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四十六 【宋紀一百四十六】

起強圉作噩十月,盡屠維大淵獻四月, 凡一年有奇。

○孝宗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淳熙四年(金大定十七年)

冬,十月,戊辰,金州副都統制李思齊請官軍擇有才略智勇人,不次升擢,帝 曰:“專用年限,則才者無以自見;許躐次升差,則兵官得人矣。”

己巳,夏國進百頭帳於金,金主詔卻之境上。其使因邊臣求入,乃許之。

丙子,詔:“陰雨多日,太理寺、臨安府並屬縣及兩浙西路諸州縣見禁罪人, 在內委臺官,在外委提刑,躬身檢察決遣;如路遠分委通判。杖已下並幹系等人, 日下並行疏放。”

丁醜,金制:“諸明安,父任別職,子年二十五以上,方許承襲。”

己卯,趙雄言:“湖廣總領所歲有給降度牒定數,不知紹興年間不曾給降,亦 自足用。豈紹興三十年創制以萬人為額之前,度牒初未行也!”帝曰:“朕甚不欲 給降度牒,當漸革之。”

庚辰,詔幸茅灘。上抽摘諸軍人馬按教,宰執、管軍、知閤、禦帶、環衛官, 自祥曦殿戎服起居從駕,馀免。

辛巳,金主謂宰臣曰:“今在位不聞薦賢,何也?昔狄仁傑起自下僚,力扶唐 祚,使即危而安,延數百年之永。仁傑雖賢,非婁師德,何以自薦乎?”

癸未,金主謂宰臣曰:“近觀上封章者,殊無大利害。且古之諫者,既忠於國, 亦以求名,今之諫者,為利而已。如戶部尚書曹望之,濟南尹梁肅,皆上書言事, 蓋覬覦執政耳,其於國事,竟何所補!達官如此,況馀人乎!昔海陵南伐,太醫使 祁宰極諫,至戮於市,本朝以來,一人而已。”

十一月,乙亥,金州管內安撫司,申本州管保勝軍見闕衣甲。帝曰:“衣甲不 可不理會。舊來主帥,令義士赤肉當敵,此何理也!”

丁酉,詔兩淮歸正人為強勇軍。

戊戌,金復以圖克坦克寧為平章政事。金主欲以制書親授克寧,主者不知上意。 乃克寧已受制,金主謂克寧曰:“此制朕欲授與卿,誤授之外也。”又曰:“朕欲 盡徙,卿宗族在山東者,居之近地。卿族多,官田少,無以盡傍之,乃選其最親者。”

庚子,以趙雄同知樞密院事。

樞密院進內外諸軍繳申逃亡事故付身,帝曰:“近來軍中之弊,以漸而革。如 逃亡事故付身,有傢累者批鑿,無傢累者焚毀,數年之間,免冒濫者多矣。”趙雄 曰:“如軍中升差與揀汰離軍之人,令赴密院審察,皆有去取。”帝曰:“行之稍 久,主帥自不敢用私,喜怒有所升黜也。”

丙午,李川言:“近不許管軍官接見賓客,川自準聖訓,不敢妄見一人,遂斂 眾怨,動生謗議。”帝曰:“李川能如此遵守,誠不易得。可與再行約束,仍獎諭 李川,將帥能如此執守,共副朕意,勿恤眾怨,謗議雖起,不足慮也。”

戊申,郭鈞乞將右軍統制田世雄改充中軍統制,緣止系改移,非創行升差,請 免赴樞密院審察。帝曰:“初除統制時,曾經審察乎?”趙雄言舊來止是宣撫司升 差,未經審察,帝曰:“審察之法,豈輒可廢!若以為正當防秋,可令至來年中春 準法赴樞密院審察,給降付身。”

庚辰,金以尚書左丞石琚為平章事。

金主謂宰臣曰:“朕嘗恐重斂以困吾民,自今諸路差科之煩細者,亦具以聞。”

十二月,戊辰,金以渤海舊俗,男女婚娶多不以禮,必先攘竊以奔,詔禁絕之, 犯者以奸論。

壬申,金以尚書右丞唐古安禮為左丞,殿前都點檢富察通為右丞。金主諭宰執 曰:“朕今年五十有五,若逾六十,雖欲有為而莫之能也。宜及朕康強,凡國傢政 事之未完與法令之未一者,皆修舉之。卿等開陳,朕不敢怠。”

甲戌,臣僚言:“農田之有務假,始於中春之初,終於季秋之晦,法所明載; 州縣不知守法,農夫當耕耘之時而罹追逮之擾,此其害農一也。公事之追鄰保,止 及近鄰足矣;今每遇鄉村一事,追呼幹連,多至數十人,動經旬月,吏不得其所欲, 則未肯釋放,此其害農二也。丁夫工伎,止宜先及遊手,古者所謂夫傢之征是也; 今則凡有科差,州下之縣,縣下之裡胥,裡胥所能令者,農夫而已,修橋道,造館 舍,則驅農為之工役,達官經由,監司巡歷,則驅農為之丁夫,此其害農三也。有 田進不耕,而耕者無田,農夫之所以甘心焉者,猶曰賦斂不及也;其如富民之無賴 者不肯輸納,有司均其數於租戶,吏喜於舍強就弱,又從而攘肌及骨,此其害農四 也。巡尉捕盜,胥吏催科,所至村疃,雞犬為空,坐視而不敢較,此其害農五也。” 有詔:“州縣長吏常切加意,毋致有妨農務。”

