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物在人亡無見期,閑庭系馬不勝悲。
窗前綠竹生空地,門外青山似舊時。
恨望青天鳴墜葉,淒迷枯柳宿寒鴟。
憶君淚落東流水,歲歲花開知為誰。
卻說太祖夢中,分明見武當山玄天上帝,自來接駕,不題。次早起來,聚集諸 將,商議興兵伐北之事,卻令軍師劉基仍回金陵,與李善長等劃策,攻取東吳。劉 基方要起身,太祖恰也送出帳外。此時正是晌午時節,隻見紅日當中,有一道黑光 從中相蕩。太祖仔細看瞭一會,對劉基說:“莫非閩廣之地有小災麼?”劉基說: “此不主小災,還主東南方有折損一員大將之慘。
主公可遣使曉諭東南守禦將帥,謹慎防禦,以嚴天戒。”遂辭瞭太祖,竟回金 陵不題。太祖便作書,往諭東南守將胡深、方靖、胡德濟、耿天壁等,各須謹慎軍 情。四下遣使去訖,因對朱文正說:“汝可謹守南昌,吾當先下湖廣,次定浙西, 然後還建康。”文正等應命。
郎日,太祖領兵離南昌,至湖邊,常遇春接入水寨,吩咐檢點軍士,共有一十 六萬。太祖下令諸將,各統本部軍卒,悉上武昌,待凱旋之日,一總封賞。言罷, 大兵順流而下,竟過瀟湘。大祖乘興作詩:
馬渡沙頭苜蓿香,片雲片雨過瀟湘。
東風吹醒英雄夢,不是咸陽是洛陽。
不一日,竟抵武昌郡嶽州府。原來此城三面皆水,惟北邊是陸路,太祖便令正北安營。即令廖永安、康茂才,於江中聯舟為長寨,絕他出入救援之路。
卻說張定邊在鄱陽大敗,便夜裡把小船裝載友諒屍骸,並長子陳理,奔回武昌, 發喪成服。因立陳理即瞭皇帝的位,建元德壽。恰有探子報知,那陳理聽瞭大驚, 即與張定邊計議。張定邊說:“臣荷先王之恩,自當死報。”乃率兵二萬,屯於高 冠山。那山極其峻偉,朱師仰面而攻,甚難措辦,彼此相持有半月。太祖憤怒,亦 無可奈何。因對眾將說:“來朝敢有奮勇先登者,吾當隆以上賞。隻見陣中傅友德 當先直上,面上中瞭一箭,鏃出腦後,脅下復中一箭。友德呼噪愈力,顏色不變。 郭子興看友德猛力爭登,相與夾攻。
被賊一刀傷瞭左手,猶然灑血馳去,斬獲甚多,賊兵遂四散而走。我們軍士便 據瞭此山,俯瞰城中,毫忽都見。鳴金收軍,太祖親為友德敷調瘡藥,贊嘆說: “便是關、張驍勇,亦隻如此!”太祖遂率兵環攻保安門。
恰說陳英傑見朱兵攻門甚急,便啟奏陳理說:“昔關羽以單刀斬顏良於百萬軍 中,張飛以一騎擋曹兵百萬於霸陵之左。臣雖不才,願以死報主公,沖入敵營,斬 那朱某首級回來。”陳理說:“他那裡有雄兵二十萬,勇將千員,不可輕去。”英 傑回說:“彼處方才安營,各將決然都在本帳整頓,隊伍驟然沖入,必可成功。” 陳理說:“縱使成功,恐亦難出敵人之手。”英傑仰天嘆息說:“若殺得朱君,志 願畢矣,雖死何惜!”便縱馬持刀直入轅門。太祖方才坐定在胡床上,隻見英傑徑 至帳中,太祖大驚,隻有郭英在帳,便叫:“郭英為我殺賊。”那英傑徑對太祖刺 將過來。郭英奮叫直入,手起一槍,把英傑登時槊死,將劍梟瞭首級。太祖即解所 禦赤幟袍,賜與郭英,說:“真是唐之尉遲敬德。”郭英便說:“即今可將這賊首 級,招陳理來降。”太祖聽計。郭英帶瞭首級,走至轅門,看著眾將說:“因何不 守營,讓賊人肆志沖入?猶幸有我在,以救主公。你們合當斬首示眾!”這些軍士, 齊齊跪倒道:“果是不小心。奈賊人一時殺瞭七八人,兇勇得緊,不能阻擋。且營 帳未定,都各自去整理,因此疏忽,望將軍寬宥!”郭英吩咐:“姑恕你們的死, 發令軍政司,各打六十,以懲後來。”道罷,匹馬單槍,徑直前向武昌北門而走。
