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末路(21)

重整河山

韓王信,是戰國時候韓襄王的庶孫,他身高八尺五寸,儀表堂堂。秦末農民起義爆發以後,燕、齊、趙、魏等國都已經擁立瞭新王,項梁也已經擁立瞭楚懷王。原來的諸侯國之中,唯獨韓國後繼無人。因此,諸侯們確立瞭六國時期韓國的庶公子橫陽君韓成為韓王,希望依靠他來安撫韓國原有的領土。項梁戰死定陶以後,韓王成投奔瞭楚懷王。劉邦率軍攻打陽城,同時命令張良以韓國司徒的身份收服韓國的故土。張良在略定過程中找到瞭後來的韓王信。劉邦便任命他為韓國的將軍,率軍跟隨自己進入瞭武關。

滅亡秦朝以後,項羽重分天下,劉邦被封為漢王。後來,韓信跟隨他進入關中,他勸劉邦說:“項羽把好的土地都分封給自己的親信將領,唯獨大王被封在這邊遠的地方,等於是降職。您的士兵都是山東人,時刻期盼著返回傢鄉。如果您現在乘著士兵們銳氣正盛,向東進軍,就可以爭奪天下啊!”這些話正中漢王的下懷,從此把他看作瞭心腹。不久,劉邦回師平定三秦,答應韓信說日後會封他為韓王。於是,劉邦任命韓信為韓國的太尉,率軍去攻取韓國的領土。

項羽分封的諸侯王紛紛前往自己的封國,而韓王成因為沒有跟隨他作戰、沒有軍功,並未被遣回自己的封國,被改封為列侯。後來,項羽聽說劉邦派遣韓信去攻取韓地,便急忙封當初自己巡視吳縣時候的舊交縣令鄭昌為韓王,讓他去抗擊漢軍。漢二年,韓信攻占瞭韓國的十餘個城邑。劉邦到達河南郡以後,韓信借勢猛攻鄭昌的駐地陽城。鄭昌投降以後,劉邦封韓信為韓王,命令韓信率軍跟隨自己的左右。次年,劉邦撤出滎陽,韓信、周苛等人留守。不久,楚軍攻下瞭滎陽,韓信投降,但是很快偷偷地又逃回瞭漢王營地。劉邦不計前嫌,再次封韓信為韓王,韓信終於跟隨劉邦打敗瞭項羽,平定瞭天下。漢五年的春天,韓信接受瞭漢朝的符節,被正式封為韓王,定都潁川。

叛逃匈奴

次年春天,劉邦認為韓信有武才,而他所轄的地區是天下的要害,雖然相信他不會叛變,但是為瞭國傢的安全、穩定,劉邦下詔,調遣韓信管轄太原以北地區,防禦匈奴,定都晉陽。後來,韓信上書說:“韓國毗鄰邊界,匈奴屢次入侵。晉陽(今山西太原)距離邊塞遙遠,不便於指揮防禦,所以,臣請求遷都馬邑(今山西朔縣)。”劉邦答應瞭韓信的請求。這年秋天,匈奴的冒頓單於率領重兵圍攻韓信,韓信十分被動,便多次派遣使臣到匈奴去謀求和解。劉邦出兵解救韓信,但是得知他曾經多次派使者出使匈奴,便懷疑他有異心,還派人責問他。韓信害怕自己被殺,就與匈奴約定共同攻打漢軍。反叛以後,韓信將馬邑獻出,投降瞭匈奴,並且幫助他們攻打太原。

漢七年的冬天,劉邦禦駕親征韓信叛軍,在銅堤(今山西沁縣南)打敗瞭他的軍隊,殺死瞭他的部將王喜,韓信本人跑到瞭匈奴地區。他的部將白土縣人曼丘臣、王黃,擁立六國時候趙王的後代趙利為王,收編瞭韓信的散兵,與韓信以及冒頓單於謀劃著攻打漢軍。不久,冒頓派遣左右賢王率領一萬多騎兵,會合王黃等人,屯兵在廣武以南。後來,這支軍隊到達瞭晉陽,在與漢軍的交戰中失利,接著又在離石失利。

很快,匈奴又在樓煩西北聚集瞭兵馬,劉邦派遣車馬軍擊敗瞭他們。戰爭的態勢朝著有利於漢軍的方向發展。劉邦以為自己多次擊敗匈奴軍隊,覺得他們不堪一擊,一聽說冒頓單於駐紮在代谷,便派人去偵查情況。想一勞永逸地消滅匈奴,平定邊患。於是,劉邦率軍從晉陽到瞭平城(今陜西省大同市東北)。誰知他剛登上瞭城外的白登山,就被匈奴的大軍包圍。後來,劉邦派人用大禮賄賂匈奴的王後。王後替他向單於說情,劉邦才得以沖出包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圍。兩國分別罷兵,以後的日子裡,韓信替匈奴帶兵,時常地侵擾漢朝的邊境。

《史記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