乙亥,大閱殿、步兩司諸軍於茅浚。帝登臺,殿帥王友直、步帥田卿奏人馬成 列。舉黃旗,諸軍統制已下呼拜已,乃奏發嚴。舉白旗,聲四鼓,變方陳,次變四 頭八尾陳,以禦敵之形,次變大陳方。次舉黃旗,聲五鼓,變圓陳。次舉皁旗,聲 二鼓,變曲陳。次舉青旗,聲三鼓,變直陳。次舉緋旗,聲二鼓,變銳陳。管車奏 五陳教畢。帝甚悅,因諭友直等曰:“器甲鮮明,紀律嚴整,皆卿等留心軍政,深 可嘉尚。”犒賜將士有差。

戊寅,前浙東提舉何稱言:“本路措置水利,創建湖浦塘埭鬥門二十處,增修 開浚溪浦埂堰六十三處,計灌溉民田二十四萬九千二百六十六畝。”詔浙東提舉姚 宗之核實具奏。

是歲,知遂寧府杜莘老舉佈衣聶山行義,召不至。賜出身,添差本府教授。尋 乞致仕。

乾道初,定節度使至正任刺史除上將軍,橫行遙郡除大將軍,正使除將軍,副 使除中郎將,使臣以下除左右郎將。正任,謂承宣使至刺史也;遙郡,謂以階官領 刺史至承宣使也;正使,謂武義大夫以上也;副使,謂武翼郎以上也;使臣以下, 謂訓武郎以下也。至是詔:“今後環衛官、節度使除左右金吾衛上將軍、左右衛上 將軍,承宣使、觀察使為諸衛上將軍,防禦使至刺史、通侍大夫至右武大夫為諸衛 大將軍,武功大夫至武翼大夫為諸衛將軍,正侍郎至右武郎、武功郎至武翼郎為中 郎將,宣贊舍人、敦武郎以下為左右郎將。”

四川制置使胡元質言:“為蜀民之病者,惟茶、鹽、酒三事為最;酒課之弊, 近已損減。蜀茶,祖宗時並許通商,熙寧以後,始從官榷,當時課息,歲過四十萬。 建炎軍興,改法賣引,比之熙寧,已增五倍。紹興十七年,主管茶事官增立重額, 逮至二十五年,臺諫論列,始蒙蠲減。當鄭靄為都大提舉,奉行不虔,略減都額, 而實不與民間盡蠲前官所增逐戶納數。又越二十馀年,其間有產去額存者,有實無 茶園,止因賣零茶,官司抑令承額而不得脫者,似此之類不一,逐歲多是預復茶引 於合同官場,逐月督取。張松為都大提舉日,又計興、洋諸場一歲茶額,直將茶引 復與園戶,不問茶園盛衰,不計茶貨有無,止計所復引數,按月追取歲息,以致茶 園百姓愈更窮困。欲行下茶馬司,將無茶之傢並行停閣,茶少額多之傢即與減額。” 詔元質與茶司及總領司措置。

元質又言:“鹽之為害,尤甚於酒。蜀鹽取之於井,山谷之民,相地鑿井,深 至六七十丈,幸而果得咸泉,然後募工以石甃砌。以牛革為囊,數十人牽大繩以汲 取之,自子至午,則泉脈漸竭,乃縋人於繩令下,以手汲取,投之於囊,然後引繩 而上。得水入灶,以柴茅煎煮,乃得成鹽。又有小井,謂之‘卓筒’,大不過數寸, 深亦數十丈,以竹筒設機抽泉,盡日之內,所得無幾。又有鑿地不得咸泉,或得泉 而水味淡薄,煎數斛之泉不能得斤兩之鹽。其間或有開鑿既久,井老泉枯,舊額猶 在,無由蠲減;或井大井損,無力修葺,數十年間,空抱重課;或井筒剝落,土石 湮塞,彌旬累月,計不得取;或夏冬漲潦,淡水入井,不可燒煎;或貧乏無力,柴 茅不斷,虛失泉利;或假貸資財以為鹽本,費多利少,官課未償,私債已重;如此 之類,不可勝計。欲擇能吏前往,逐州考核鹽井盈虧之數。先與推排等第,隨其盈 虧多寡而增損之,必使上不至於重虧國計,下實可以少舒民力。”詔元質與李蘩共 描置條具奏聞。

元質又言:“簡州鹽額最為重大,近蒙蠲減,折估錢五萬四千馀緡。但官司一 時逐井除減,使實惠未及下戶。富厚之農,動煎數十井,有每歲減七千緡者;下等 之傢,不過一二十井,貨則無人承當,額徒虛欠,官司不免督責。望委制置司,再 將向來已減之數,重行均減。其上戶至多者,每數不得減過二千貫,其馀類推,均 及下戶。”

○孝宗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淳熙五年(金大定十八年)

春,正月,辛醜,侍禦史謝廓然言:“近來掌文衡者,主王安石之說,則專尚 穿鑿;主程顥之說,則務為虛誕。虛誕之說行,則日入於險怪;穿鑿之說興,則日 趨於破碎。請詔有司公心考校,無得徇私,專尚王、程之末習。”從之。

