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彖傳

袁彖字偉才,是袁靑的弟弟袁覬的兒子。袁覬好學,有很好的才能,很早就有清雅的聲譽,在宋做官為武陵內史。袁彖少年時期就很有風度,善於寫文章和談玄,被舉為秀才,歷經諸王府參軍,沒有就任。袁覬臨終給哥哥袁靑的信中說:“史公的才能學識可喜,足以光大先祖的基業瞭。”史公,是袁彖的小字。後來袁靑被殺,宋明帝把他的屍體投到瞭長江中,不許收葬。袁彖和舊時的奴仆一人,化裝去找屍體,四十多天才找到,秘密地埋在瞭石頭城後面的岡子上,是靠自己背土埋的。他一直在懷裡放著他的文集,不曾離開過自己的身體。明帝死後,才改葬瞭袁靑。堂叔司徒袁粲、祖舅征西將軍蔡興宗都很器重他。

在宋朝做官擔任齊高帝太傅相國主簿、秘書丞。在齊國做官擔任中書郎,兼太子中庶子。又以中書郎而兼禦史中丞。因為彈劾謝超宗寫奏表遲疑不決,免官。後來任命為廬陵王咨議。當時南郡江陵縣人茍蔣之的弟弟茍胡之的媳婦,被曾口寺的和尚所奸婬,和尚夜裡進入茍傢,茍蔣之殺死瞭他,被官府所審查,茍蔣之敘述瞭傢門的醜行,說是想告狀害怕羞恥,想忍下又不能夠,確實是自己殺死瞭他,茍胡之敘述的也是這樣,兄弟爭死。江陵令宗躬報告給州裡,荊州刺史廬江王請求多方討論。袁彖說:“嚴寒季節,才看出青松翠竹的節操,危機出現,才見到堅貞獨具的風采。我認為茍蔣之、茍胡之殺人,本心並非要做出暴行,論罪的時候,兄弟互讓生存,事情讓左右的人憐憫,義氣令行路的人悲哀。從前孔融自引罪名,結果漏過瞭粗疏的法網,蔣之的心跡,正和古人相符合,如果用重刑治罪,實在是傷害瞭為善的人們。”因此茍蔣之兄弟免去瞭死罪。

他逐步升遷為太子中庶子,調出京城做瞭冠軍將軍,監管吳興郡的事務。袁彖性格剛強,因為一些委婉的話觸犯瞭武帝,又鄙薄王晏的為人,王晏請求結交而不予答理。武帝在便殿用金柄刀子切瓜,王晏在旁邊說:“在外面聽到有關於金刀的議論,恐怕不應該使用這東西。”武帝追根溯源地追問究竟是為什麼,王晏說:“這是袁彖對我說的。”皇上惱恨瞭很久。袁彖到瞭郡上任職,因為多用瞭俸祿,被免官交付東冶。袁彖的妹妹是竟陵王蕭子良的妃子,蕭子良的世子蕭昭胄當時年齡八歲,見瞭武帝而面容憔悴,武帝問是什麼緣故,蕭昭胄流著眼淚說:“我的舅舅犯瞭罪,現在還在尚方,我母親悲痛哭泣,不吃飯已經有很多日子,我所以不能安寧。”武帝說:“特地為孩兒赦免他。”稍後武帝遊覽孫陵,遠望東冶,說:“冶中有一個高貴的囚徒。”過瞭幾天,與朝臣一起視察東冶,步行走到倉庫,於是舉行宴飲,賜給囚徒酒肉,下令會見袁彖,和他說話,第二天就把他釋放瞭。

後來,他做瞭侍中。袁彖肥胖異常,常常隨從到郊野去射野雞,幾個人推扶著他,才能徒步走路。他幼年的時候,母親就死瞭,養在伯母王氏那裡,袁彖像對待親生母親一樣侍奉她,在傢中盡孝。隆昌元年(494),袁彖去世,謚號靖子。

《南史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