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第四位皇帝曹髦登基時,還隻是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子,他是一個傀儡皇帝,政權都被司馬昭掌控者。司馬昭專橫跋扈,朝中大臣都不服他,可是沒人敢站出來公開反對他。小皇帝曹髦也不喜歡司馬昭,有一天,曹髦召集幾位重要大臣進宮,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他時刻想著除掉我自己做皇帝,不如我們先發制人,把他抓起來。”大臣們都贊同曹髦的看法,開始招人密謀討伐司馬昭。可是這件事不知怎麼的被司馬昭知道瞭,司馬昭一不做二不休,幹脆下令殺死曹髦,重新在曹氏宗族選瞭一個名叫曹奐的孩子當皇帝,這一下,朝廷再也沒人敢指責司馬昭。
公元263年,已經完全掌握瞭魏國政權的司馬昭打算消滅蜀國,朝中沒人敢反對他的意見,而且當時蜀國早就沒有瞭以前的威風,諸葛亮死瞭,他的繼承人蔣琬和費禕也都死瞭,現在隻有大將軍薑維在操持國事。薑維為瞭完成諸葛亮的遺願,差不多每年都會出征討伐魏國,可是一點成效也沒有,反而削弱瞭蜀國國力。司馬昭認為這個時候攻下蜀國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他派部將鐘會率領十多萬大軍,鄧艾、諸葛緒各帶兵三萬朝蜀地進軍,鐘會負責進攻漢中,鄧艾負責進攻沓中,諸葛緒則駐守陰平,防止薑維在成都告急時派兵支援。蜀國大將軍薑維得到魏軍進攻的消息後,率兵在沓中迎戰,後來看到漢中被鐘會占領,便調集大軍往回趕,在劍閣(今四川劍閣)攔住瞭鐘會大軍。劍閣是入蜀的一個關口,易守難攻,鐘會的十幾萬大軍被攔截在此不能前行,發起好幾次進攻也沒能攻下劍閣,鐘會雖然著急,可也想不出取勝的辦法。
時間久瞭,由於戰線過長,物資補給發生瞭困難,鐘會打算班師回朝,鄧艾卻認為拼死一搏還有勝利的機會。他讓鐘會在劍閣牽制住薑維的軍隊,然後派人查探瞭一番周圍的地理環境,隨後便帶著一部分精銳兵力,從劍閣西邊的一條隱蔽小路繞到南邊。鄧艾帶著士兵們一路披荊斬棘往前走,一直走瞭七百多裡路,所幸沒有被蜀軍發覺。途中遇到一處懸崖,士兵們害怕得不敢走,鄧艾就把毛毯裹在身上,從懸崖上滾瞭下去,因為有毛毯的保護,身體毫發無傷。士兵們一看這個辦法不錯,便全部裹著毛毯滾下山崖,總算成功地到達瞭江油(今四川江油)。
駐守在江油的蜀軍被突然出現的魏軍嚇得不知所措,誰也沒料到魏軍能夠避開劍閣出現在這裡。慌亂的蜀軍來不及反抗,全部被魏軍擒獲。接著,鄧艾又率領眾人馬不停蹄地朝綿竹(今四川綿陽西南)進軍。
竹守軍的頭領是諸葛瞻,他是諸葛亮的兒子。鄧艾不舍得殺他,寫瞭一封信勸他投降,還許諾讓他做瑯琊王。諸葛瞻拿著信氣得雙手發抖,大發雷霆,他抽出佩劍殺死瞭前來送信的使者,立刻吩咐軍隊出城迎戰。然而蜀軍抵不過鄧艾的精銳兵力,諸葛瞻戰死,他的兒子諸葛尚也被殺死,魏軍順利占領瞭江油城。
障礙都被掃清瞭,鄧艾便直奔成都而去。蜀後主劉禪和大臣們壓根就沒想過魏軍會攻進成都,個個慌張不已,湊在一起討論是該逃跑還是投降。眼看鄧艾軍隊漸漸逼近,城中的百姓都跑到山上躲瞭起來,蜀後主劉禪長嘆一聲,選擇瞭投降。大臣們見皇帝都投降瞭,也紛紛選擇投降。
就這樣,蜀後主劉禪帶著一眾大臣,慢慢地走出城門,主動投降瞭鄧艾。劉備辛苦建立起來的蜀漢滅亡瞭。
薑維在劍閣聽到成都被攻陷的消息,又聽到很多關於劉禪的傳言。有人說後主投靠瞭吳國,有人說後主死在瞭成都,薑維非常著急,帶著軍隊急急忙忙往成都趕去,誰料半路上得知後主已經投降瞭魏國,薑維和部下們悲痛得放聲大哭。想到自己在劍閣死守那麼多天,竟然完全白費瞭力氣,薑維差一點暈厥過去。
蜀漢滅亡瞭,薑維一直想著復國,為瞭讓計劃能夠順利實現,他帶著部下假裝投降鐘會,企圖挑起鐘會和鄧艾的矛盾,讓鐘會謀生叛變心理。可是薑維孤身一人難以完成計劃,不久之後便在魏軍內亂時被人殺死。