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的名稱由何而來?

青島市位於山東半島東端,南濱黃海,西臨膠州灣。膠濟鐵路終點。1929年建立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為青島市。現為山東省省轄市。市區人口100多萬,工業發達,港口優良。風光旖旎,景色秀麗,氣候宜人,冬不嚴寒,夏不酷熱,冬夏加春,為馳名中外的療養、避暑和遊覽勝地。國內有“花園城市”雅稱,外國人則譽為“東方瑞士”。青島是我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之一,為世界各地遊人向往的地方。青島這個美麗的名字,它的名稱是怎樣來的,至今學術界仍無一致的說法。

一種說法青島是由海上一小島“小青島”而得名。小青島位於青島灣內,與青島市隔海相對。在德國侵占膠州灣後,在小青島上建立燈塔,於是便著名起來,就用這個島的名子來命名整個市區。而在這個島的原名上加上一個“小”字,稱為小青島。(倪錫英《青島》,1936年10月,中華書局版)

另一種看法認為青島是由青島村發展而來的。青島在清朝末年已經是一個市鎮的名稱。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道員劉倉芬在《查勘膠州灣條陳》中說:“……膠州澳澳口東青島,高四十七八丈,有市有關,地屬即墨。”文中所說“高四十七八丈”,實指青島山,在陸上而不在島中:“有市有關”,更非在島。所以清末青島已是陸上一地區名,再後成為城市名。至於“青島”這個村莊名稱是怎樣來的,還需進一步志證。說“青島”是由海上一小島“小青島”而得名,這種說法是缺乏文字記載的。道光《膠州志》、同治《即墨縣志》均未明確兩者的關系。從字義上說,凡帶“島”字的都是由島命名也不確切,如青島附近的薛傢島、顧傢島等村,都是陸地,並非海島,這就不能說帶“島”的地名全為海島。(魯海《“青島”名稱由何來?》,載《地名知識》,1980年1期)魯海又引證瞭青島原是一海口漁村名稱,明萬歷年間開航為海上貿易港口。清同治二年(1863年)建立海關分關。光緒十七年(1891年)開始成為一個市鎮,也稱青島口。1898年至1929年間整個地區稱“膠澳”,青島是“膠澳”的一個市區名稱。1929年後,青島是指整個地區的名稱。因此,青島在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含義。關於青島以何為名時說:自古以來南北航線有深水航線與沿岸線,沿岸航線中膠州灣為必經之途。

這裡陰島及麥島以巖褐色深為著,黃島以嶺赭土黃為標志,而青島樹木蔥鬱,鬱鬱青青,可能由此而得名(《青島考源》,載《齊魯學刊》,1980年第6期;《山東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83年第4期)。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青島是來源於前海的一個小島名,即膠州灣入海口北面的青島。清同治《即墨縣志》:“青島,縣西南百裡”,在“山川脈絡圖”中標有這個島嶼,《海程》一卷中說:“青島西圈,可容船十餘隻。”道光《膠州志》“廣輪分率開方總圖”中也畫有青島。乾隆十六年手抄本《靈山衛志》:“小青島在淮子口(膠州灣海口名)對岸,入海者必由此道。”《萊州府志》有萬歷間叫“青島海口”的記載。明萬歷六年(1578年)任即墨知縣的許鋌在《地方事宜議。海防》一文中記有“青島”,這是有關青島的最早記載。現青島市區歷來屬即墨所轄,清末屬仁化鄉范圍,原有十個村莊,即青島村、顧傢村等,青島村就位於青島的對岸。按我國地名命名的特點,應該說青島村以青島得名。青島村東部的小山,又命名為青島山。據《膠澳志》:“青島電報局始設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初為報房。”又說:“我

國於千八百九十年春設郵局於青島,兼轄青萊沂膠境內二十二分局。“青島應是具有一定規模的較大市鎮。據日文《膠州灣》所載:1899年10月12日,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命名”膠州保護地的新市區為青島“,這是青島作為城市最早出現的名稱。他認為一些書(按指上述《青島》一書等)中說,青島建為城市後,為瞭區分海中的青島和青島市的名稱,便把海中青島叫小青島瞭,這種說法是不對的。青島,又稱小青島,清乾隆年間就已有此稱法。小青島是青島的一個別名。總之,青島市名稱的來源是從海中的青島逐漸發展而來的,至於追溯”青島“之名的含義,據《膠澳志》:”青島,在青島灣內不足一海裡“以”山巖聳秀,林木蓊蒨“,故名青島。(時桂山《青島名稱考》,載《地名知識》1981年第4、5期合刊)張天懷所編《中國港口》一書中,在談到青島名稱的由來時說:”由於島上山巖萃秀,草木長青,故得名青島“。

(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出版)

(王天良)

《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