庚戌,金修起居註伊喇傑言朝奏屏人議事,雖史官亦不與聞,無由記錄,金主 以問宰相石琚、右丞唐古安禮,琚等對曰:“古者史官,天子言動必書,以儆戒人 君,庶幾有畏也。周成王剪桐葉為圭,戲封叔虞,史佚曰:‘天子不可戲言,言則 史書之。’以此知人君言動,史官皆得記錄,不可避也。”金主曰:“朕觀《貞觀 政要》,唐太宗與群下議論,始議如何,後竟如何,此正史官在側記而書之耳。若 恐漏泄機事,則擇慎密者任之。”朝奏屏人議事,記註官不避,自此始。

庚申,金免中都、河北、河東、山東、河南、陜西前年被災租稅。

壬戌,金主如春水。

是月,永康陳同詣闕上書曰:“吳、蜀,天地之偏氣;錢塘,又三吳之一隅。 當唐之衰,錢鏐以閭巷之雄,起主其地,自此不能獨立,常朝事中國以為重。及我 宋受命,俶以全傢入京師而自獻其土,故錢塘終始五代,被兵最少,而二百年之間, 人物日以蕃盛,遂甲於東南。及建炎、紹興之間,為六飛所駐之地,當時論者固疑 其不足以張形勢而事恢復矣。秦檜又從而備百司庶府,以講禮樂於其中,其風俗固 已華靡;士大夫又從而治園圃、臺榭,以樂其生於幹戈之馀,上下宴樂,而錢塘為 樂國矣。一隙之地,本不足以容萬乘,而鎮壓且五十年,山川之氣,亦發泄而無馀。 故谷粟桑麻絲枲之利,歲耗於一歲;禽獸魚鱉草木之生,日微於一日;公卿將相, 大抵江、浙、閩、蜀之人,而人才亦日以凡下,場屋之士以十萬數,文墨稍異,已 足稱雄於其間矣。陛下據錢塘已耗之氣,用閩、漸日衰之士,而欲鼓東南習安脆弱 之眾,北向以爭中原,臣有以知其難也。荊、襄之地,東通吳、會,西邊巴、蜀, 南極湖、湘,北控關、洛,左右伸縮,皆足以為進取之機。今誠能開墾其地,洗濯 其人,以發泄其氣而用之,使足以接關、洛之氣,則可以爭衡於中國矣。

“今世之儒者,自以為得正心、誠意之學者,皆風痹不知痛癢之人也。舉一世 安於君父之仇,方且低頭拱手以談性命,不知何者謂之性命乎?陛下接之而不任以 事,臣於是服陛下之仁。今世之才臣,自以為得富國強兵之術者,皆狂惑以肆叫呼 之人也。不以暇時講究立國之本末,而方揚眉伸氣以論富強,不知何者謂之富強乎? 陛下察之而不敢盡用,臣於是服陛下之明。陛下厲志復仇,足以對天命,篤於仁愛, 足以結民心,而又明足以照臨群臣一偏之論,此百代之英主也。今乃委任庸人,籠 絡小儒,以遷延大有為之歲月,臣不勝憤悱,是以忘其賤而獻其愚。”

同,即陳亮更名。書奏,帝感動,欲榜朝堂以勵群臣,用種放故事,召令上殿, 將擢用之。曾覿知之,將見亮,亮恥為覿所知,逾垣而逃,覿不悅。大臣尤惡其直 言,交沮之,乃命都堂審察。宰相以上旨問以所欲言,落落不少貶,又不合。待命 十日,復詣闕上書者再。帝欲官之,亮笑曰:“吾欲為社稷開數百年之基,寧用以 博一官乎!”遂歸。

二月,戊辰,臣僚言:“郡縣之政,最害民者,莫甚於預借。蓋一年稅賦支遣 不足,而又預借於明年,是名曰借,而終無還期。前官既借,後官必不肯承。望嚴 戒州縣。”從之。

己巳,臣僚言丁稅二弊:“一丁之稅,人輸絹七尺,此唐租庸調所自出也。二 十歲以上則輸,六十則止,殘疾者以病丁而免,二十以下者以幼丁而免,此祖宗之 法也。比年鄉司為奸,托以三年一推排,方始除附,乃使久年系籍與疾病之丁,無 時銷落,前添之丁,隱而不籍,皆私糾而竊取之,致令實納之人無幾,而官司所入, 大有侵弊,此除附之弊也。若其輸納,則六丁之稅,方湊成絹一匹。民司狃於久例, 利其重價,及頭子勘合、市例糜費之屬,必欲單名獨鈔,其已納者,又不即與銷簿, 重疊追呼,此輸納之弊也。今欲縣委丞置丁稅一司,遇歲終,許民庶之傢長或次丁, 自陳其傢實管丁若幹,老病少壯,悉開列於狀。將舊簿照年實及六十與病廢者悉除 之;壯而及令者,重行收附。如隱年者,許人首告。每歲納足,即與銷簿。給鈔計 錢絹,從便送納。”從之。

辛未,申嚴武官程試法。

丁醜,禁解鹽入京西界。

己醜,金主還都。左丞相赫舍哩良弼以疾乞致仕,金主慰留;請益力,乃許之, 授明安,給丞相俸傔。金主謂宰臣曰:“卿等非不盡心,乃才力不及良弼,所以惜 其去也。”

