,想要求入城避嫌,先派車接來太原孫伯翳來商議。伯翳說:“如今上有天象顯示,下有災變感應,蕭征東以濟世雄武之才,挾天子而令諸侯,天時人事已經如此,還用多說什麼。”范雲說:“這話正合我意,隻是如今羽毛未豐,不得不回到籠子裡去,希望閣下好好留意。”范雲入城後,被任為國子博士,還未正式任命,東昏侯被殺。侍中張稷派范雲帶著使命到石頭城見梁武帝,梁武帝像以往一樣善待他,於是他又為武帝出謀劃策,輔佐他成就大業。委任范雲為黃門侍郎,和沈約同心協力輔助武帝。不久改任大司馬諮議參軍,兼任錄事。

武帝受封為梁王,范雲改任侍中。武帝當時納娶齊東昏侯的餘妃,為此很影響政務,范雲曾因此進諫,武帝沒有聽從。後來有一次和王茂一塊兒到武帝的臥室內,范雲又進諫,王茂於是起身下拜說:“范雲的話是對的,明公心裡一定要想著天下大事,不要留戀愛惜一個女人。”武帝默然不語。范雲便奏請武帝讓把餘氏賞給王茂,武帝認為他的意見對而答應瞭他。第二天,賞給范雲、王茂各百萬錢。梁武帝受禪稱帝,在南郊燒柴祭天,范雲以侍中身份同乘一輛車。祭祀結束後,武帝上車對范雲說:“我現如今啊,就像拉著已朽爛的韁繩駕馭六匹馬一樣戰戰兢兢。”范雲回答說:“我也希望陛下一天比一天謹慎。”武帝很贊成他的話,當天就升任他為散騎常侍、吏部尚書。因輔佐武帝成就帝業之功,封為霄城縣侯。

范雲因與武帝有舊日情誼,位置在許多開國大臣之上,他也為朝廷竭誠盡力,隻要是他想到的就一定去辦。武帝也推心置腹地倚仗他,凡是他所奏請之事,大多都準奏。范雲本來比武帝大十三歲,曾有一次陪武帝飲宴,武帝對臨川王蕭宏、鄱陽王蕭恢說:“我和范尚書年輕時就關系親密,相敬如兄弟。現在我作天下之主,兄弟之禮不能再用,你們應替我呼范雲為兄。”二王離座下拜,並和范雲一同乘車回尚書省,當時人們都認為他榮耀之極。武帝曾和范雲談起往事,說:“我從司州回建康時,住在三橋處傢裡,門生王道拉著我的衣裳說:‘聽到外邊的圖讖上說,齊朝天下不長瞭,應該另有王者,您應該謀取盎貴才是。’我當時坐在書齋裡讀書,內心被他的話說動,但外表上不得不表示責怪,要喊人把他捆起來,王道叩頭哀求,不敢再說。如今王道作瞭羽林監、文德殿主管,執掌門禁。”范雲說:“這不過是天意讓王道說出來罷瞭。”武帝又說:“我作百姓時,曾夢見拜從前的兩個妾為六宮嬪妃,如今有瞭天下,這兩個女人已經死瞭,所封的已不是原來的人瞭,我常為此而遺憾。”

那年,范雲以本官身份兼任太子中庶子。第二年,升任尚書右仆射,兼任吏部尚書。不久,因違背詔令用人,罷免吏部尚書職務,仍任右仆射。

范雲生性敦厚和氣,對寡嫂禮數周到,傢裡的事一定要先問嫂嫂再去辦。講求氣節,喜歡做出不俗的行為,專門助人於急難之時。年輕時和領軍長史王田亥友善,范雲的房舍剛蓋好,傢剛剛搬完,王田亥這時死在官署裡,屍體沒地方放,范雲就把它停放在自己的東廂房。把屍體從大門挪進來,還親自給死者口內含玉,按喪禮給死者招魂,當時人們都認為這樣作實在是難得。等到任吏部尚書掌管官吏的任免,武帝對他委以重任,每天滿桌公文、滿屋賓客,而范雲卻能對應如流,從不耽擱誤事,官府文書中的作偽之處,都能明察如神,當時之人都佩服他敏捷明斷。范雲性情率直急躁,缺乏威嚴穩重,對什麼事情褒貶,總顯得言語過激,有些士大夫便因此看不慣他。起先,范雲作郡守有廉潔之名,等官作大瞭,也收受瞭不少賄賂,然而傢無餘財,有收入便隨即分送瞭親友。

梁武帝當初剛受九錫將要稱帝時,范雲忽然得病,過瞭兩天半,才叫醫生徐文伯來診視。文伯說:“要是慢治一個月會好,想快治馬上就能痊愈,可就怕二年後復發不可救治。”范雲著急地說:“朝聞道夕死而可,何況還有二年呢!”於是文伯點火給他艾灸,又給他多蓋上幾層衣服。不一會兒,汗流浹背立時能夠起床。但二年後果然發病而死。武帝為之下淚,當天親往參加殯殮,下詔贈任侍中、衛將軍,禮官奏請謚為“宣”,武帝下詔賜謚為“文”。范雲著有文集三十卷。

范雲有堂兄范縝。

《南史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