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是誰?

中國神仙有的是由西方極樂世界的佛、菩薩改造、嬗變的,如托塔李天王、哪吒,但更多的乃是凡間的俗子,死後超擢提拔做神仙的。當然他們必須是賢君良臣孝子烈婦,有瞭這基本條件,方才可以升華做神仙的。像伍子胥(潮神)、關羽、楊繼盛。他們在道教編制的神仙花名冊裡,是足足可以見有萬千的。他們憑傳說走上九天雲霄,也憑神仙魅力增添諸種神奇色彩。人們根據現實社會的官職和角色定位,也為他們在天國的彼岸按排瞭理想的工作崗位。可是,歷史惰性制造的神仙世界,也是封建社會官制人員混亂的一個縮影。一官多人,一人多職。在同個俗稱下,卻涵蓋瞭多個神。

其中頗為典型的,是二郎神。

在神話傳說中的灌江口二郎神廟主神,他姓什麼,名什麼,竟出現瞭四種說法。

鄧遐說。兩宋時稱二郎神為晉鄧遐。“沔水隈潭極深,先有蛟為害。鄧遐為襄陽太守,拔劍入水,蛟繞其足,遐自揮劍,截蛟數段,流血丹水,勇冠當時,於是後遂無蛟患”(《太平禦覽》卷六十二引《盛弘之荊州記》),可見早在南北朝就有此說。又鄧遐故事,並見於浙江杭州,“二郎神廟,在府城忠清裡。神姓鄧,諱遐……揮劍截蛟,數斷而出,自是患息,鄉人德之,為立祠祀之,以其嘗為二郎將,故尊為二郎神”。(《古今圖書集成。職分典》卷九四七)。鄧遐事,近似西晉周處在陽羨(江蘇宜興)斬蛟,且晉代並無“二郎將”官職。隨之年代日久,他作為“二郎神”影響是較小的。

趙昱說。隋末趙昱也是生時斬蛟、死後稱“二郎神”的。“趙昱,隋末拜嘉州太守。時犍為潭中有老蛟為害,昱率甲七千人,及丹男屬一萬人,夾江岸鼓吹,聲震天地。昱乃持刀沒水,頃江水盡赤,石岸半崩,吼聲如雷。

昱左手持蛟首,右手持刀,奮波而出,州人頂戴,事為神明。隋末大亂,潛以隱去,不知所終。時嘉陵漲溢,水勢洶然,蜀人思昱。頃之,見昱青霧中,騎白馬,從數獵者,見於波面,揚鞭而過,州人爭呼之。太祖文皇帝,賜封神勇大將軍,廟食灌江口。昱斬蛟時,年二十六。“(宋王銍《龍城錄》)。“隋趙昱,棄官去不知所終。會嘉州水漲,蜀人見昱霧中乘白馬越流而過,因立廟灌江,呼曰灌江二郎神。”“宋開禧中,石矻躂寇和州,二郎神顯靈助守將破敵,詔封為王(《常熟縣志》)。

趙昱乃北宋時立廟灌江口,封“大將軍”,他何因被稱為“二郎神”的,就不清楚瞭。但終屬“二郎神”之一。

按,此趙昱或作楊煜。《河南府志》:“河南有二郎神廟在府城南關,祀隋灌州刺史楊煜。煜嘗斬蛟築堤,遏水患,故民為立廟”。

李冰二郎說。李冰為秦蜀守,治理都江堰,功德綿延千年,這在《史記》等書都有記載。但史書均無記述他治水頗仗兒子相助的。《風俗通》始有李冰鬥江神故事。《獨醒雜志》稱李冰為灌口二郎。似此二郎原系為李冰造型,故蜀中民間多有李冰變體鬥水怪的傳說。此說最早見自《朱子語類》:“蜀中灌口二郎廟,當是因李冰開鑿離堆有功立廟,今來現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按,灌江口二王廟,初建於南齊年間,僅祀李冰,當時稱崇德廟。