良寅,威州蠻寇邊,討降之。

三月,丁未,李彥穎罷為資政殿學士、知紹興府。

金主謂宰執曰:“縣令最為親民,當得賢才用之。比在春水,見石城、玉田兩 縣令,皆年老,茍祿而已。畿甸尚爾,遠縣可知。”平章政事石琚言:“良鄉令焦 旭、慶都令李伯達皆能吏。”金主曰:“如卿言,當擢用之。”

己酉,金禁民間創興寺觀。

壬子,以史浩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帝謂浩曰:“自葉衡罷,虛席以待卿久矣。”

己未,以王淮知樞密院事,趙雄參知政事。

辛酉,四川制置使胡元質言:“蜀折科之額,視東南為最重。如夏秋稅絹,以 田畝所定稅錢為率,凡稅錢僅及三百,則科絹一匹;不及三百者,謂之畸零,其所 輸納,乃理估錢,則準時值。當承平時,每縑不過二貫,兵興以來,每縑乃至十貫, 是一縑而取三倍也。陛下軫念遠民重困,每縑裁定作七貫五百,蜀民歡呼鼓舞。然 獨成都,自淳熙五年為額減放,其它州縣,尚仍舊估,請付下約束。”詔:“四川 總領所逐同路轉運司,取見諸州軍未盡數,減放裁減。”

是春,詔會子以一千萬緡為一界;尋又詔如川錢引例,兩界相會行。

夏,四月,丙寅,以禮部尚書范成大參知政事。

己巳,金主謂宰臣曰:“朕巡幸所至,必令體訪官吏臧否。向於玉田,知主簿 舒穆嚕沓乃能吏也,可授本縣令。”

辛未,知紹興府張律奏支用乘錢四十萬貫,應副禦前激賞支用,詔令將所獻錢 為人戶代納今年和買身丁之半。

賜禮部進士姚穎等四百十有七人及第、出身。

己卯,以趙思奉使不如禮,罷起居舍人,仍降二官。

丁亥,詔:“給事中專立一司,看詳奏狀、札子及陳乞敷奏者;如有利國便民 事,並先參訂祖宗法,委無違戾,方許上籍。”

五月,甲午朔,知靜江府張栻除秘撰,令再任。以栻久任帥閫,績效有聞也。

庚子,置武學國子員。

右丞相史浩奏:“臣蒙恩俾再輔政,惟盡鮑道,庶無朋黨之弊。”帝曰:“宰 職豈當有朋黨!人主亦不當以朋黨名臣下。既以名其為黨,則安得不結為朋黨!朕 但取賢者用之,否則去之。且如葉衡既去,人以王正己為其黨,朕固留之。以王正 己雖衡所引,其人自賢,則知朕不以朋黨待臣也。”浩曰:“陛下心如止水,如明 鏡,賢否皆不得遁,故奸邪不敢名正人以朋黨。漢黨錮、唐白馬之禍,皆人君不明, 為郡邪所惑,遂至於此。”帝曰:“漢、唐朋黨之禍,大抵皆由主聽不明,而其原 始於時君不知學。”浩言:“《說命》三篇,專論聖學,如‘終始典於學’,如 ‘學古訓’之類。帝王要道,無先於此。”帝稱善。

丙午,金主如金蓮川。

丁未,修臨安城。

是月,詔:“諸路州縣創立場務者,皆罷之。”

六月,庚午,新知南劍州曾植言:“近日公正之道微,請托之風盛。省部之理 訴,倉庫之出納,刑獄之決讞,州縣之爭訟,無一不用關節,而望百司舉職,難矣。 請戒飭百官內外,皆用公道,毋徇私情。其有不悛,行法自近始。庶幾百官各揚乃 職。”從之。

金右丞相赫舍哩良弼薨,謚誠敏。

良弼性聰敏忠正,善斷決,雖起寒素,致位宰相,朝夕惕惕,盡心於國,薦舉 人材,常如不及。居位幾二十年,輔成太平之治,號賢相焉。

乙亥,范成大罷職奉祠,以言者論之也。

甲申,詔翰林學士、諫議大夫、給事中、中書舍人,各舉堪禦史者二人。

以給事中錢良臣簽書樞密院事。

壬辰,詔侍禦史舉堪任禦史者。

閏月,丙申,贈強霓、強震觀察使,仍於西和州立廟,賜額旌忠,以知興州吳 挺言霓守環州,震為軍官,並死節不屈也。

丁酉,湖廣總領周嗣武奏:“蜀為今日根本之地,自屯兵蜀口,五十年間,竭 全蜀之力,僅足供給軍食。目今歷尾雖管錢引八百萬道,望軫念蜀民力已疲困,乞 存留在蜀,以備非常急闕之需。”帝曰:“甚善。”又奏:“蜀中錢引,自天聖間 創始,每界初隻一百二十五萬馀道,至建炎間,依元符之數,添印至三百七十馀萬 道,尚未為多。目今見行兩界道共四千五百馀萬道,較之天聖之初,何啻數十倍! 今四川總領所,又有別造錢銀會子,接濟民間貿易,比折成貫錢引,自是六十三萬 道。倘歲歲添印,一旦價例減落,則於四川錢引,所系非輕。”帝曰:“蜀中錢引 已多,豈可更有增添!”並從之。

