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九回 深恨綿綿駕歸宮 掖強鄰耽耽禍廷東省

話說兩宮車駕到瞭大同。山西巡撫恩銘,已預備瞭火車。車內設瞭禦座都用黃緞,繡著龍鳳花紋。太後上瞭車,不覺望著王公笑道:“咱們今天也還有回來的日子啊!”

說著,便瞧著光緒帝。光緒帝卻低頭不語。火車開行,好似風馳電掣一般直向北京進發。到瞭北京。早有滿漢文武大臣和各國的外使,在城外迎接。公使們見太後和皇帝下瞭火車,都脫帽致敬。西太後隻對他們略略點頭,便乘瞭鑾輿,進城回宮去瞭。一到瞭宮中,見所有陳設的寶物,失的失去瞭,毀的毀去瞭。真是錦殿珠樓都成瞭荒涼世界。太後不由暗中悲痛。太後這時已知道李鴻章死逝。便命王文韶辦理和約善後的事宜,繼任全權大臣。以袁世凱署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降瞭這道諭旨之後。又降瞭一道諭旨。將大阿哥溥雋廢為庶人,準其閉門思過。這是太後對於外交方面的一種權術。這時派往德國謝罪的親王載澧,也從德國回來,力言外邦的文明。太後知道大勢業已變遷,非實行改革,不可圖存在。於是先把義和團屈死的大臣,一一官復原職,另加恤典,入賢良祠受祭。將珍妃的屍首,打撈出來,以貴妃之禮厚葬。一面下諭旨,實行新政。凡從前康有為等所條陳的事,如廢科舉興學堂,練新軍,辦實業等的事,都消除反對之意,一一舉辦起來。朝廷的狀況倒也算切實整頓。當中國正整當兒,那日本卻與俄國交涉起來瞭。因為牽動我國東三省的局勢奉天將軍增祺,出使俄國大臣胡維德,出使日本大臣汪大燮,日本駐京公使日益置俄國公使雷薩爾夫,這五處文電往還,風雲日緊。軍機處甚為忙碌,剛巧軍機大臣榮祿出缺。那榮祿是西太後一手提拔的人,尤為近日要人。太後格外註意,及見榮祿死後遺摺,力保袁世凱替任軍機。太後自然是照遺摺辦理,一面追贈榮祿為太傅賜謚文忠。一面調用袁世凱為軍機大臣,專辦日俄交涉。列位,日俄為什麼引起交涉?原來日本已占中國奉天,後由俄國出面幹涉,叫中國加添賠款一萬兆,著日本讓出遼東。俄國便由西伯利亞直接瞭南滿路線,日本自然是不願意,因為條約關系,也隻可遵約辦理,後因拳亂,八國聯軍入京,當時俄國派兵駐紮東三省,到各國遵約撤兵,獨有東三省的俄兵逗留下去。不但不去,而且還要幹涉朝政。俄國因蔑視日本,非他敵手,故借口為中國防守。你道日本何如願意,結果便由日本與俄國宣戰,電知各國,說明日俄斷交決裂的理由,照會中國嚴守中立。太後得著這個訊息,忙與袁世凱計議辦法。袁世凱奏答,中立兩字,甚是不易,因為日俄兩國海陸軍,皆在中國境域,任何國勝敗,於中國是有害無利,我國要守中立,而他國不肯遵守,如之奈何,為今之計,惟有由臣領兵隊,駐紮永平派馬玉昆率軍駐紮朝陽,與奉天將軍增祺,做個犄角之勢,以防日俄占領南海,太後聽罷當即依議。這時日俄戰爭已開,俄政府是派的海軍上將馬哈羅夫,駐兵旅順,大小兵艦有二十來艘。另以兵部大臣苦魯馬金,充做遼東總督,帶領的俄兵實在不少。陸地上營堡疊疊,海面上設備重重。東自鴨綠江起,西至旅順口止,沿邊險要,如九連城鳳凰城摩天嶺等,皆是俄軍范圍以內。