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傳說天上有兩個主宰:一個是玉皇大帝,一個就是王母娘娘。有一種說法是,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是夫妻倆。他們有如人間帝後,還先後生育瞭七個女兒,其中最小的七仙女,私自下凡嫁給瞭孝子董永。後來,玉帝和王母知道瞭,用暴力逼她回天宮。董永故事源出於寶《搜神記》,劉向《孝子傳》等,但均泛稱“天帝”,這裡顯然是含有農耕社會那種男耕女織的意蘊。而見於著名神魔小說《西遊記》中蟠桃會上的王母娘娘,似與玉皇大帝非夫妻關系,也不臣屬靈霄殿。她在西方瑤池自成體系,渾然是女界領袖。她的最重要工作也就是籌備和主持一年一度的天界蟠桃大會,那可是普天同慶的超級聯歡活動哩。因此,這位王母娘娘的來歷,也自然引起後人探究瞭。半人半獸說。《山海經》神話將王母說成是半人半獸的怪物,“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郭璞註:主知災厲五刑殘殺之氣也)”(《西山經》)。“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大荒西經》)。按:”王母,西王母也“(《後漢書。張衡傳》註)。《山海經》是戰國到西漢初時的作品,此時人們想像中的王母是似人似獸、半人半獸的中介體。他有人相,但也有獸的部分,更重要處是住在地洞裡,而不是天上,看來是原始社會的穴居人。至於豹尾虎齒很可能是裝飾,由此以顯雄威。”西王母半人半獸的怪模樣,源於我國古代的動物崇拜和圖騰崇拜。古人崇拜虎豹等猛獸,西王母部族大概將虎、豹作為部族圖騰神,即部落保護神“(《華夏諸神》)。因為稱”西王母“,由此被誤識為女性,這也許是人們最初的單向思維定勢,但不管怎樣,也反映瞭對王母的一種形象的認可。部族領袖說。西王母是商周時期西方的一個圖騰部落。“西王母在西,皆四方昏荒之國”(《爾雅。釋地》)。這個部族住在哪裡?一是昆侖山。“昆侖其高二千五百餘裡,日月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史記。大宛傳》)據《臺灣廟神傳》考證,此瑤池即今新疆阜康也。但也有作甘肅酒泉的,“酒泉南山即昆侖之體,周穆王見西王母,樂而忘歸,即謂此山。有石室、王母堂”。(《括地志。肅州酒泉下)二是玉山。“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山海經。西次四經》)“此山多玉石,因以名雲。《穆天子傳》謂之群玉之山”(同書郭註)。按《山海經》所列地名多莫須有,但也不無可查考,此處似在新疆和闐、墨玉一帶;三是崦嵫山,《穆天子傳》稱周穆王訪兩王母,登弇山,名之為西王母山。弇山,即崦嵫山,在今甘肅天水西境。據稱周穆王乘八駿會西王母於瑤池,也就是這個地方。這個西王母部族,也有說是中國最早有女兒國的記載。如果是這樣,它還正處在原始社會母系傢長制的初級階段,穆王拜訪之後,這個部族也就失蹤瞭,由此留下不少神話傳說:“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李商隱《瑤池》)這裡的西王母是部族的領袖,似乎已是個體化瞭,而且是女性。按《穆天子傳》紀周穆王西征,相傳出自晉咸寧中汲縣魏王墓,可能系戰國末期作品,書中有穆王拜見西王母,借瑤池舉辦答謝宴會,雙方且對歌,約定三年後再見面。“這裡的西王母已經不是‘豹尾虎齒’那樣的異相,而頗似‘人王’。”(茅盾《中國神話研究初探》)因為他在歌中有“嘉命不遷,我為帝女”說,似乎開始與“天帝”掛上鉤,但上古酋長如堯舜,都與“天帝”拉血親的,所以西王母還隻能是部族女領袖罷瞭。
一般仙人說。西漢初奉行黃老無為之術,故多有求長生以延年。著名神話《嫦娥奔月》即涉及西王母,“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以奔月”(《淮南子。覽冥訓》),司馬相如為迎合漢武好神仙的心理,寫瞭《大人賦》,此中西王母形象,有似《山海經》,但卻增加瞭“皬然白首”特點,“必長生若死而不死兮,雖濟萬世不足以喜”,是一個制造不死藥使他人和自己長生不老的正宗女仙。
但她形象並不美麗、壯嚴,僅是與人以多壽多福的慈善相罷瞭。
仙人班首說。西晉張華《博物志》和偽托東漢班固寫的《漢武內傳》、《漢武故事》都寫瞭漢武帝會見西王母故事,此處西王母已經升華為神仙中人,“王母上殿東向坐,著黃金褡,文采鮮明,光儀淑穆,帶靈飛大綬,腰佩分景之劍,頭上太華髻,戴太真晨嬰之冠,履元璚鳳文之舄;視之可年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真靈人也!”(《漢武內傳》)
跟著她有“群仙數千,光耀庭宇”,“別有五十天仙,側近鸞輿”,其增飾之跡,顯然是漢晉皇帝的排場。“這是西王母神話的最後演化。西王母神話的修改增飾,至此已告完成,然而也就完全剝落瞭中國原始神話的氣味而成為道教的傳說瞭。”(茅盾《中國神話研究初探》)
因為西王母送漢武帝仙桃以延壽,從而她被定位為賜福、賜壽的女仙道傢女仙領袖說。王母有多稱,如西王母、金母、金母元君、九靈太妙黽臺聖母,《雲笈七簽》稱為“上聖白玉黽臺九靈太真西王母”。《列仙全集》說:“西王母,即黽臺金母也,以西華至妙之氣,化而生於伊川,姓緱(一作楊),諱回,字婉齡,一字太虛,配位四方,與東王公共理二氣,調成天地,陶鈞萬品,凡上天下地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隸焉”。《雲笈七簽》稱她的職能是“下治昆侖,上治北鬥”。因此道傢將西王母列為“七聖”之一,頂禮膜拜。她那壯麗的容貌就此定型,成為唯一模式的造像瞭。由此廣大,成為女仙之主。至今在臺灣,王母娘娘是所有民間信仰中“組織最嚴密、系統最單一、服飾最統一的一支龐大的信仰系統”(劉還月《臺灣歲時小百科》,臺灣臺原出版社1989年)。它有兩個系統,擁有百餘座大小廟宇,一是慈慧堂,信仰者稱金母,燒香祭祀時全著青服;一是勝安堂,信仰者稱王母,燒香祭祀時全著黃服。
王母娘娘的形象嬗變在我國流傳瞭兩千多年,它有原始神話、傳說和後來人不斷的加工、創造,此中諸論,看來還可以從多元之角度尋找、深化對它的認知。(盛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