大理卿吳交知等奏獄空,獎之。

淮東總領言:“高郵、寶應田,歲被水澇者,昔元祐間發運張論興築長堤二百 馀裡,為涵洞一百八十所,石堰、鬥門三十六座,此時疏泄,下註射陽湖,流入於 海,故年谷屢登。自殘擾之後,盡皆廢壞,湖水漫流。請專委官司守令,於農隙之 地,官給米募夫,擇湖水沖要,建石堰、鬥門,並管察堤岸之損缺,修築填補。” 旋命淮東領總葉翥核實以聞。

戊戌,興州都統吳挺言:“今階、成、西和、鳳州並長舉縣營田,以三年計之, 所得才四萬九千馀緡,而所費乃百七萬緡。請以其田召民耕佃,將軍兵抽還教閱。” 從之。

己亥,利州路復分東、西,以吳挺帥西路兼知興州,知興元府程價充東路安撫。

辛醜,金賑西南、西北兩路饑。

壬寅,置鎮江、建康府轉般倉。

秋,七月,甲子,太尉、提舉萬壽觀李顯忠薨,謚忠襄。

丙子,金主謂宰臣曰:“職官始犯贓罪,容有錯誤。至於再犯,是無改過之心。 自今再犯,不以贓數多寡,並除名。”

八月,甲午,詔曰:“近年谷絲豐收,尚念耕夫蠶婦,終歲勤動,賣錢不足以 償其勞,而郡邑或勿加恤,使倍蓰以輸其直,甚亡謂也!其令諸路監司,嚴戒所部, 應民間兩稅,除折帛折變自有常制外,當輸本色者,毋以重價強之折錢。若有故違, 按劾置法,可令臨安府刻石遍賜諸路監司、帥臣、郡守。”

復制科舊法。

國子博士錢聞詩言:“今日登用武臣,不過於武臣中用有文采者,欲以此激勵 武勇,恐反怠其素習。將見將帥子弟,必有習文墨,弄琴書,趨時好尚以幸進用者。” 帝曰:“若如此,朕安能得人!”

丁酉,詔關外四州增募民兵為忠勇軍。

乙巳,金主還都。丙辰,以右丞相完顏守道為左丞相,平章政事石琚為右丞相。

戊午,增銓試為五場,呈試為四場。

九月,壬申,幸秘書省,賜秘書監陳騤、少監鄭丙紫章服。

戊寅,賜嶽飛謚曰武穆。

癸酉,金以左丞唐古安禮為平章政事。乙亥,以右丞富察通為左丞,參知政事 伊喇道為右丞,刑部尚書鈕祜祿額特勒為參知政事。

陳俊卿入對。時曾覿以使相領京祠,王抃知閤門事,樞密都丞旨甘昪為入內押 班,三人相與盤結,士大夫無恥者爭附之。於是鄭鑒為館職,袁樞為宗正,因轉對, 數為帝言之。俊卿判建康,因過闕,論“覿、抃招權納賂,薦進人材,而皆以中批 行之,此非宗社之福。”且曰:“陛下信任此曹,壞朝廷之綱紀,廢有司之法令, 敗天下之風俗,累陛下之聖德。”帝感其言。

俊卿之在建康也,禦前多行白札子,率用左右私人齎送,俊卿因奏曰:“號令 出於人主,行於朝廷,佈於中外,古今之所同也。間有軍國機密文字或禦前批降, 則用寶行下,所以信示防偽也。今乃直以白札子處分事宜於數百裡之外,其間亦有 初非甚密之事,自可附之省部。今白札既信於天下,則它時緩急,或有支降錢物, 調發軍馬,處置邊防,幹國傢大利害事,其間豈能保其無偽!若嚴重知體之人,必 須奏審,則往來之間,或失事機;若庸懦無識之人,即便施行,則真偽不分,豈不 誤事!況批稟文字,隻付差來人,或令回申元承受處,到之與否,不可得知,此於 事體尤為非便。”帝降札獎謝之。

冬,十月,戊戌,史浩等上《三祖下第六世仙源類譜》、《仁宗玉牒》。

先是歷官推九月庚寅晦,既頒歷矣。而金使來賀生辰者,乃以為己醜晦,蓋小 盡也,於是會慶節差一日。接伴檢詳官邱崈調護久之,金使乃肯用正節日上壽。蓋 歷官荊大聲妄改甲午年十二月為大盡,故後一日也。

乙卯,奏國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王友直,以募兵擾民,降為武寧軍承宣使, 統制以下奪官有差。軍民歡呶者,執送大理寺鞫之。

戊午,封皇孫擴為英國公。

十一月,庚申朔,史浩言:“陛下事親之懿,如朔望駕朝德壽宮,與夫聖節、 冬至、正旦上壽,或留侍終日,或恭請宴遊,凡所以盡子之道,以天下養者,皆極 其至。宜大書於策,以為萬世法。然自陛下登位以來,至是凡十有七年,其間豈無 親聞太上聖訓與夫陛下問對玉音!外庭不得而知,史官不得而書。望陛下以前所聞 及自今後所得太上聖訓,陛下問對玉音,許令輔臣隨時奏請,俾之登載日歷,或宣 付史館,別為一書,則聖子神孫,得以遵承傢法。”從之。

金尚書省奏擬同知永寧軍節度使事阿克為刺史,金主曰:“阿克年幼,於事未 練,授佐貳辟可也。”平章政事唐古安禮曰:“臣等以阿克宗室,故擬是職。”金 主曰:“郡守系千裡休戚,可不擇人,而私其親耶!若以親親之恩,賜與雖厚,無 害於政,使之治郡而非其才,一境何賴焉!”

