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左膀右臂(11)

八年以後,張良去世,謚號為文成侯。按照父死子繼的規定,他的兒子張不疑承襲瞭侯位,但是張不疑運氣不佳,在文帝五年因為犯瞭不敬的罪過,被廢除瞭封地與爵位。

當初,張良在下邳橋上遇見瞭那位送他《太公兵法》的老父,跟張良分別之後再也沒有任何消息。十三年以後,張良跟隨劉邦路過濟北,果然在榖城山下見到瞭老父所說的黃石,就認為他是老父的化身,便將它帶瞭回去,作為最貴重的寶物來祭祀。張良去世以後,傢人將黃石一同葬入他的墓塚裡。後人每逢掃墓,以及在伏日、臘日祭祀留侯的時候,也一同祭祀這塊黃石。劉邦曾經說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我不如子房。”據此,司馬遷認為張良大概是位身材高大、形象魁偉的人。但是後來,等到司馬遷親眼見到張良畫像,才知道張良原來像婦人、美女那般纖弱。他便感慨孔子所說的以貌取人的缺漏。

少有大志

丞相陳平,是陽武縣戶牖鄉人。他年輕時傢境貧寒,但他喜歡讀書,傢中有田地三十畝,他自己同哥哥陳伯住在一起。陳伯平常任勞任怨地在傢裡種地,卻非常支持陳平出外求學。陳平長得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有人開玩笑似地對陳平說:“你傢裡那麼窮,吃瞭什麼長得這麼魁梧?”陳平的嫂子心眼比較小,整天惱恨陳平不看顧傢庭,也不在外掙錢養傢,就到處宣揚說:“傢裡這麼窮,也不過吃糠咽菜罷瞭。有這樣的小叔子,不能養傢糊口,還不如沒有呢!”陳伯聽到這些話,心裡對她非常不滿,二話不說,將她趕出瞭傢門。

一次,陳平所居的裡社祭祀土地神,陳平做主持割肉的人。他把祭肉分配得很均勻,百姓都認為很公平。父老鄉親們互相贊嘆說:“好,陳傢孩子真會做分割祭肉的人!”陳平嘆息說:“唉,假使讓我陳平主宰天下,也會像這次分肉一樣!”

陳平娶婦

陳平成年後,因為傢裡比較窮,富有的人傢沒有誰肯把女兒嫁給他,娶窮人傢的媳婦陳平又感到羞恥,高不成低不就,因此陳平一直獨身一人。過瞭好長時間,有個叫張負的富人,他的孫女先後嫁瞭五次人,結果丈夫都死掉瞭。人們認為她有克夫相,沒有人再敢娶她。陳平卻對她情有獨鐘,一直想得到她。陳平因為傢貧,鄉中要是有人辦喪事,就去幫忙料理喪事,靠著早去晚歸多得些報酬以貼補傢用。一次,張負碰巧在喪傢見到瞭他,相中瞭這個高大魁梧的年輕人,就想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他。

喪事辦完以後,張負跟著陳平到瞭陳傢,陳傢住在靠近外城城墻的偏僻小巷子裡,傢中十分貧困,破墻爛瓦,連大門都是用一領破席制成。張負在門口來回轉悠,發現陳傢門外卻有很多專為長者乘坐的安車留下的車轍,給人一種門庭若市的感覺,便感到陳平是個有才能的人,將來必定有大成就,心裡就打定瞭主意把孫女嫁給他。張負回到傢後,對他的兒子張仲說:“我打算把孫女嫁給陳平。”張仲不解地說:“陳平又窮又不掙錢,全縣的人都恥笑他的所作所為,而你為什麼偏把孫女嫁給他?”張負卻對他說:“像陳平這樣儀表堂堂的人,哪能會長久貧寒卑賤呢?”張負最終說服瞭自己的兒子,將孫女嫁給瞭陳平。因為陳平傢裡窮,張傢就借錢給他作聘禮,還給他錢來置辦酒宴娶親。張負告誡他的孫女說:“不要因為陳傢貧窮,就擺大小姐的架子,侍奉人傢時要時刻小心。侍奉兄長陳伯要像侍奉父親一樣,侍奉嫂嫂要像侍奉母親一樣。”陳平娶瞭張傢女子以後,傢境逐漸好轉,資財日益寬裕,交遊也越來越廣瞭。

初出茅廬

陳勝起兵後在陳縣稱王,派周市平定瞭魏國地區,立魏咎為魏王。在此之前,陳平就已辭別哥哥陳伯,跟隨一些年輕人到魏王手下做事。魏王聽說瞭他有過人才能,就任命他為太仆。陳平幾次向魏王進言,魏王都沒有聽進去。這時又有人妒忌陳平的才能,向魏王說他的壞話,魏王又將陳平逐漸疏遠。陳平見到在這裡沒有什麼發展前途,還要處處受氣,隻好逃離瞭這裡,投奔他方。

《史記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