陳理同張定邊正在城樓上遙望,隻見一將提著首級,飛馬而來。二人大喜,隻 說是英傑手到功成。忽然轉念道:“陳將軍去時,卻是紫袍金甲,今緣何是白袍銀 鎧?”便同眾人仔細認識,方曉得是郭英。漸漸的來至城下,大叫:“爾等犬羊之 徒,焉敢沖虎狼而戲蛟龍乎?吾今擲還陳英傑首級,汝等若知時勢,可速投降,不 失富貴。”便將英傑首級從馬上一丟,直丟進城裡來。又說:“我郭將軍且回去, 你們可今夜細思量。”把馬勒轉而去。太祖說道:“郭英此去,陳理等必然寒心, 然尚在猶豫未決”。便喚編修羅復仁,再到城下極口備陳利害。那陳理回到殿中, 對眾人說:“欲降,則失瞭先君的業;欲不降,則兵糧俱乏,如之奈何!”卻閃過 楊從政來說:“昔日秦王子嬰歸漢,漢且全之。今聞朱公仁德,倘是去降,非唯保 身,亦可免及九族、黎民之厄。”陳理回看張定邊,那定邊道:“社稷已危,有負 前王之托,唯死而已。”遂拔劍自刎。陳理放聲大哭,說:“定邊、英傑,是先王 托他輔助寡人驍將,今皆身死,孤將何恃!楊丞相可草表投降。”一面吩咐將張定 邊屍骸,及陳英傑首級,俱以禮葬於城外。即進宮中見母親楊氏,具言納降一事。 楊氏說:“吾不能為孟昶之母。”一頭撞柱而死。
次日,陳理率群臣換瞭縞素,拜辭傢廟及友諒的靈,開北門徑到太祖帳中。太 祖看見,甚是不忍,令人解其縛。陳理向前伏首請罪,蒙主上放釋瞭,便步隨車駕 入城。凡府庫儲積,但令陳理恣意自取。不殺戮一人。所積倉糧,下令給散遠近百 姓,以舒饑困。百姓大悅。太祖升殿。陳理復叩頭階下。太祖說:“待我還到金陵, 授你官職。”陳理拜謝。太祖即令陳理,發檄與湖廣未附州縣。不數日,盡行納款。 因立湖廣行中書省,以楊璟為參知政事,且籍戶口、田地、賦稅,並記友諒原留宮 殿什物器皿。太祖一一細看,後籍上卻寫友諒鏤金床一張。太祖笑說:“此與孟昶 七寶溺器何異?如此奢侈,焉得不亡!”即命毀去。此時卻是至正二十四年,歲次 甲辰二月光景,太祖留軍鎮守,仍領兵望金陵而回。復入江西至南昌,朱文正、鄧 愈等,迎接稱賀平定武昌一事,不題。
且說太祖步出營前散步,但見四面山水清幽可愛,正是:
依依柳綠,灼灼桃紅。
奇花異草,翠柏青松。
正觀之時,忽聽鶯聲鳥語,心中不舍,隻是信步行去,耳畔微聞鐘聲。太祖定 睛一望,方見一所古寺,周圍水繞,寺前又有座石橋。太祖緩緩行至橋上,但見雪 浪騰空,波濤洶湧。太祖驚懼,站立不住,隻得走過橋去。已到寺前,山門口上懸 一匾,寫著“古雷音寺”四字。太祖說道:“此處邊叫古雷音寺……”話說未完, 一陣怪風響過,跳出一隻吊睛白額錦毛花斑虎,真好厲害。太祖猛然一見,早已跌 在崖石邊,口內說道:“吾命休矣!”隻見寺中忙走出一個老僧來,形容古怪,須 眉皓然,手執竹杖,口內大喝:“孽畜,休得無理!”那虎俯伏崖邊不動。老僧走 近前來,用手扶起,便說道:“不知陛下駕臨,有失迎候!被這惡畜驚瞭聖躬,實 老僧之罪也!”太祖起來,整頓衣冠,看老僧舉止異常,乃開口道:“偶然閑步, 得瞻慈容,更勞驅逐惡畜,誠萬幸也。”老僧又道:“陛下連日運籌帷幄,因便至 此,請方丈一茶,小盡山僧微意。”太祖欲待不去,看見景致清幽,心中羨慕;欲 待竟去,猶恐久坐耽遲,礙於長行。正在沉吟,和尚又道:“陛下不必遲疑,請獻 過茶,即送駕返,決不相羈。”太祖遂舉步走進山門。但見松柏森森,雲連屋宇。 又走到一重門首,恰似王母瑤池,真非人世。不覺已至大殿檻外。太祖抬頭一看, 正是:
黃金殿宇,白玉樓臺。一帶平坡,盡是瑪瑙砌就;兩邊階級,猶如寶石嵌成。 碧檻外,萬朵金蓮騰瑞色;寶殿上,千枝玉樹放光明。白玉瓶,內插九曲珊瑚樹; 矮銅鼎,中焚八寶紫真氳。一對青金榻,兩扇白玉屏。珍珠亭,熠熠寶光連白日; 琉璃塔,騰騰瑞氣接青雲。三尊古佛,指破有為有相;十八羅漢,滲透無滅無塵。 香風細細菩提樹,花雨紛紛紫竹林。
老僧引大祖進殿,眾僧參見,俱道:“陛下享人間富貴,一朝帝王,今到蔽寺, 山荒徑僻,多有褻尊之罪。”太祖道:“今來寶剎,乃人間未見之珍,天上罕有之 物,令人目眩神搖,不知身在何世!”眾僧雲:“請陛下一觀。此處雖系山徑荒涼, 也是難得到的。”太祖微笑,抬頭四下觀看,真是一塵不染,萬慮俱消。隻見十數 眾僧人,身披袈裟,手敲鐘鼓,誦經禮仟。