丙寅,詔:“大理寺所鞫軍民喧哄者,並從軍法。”史浩言民不可律以軍法, 不聽。復再降王友直為宣州觀察使、信州居住。於是浩請罷政,甲戌,罷為少傅, 還舊節,充醴泉觀使兼侍讀。

乙亥,以錢良臣參知政事。

丙子,金尚書省奏:“崇信縣令石安節,買車材於部民,三日不償其直,削官 一階,解職。”金主因言:“凡在官者,但當取其貪污與清白之尤者數人黜陟之, 則人自知懲勸矣。夫朝廷之政,太寬則人不知懼,太猛則小玷亦不免於罪,惟當用 中典耳。”

丁醜,以趙雄為右丞相,王淮為樞密使。

王希呂繳奏:“浙閩州縣推排物力,至於牛畜,亦或不遺。舊法,即無將舍屋、 耕牛紐充作傢業之文。”敕令所看詳:“人戶租賃牛畜,雖系營運取利,緣亦便於 貧民。乞依所奏,將應民戶耕牛、租牛,依紹興三年五月六日指揮,並與免充傢力, 行下諸路州縣遵守施行。”帝曰:“國以農為本,農以牛為命,牛多則耕墾者廣, 豈可指為傢力,因而科擾?監司常切覺察,如有違戾,按劾聞奏。”

戊寅,詔:“成都一路十六州,除成都自有飛山軍及威、茂、雅、嘉州、石泉 軍系沿邊去處兵備不可抽摘外,自馀諸州,各選兵官前去,逐州按試勇壯有武力人, 抽摘團結,共取一千人作二隊,如李德裕雄邊子弟,以雄邊軍為名。”從胡元質請 也。

先是金曹王文學趙承先以奸被杖,除名,既而復用。金主詰之,宰臣言:“由 曹王遣人言其幹敏,故再任之。”金主曰:“官爵擬註,雖由卿輩,予奪之權,當 出於朕。曹王之言尚從之,假皇太子有所諭,則其從可知矣。此事因問始知,所不 知者更復幾何?且卿等公然受請屬,可乎?”金主又嘗諭宰臣曰:“往者丞相良弼 擬註差除,未嘗茍與不當得者,而薦舉往往得人,鈕祜祿額特勒、伊喇忄造、費摩 馀慶皆是也;至於私門請托,絕然無之。”

庚辰,復監司互舉法。

丙戌,金吏部尚書烏庫哩元忠為禦史大夫。元忠嘗知大興府。有僧犯法,皇姑 梁國大長公主屬使釋之,元忠不聽。金主聞之,召元忠謂曰:“卿不徇,甚可嘉也。 治京如此,朕復何憂!”

十二月,辛卯,宰臣進監司、郡守除目,帝曰:“郡守得人,則千裡蒙福;監 司得人,則一路蒙福。卿等遴選其人,不可輕授。”

壬辰,趙彥逾請以南康軍諸魚池為放生池,帝曰:“沿江之民,以魚為生,今 禁之,恐妨民也。”

庚戌,金封皇孫瑪達格為金源郡王。

壬子,金群臣奉上大金受命萬世之寶。

乙卯,知臨安府吳淵請復置西溪欄稅,帝曰:“關市譏而不征。去城五十裡外, 豈可復置欄稅!”

是歲,前知雷州李茆奏:“廣西鹽已行者,曰鈔商興販也,曰官自搬賣也,然 二者利害不可究。且官自搬賣,舊系本路轉運司主其事,行之既便,歲課自充,諸 州亦無闕乏。自紹興八年改行鈔法,轉運司所得僅二分,不能給諸州歲計,至於高 折秋苗,民被其害。逐年賣鈔所虧之數甚多,陛下灼見其弊,仍舊撥還轉運司,均 於諸州官搬官賣,盡罷折米招糴之為民害者,止令轉運司歲認息錢三十一萬貫,自 當確守此法,為永久之利。”詔:“戶部將廣西官搬官賣鹽法,申嚴行下,常切尊 守。”

劉珙以屬疾請奉祠,未報,請致仕。帝以珙病亟,遣中使挾侍醫視之。珙知疾 不可為,亟上遺表,首引恭、顯、伾、文以為近習用事之戒,且曰:“今以腹心耳 目寄此曹,故士大夫倚之以媒其身,將帥倚之以饑其軍,牧守倚之以賊其民;朝綱 以紊,士氣以索,民心以離,咎皆在是。願亟加黜退,以幸天下。”卒,後謚忠肅。

知廬州舒城縣餘永錫,坐贓,特貸命,編管封州,仍籍其傢。

○孝宗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淳熙六年(金大定十九年)

春,正月,丁卯,金主如春水。

戊辰,賑淮東饑。

庚午,太社令葉大廉言:“內侍省遇有取索庫務物,請依舊法,結合同憑由二 本,一本付傳宣使臣取索,一本令本省畫時實封,差人置歷付所取庫務官勘驗支供, 仍將合同繳奏。”帝從之,曰:“此良法也。”

