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在位60年,又做瞭四年的太上皇,是整個封建王朝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他在位期間,曾六次下江南,留下不瞭少風流韻事,也多瞭很多坊間野史趣談。他的兩位皇後先後在他南巡過程中一個病死,一個被廢。於是人們就猜想,這兩位皇後的遭遇肯定都與乾隆風流有關,那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乾隆生前一共有過兩個皇後。第一個皇後富察氏,是他還是寶親王時的嫡福晉,乾隆二年被冊封為皇後。富察氏溫情脈脈,為人恭謹簡樸,得到太後賞識,後宮嬪妃敬重,乾隆皇帝也對她恭敬有加。帝後二人心心相印,非常恩愛。
有一年,乾隆帝下令將暢春園、長春館以及圓明園三處並為一處。當園工告成後,乾隆非常高興,命皇後率六宮妃嬪、宗室命婦、公主福晉等入園隨同玩賞。在這些美女如雲的人群裡,有一個貴婦格外出眾,與她比較起來,六宮粉黛皆無顏色,乾隆不禁為之心動。經過詢問,此女乃皇後的親嫂子,內務府大臣傅恒的妻子。此後幾天乾隆都心不在焉,心裡時時想起那個傅夫人。過瞭一段時間,恰逢皇後生辰,傅夫人進宮賀壽。酒過幾尋後,傅夫人就醉瞭,乾隆借機讓宮女將傅夫人扶到別宮休息,自己也偷偷跟瞭過來。宴席中突然不見瞭皇帝,皇後忙命人去找。宮女回報,傅夫人所住爆殿宮門緊閉,不便入內。皇後就明白瞭八九分。第二天,傅夫人去慈寧宮向皇後辭行,皇後意味深長的說瞭一句“嫂嫂恭喜!”傅夫頓時臉紅,很羞愧地匆匆離去。
從這以後,皇後對皇帝似乎有瞭心結,整天悶悶不樂。乾隆自知理虧,也就沒說什麼。過瞭幾年皇後生瞭一個兒子,不久就得天花死瞭,皇後心情更是糟糕,整天以淚洗面。乾隆十三年,為瞭替皇後分愁解憂,乾隆借東巡之名,帶她出去散心。一路上遊覽江山美景,皇後富察氏仍然無法釋懷,不久就受瞭風寒,乾隆頓時慌瞭手腳,下令馬上回京,可剛走到德州,皇後就不行瞭,終年三十七歲。富察氏皇後臨死前隻留給乾隆一個幽怨的目光。這個目光讓乾隆愧疚瞭一生。乾隆後來為瞭紀念富察氏皇後,就為她寫瞭一篇情真意切的《述悲賦》。大意是,我是多麼悲痛啊,這樣生死離別,失去賢惠內助,今後誰來陪伴我呢?
富察氏皇後去世後,六宮不能一日無主。就在太後的決議下,將嫻妃烏喇那拉氏封為皇貴妃暫時代行皇後之職,統領六宮。烏喇那拉氏是左領那爾佈之女,乾隆為寶親王時的側福晉。乾隆對烏喇那拉氏感情一般,因後宮沒有太合適的人選,就同意瞭太後的提議。乾隆十五年,富察氏去世三周年後,烏喇那拉氏被正式冊封為皇後。
乾隆三十年,弘歷生瞭一場大病,兩個皇子永璐、永琪也接連病逝,使他愁懷難解。大臣和珅建議去江南巡幸散心,太後也建議將皇後烏喇那拉氏也一起帶上,畢竟她已經做瞭這麼多年的正牌皇後瞭。母命難違,乾隆隻好答應。
上次遊覽因富察氏皇後病逝,沒能盡興。這次,乾隆可要遊遍名山大川。到瞭杭州,聽說登上秦淮河上的畫舫遊覽一周,其味無窮。在和珅的攛掇下,君臣二人一拍結合,便換上便服,登上一艘大船。船上都是江南名妓,歌舞升平,飲酒談笑,乾隆樂不思蜀。後來,幾名太監奉太後命搖船來找他,乾隆才登岸回宮。這件事讓烏喇那拉氏皇後很不高興,自從她被冊封後,皇帝對她一直很冷淡,想到自己在皇上心目中還不如那些名妓,氣就不打一處來,忍不住與乾隆爭吵瞭起來。據說她當時大哭大鬧不依不饒,竟然發脾氣把自己的頭發給剪瞭。按照大清國俗,隻有在皇太後和皇帝駕崩的時候皇後才能剪頭發。皇後的行為觸怒瞭龍顏,被命提前回京瞭。此後幾天乾隆仍餘怒未消,也匆匆趕回京城,將烏喇那拉氏打入冷宮。對於烏喇那拉氏被打入冷宮一事,《清實錄》是這樣記載的:“皇後自冊立以來並無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後巡幸江浙,正承歡恰慶之時,皇後性忽改常,於皇太後前不能恪盡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因令先回京,在宮調攝”。意思是說,皇後自打嫁過門後並沒有什麼錯,直到去年春天,我陪著皇太後巡幸江浙一帶,正玩得高興呢,皇後突然轉瞭性子瞭,對皇太後大不敬,到瞭杭州就更加過分瞭,疑似精神病,因此我讓她先回宮,好好調養,這話說得婉轉,其實就是把皇後打入冷宮瞭。如果按照《清實錄》上所說,是因為皇後對太後不能恪盡孝道,這個理由相信很多人都能理解,但是關於真相,民間還流傳著另一版本,就是在那拉皇後身上說事瞭,簡而言之,那拉皇後一切不賢不惠罪名,都是乾隆皇上的借口,為的是遮蓋他的風流韻事。
被打入冷宮的那拉皇後積鬱成疾,第二年就病逝瞭。據說當時乾隆皇帝正在木蘭圍場打獵,他聽到這個死訊後竟然無動於衷,並下令喪禮隻能按皇貴妃的禮儀入葬,就葬在純惠皇貴妃那裡,不給她單獨的陵寢,自己百年之後也不要她陪葬在身邊。
就這樣去世後的烏喇那拉氏不但沒有資格陪葬在乾隆身邊,她甚至在妃子的園寢裡都沒有落腳之地,隻能寄居在純惠皇貴妃的旁邊。兩個皇後兩種結局,他們用自己的一生把後宮佳麗的幸與不幸詮釋得淋漓盡致,至今耐人尋味。文裁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