太祖看畢,將頭點瞭點,道:“誠心如此!”老僧引著太祖,行至方丈。老僧 躬身,奉請太祖上坐,老僧下席相陪。少頃,小沙彌捧上茶來。須臾茶罷,又擺素 齋。老僧說道:“山中無物為敬,多有褻瀆。”太祖連稱:“不敢,後當報答高情” 食畢,老僧隨向袖中取出一個緣簿來,面上寫著“萬善同歸”四字。雙手遞與太祖, 又口中說道:“願主上早發慈悲之心。”太祖接過緣簿,揭開一看,俱列歷代帝王 名諱,第一位是漢文帝,喜施馬蹄金一萬;第二位卻是梁武帝,願施雪花銀一萬; 第三位便是唐玄宗,樂施寶和珍六斤;第四位是傅大士,施財一萬;第五位卻是呂 蒙正,樂助白金二萬;第六位宋仁宗,樂輸銀二萬;第七位晁元相,喜助黃金二百 兩;第八位則天後,發生樂施七千金。老僧在旁便說:“如今正起黃金寶殿,尚少 一位不得完成,望陛下發念。”太祖心中想道:“行兵軍需,尚且不足,那有許多 金銀佈施。”沒奈何,提筆寫道:“朱元章助銀五千兩。”老僧接過緣簿,深深一 揖,再三致謝,送緣簿回房。太祖自思道:“那簿上如何有前朝的人,想是歷代留 下來的,亦未可知。”又說道:“和尚不是好惹的,見面就要化緣。我本無心到此, 被他將茶果誆住,寫上許多銀子。若我日後登瞭大位,當杜此貪僧,滅盡佛教。” 猛想起道:“我在此遊瞭一會,何不留題,也不枉來此一場。”遂題於碧玉門上:
手握乾坤殺伐機,威名遠鎮楚江西。
青鋒起處妖氛凈,鐵馬鳴時夜月移。
有志掃除平亂世,無心參悟學菩提。
陰陰古木空留意,三嘯長歌過虎溪。
太祖題畢,老僧出來看見詩句,變色說道:“我這裡是清凈極樂之鄉,無生無 滅之地。今主上殺伐太重,昨火燒漢兵六十萬,江東大戰,又傷軍卒二十多萬。雖 然天意,亦當體念民生;貧賤雖殊,痛癢則一。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 率天下以暴,而民不從。仁與不仁,其理迥別,僧願陛下行仁。適才以緣示之,陛 下即動嗔念,今吟詩又動殺心。陛下即有天下,易得之,亦易失之。”遂叫沙彌洗 去字跡。太祖自覺慚愧。即便辭回。老僧道:“此地山路險峻,虎狼且多,吾當遠 送。”二人同行,來至橋上,隻見那虎仍然俯伏崖邊。太祖看見大懼。老僧道: “陛下勿怕,此乃傢獸耳……”話未說完,老僧又道:“請看軍兵乘舟來尋主上瞭。” 太祖舉眼忙看,老僧將手往下一推,撲通一聲,跌下河去。太祖大叫:“死也!” 急忙睜眼看時,已在自傢營前。眾將一見,甚是歡喜,向前問道:“陛下何處去來? 吾等水陸尋瞭三日,今幸得見天顏。”太祖說:“我才去瞭半日,如何便是三天?
太祖遂把閑遊事體,細細說瞭一遍,眾將稱異。當晚即在營內治酒賀喜,飲至 更深方散,各歸寢處。前人有詩雲:
廬山高萬丈,原為不接天。
一朝雲霧起,天與地相連。
此段即是太祖誤入廬山也,不題。
卻說次日,太祖出城取路而回,不一日,便至金陵。李善長、劉基、李文忠率 文武迎於城外。即上表勸登帝位,不允。次日,復同百官勸進,因擇三月朔日,即 登王位,升奉天殿,群臣相參稱賀。次日,太祖告廟,建百司官屬,並賜平漢功臣, 論功行賞。封陳理為歸德侯。又顧李文忠問說:“卿等與吳兵交戰,勝負如何?” 文忠說:“臣與湯和合兵,大敗士誠,追至湖州舊館而回。士誠卻從杭州過錢塘江, 侵婺州等處。後聞殿下大破陳友諒,進克武昌,士誠大懼,連夜領兵仍還蘇州。” 太祖大笑說:“此真穴中鼠矣。
這且慢題,但我近日聞陳友定為元把守汀州,今卻甚是拔扈,迫脅元福建省平 章燕隻不花,此事你們得知否?”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