正在中國疆域以內,卻無力過問。日本卻派瞭南澤安雄,做瞭海軍統帥廣瀨武夫,做瞭前隊沖鋒,東鄉大將,又在後路指揮一切。記得這年是光緒二十九年癸卯。其時已交十二月,算是歲底,天氣非常酷冷,加以大雪紛紛,日人乘俄不備,先以魚雷三艇,趕到旅順,猛然對著俄艦開起火來。俄人吃驚不小。彼俄軍官,在高阜打著望遠鏡,方喜來的艇子,掛著俄旗,必定自傢救應到瞭,誰知沖入船內,竟拋下魚雷,一聲不妙,頓時雷聲轟起,浪頭沖高十丈開外。可憐俄國三艘頭號兵艦,竟被魚雷轟沉。這魚雷的炸力,是由水底犯上的,不論什麼鐵甲、鋼甲,隻要觸著魚雷,無不破壞沉水。原來俄國兵艦有二十來隻,雖然損壞三隻,那十七八隻,也就起錨發炮。由馬哈羅夫在船指揮,來追這日本魚雷艇。仿佛獅子搏球,沒命的轟擊。三艇魚雷,僅僅被俄人打沉一艇,猶自追擊不已。後由南澤安雄,早指揮廣瀨武夫帶領十二艘,鋼甲兵艦,陸續而至一邊用的包圍式,一邊用的沖鋒式。論兵艦的數量是俄軍多於日軍;論開駛的速度,是日軍勝過俄軍。彼此轟雷擊電,炮彈擊射不止,不是這日艦打瞭俄艦,便是俄艦打瞭日艦,互有勝負。戰到後來,俄軍力不能支,大將馬哈羅夫,見勢不佳,便乘瞭小艇逃跑。俄艦見大將已逃,便掛起白旗。日艦便乘勝進占大連灣,收瞭旅順炮臺。到瞭第二年春天。俄大臣苦魯巴金,又帶領大批陸軍,由俄親王幾利爾督戰,居然乘日人不備,奪回旅順。所有俄艦仍然歸俄。日艦仍然開出大連灣。其時東鄉大將,在仁川得信,特加增兵艦十二艘,疾駛過來。這次日艦過來,俄國是有準備的,不過,雖有準備,無如戰艦無多,隻可守防,不能作戰。日人知道俄方情形,於是將兵艦分做甲乙兩隊,乙隊由南澤安雄統帶,專門進攻旅順口;甲隊由東鄉大將統帶,專門進攻老鐵山。雙方同時鏖戰。海軍戰爭結果,又是日勝俄敗。現在且說陸軍,那日本東鄉大將也就戰勝苦魯巴金,乘勢得到瞭老鐵山。休息兩日,又督隊去取遼陽城。講到遼陽,是由俄將亞力克塞夫駐紮,後力富厚。加以幾利爾同苦魯巴金,又率領敗殘兵隊集合一起,更如並力死守。彼此挖壕備戰,火炮又轟擊瞭兩個星期,卻未分勝敗。城中糧食已盡,俄將即派兵四出搶掠。例如新發屯、溝幫子、白旗堡、梁傢屯廣寧、雙臺、錦州等地,皆是劃在戰線以外,不能隨便活動的。俄人是想破壞我國中立,行意劫糧劫餉。中國是制止不得。雖經袁世凱電告政府,內面與雷薩爾交涉,外面急電駐俄大使胡維德,與俄交涉,毫無效果。弄得中國無法可想。好在這時俄兵是節節失敗,日人是節節進攻。總之,日人是短小精悍,蓄志已深;俄人是精獷有餘,尖巧不足。日人兵力是聚的,俄人兵力是散的。俄人海軍,原分兩起,一起在海參威,一起在波羅的海。隻可惜西洋的艦隊,不能調到東洋。古語講得是:“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俄人失敗,便因這呼應不靈,救濟無及瞭。正是:強鄰入室守中立弱國防邊無外交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皇清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