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子弟(8)

秦朝的時候,秦始皇焚書坑儒,儒傢的典籍、六藝從此開始殘缺,儒學受到瞭沉重的打擊。陳涉起義後,自立為王,魯地的儒生攜帶著孔子傢傳的禮器去歸附陳王。於是,孔甲當上瞭陳涉的博士,最後忠貞地和陳涉一同死瞭。陳涉自平民起傢,帶領一群被征發去戍守邊境的烏合之眾,僅一個月時間就在楚地稱瞭王,不到半年時間就竟又滅亡。可以說,他的事業十分微小、淺薄,可是士大夫們卻身背孔子的禮器去委身歸順成為他的臣下,這是為什麼呢?應當是由於秦朝政府焚毀瞭他們的書籍,因此便積下瞭仇恨,後來便借助於陳王反秦來發泄心中的憤懣吧。

坎坷的經歷

叔孫通,薛縣(今山東省南部)人。秦朝的時候,他憑借傑出的文學才能被征為待詔博士。幾年以後,陳勝等人揭竿而起,開始瞭反抗暴秦的戰爭。使者把這件事報告給瞭朝廷,秦二世便召集博士、儒生們,問他們說:“朝廷從楚地征調的守邊士兵在大澤鄉造瞭反,他們攻下瞭蘄縣,進入瞭陳地。你們各位對此事如何看待啊?”博士、儒生中有三十餘人上前說道:“為人臣子,就要循規蹈矩,不能逆亂,逆亂就是反叛,要被判處死罪而不能得到赦免。希望陛下趕快出兵攻打他們。”秦二世聽後發怒,變瞭臉色。這時,叔孫通上前說道:“以上諸位都說錯瞭。如今,天下一體,朝廷毀掉瞭郡縣的城堡、銷熔瞭各地的兵器,以此向天下人表示不再用兵的意圖。況且,國傢上有明君,下有完備的法令,人人奉公守職,四面八方都來歸附,哪裡有敢反叛的人?陳勝等人隻不過是偷雞摸狗的盜賊罷瞭,不足掛齒!辟吏們正在捉拿他歸案,朝廷對此不值得憂慮!”秦二世聽後十分地高興。然後,他又遍問諸位博士、儒生。大傢有的認為是反叛,有的認為是盜賊。最後,秦二世下令禦史追究此事,把那些認為是反叛的博士、儒生交給獄吏治罪,因為他們說錯瞭話。而其他認為是盜賊的人則不予追究。因為叔孫通說的很合他的心意,秦二世還專門賞賜給叔孫通絲綢二十匹、衣服一套。

退朝以後,叔孫通回到瞭宿舍。儒生們責問他說:“先生說話為什麼這樣的阿諛奉承啊?”叔孫通長出瞭一口氣,回答說:“諸位有所不知,今日,我幾乎不能逃脫虎口,差點兒就死在大殿上瞭,伴君如伴虎啊!”於是,叔孫通逃離瞭咸陽,回到瞭老傢。當時,薛郡已經投降瞭楚軍,因此,叔孫通跟隨瞭項梁。後來,項梁在定陶戰死,叔孫通便隨從瞭楚懷王。再後來,項羽將楚懷王封為義帝,遷居到長沙,叔孫通被他留在瞭自己的身邊。漢高祖二年,劉邦率領諸侯的軍隊攻入瞭彭城,叔孫通就投降瞭他。不久,劉邦兵敗西退,叔孫通與他一起撤退瞭。叔孫通先生可謂是長於變通的人,跟隨的主子換起來就像走馬觀燈一樣。

制訂朝儀(上)

平日裡,叔孫通一副標準儒生的打扮,這讓劉邦感到厭惡。於是,叔孫通改變瞭自己的服飾,穿上瞭短衣,依隨楚人的習慣,對此,劉邦十分高興。

叔孫通投降劉邦的時候,隨從他的儒生弟子有百餘人,但是,叔孫通一直沒有推薦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人,隻是推薦瞭當年相識的群盜中的壯士。弟子們私下裡埋怨他說:“我們服侍先生好些年,有幸隨從他投奔瞭漢王。如今,先生不推薦我們做官,唯獨推薦那些盜賊出身的人,這是為什麼呢?”叔孫通聽說瞭此事,便對他們說:“漢王現在正冒著生命危險去爭奪天下,各位難道能夠為漢王作戰嗎?因此,我先是推薦那些能夠斬將拔旗的人。希望各位暫且等待,我決不會忘記你們的。”不久,劉邦任命叔孫通為博士,稱之為稷嗣君。

漢高祖五年,天下已經平定,諸侯們在定陶尊奉劉邦為皇帝,叔孫通奉命制訂瞭朝廷的禮儀和官職。開始的時候,劉邦完全去掉瞭秦朝時候的苛細的禮儀和法規,力求簡易。沒想到出瞭一件事,改變瞭劉邦的想法。開國後不久,朝廷舉行宴會,宴請功臣宿將。跟隨劉邦打天下的人大多是中下層的貧民,簡單說就是鄉村野夫,根本不知禮儀這回事,他們在宴會上喝酒都醉瞭,互相攀功,甚至有人大喊大叫,更有甚者拔劍擊刺宮殿的石柱,一派混亂的景象。對此,劉邦很不爽快,上下不分,尊卑不明,讓他感覺不到皇帝的那種高高在上的唯我獨尊的氣勢。

《史記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