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饒的國土迎來瞭睿智的主人。
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漁鹽之利。
東方的土地上,留下瞭不朽的功業。
太公釣魚
齊太公呂尚,是東海邊的人。他的祖先本姓薑氏,曾經做過四嶽的長官,幫助大禹治水,並取得瞭很大的功績,所以後來被封到瞭呂這個地方。薑氏的子孫在夏商之際有的還有封號,有的已經逐漸沒落瞭。薑尚就是他們的後裔。薑氏的後代在呂地依從封地之姓,因此齊太公又叫呂尚。
呂尚早年非常窮困,經常衣衫襤褸,食不果腹。七十歲的時候,有一次他在渭水邊上釣魚,可是釣瞭三天三夜,一條魚也沒有上鉤。他非常惱怒,氣得把衣服和帽子都脫掉瞭。這時候有一個農人看見瞭,就對他指點瞭一番,讓他把魚線做得細一點,把釣魚的誘餌做得美味一些,釣魚時讓它慢慢沉入水底,不要把魚給嚇著。呂尚按照他的辦法去做,果然沒有多久就釣到瞭一條肥美的大鯉魚。等他剖開魚腹的時候,發現裡面竟然有一條文書,上面寫道“呂望封於齊”,呂尚因此才開悟,決心成就一番事業。一次,西伯(周文王)在出獵前占卜,得到的卜文是:“所得到的不是龍不是螭,不是虎不是熊,所得到的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佐。”接著,西伯出獵時,果然在渭水旁邊遇到瞭呂尚,兩人一見如故。西伯深情地說:“以前我的先君太公就說‘當有聖人來周地,周也會因此而興盛’。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瞭。”於是西伯就賜給瞭呂尚“太公望”的稱號。然後西伯與呂尚同車而歸,並立他為師。
太公佐周
西伯從羑裡逃脫之後,就暗中和呂尚策劃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紂政權,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權謀和奇計。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跑來都歸順周國,這多半是呂尚謀劃籌策的結果。
文王去世後,呂尚繼續輔佐剛剛繼位的武王。在武王準備伐紂之前,派人占瞭一卦,可是卦文顯示不吉利,並且將有風雨來臨。群臣都很恐懼,認為現在不宜出兵,隻有呂尚堅持勸武王進軍,武王聽從瞭他的建議,出兵伐紂。經過牧野之戰,周武王取得瞭伐紂戰爭的勝利。武王隨即采取瞭一系列措施,安定民心。他進行祭天儀式,向神祇稟告討伐罪惡商紂之事;並散發商紂積聚在鹿臺的錢幣和屯積在鉅橋的糧食,用來賑濟貧民;他還加高被紂王害死的大臣比幹的墓,釋放瞭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征天下最高權力的九鼎遷往周地,修治周代政務,這些措施大多是采用瞭呂尚的謀策。在呂尚的輔佐下,武王統治下的周朝很快就興盛起來。
太公治齊
武王平定天下後,把呂尚封在瞭齊地,國都在營丘。呂尚到自己的封國去的時候,邊行邊住,速度很慢。客舍中的人對他說:“我聽說時機難得而易失。這位客官睡得這樣安逸,看樣子恐怕不是去封國就任的吧。”呂尚聽瞭這話,覺得應該抓緊時間,於是連夜穿衣上路,一路上馬不停蹄,第二天黎明就到達瞭齊國,正好遇到萊侯帶兵來奪取營丘。呂尚隨即指揮軍隊平定瞭齊地的叛亂。
呂尚在齊地采取瞭入鄉隨俗的治理措施。他修明政治,順因風俗,簡化禮儀,開放工商之業,發展漁業、鹽業的優勢,因而獲得瞭人民的支持,在他的治理下,齊國後來成瞭諸侯中首屈一指的大國。到周成王即位之時,管蔡二人發生叛亂,齊國幫助周成王平定瞭叛亂,然後又取得瞭征討各國的權力。
婬亂襄公
呂尚之後,齊國又經歷瞭十三代國君,傳位到瞭齊襄公。齊襄公有一個妹妹,在年輕時曾與襄公做過通奸的勾當,後來齊襄公把她嫁給瞭魯桓公。公元前694年,魯桓公和夫人來到齊國,襄公看到自己的妹妹回來瞭,便找機會和她重燃舊情。魯桓公知道瞭這件事後,羞辱難當,就怒斥自己的夫人。魯夫人受到委屈後,就派人把這件事告訴瞭齊襄公。齊襄公非常憤怒,便對魯桓公動瞭殺機,於是借一次宴請魯桓公的機會,把桓公灌醉,然後派大力士彭生抱魯桓公上車,彭生按齊襄公的命令趁機折斷瞭桓公的肋骨,桓公也就一命嗚呼瞭。魯國人知道這件事後責備齊國害死瞭他們的國君,是對他們最大的羞辱。齊襄公害怕魯國的人來報復,便把彭生殺死瞭,以此來向魯國謝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