壬申,蠲夔州上供金銀。

癸未,趙雄等請光州復置中渡榷場辟,禦前如有曾在榷場吧事之人,可以差充 監官。帝曰:“自來不曾遣人淮上購物,如淮白、北果之屬,宮中並無之。劉度前 守盱眙,嘗獻淮白,卻而不受。近蒙太上賜得數尾,每進膳,即食一小段,可食半 月。”雄曰:“陛下豈獨奉養儉素!如珠玉、圖畫之珍,皆不得其門而入。”帝曰: “亦天性不好耳。”

甲申,內批:“登仕郎陳聞禮,系太上皇後侄女夫,特添差浙東安撫司幹辦公 事。”趙雄等言:“在法,雖戚裡,文臣未經銓試,武臣未經呈試,並不許陳乞添 差。”帝曰:“豈可以戚裡而廢公法!今後有似此,須執奏。”

四川制置胡元質、夔路運判韓奐奏:夔路之民最貧,而諸州科買上供金銀絹 三色,民力重困。所有大寧監鹽課委有增羨。臣今與總領所及本路轉運司公共措置, 已將鹽課攢剩之錢買金銀,發納總領所及茶馬司,盡蠲免九州民間歲買之幣外,有 馀剩錢,可盡免今年夔路諸州一年今科民間買絹之數,馀錢又可與民間每歲貼助之 費,民力可以少蘇。”帝曰:“監司、郡守,興利除害,實惠及民,要當如此。” 並從之。趙雄曰:“韓奐為漕臣,措置此錢以免科擾,宣力甚多。”帝曰:“不 可不賞。”尋加奐直秘閣。

是月,郴州賊陳峒等連破道州桂陽軍諸縣。集英殿修撰、知潭州王佐請發荊、 鄂精兵三千,詔以本路兵進討,命佐節制。

二月,己醜朔,幸佑聖觀,即帝儲宮也。皇太子從。帝禦講宮,顧瞻棟宇,初 無改造,顧謂皇太子曰:“近日知《通鑒》已熟,別讀何書?”對曰:“經、史並 讀。”帝曰:“先以經為主,史亦不可廢。”

庚寅,參知政事錢良臣,以失舉茹驤改官,自劾。詔:“良臣所奏,乃欲以身 行法。國有常憲,朕不敢私,可鐫三官。”

癸巳,詔:“戶部侍郎陳峴,待制張宗元,新知秀州徐本中,饒州居住趙磻老, 各降三官。”亦以保舉茹驤也。

先是驤知湖州長興縣,侵盜官錢入己,事發,決臺州編管,籍其傢,故有是命。

甲午,太學博士高文虎,論前宰執、侍從帶觀文殿大學士至待制在外者,皆有 論思獻納之責,帝曰:“此奏尤為得體,朕亦有聽納之益,且知州郡間民情。”丙 申,詔:“前宰執、侍從帶觀文殿大學士至待制及大中大夫以上守郡、奉祠之人, 今後如有所見,不時以聞。其責降官,不在此限。”

丁酉,殿前副都指揮使郭棣言:“每遇宣押打球或蒙賜酒,其諸軍正額、額外 統制官內,有於馬上率爾奏事者,及賜酒之際,無指揮宣喚,輒詣榻前奏事,甚失 臣子事君之禮。請自今後遇宣押,從本司押束。”從之。

癸卯,帝曰:“朕欲將見行條法,令敕令所分門編類,如律與《刑統》、敕、 令、格、式及續降指揮,每事皆聚載一處,開卷則盡見之,庶使胥吏不得舞文。” 趙雄等曰:“士大夫少有精於法者,臨時檢閱,多為吏輩所欺。若分門編類,則遇 事悉見,吏不能欺。”乃詔敕令所,將見行敕、令、格、式,仿《吏部七司條法總 類》,隨事分門修纂,別為一書。若數事共條,即隨門厘入,以《淳熙條法事類》 為名。

丙午,詔:“逃軍犯強盜者無擬貸。”

己酉,金主還都。

乙卯,詔:“自今歸正官親赴部授官,以革冒濫。”

金免去年被水旱民田租稅。

呂祖謙詮擇《聖宋文海》成編,奏禦,賜名《文鑒》,並賜祖謙銀絹。

三月,乙醜,金尚書省奏虧課院務官顏葵等六十八人,各合削官一階,金主曰: “以承廕人主榷沽,此遼法也。法敝則當更張,唐、宋法有可行者則行之。”

丙寅,錄嶽飛、趙鼎子孫,賜京秩。

己巳,金主與宰臣論史事。金主曰:“朕觀前史多溢美。大抵史書載事貴實, 不必浮詞諂媚也。”

己巳,置廣西義倉。

庚午,知鎮江司馬亻及言用石修砌湖閘門,浚海鮮河,使船有艤泊之所,帝曰: “司馬亻及浚河修閘,惠利甚厚,可除寶文閣待制。”

丁醜,帝諭宰執曰:“諸路漕臣,職當計度,欲其計一道盈虛而經度之也。今 則不然,於所部州郡,有馀者取之,不足者聽之,逮其乏其,從而劾之,吾民已被 其擾矣。朕今以手詔戒諭之,俾深思古誼,視所部為一傢,周知其經費而通融其有 無,廉察其能否而裁抑其耗蠹,庶乎郡邑寬而民力裕也。”趙雄等曰:“責任漕臣, 盡於此矣。”於是出手詔以戒諸道轉運,曰:“分道置臺,寄耳目於爾漕臣,職在 計度,欲計其一道盈虛而盡度之也。職在按察,欲其蚤正吏治,毋使至於病民。厥 或異此,朕何賴焉!”命兩浙轉運司刻石,遍賜諸路漕臣。

