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點傳

何點字子晰,十一歲時,為父母居喪,幾乎到瞭毀滅身體的地步。等他長大,為傢禍而傷感,要斷絕婚姻和仕途,祖父何尚之強行為他娶瞭瑯笽的王氏。媒禮結束後,即將親自迎娶,何點屢次哭泣,請求堅持本來的志向,於是作罷。

何點眼明眉秀,容貌方正文雅,真率素淡,十分美好,不以門戶高貴自誇。博通群書,善於談論。他傢本來素為世族,親戚婚姻多是貴官。何點雖然沒有進入城府做官,但是性格隨便,好親近人物。遨遊人間,不插簪不系帶,因為人才地位都很高,沒有什麼人讓他受委屈,他面對公卿展腳倚坐,高談闊論,而對下層人士卻很敬重。有時他乘著柴車,穿著草鞋,隨心漫遊,酒醉而歸。所以世人評論以何點為孝隱士,他弟弟何胤為小隱士,很多士大夫都仰慕和追隨他們。當時的人們贊揚和重視他的博通,稱他為“遊俠處士”。他的哥哥何求也隱居在武丘山。何求去世,何點隻吃蔬菜不飲酒,持續瞭三年,腰帶減細瞭一半。

宋朝的泰始末年,征調他為太子洗馬。齊朝初年,多次征調他為中書侍郎、太子中庶子,都沒有就任。他與陳郡的謝..、吳國的張融、會稽的孔德璋是親密的知己。

何點傢門世代信佛,堂弟何遁讓他住在東籬門的園子中,孔德璋為他築瞭一所房子。園子中有卞忠貞的墓,何點在墓旁種瞭花草,每次飲酒必定要舉酒祭奠他。招聚名人好友,後來取名德桑門,賦詩詠唱,悠遊自得。

起初,褚彥回、王儉做宰相,何點對別人說:“我作《齊書》已經完成,贊論中說:‘彥回本是世傢大族,王儉也是國傢精華,他們不是依賴舅氏,哪裡顧上考慮國傢!’”王儉聽說瞭,想等候何點,知道無法見到,才停下瞭。豫章王蕭嶷乘車去見何點,何點從後門離開瞭。司徒竟陵王蕭子良聽到後,說:“豫章王尚且望塵不及,我應當遠望山岫消除這種想法瞭。”後來何點在法輪寺,蕭子良前往見他,何點頭戴隱士的方巾登席,蕭子良歡欣不止,贈給何點嵇叔夜酒杯、徐景山酒槍。

何點少年時候曾經患過渴痢病,多年不愈。後來在吳中石佛寺建壇講經,在講經的地方白天小睡,夢見有一個道人,形貌不凡,送給他一捧藥丸,夢中把它吃瞭,從此病就好瞭,當時的人認為這是由於他的美好德行感動瞭神人。

他性格通脫愛好施舍,遠近的人給他贈送財物,他一概不推辭,隨後就又散發出去。他曾經路過朱雀門街,有一個人從車後偷盜何點的衣物,他看見瞭卻不吱聲,旁人把盜賊捉住交給瞭他,何點卻把衣服送給瞭盜賊。盜賊不敢接受,何點要讓人向有關部門告發,盜賊非常害怕,這才接受瞭。

何點對人物很有鑒別能力,他識別獎勵提拔過許多人。吳興的丘遲還在幼童的時候,何點就發現瞭他;濟陽的江淹還在貧寒的時候,何點就稱贊過他,結果和他說的完全一樣。他的哀樂超過常人。他曾在走路的時候遇到送葬的人,慨嘆說:“這痛哭人的心情,怎麼可以想象呢!”於是悲痛得不能自制。

年老時候又娶瞭魯國孔嗣的女兒,孔嗣也是一個隱士,何點雖然結瞭婚,也不與妻子相見,另外築瞭一處房子讓她住,人們都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吳國的張融少年的時候被免官,而作詩有很高妙的句子,何點答詩說:“昔聞東都日,不在簡書前。”雖然是開玩笑的話,而張融心中一直怨恨瞭很久。等何點後來又結瞭婚,張融便寫詩贈給何點說:“惜哉何居士,薄暮遘荒婬。”何點也很怨恨。

永元時期(499~501),崔慧景圍城,人們都沒有柴燒,何點便把園子中的樹全部砍掉送給親友和鄉鄰。崔慧景喜歡佛理,先前向往結交何點,何點不理他。到瞭現在便逼召何點,何點把裙子撕開作為褲子,到瞭他的軍中,終日談佛,而不談及軍事。他談話的情況就是這樣。崔慧景平定以後,東昏侯大怒,要把他殺掉。王瑩很替他害怕,求蕭暢出個主意。蕭暢對茹法珍說:“何點如果不引誘敵人共同講佛,情況就未必可以估量瞭,由此而言,便應該得到封賞。”東昏侯才罷休瞭。

梁武帝與何點有舊交,登基以後,寫瞭手詔敘說舊情,賜給他鹿皮巾等物品,並且要召見他。何點以方巾粗衣的穿戴被引入瞭華林園,武帝贈他詩酒,像從前一樣以禮相待,並下詔書征他為侍中。他竟敢違逆武帝,說:“還想讓我老頭子來做大臣!”辭病不起。武帝又下詔書詳加資助,全部送到他的住處,每天所需要的費用,由太官另外供給。

天監二年(503)去世,詔令贈給一等棺材一具,喪事所需要的花費,由太監經管。

《南史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