南宋時增塑二郎於前殿。公元1727年(清雍正五年),贈封李冰為“敷澤興濟通佑王,其子二郎為承績廣惠顯英王,以故呼為二王廟”(《增修灌縣志》卷十三)。此後李冰二郎故事漸多。《都江堰功小傳》稱:“二郎為李冰仲子,喜馳獵,與其友七人斬蛟。又假飾美女,就婚孽鱗,以人祠勸酒”。此間所稱“其友七人”,即“梅山七聖”。《灌縣文徵。李冰父子治水記》載,“二郎喜馳獵之事,奉父命而斬蛟,其友七人實助之,世傳梅山七聖”。現在灌縣二王廟小戲臺橫額留有清初木刻“二郎偕梅山七聖助李冰鬥犀圖”,此中二郎倒持三尖兩刃刀,前後跟隨有獵犬,相從七人形狀古怪,當系“七聖”。二郎因為有佐父治水大功,在他被奉祀後,順理成章就嬗化為“二郎神”瞭。

楊戩說。通常稱二郎神為楊戩。這當是明人神魔小說《封神演義》和《西遊記》兩書塑造有楊戩形象,而戲劇評話中的楊戩亦因之而具有特異功能。許仲琳《封神演義》說他是玉鼎真人的徒弟,有九轉玄功之奇術,三隻眼,帶哮天犬,使一柄三尖兩刃刀,輔佐薑子牙興周滅紂,在革命成功後肉體成聖。吳承恩的《西遊記》與《封神演義》是同一形象,稍異的是它予後者說的“梅山七怪”,換成瞭“梅山六兄弟”。這個楊戩,不見於他,僅《西遊記》稱他是“顯聖二郎真君,見居灌洲灌江口”。他自稱是“玉帝外甥,敕封昭惠靈顯王二郎是也”。而孫悟空卻點出他的底細,“我記得當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第六回)。此處的楊戩,是在玉皇大帝神仙貴族的血緣圈裡,兼之武藝出眾,法術高明,更是與眾不同瞭,灌江口的二郎神廟竟被說成是楊戩的傢廟。大概從元明始,“二郎神”開始移植於杜撰的楊戩名下。明初話本《勘靴兒》(後即嬗變為話本《醒世恒言》卷十三《勘皮靴單證二郎神》)即記有二郎神楊戩的專祠。現在臺灣就有兩處專祠“楊戩仙師”的二郎神廟,一系雲林九天宮,一系新竹救世宮,廟中所供楊戩造像,皆循《封神》、《西遊》模式塑建的。

也有人說,此二郎神取名楊戩者,源系北宋權宦楊戩,“或謂神之楊戩系由人之楊戩附會而來,以楊戩宦者,宋徽宗時人,陸遊則宋高宗時人,生年與之相去不遠,已記其蝦蟆變化之異,則明清傳說之附會固其宜也。”(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詞典》)此處所謂“蝦蟆變”,系陸遊《老學庵筆記》說楊戩系蝦蟆精故事。權宦楊戩何以嬗化為二郎神楊戩姓氏不清楚,也許是一個謎。但權宦楊戩,系北宋末年列名“六賊”,一則誤國殃民,壞事做盡,二則此人系宦官;而無論是神或仙,無有生理缺陷的。生殖機能不全的不是完人,他是不能進仙班的。這個楊戩按傳統文化界定,他死後必下阿鼻地獄,當然不可能為後人借用為二郎神姓氏而供奉瞭的。

但是,楊戩定位為二郎神,經過《封神》、《西遊記》的傳播功能,己為人們認可,“神魔小說《封神榜》中那個長著三隻眼的神通廣大的楊戩就是這個‘灌口二郎神’。李冰的兒子為什麼又姓瞭楊呢?這個誰也說不清楚。”(山東大學《杜甫全集》校註組《仿古學詩萬裡行》,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研究民間文學多年的馮沅君也說,“灌口二郎本有李楊二說,然元(或明)劇中關於二郎神的幾本,應該都以楊二郎為註腳”,“《中國的水神》第二章記灌縣流行的灌口二郎神故事。這個二郎究竟姓什麼,作者未明言,但看最後助二郎擒獲孽龍的是觀音大士,可知道這個灌口二郎應該是和《西天取經》(按,系元吳昌齡作雜劇)及《西遊記》所說的為一而非二,換言之,他應該是楊二郎”(《中國古典戲劇研究》,臺灣學藝出版社,1989年)。

二郎神之說可謂久矣,它是如何最後歸宗於姓楊的,看來還得要作深入的考查。

(盛巽昌)

《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