辛未,金主謂宰臣曰:“奸邪之臣,欲有規求,往往私其黨與,不肯明言,托 以它事,陽不與而陰為之力。朕觀古之奸人,當國傢建儲之時,恐其聰明,不利於 己,往往以陰事破其議,惟擇昏懦者立之,冀它日可弄權為功利也。如晉武欲立其 弟,而奸臣沮之,竟立惠帝,以致喪亂,此其明驗也。”

己卯,金制:“糾彈之官,如犯法而不舉者,減犯人罪一等,關親者許回避。”

金主謂宰臣曰:“人多奉釋、老,意欲徼福,朕早年亦頗惑之,旋悟其非。且 上天立君,使治下民,若盤樂怠忽,欲以僥幸祈福,難矣!丙能愛養下民,上當天 心,福必報之。”

乙酉,錢良臣言:“新除太府丞李嶧,為臣妻之兄弟,恐外人疑臣私於親戚, 乞與外祠。”帝曰:“嶧因論薦得擢,不由卿薦。卿既引嫌,可與近見闕知軍差遣。”

是月,以高郵、通、泰等州去年田鼠為災,賑之。

夏,四月,己醜朔,金賑西南路招討司所部民。

丁酉,帝曰:“州郡間近日添差員數頗多。今後宗室、戚裡、歸正官等添差通 判、職官等,每州各不得過一員,帥司參議官、諸屬官等此。”

己酉,金升祔閔宗於太廟,加謚曰宏基纘武莊靖孝成皇帝。

金主將如金蓮川,有司具辦。薛王府掾絳人梁襄上疏極諫,其略曰:“金蓮川 在重山之北,氣候殊異,仲夏降霜,一日之間,寒暑交至,與上京、中都不同,非 聖躬將攝之所。凡奉養之具,無不遠勞飛挽,其費數倍。至於頓舍之處,車騎填塞, 主客不分,馬牛風逸,臧獲逋逃,奪攘蹂躪,未易禁止。公卿、百官、衛士,富者 車帳僅容,貧者穴居露處,輿臺皁隸,不免困踣,饑不得食,寒不得衣,一夫致疾, 染及傢人,夭殤無辜,何異刃殺!此特細故耳,更有大於此者。臣聞高城浚池,深 居邃禁,帝王之籓籬也;壯士健馬,堅甲利兵,帝王之爪牙也;今行宮之所,非有 高殿廣宇城池之固,是廢其籓籬也。掛甲常坐之馬,日暴雨蝕,臣知其必贏瘠;禦 侮待用之軍,寒眠冷啖,臣知其必疲瘵;衛宮周廬,才容數人,一旦霖潦,衣甲弓 刀,沾濕柔脆,豈堪為用!是失其爪牙也。秋杪將歸,人已疲,馬已弱矣,裹糧已 空,褚衣已敝,猶且遠幸松林,以從畋獵,行於不測之地,往來動逾數月。設烈風 暴至,塵埃漲天,宿霧四塞,跬步不辨,以致翠華有崤陵之避,襄城之迷,百官狼 狽於道途,衛士參錯於隊伍。所次之宮,草略尤甚,殿宇周垣,惟用氈絺。押宿之 官,上番之士,終日驅馳,加之饑渴,已不勝倦,更使徹曙巡警,露坐不眠,精神 有限,何以克堪!陛下悅以使人,勞而不怨,豈若不勞之為愈也!

“議者謂北幸之久,每歲隨駕大小,前歌後舞而歸,今之再出,寧遽有不可! 臣愚以為患生於不測者多矣,狃於無虞,往而不止,臣甚懼焉。

“議者又謂前世守文之主,生長深宮,畏見風日,彎弓上馬,皆所不能,志氣 銷懦,筋力拘柔,臨難戰懼,束手就亡。陛下監其如此,不憚勤身,遠幸金蓮,至 於松漠,名為坐夏打圍,實欲服勞講武。臣愚以為戰不可忘,畋獵不可廢,宴安鴆 毒亦不可懷,事當適中,不可過當。今過防驕惰之患,先蹈萬有一危之途,何異無 病而服藥也!況欲習武,不必度關,涿、易、雄、保、順、薊之境,地廣且平,畋 獵此時,誰曰不可?乞發如綸之旨,回北轅之車,安巡中都,不復北幸,則社稷無 疆之休,天下莫大之願也。”

金主納之,遂為罷行。襄由是以直聲聞。

王佐受命討陳峒,念將校無可用者,惟流人馮湛以勇聞,乃許其湔雪,檄權湖 南路兵馬鈐轄。選潭州廂禁軍及忠義寨得八百人,命諸縣屯兵悉聽調發。佐以擅發 自劾,詔弗問。

賊聞湛將至,即循歸巢穴。轉運使欲緩攻,佐以為賊巢在宜章,旁接三路七郡, 林箐深阻,出入莫測,峒不誅,湖廣憂未艾也,遂親赴宜章,移湛屯何卑山。夜半, 發兵分五路進,突入其隘口。賊倉卒出戰,即潰走。進奪空風寨,斬峒等,郴州平。

《續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